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江苏普通高中会考地理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2013 年 12 月 14 日 21 时 11 分,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月面虹湾区着陆。月
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夜晚温度低至零下 180 多摄氏度,白天温度高达 100 摄氏度以上。
图 1 为“月面虹湾区域影像图”。据此完成 1—2 题。
1.获取“虹湾”区域影像,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之一是
A.月球较地球接近太阳
B.月面缺少大气调节作用
C.月球没有自转和公转运动
D.月面形态比较单一
索契冬奥会于 2014 年 2 月 7 日 20 时 14 分(东四区区时)正式开幕,此时北京时间为
2 月 8 日 0 时 14 分。图 2 为“北半球部分区域图”。据此完成 3—4 题。
3.“时间去哪儿了?”索契和北京两地产生时差的原因是
A.纬度差异 B.地球自转 C.大气运动 D.太阳活动
4.索契冬奥会历时 17 天,在此期间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当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D.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图 3 为“北半球某区域 2014 年 2 月 3 日某时刻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 5—6 题。
5.此时,M 地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6.此时,在 N 地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图 4 为“地球各圈层间的水分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 7—8 题。
7.图中①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下渗 C.降水 D.径流
8.下列关于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生长参与了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B.水循环是围绕生物圈进行的
C.地壳物质循环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D.季风环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经过 45 天的施工,于
2014 年 2 月 8 日正式竣工并开站运行。图 5 为“南极地区图”。
据此完成 9—10 题。
9.泰山站处于
A.东北信风带 B.东南信风带
C.中纬西风带 D.极地东风带
10.泰山站是公共时间的选择,考虑了该时期
A.冰冻范围大 B.天晴且无风 C.白昼时间长 D.有极光现象
阿尔金山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图 6 为“1960 年—2010 年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及年
平均气温变化图”。据此完成 11—12 图。
11.从总体趋势上看,阿尔金山在
1960—2010 年间
A.冰川面积显著增加
B.气温波动下降
C.冰川消融量与年均温具有相关性
D.冰川消融面积过半
12.导致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寒潮频发 C.地壳抬升 D.流水侵蚀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4 年 2 月 12 日 17 时 19 分,新疆
于田县发生 7.3 级地震。图 7 为“地震发生示意图”。据此完成
13—14 题。
13.图中地质构造为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凹陷
14.地震发生时,合理避灾的方法是
A.躲避在高大建筑物附近 B.通过电梯及时转移 C.跳楼逃生 D.有序撤到空旷地带
2013 年 11 月,我国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 8 为“我国
2003—2012 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变化图”。据此完成 15—16 题。
15.2003—2012 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是
A.出生率大幅上升 B.自然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C.死亡率持续下降 D.人口总数不断减少
16.我国实施该项生育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人口迁移数量减少 B.老年人口比例下降
C.人口进入高增长阶段 D.环境人口容量增加
图 9 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空间发展方向模式图”。读图回答 17—18 题。
17.从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考虑,图中甲乙丙三地分别是
A.商贸区轻工业区重工业区
B.轻工业区商贸区重工业区
C.重工业区商贸区轻工业区
D.重工业区轻工业区商贸区
18.图中住宅的区位优势是
A.土地价格低
B.对外交通便利
C.环境条件优越
D.位于城市中心区
2013 年 8 月 21 日,连(云港)淮(安)扬(州)镇(江)铁路项目正式立项。图 10
为“连淮扬镇铁路规划线路图”。据此完成 19—20 题。
19.有关图示城市的服务范围和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上海服务功能最多
B.南京服务范围最大
C.每个城市的服务范围不重合
D.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相同
20.建设“连淮扬镇铁路”的积极意义是
A.根本改变沿线城市空间形态
B.解决苏北地区能源短缺问题
C.使得全省城市化水平保持一致
D.促进苏南、苏中和苏北区域联系
2013 年 9 月 29 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我国大陆上的第
一个自贸区,其成立对于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有着深远的意义。图 11 为“中
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位置图:。据此完成 21—22 题。
21.该该自贸区的区位优势是
A.临江沿海
B.能源资源充足
C.土地后备资源丰富
D.重工业基础雄厚
22.该自贸区的设立对上海的影响是
A.家具人口向外迁移
B.增加第一产业比重
C.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D.减缓城市化进程
2014 年春节期间,北京市面向社会公众发布“烟花爆竹染坊气象指数:(图 12)。其中
“一级”气象条件有利于降低大气污染物浓度以及火灾
发生频率。据此完成 23—24 题。
23.发布“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的目的是
A.鼓励市民燃烧烟花爆竹
B.根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C.引导市民合理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D.消除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噪声污染
24.“一级”气象条件包括
A.静风
B.浓雾
C.天气干燥
D.气流通畅
图 13 为“我国沿海某市制鞋企业转移情况示意图”。读
图回答 25—26 题。
25.该市鞋企到亚洲国家如越南、印度、缅甸等地设厂考虑
的主要因素有
①劳动力②技术③市场④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6.该市鞋企的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可能有
