2017 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四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1405~1433 年、七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与这些信息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
A.郑和下西洋 B.郑成功驱逐荷夷
C.哥伦布远洋航行 D.麦哲伦环球航行
2.明清时期,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下列属于清朝强化君主集权措施的是(
)
A.废除行中书省
B.废除丞相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3.明清时期的古典小说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孙悟空”这一形象出自(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4.1840 年爆发的这场战争“揭开了侵略与对抗的帷幕,中国自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 这场战争
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诗经》中的诗篇《甘棠》描写了召伯施惠政于民的故事。后人曾用“甘棠”比喻西征捍卫国家领土主
权并沿途栽树,造福百姓的左宗棠。左宗棠“西征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是指(
)
A.平息倭患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收复新疆 D.抗击洋枪队
6.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工具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1921 年 7 月,中共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上海秘密召开,会议通过了党的纲领。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二大
8.2017 年 8 月 1 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0 周年纪念日,这源于 90 年前共产党领导的一次斗争,它打响
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次斗争是(
)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平型关战役 D.台儿庄战役
9.宣传画往往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如图的宣传画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0.2017 年 5 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
进团结与合作,在 1955 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主题
D.“求同存异”的方针
11.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蒙娜丽莎》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是(
)
A.莎士比亚
B.毕加索
C.达•芬奇 D.但丁
12.1861 年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下列属于这次改革内容的是(
)
A.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B.“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C.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D.提倡“文明开化”,发展教育
13.“到 1916 年,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在战场上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厮杀,欧洲开始奔向毁灭,并且疯狂地沿
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材料认为欧洲“奔向毁灭”的原因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巴黎和会
C.“慕尼黑阴谋”
D.希特勒上台
14.1933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我准备为我们千疮百孔的国家,定出一些必要的措施。”随后,罗
斯福政府实施新政,推行了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其中心措施是(
)
A.大力整顿银行 B.对工业的调整 C.兴建公共工程 D.对农业的调整
15.1944 年 6 月 6 日凌晨,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两栖作战行动拉开了序幕,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到达
法国并突破德军防线,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这一“作战行动”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柏林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共 30 分)
16.(10 分)报刊是历史的档案,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而且影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1898 年 8 月,《万国公报》发表以广学会名义撰写的《速兴新学条例》,提出了多项发展教育的主
张。如主张派遣留学,每年由国家从学有所成之士中选 100 人,资派出洋。又如,主张在每一府所在地和
市镇各设学塾、书院,专以西文西学教人。
﹣﹣摘编自黄新宪《<万国公报>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材料二 东北自沦陷后,《申报》报道了大量东北义勇军的战斗情况,对他们的战斗成果热情宣扬。1936 年
底,《申报》对傅作义及其所部在红格尔图和百灵庙战役击溃日伪军的行动进行了连续报道,大大鼓舞了中
国军民的士气。随着卢沟桥的枪声响起,《申报》对抗战予以了更多的关注和报道。
﹣﹣摘编自盘霄远《抗战全面爆发后<申报>对时局报道态度的研究》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速兴新学条例》关于发展教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万国公报》对教育的关
注与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的哪场变革相呼应?这场变革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申报》对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报道起到了什么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北的沦陷
始于 1931 年日军发动的什么事变?“卢沟桥的枪声响起”是在哪一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一的“会议”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图二以“小岗”(安
徽凤阳县小岗村)为代表的中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在农村推行的什么改革措施?在带
领人民奔向“小康”的道路上,“小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
17.(10 分)三次科技革命中涌现了大量的发明创造,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随着机器的广泛使用,妇女大量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她们的经济独立日渐形成。如图为 1839 年英
国各纺织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
﹣﹣摘编自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材料二 1891 年,白宫装上电灯时,哈里森总统一家因担心触电而不敢触摸开关,芝加哥也曾因电线绝缘
较差引起过几次火警。不过新比旧好的观念还是很快传播开来,不仅因为工业产品真像广告上说的那么好
使,还因为新发明的背后有不断发展的科学在推动。
﹣﹣摘编自[美]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
材料三 1960 年,日本政府推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计划实施中,通过积极采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
果,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到 1970 年,日本人均个人收入年增长率实现了翻番。消费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
电视机、微波炉、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消费比重加大。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纺织业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机器的广泛使
用”得益于什么动力机械的发明和改良?
(2)根据材料二,“新比旧好的观念还是很快传播开来”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电灯的发明者
是谁?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消费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结
合所学知识,“电脑”与计算机网络连接成国际互联网,从而推动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4)结合以上材料,概括科技的进步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
18.(10 分)在政治近代化发展的历程中,法律成为公民自由、平等、民主等基本权利的重要保障。请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颁布的一部法律文件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这部法律文件的名称
是什么?之后颁布《法典》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的是谁?
