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6 分。 第 1 卷(选择题共 46 分) 1. 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 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属于亚洲人民创造的是 ①金字塔 ②《汉谟拉比法典》③佛教 ④长城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A.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象征,《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 的文明成就,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长城是中国的文明成就。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即 B 符合 题意;金字塔是非洲人民创造的,排除①和含有①的 ACD,故选 B。 2. 按时序排列欧洲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相关现象,正确的是( ) ①罗马帝国的分裂 ②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 ③拜占庭帝国灭亡 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A. ①②③④ C. ②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B. ①②④③ D. ②①④③ 【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亚历山大帝国,前 336 年~前 323 年。亚历山大帝国由 亚历山大大帝开创,亚历山大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4 世纪末,罗马帝国分 裂为东西两个帝国。843 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 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1453 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 庭帝国最终灭亡。从而得出②①④③为正确选项,D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D。 3. 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 )
A. 中世纪中西方的教会等级制 B. 日本、西欧的庄园制 C. 西周分封制、西欧封君封臣制 D. 中央集权制、分封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第一幅图片“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可以判断,这幅图反映的 是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是在西周灭商后,周天子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 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 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根据题干材料第二幅图片“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可知,西欧的 封君封臣制是公元 9 世纪封建主按占有土地的多少和政治实力的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各 等级间结成封君与陪臣的关系,C 项正确;题干材料与中世纪中西方的教会等级制无关,排 除 A 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日本、西欧的庄园制,排除 B 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制、 分封制,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4. 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 ) B. 农庄 C. 村社 D. 庄园 A. 城堡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一个典型组织形式。从 9 世纪开始,一种 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 11 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 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D 项正 确;城堡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产物,公元 1066 年至 1400 年是兴建城堡的鼎盛时期,欧洲贵 族为争夺土地、粮食、牲畜、人口而不断爆发战争,密集的战争导致了贵族们修建越来越多、 越来越大的城堡,来守卫自己的领地,排除 A 项;农庄泛指包括建筑物在内的农场,农村的
庄园,与题干无关,排除 B 项;村社是旧时农村祭祀社神的日子或盛会,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5.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 A. 工厂主阶层 B. 教士阶层 C. 大地主阶层 D. 市民阶 层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市民 阶级,且进一步分化手工业和商人、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D 项正确;随着 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孕育出两个新的阶级,一个是工厂主阶级,另一个是工人阶级,排除 A 项;教士阶层与题干无关,排除 B 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大地主阶级,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6.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的是 A. 《罗马民法大全》 B. 《法学汇纂》 C. 《法理概要》 D. 《查士丁尼法典》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527 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 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以上这 4 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 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A 选项符合题意;B 选项不符合题意;C 选项不符合题意;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罗马民法大全》意义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7. 12 世纪晚期日本进入近 700 年的形府统治时期,称府将军实际上把持若国家大权。武士 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是( ) A. 武士集团 B. 国家 C. 他的主公 D. 贵族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2 世纪晚期日本进入近 700 年的形府统治时期,称府将军实际上把持 若国家大权。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及所学知识可得,这里的武士效忠 他的主公,而不是他的国家,C 项正确;“武士集团”概念比较大,武士直接效忠自己的主 人,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天皇与幕府并存,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
效忠的不是国家,排除 B 项;效忠的也不是贵族,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8. 描述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社会生活的民间故事集是( ) A. 《医典》 B. 《天方夜谭》 C. 《古兰经》 D. 《荷马 史诗》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天方夜谭》 是描绘中古阿拉伯半岛社会生活的民间故事集, 展现了古代阿拉伯社会的生活场景,B 项正确;《医典》的作者是西那(阿维森那),阿拉伯 最有名的医学家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古兰经》 是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对穆罕默 德传教的记录,排除 C 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 重要史料,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9. 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这一现象的 出现是源于( ) A. 法律的规范 C. 劳役豁免权 【答案】A 【解析】 B. 庄园主的规定 D. 庄园逐渐瓦解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庄园农奴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是通过购买劳役豁免权。 随着习惯法和庄园法的规范,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A 项 正确;而不是简单地庄园规定,不符合题意,排除 B 项;“劳役豁免权”只是庄园农奴获得 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的一种方式,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庄园逐渐瓦解”是一种现 象,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法国著名史学家米希勒称 16 世纪为“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的世纪。依据所学完成 下面小题。 10. “人的发现”指的是( ) A. 市民阶层的逐渐形成 C. 文艺复兴运动 B. 早期殖民掠夺 D. 无产阶级的壮大 11. “世界的发现”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是( ) A. 麦哲伦 B. 哥伦布 C. 迪亚士 D. 达·伽 马 【答案】10. C 11. A 【解析】 【10 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4 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的旗帜是人文主义,主张人的价值人