A.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C.减少当地就业机会
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城市化率反映城市化水平。图 14 为“1992 年—2010 年北京市城市化率及地下水埋藏
深度变化图”。据此完成 27—28 题。
27.1992—2010 年,北京
A.城市化率不断下降
B.城市化速度持续加快
C.城市化经历了四个阶段 D.城市化水平较高
28.北京地下水埋藏深度与城市化具有关联性,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跨流域调水引起了地下水埋藏深度上升
B.城市绿地面积扩大造成了地下水埋藏深度下降
C.生产生活污水排放使得地下水埋藏深度上升
D.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埋藏深度下降
图 15 为“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资源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示意图”。读图回答 29
—30 题。
29.对矿产、能源以来最强的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是
A.采猎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信息文明
30.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跨越发展的
主导因素是
A.资源
B.科技
C.市场
D.交通
二、判断题:
31.“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深刻影响。
32.日地距离的远近是决定地球上四季变化的主要因素。
3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4.地域文化会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影响。
35.流域的开发必须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
36.经济发展强调“绿色 GDP”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植被覆盖率。
37.各类区域的划分一般采用相同的指标和方法。
38.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坚持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9.城市实行机动车限行措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雾霾”问题。
40.工业地域都是由生产上具有联系的企业在一定区域集聚而成的。
三、综合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 分)
材料一 中国货轮“永盛”号从中国的太
仓港出发,首航北极航线,经过 27 天的航行,
于 2013 年 9 月 10 日抵达终点荷兰鹿特丹。
材料二 图 16 为“北极航线示意图”。
材料三 表 1 为“北极航线与苏伊士运河
航线比较表”。
(1)与苏伊士运河航线相比,北极航线的
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航线
航程(海里)
通航时
段
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北极航线
约 7800
7—11 月
(2)从上海向北驶向北冰洋的航程中沿岸
苏伊士运河航
景观有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地理
线
约 10600
全年
环境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产生这种
分异的基础是___________。(2 分)
(3)摩尔曼斯克是北极圈内的不冻港,该港口终年不冻主要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暖
流或寒流)影响,该洋流对沿岸气候有________________作用。(2 分)
(4)航线终点鹿特丹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因常年受_____(风带)控制,形成终年温和
湿润的气候特征,而同纬度大陆东岸属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2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 分)
材料一 2013 年 6 月“云南红河哈尼水稻梯田”被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二 图 17 为“哈尼水稻梯田景观图”。
材料三 图 18 为“哈尼水稻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
(1)在山区因地制宜修筑
梯田发展种植业,主要是
对自然因素中________因素的改造。(1 分)
(2)该区域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形成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3)哈尼梯田生态系统是自然与人工复合的生态系统,体现了人地和谐。据材料三,该生
态系统景观随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森林在生态系统中的
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 分)
材料一 图 19 为“北美五大湖工业区示意图”,图 20 为“德国鲁尔工业区示意图”。
材料二 2013 年 12 月美国底特律市宣告破产。底特律曾是世界重要的汽车制造中心,
汽车工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移民,城市人口一度达到 180 万。但因底特律汽车产业的衰落
等原因,到 2010 年近 60%的人口迁出。
材料三 德国鲁尔地区从 19 世纪后半叶起成为世界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也曾面临经济衰落等问题后经综合整治,鲁尔工业区重新走向繁荣。
(1)两大工业区早=早期发展工业共同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2)从产业结构分析,底特律市从辉煌走到破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1 分)
(3)影响底特律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1 分)
(4)底特律市的破产及鲁尔区由衰落走向繁荣的案例,给我国“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
发
展
的
启
示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 分)
材料一 图 21 为“我国煤炭资源流动空间格局图”。
材料二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丰富,分布广泛。长期以来,煤炭资源地区间调配呈“北
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近年来,为减轻煤炭运输压力,在煤炭资源输出地兴建发
电厂,将煤就地转化为电能输出。
(1)山西是煤炭资源的________(输出或输入)省份,江苏是煤炭资源的_________(输
出或输入)省份。(2 分)
(2)促使我国煤炭资源跨区调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长期以来,承担煤炭资
源跨区调配的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2 分)
(3)将煤转化为电能输出对输出地大气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煤炭
资源调配对输入地能源供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加强煤炭后备资源储备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