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浙江省舟山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3、 今年 5 月 9 日,由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正式发布了 113 号、115 号、117 号、
118 号元素的中文名称。 下表是这四种元素的部份信息,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金属元素
B、镆的元素符号是 mo
C、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17
D、 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丰硕
【答案】A
【解析】A、元素周期表中,以金字旁为偏旁的属于金属元素,因此 属于金属元素,故 A
正确;B、按照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元素符号的首字母都是大写的,故 B 错误 ;C、
的原子序数是 117,说明该元素核内质子是 117,相对原子质量大于 117,故 C 错误;D、
元素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故 D 错误。故选 A
7、 谷氨酸钠(化学式为 C5H8O4NNa)是味精的主要成份。下列关于谷氨酸钠的说法错误的
是( )
A、是一种有机物
B、加热会产生含硫物质
C、由五种元素组成
D、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 5∶8
【答案】B
八、如图是小明在做“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份”的实验示用意。小明是在检测人体呼出气
体中所含的( )
A、水蒸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答案】A
【解析】人体呼气的主要成份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瓶内有氯化钴试纸,利
用用氯化钴试纸遇水变色,可用来检人体呼气中的水蒸气。故选 A
九、以下四个化学反映都有气体产生,其反映类型和产生的气体性质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 气体性质
A
B
C
D
Fe+H2SO4=FeSO4+H2↑
置换反应 还原性
2H2O2
2H2O+O2↑
分解反应 可燃性
2KClO3
2KCl+3O2↑
化合反应 氧化性
CaCO3+2HCl=CaCl2+H2O+CO2↑
复分解反应 酸性
A、A
B、B
C、C
D、D
【答案】A
1 一、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高倍镜下调焦
B、查验气密性
C、辨别火线
D、滴加液体
【答案】B
【解析】A、高倍镜下调焦应转动细准焦螺旋,故 A 错误;B、用手捂住试管,若烧杯中有
气体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 B 正确;C、用试电笔辨别火线,食指必需接触测
电笔结尾的金属体,使电源和大地之间形成通路,故 C 错误;D、用滴管滴加液体 需垂
直滴加液体,且不能碰着试管壁,故 D 错误。故选 B
1 二、 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映产生的。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A、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臭氧是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之一
C、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致使臭氧污染
D、佩带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
【答案】D
14、2017 年,联合国把世界水日的主题定为“废水”,关注重点是寻觅各类方式来减少和
再利用废水。以下对不同工业废水的处置办法及对应的方式类别,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处理措施
方法类 别
A
B
C
D
不溶性颗粒物
异味物质
氯化铜
纯碱
【答 案】B
加明矾
加活性炭
加硫酸钠
加石灰水
结晶法
吸附法
过滤法
蒸馏法
【解析】A、不溶性颗粒物应该采用过滤的方式去除,故 A 错误;B、异味物质可用活性炭
去除,利用了活性炭吸附性去除,故 B 正确;C、氯化铜与硫酸钠不反映,无法去除,
故 C 错误;D、纯碱与石灰水反映生成的氢氧化钠又是新的污染物,故 D 错误。故选 B
二、填空题
1 八、 小明利用 12 种元素制作了一张如图所示的“元素钟面”。
(1)钟面上的这些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________不同。
(2)小明按照钟面上提供的元素,写出了下列三种物质的化学式:O2、H2O 和 NaNO3 ,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3)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别离指向三种不同元素,请写出由这三种元素组
成的化合物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答案】(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2)H2 O(3)Mg(OH)2
20、 人们常在可燃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避免火灾,三氧化二锑(Sb2O3)、氢氧化镁都
是常见的阻燃剂。
(1)Sb2O3 中的 Sb 的化合价________。
(2)氢氧化镁作为阻燃剂,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从而能够降低________。
【答案】(1)+3(2)可燃物的温度
【解析】(1)解:在三氧化二锑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设锑元素的化合价为 x,
由化学式为 Sb2O3 , 按照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则
2x+(-2)×3=0 解得 x=+3;
(2.)氢氧化镁分解时吸收大量热,产生水蒸气可使温度难以升高,因此能够降低可燃物
的温度。
23、二氧化硫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严禁直接排放,工业上常常利用 NaOH 溶液来吸收。
(1)写出 NaOH 溶液吸收 SO2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图中小球别离表示 NaOH 溶液及吸收 SO2 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其中“ ”
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
【答案】(1)2NaOH+SO2=Na2SO3+H2O (2)Na+
【解析】(1)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映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映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OH+SO2=Na2SO3+H2O;
(2)按照化学反映方程式分析,原溶液中离子为 Na+ ,和 OH- ,反映后为:Na+ ,SO3
2- ,
因此表示的微粒为 Na+。
三、探讨题
2 五、下面是实验室制取和电话气体的装置。若是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并搜集一瓶干
燥的氧气,应选 择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用编号表示),查验这瓶氧气是不是搜
集满的方式是________.
