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上半年海南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3 上半年海南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 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一个儿童能辨别自已的左右手,但不能辨别他人的左右手。按照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 论,这个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 答 案 A,前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考 分 点:认知过程 值:2 分 正确答案:A 文字解析:皮亚杰将心意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前运算阶段(2- 6,7 岁);具体运算阶段(6,7-11,12 岁)形成运算阶段(11,12-12,15 岁)。儿童左右方位认知 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6 岁),儿童能比较固定化的辨认自己左右方位;第二 阶段(C7-8 岁),儿童能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第三阶段(9-10 岁),儿童 能比较概括地、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根据以上,5-6 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 2,小学生在课外开展的气象观察、标本制作等活动属于( ) 答 案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社会活动 D,技能活动 考 分 点: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值:2 分 正确答案:A 文字解析:气象观察、标本制作等属于科技活动。
3,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它们是( ) 答 案 A,导、学、习、行 B,学、思、习、行 C,闻、行、忠、信 D,知、情、意、行 考 分 点:学习内容分析 值:2 分 正确答案:B 文字解析:孔子主张的学习过程是学一思一习一行,教学内容为文、行、忠、信。 4,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 ) 答 案 A,杜威 B,卢梭 C,裴期泰洛奇 D,洛克 考 分 点:儿童身心发展概述 值:2 分 正确答案:B 文字解析: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卢梭主张让儿童 顺其自然发展。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 破坏了,假如能为人造就新的、适合人性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人类就能在更高 阶段回归自然,因此,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 然发展的才是好的教育。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 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 故”。裴斯泰洛奇教育思想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强调情感教育、爱的教育。他强调教育者 首先必须具有一颗慈爱之心,以慈爱赢得学生们的爱和信赖。
5,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善于言辩,有人长于数理运算。上述现象表明,人 的心理发展具有( ) 答 案 A,顺序性 B,连续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考 分 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启示 值:2 分 正确答案:D 文字解析: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之间的,而不平衡性是针对一个个体而言的。 6,教《新型玻璃》时, 为了丰富小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 璃的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 ) 答 案 A,实验法 B,参观法 C,实习法 D,演示法 考 分 点: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值:2 分 正确答案:B 文字解析: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 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7,在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进行分组教学,这 种分组属于( ) 答 案
A,内部分组 B,外部分组 C,交叉分组 D,综合分组 考 分 点:班级管理的模式 值:2 分 正确答案:A 文字解析:分组教学制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外部分组是指打破按年龄编班的传统习 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 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 8,某寄宿制小学一位学生睡觉时突然小腿抽筋,生活老师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答 案 A,让学生下床 站直抽筋的腿 B,让学生下床 用冷水冲洗抽筋的腿 C,让学生平躺 按摩抽筋部位 D,让学生平躺 在其抽筋部位贴上止痛膏 考 分 点:小学生的医疗保健知识 值:2 分 正确答案:C 文字解析:抽筋是属于肌肉痉孪的一种,所以必须先直立,缓解强直收缩这一现象,然后 再对疼痛部位进行按摩。 9,“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反映的是( ) 答 案 A,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正面教育原则 D,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考 分 点: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值:2 分 正确答案:B 文字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特长进行有区别的教 育。 10,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性要素是( ) 答 案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情感 考 分 点: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值:2 分 正确答案:C 文字解析: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其中,道德行为是衡量一 个人道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11,我国小学低年段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在课程性质上属于( ) 答 案 A,活动型综合课程 B,校本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考 分 点:德育的涵义 值:2 分 正确答案:A
文字解析:《品德与生活》是小学低年级开设的课程,属于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因此选 择 A 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 术教育。 12,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可概括为( ) 答 案 A,培养与推动 B,共性与个性 C,影响与干涉 D,制约与促进 考 分 点: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值:2 分 正确答案:D 文字解析:经济、政治和文化与教育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选择 D 13,为了便于因材施教,学校对报名参加英语课外小组的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并据此成绩 进行编班。这种评价属于( ) 答 案 A,安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考 分 点:教学评价的功能 值:2 分 正确答案:A 文字解析:诊断性评价实施的时间是教学前,形成性评价实施的时间是教学中,而总结性 评价实施的时间是教学后。根据题干评价实施的时间即可判断选择 A。
14,讲完“体积的大小”后,张老师要求学生回家量一量日常用品的体积,这种教学方法 是( ) 答 案 A,实物演示法 B,实习作业法 C,实验教学法 D,实践探究法 考 分 点: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 值:2 分 正确答案:B 文字解析:测量练习属于实习作业法。实习作业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与实践探究法容易混淆。实践探究法更侧重于运用实践 的方法获取新的知识。 15,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 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 答 案 A,社会本位 B,科学本位 C,伦理本位 D,个人本位 考 分 点:教育目的 值:2 分 正确答案:A 文字解析:凯兴斯泰纳主张个人应服从国家,教育应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其国民教 育思想是典型的社会本位论思想。 16,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大变革之一是( ) 答 案 A,小学和初中分别设置
B,九年一贯的整体设置 C,十二年一贯整体设置 D,初中和高中分别设置 考 分 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值:2 分 正确答案:B 文字解析: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大变革是九年一贯的整体设 置。 17,人们一般认为, 北方人豪放,南方人细腻。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答 案 A,投射效应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刻板效应 考 分 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结构 值:2 分 正确答案:D 文字解析:投射效应: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 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首因效应, 即第一印象,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 地位的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心理学范畴,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 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刻板 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 18,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 ) 答 案 A,培养能力 B,传授知识 C,依法执教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