的尊严等,解放了人们思想,C 项正确;这里强调的是人的价值,而不是市民,不是一个概 念,排除 A 项;早期殖民不是强调人的价值方面的,不符合题意,排除 B 项;无产阶级壮大 与“人的发现”无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1 题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美洲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的成功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第一位横渡太平 洋的欧洲人是麦哲伦,1519 年到 1522 年,他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A 项正确;哥伦布发 现了美洲,不符合题意,排除 B 项;达伽马、迪亚士为开辟向东到亚洲的航线做出了贡献, 不符合题意,排除 CD 项。故选 A 项。 12. 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16 世纪中 期,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地方官获得了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是( )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英国 A. 葡萄牙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葡萄牙人贿赂明朝官吏,借口要到 香山县壕镜澳即澳门岸上曝晒进水货物,以每年纳租银二万两为条件,请求上岸居住。开始 仅仅只有几间房子,后来逐渐扩大。到万历年间,他们设官自治,建造城墙,筑炮台,该地 迅速发展为贸易都市。一些西方的传教士也搭乘他们船只,首先在澳门落脚,然后去内地传 教,但是澳门只是租借地,其关税的征收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管理权,仍然控制在明清政 府手中,直到鸦片战争前,A 项正确;16 世纪中期,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地方官获得了在 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是葡萄牙,不是西班牙,排除 B 项;16 世纪中期,以晾晒货物为由, 贿赂地方官获得了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是葡萄牙,不是荷兰,排除 C 项;16 世纪中期, 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地方官获得了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是葡萄牙,不是英国,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3. 图是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②处船上运输的应该是 A. 火器、机械制品 B. 黄金白银 C. 甘蔗,烟草
D. 黑人奴隶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因欧洲殖民者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导致美洲种植园缺乏大量劳动力, 欧洲殖民者带着廉价工业品和武器到非洲掠夺黑人贩到美洲卖为奴隶,在美洲带着黄金白银 和经济作物回到欧洲,三角贸易路线是欧洲→非洲→美洲→欧洲,其中②处船上运输的应该 是黑人奴隶,故 D 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D。 14. 下图是世界近代历史上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示意图。这次革命发生在 ( )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A. 英国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 年新议会的召开,揭开了革命的序幕,1649 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1660 年封建阶级复辟,1688 年共荣革命推翻封建统治,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统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所以答 案选 A。 15. “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这一点指的是美国( ) A.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 提出了分权制衡思想 【答案】B 【解析】 B. 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 D. 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详解】据“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 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点指的是美国 首创了民主共和制,1787 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 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 权,B 项正确;美国不属于君主立宪制,排除 A 项;最早提出分权制衡的是法国启蒙思想家 孟德斯鸠,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不属于美国独特的,不符 合题意,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6.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法国大革命宣示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出自(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共产 党宣言》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1789 年 7 月 14 日,法国人民发动起义,攻占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 始。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故选 C。《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独立宣言》 标志着美国独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故 ABD 不符合题意,故答 案选择 C。 17. 詹姆士·布恩是一位生活在 18 世纪 40-90 年代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织布广厂主,1785 年后,他把工厂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詹姆士·布恩搬迁工厂是因为( ) A. 珍妮机的发明 C. 火车的出现 【答案】B 【解析】 B. 改良蒸汽机的使用 D. 内燃机的发明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785 年以前,纺纱机、织布机由水力驱动,工厂必须建造在 河边,而且受河流水量的季节差影响,造成生产不稳定,这就促使人们研制新的动力驱动机 械。1785 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开始用作纺织机械的动力,并很快推广开来,1785 年后,他 把工厂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是因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B 项正确;珍妮纺纱机与题意无关, 排除 A 项;火车发明于 1825 年,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内燃机发明于 1876 年,都不符合 题意,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8. “……对社会的改造作用,常常超过了政治革命,只有在形式上不似政治革命那样出现 强烈的冲击波和引起局势的大动荡。生产力超乎人们意料的大发展,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的 巨变,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一种新的面貌,带动着整个社会快速地演变。”以上材料 阐述的是工业革命的( ) B. 进程 C. 时间 D. 影响 A. 背景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对社会的改造作用,常常超过了政治革命”、“生产力超乎人们意料的 大发展,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的巨变,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一种新的面貌,带动着整 个社会快速地演变”可得,这指的是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D 项正确;背景指的是工业革命 进行之前的情况,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进行”指的是工业革命正在进行时,有哪些发
明创造等,不符合题意,排除 B 项;材料未强调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或结束的时间等,不符 合题意,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018 年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 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依据所学,完成下面小题。 19.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资本论》的发表 B. 第一国际的成立 D. 巴黎公社起义 20. 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走出一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能 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国共两党合作发动北伐战争 B. 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C. 开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 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19. A 20. C 【解析】 【19 题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848 年, 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 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 项正确;B 项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排除 B 项;《资本 论》创作与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排除 C 项;D 项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0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根据材料“在井冈山走出一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 道路,开辟这一道路的标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 项正确; “国共两党合作发动北伐战争”这是国民革命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南昌发动武装 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不符合题意,排除 B 项;“国共两党建立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不符合时间,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1. 1956 年,中国共产党对适合本用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有了一个良好的 开端,即( ) A. 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B.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