【答案】B、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集满。
2 八、在拓展性课程活动中,小明利用以下常见物品验证酸的一些性质:
白醋(含 3%的醋酸)、食物干燥剂(主要成份是 Ca O)、鸡蛋壳、牵牛花汁液、铁钉、
苏打(碳酸钠)。
【查阅资料】牵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
色。
【实验进程】
(1 )在鸡蛋壳上滴加白醋,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则鸡蛋壳中必然含有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小明明白酸 能够与铁发生反映产生氢气,但当他将足量的白醋加入放有铁钉的容
器中,没有看到明显的气泡产生。小明很疑惑,于是提出猜想:气泡不明显可能
与酸的浓度有关。 要验证与酸的浓度有关,应选择下例试剂中的
。(选
填编号)
A、3%的盐酸
B、5%的醋酸
C、5%的盐酸
(3)小明利用已有物品还想验证酸与碱的反映,请你帮忙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步骤 操作
现象
1
2
将食品干燥剂加入适量清水中,搅
放出大量的热
拌后静置
取步骤 1 中的上层清液,先加入牵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再变为紫色,最
牛花汁液,________
后变为红色
【评价反思】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事物能更好地帮忙咱们学习和理解科学。
【答案】(1)
(2)B(3)再逐滴加入白醋至过量
四、解答题
3 一、2017 年 5 月,中国第一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储量丰硕,
热值高,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 ,被称作“未来的能源”。
(1)可燃冰通常出此刻深海海底以下数百至一千多米的沉积层内,据推测可能是地层
断裂致使气体逸出,上升的气流与海洋深处的冷水接触而形成。基于以上信息可
知,影响可燃冰形成的因素可能是气源、压强和________。
(2)可燃冰开采不妥,会对地球环境带来严峻破坏,如大规模的海底滑坡、大量甲烷
逃逸到大气中等。甲烷气体进入大气会带来严峻的________,造成全世界气温上
升。
(3)此刻普遍以为可燃冰的化学式是 CH4·8H2O,请列式计算可燃冰中碳元素的质量分
数。
【答案】(1)温度(2)温室效应(3) %。
【解析】(1)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彼此作用能够形成,因此影响因
素还有温度;
(2)甲烷是温室气体,进入大气会造成温室效应;(3)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33、 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科学老师布置了一项课外学习任务:调查化工颜料店出
售 的涂料添加剂“银粉”是什么金属?某学习小组通过调查,别离取得了“银粉”是
银粉、铝粉、 锌粉这三种不同结果。为了肯定究竟是哪一种金属,学习小组同窗将一
小包“银粉”带回实 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相关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HCl=ZnCl2+H2↑;2Al+6HCl=2AlC l3+3H2↑)
(1)取少量“银粉”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盐酸,观察到有________产生,说明“银粉”
必然不是银。
(2)为了进一步肯定“银粉”是铝仍是锌,学习小 组通过理论计算,取得两种金属
别离与足量盐酸反映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并 绘制成如图所示图像。
取克“银粉”(杂质忽略不计)加入到 50 克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映,生成氢气克。
按照上图可知,“银粉”是________。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__。
【答案】(1)银粉”表面有气泡产生(2)铝(或“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