(2)1862 年,为扭转北方在战场上的失利局面,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叛乱各州的奴隶获
得自由,并可以参加北方军队。此后,北方扭转了战局,取得战争的胜利。请写出这场战争的名称。北方
的胜利对美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3)1912 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享有人身、财产等自由。中
华民国是在哪次革命中建立的?这次革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4)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的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
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它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1405~1433 年、七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与这些信息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
A.郑和下西洋 B.郑成功驱逐荷夷
C.哥伦布远洋航行 D.麦哲伦环球航行
【知识考点】郑和下西洋.
【思路分析】本题以“1405~1433 年、七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为切入点,主要考查
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
【解题过程】据“1405~1433 年、七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可知,与这些信息相符的
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 年,
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
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
来往.
故选 A.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
2.明清时期,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下列属于清朝强化君主集权措施的是(
)
A.废除行中书省
B.废除丞相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知识考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了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置内阁和
六部,但还保留由满州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其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
能改变.
【解题过程】清朝强化君主集权措施的是设立军机处.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
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议政王大臣
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故选 D.
【归纳总结】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3.明清时期的古典小说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孙悟空”这一形象出自(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知识考点】明清文学成就和特色.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游记》.明朝中期的《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解题过程】“孙悟空”这一形象出自《西游记》,它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运用轻松
明快、幽默诙谐的语言,塑造出神勇广大、敢于反抗的孙悟空的形象,反映了民众要求挣脱人身束缚、追
求自由的愿望.
故选 B.
【归纳总结】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孙悟空”这一形象出自《西游记》.
4.1840 年爆发的这场战争“揭开了侵略与对抗的帷幕,中国自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 这场战争
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知识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思路分析】本题以“1840 年爆发的这场战争”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
【解题过程】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迫切要求开拓国外市场.英国
借口虎门销烟于 1840 年发动入侵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1842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
京条约》.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
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 1840 年爆发的这
场战争“揭开了侵略与对抗的帷幕,中国自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 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
故选 A.
【归纳总结】本题以“1840 年爆发的这场战争”为线索,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
此题的关键是熟记鸦片战争的时间、影响.
5.《诗经》中的诗篇《甘棠》描写了召伯施惠政于民的故事。后人曾用“甘棠”比喻西征捍卫国家领土主
权并沿途栽树,造福百姓的左宗棠。左宗棠“西征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是指(
)
A.平息倭患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收复新疆 D.抗击洋枪队
【知识考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思路分析】本题以“西征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为切入点,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
【解题过程】1865 年,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1876 年左宗棠率清军在新疆人民的支持下,采取正确的战略
战术打败了侵占新疆的阿古柏政权,于 1878 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故左
宗棠“西征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与收复新疆有关.
故选 C.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左宗棠在近代史上的主要活动.
6.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工具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知识考点】《辛丑条约》.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辛丑条约》
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解题过程】据所学知,1901 年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
反帝活动,充分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已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故选 D.
【归纳总结】熟记《辛丑条约》的内容,注意区分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7.1921 年 7 月,中共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上海秘密召开,会议通过了党的纲领。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二大
【知识考点】中共一大.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一大的史实.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
密召开,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解题过程】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
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
阶级、开展工人运动.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故选 A.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共一大的史实和国民党一大
的内容.
8.2017 年 8 月 1 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0 周年纪念日,这源于 90 年前共产党领导的一次斗争,它打响
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次斗争是(
)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平型关战役 D.台儿庄战役
【知识考点】八一南昌起义.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南昌起义的意义.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
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解题过程】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故选 B.
【归纳总结】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的是学生准确记忆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掌握南昌起义的时间及
历史意义.
9.宣传画往往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如图的宣传画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知识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大跃进.1958 年进行的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现了高指标、
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左”倾错误.
【解题过程】由材料图片可知是大跃进时浮夸风的盛行.1958 年进行的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
观规律,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左”倾错误.
故选 B.
【归纳总结】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读图能力.结合课本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10.2017 年 5 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
进团结与合作,在 1955 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主题 D.“求同存异”的方针
【知识考点】亚非万隆会议.
【思路分析】本题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依托,考查“求同存异”的方针.
【解题过程】1955 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
参加的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
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故选 D.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1.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蒙娜丽莎》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是(
)
A.莎士比亚 B.毕加索
C.达•芬奇 D.但丁
【知识考点】文艺复兴运动.
【思路分析】本题以“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蒙娜丽莎》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考查学
生对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