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2024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2024 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 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K39 Mn 55 第 I 卷 选择题(共 2 大题共 3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写在答题纸上。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蜡烛燃烧 B. 瓷碗破碎 C. 冰雪融化 D. 酒精挥 发 【答案】A 【解析】 【详解】A、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 A 正确; B、瓷碗破碎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错误; C、冰雪融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误; D、酒精挥发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误。 故选 A。 2.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 A 错误; 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 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应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 B 正确; C、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故 C 错误;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垂直悬空于试管口上方,不 能伸入试管中;故 D 错误。 故选 B。 3.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B C D 酒香不怕巷子深 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H2O2 能杀菌消毒,而 H2O 不能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B. B C. C D. D A. A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分子是运动的,酒香的微粒通过运动能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远处 能闻到酒香,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过氧化氢与 水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所以, 过氧化氢能 杀菌消毒,而水不能,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原子间有间隔,汞原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C 错误,符合题意; D、氧化汞加热会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在加热时氧化汞分子生成了发生了变化,说明了分子 是可以再分的,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4.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澄清的石灰水 B. 新鲜的空气 C. 纯净水 D. 冰水混 合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详解】A、澄清的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错误; B、新鲜的空气是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的混合物,错误; C、纯净水中常有一些矿物质,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D、冰和水本质都是水,只是状态不一样,则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 物,正确; 故选 D。 5. 下列是一些关于 O2 化学式的说法:①表示氧元素②表示氧气③表示一个氧分子④表示两 个氧原子⑤表示两个氧元素⑥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其中正确的是 B. ②③⑥ C. ①②④ D. ①④⑤ A.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氧元素符号用 O 来表示,故错误; ②O2 表示氧气,故正确; ③O2 表示一个氧分子,故正确; ④两个氧原子表示为 2O,故错误; ⑤元素为宏观概念,不能论个数,故错误; ⑥O2 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故正确; 由上可知:②③⑥正确,故选 B。 6. 下列属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属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条件是:核内的质子数和核外的电子总数相等,如果电子总 数多就是阴离子,反之就是阳离子。故选 B。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7. 根据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在 NH4C1、N2、N2O、X、N2O3、NO2、KNO3 的排列中 的 X 应是 A. NO 【答案】A 【解析】 B. (NH4)2SO4 C. KNO2 D. N2O5 【详解】在 NH4C1 中铵根显+1 价,根据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 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则 x +(+1)×4=+1,可得 x =-3; 在 N2 中,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N2 属于单质,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0; 在 N2O 氧元素显-2 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y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 得:2 y +(-2)=0,则 y =+1; 在 N2O3 中氧元素显-2 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z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可得:2 z +(-2)×3=0,则 z =+3; 在 NO2 氧元素显-2 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m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可得: m +(-2)×2=0,则 m =+4; 在 KNO3 中,钾元素显+1 价,氧元素显-2 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n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 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 n +(-2)×3=0,则 n =+5。 由此可以看出,氮元素的化合价是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故 X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应大于 +1,小于+3。同理:A、B、C、D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 -3、+3、+5,故 A 选项符合要求。综上所述:选择 A。 8. 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 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 2:1 C. 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 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答案】C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解析】 【详解】A、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正确; B、由图中可以看出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 2:1,正确; C、由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前只有水分子,反应后有氧分子和氢分子,故水分解过程中,分子 的种类改变,错误; D、由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前有 6 个原子,反应后也有 6 个原子,故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 目不变,正确。 故选 C。 9. 下图是氧元素以及元素周期表一部分的相关信息,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A. 12 号元素的离子符号是 Mg+2 B. 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 C. 氧和硫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 16.00 D. 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0 【答案】B 【解析】 【详解】A、12 号元素是镁元素,镁原子反应过程中容易失去 2 个电子形成带 2 个单位正电 荷,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所带电荷数及电性,数在前,符号在后,即 2Mg  ,A 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第一层 2 个电子,第二层 8 个电子,第三层 7 个电子,B 正确, 符合题意; 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6.00,硫的原子序数是 16,不是相对原子质量,C 错误,不符合 题意;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D、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0,原子序数为 20,D 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0. 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了一段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一瓶氧气中做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应有的现象。以下操作不是造成此结果的原 因是 A. 细铁丝未绕成螺旋状 B. 细铁丝未用砂纸打磨 C. 火柴已燃尽,未及时将细铁丝插入氧气瓶中 D. 氧气是用排水法收集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实验时,应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其目的是增大铁丝与氧气接触面积,减少铁 丝热量的消散,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以利于铁丝持续地燃烧,不绕成螺旋状可能导致铁丝热 量散失过快,无法达到着火点,无法燃烧,或发生燃烧但快速熄灭,导致没有观察到持续燃 烧的现象,故 A 正确; B 、铁丝生锈时,表面覆盖有铁锈,影响铁丝与氧气接触,铁丝可能不燃烧,故 B 正 确; C 、火柴梗烧完时才放入集气瓶,铁丝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所以不燃烧,故 C 正确; D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更纯净,故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会导致铁丝不燃烧,故 D 错误; 故选 D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1-2 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 2 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 题意得 1 分,若选 2 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请将其序号写在答题纸上。 11. 维生素 C( )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 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 C 有防癌作用。下列关 于维生素 C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维生素 C 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4:3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B. 维生素 C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4% C. 维生紊 C 的化学式为 C6H8O6 D. 1 个维生素 C 分子由 6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6 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AB 【解析】 【详解】A、维生素 C 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3:4:3。 符合题意; B、维生素 C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符合题意; C、根据分析,维生素 C 的化学式为 C6H8O6。。不符合题意; D、分子由原子构成,1 个维生素 C 分子由 6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6 个氧原子构成。不符 合题意; 故选 AB。 【分析】从图可知,维生素 C 的化学式为 C6H8O6。 12.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罩着的干燥小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放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故该选项描述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故该选项描述正确;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冒黑烟,罩在火焰上方干而冷的烧杯有水珠出现,故该选 项描述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故该选项描述错误; 故选 B。 13. 元素 R 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某含元素 R 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R2O3。则下列由元素 R 组成的物质里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B. R(NO3)3 C. RSO4 D. R(OH) A. RCl2 3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答案】AC 【解析】 【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0,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为-2 价,则 R2O3 中 R 元素的化合价为[0-(-2×3)]÷2=+3。 【详解】A、化合物中氯元素为-1 价,则化合物整体化合价为+3+(-1)×2=+1,不是 0。符 合题意; B、硝酸根 为-1 价,则化合物整体化合价为+3+(-1)×3=0。不符合题意; C、硫酸根为-2 价,则化合物整体化合价为+3+(-2)=+1,不是 0。符合题意; D、氢氧根为-1 价,则化合物整体化合价为+3+(-1)×3=0。不符合题意; 故选 AC。 14.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 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B. 氮气与二氧化碳气体——燃着的木条 C. 水与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气体 D. 过氧化氢溶液与水——二氧化锰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不能,可以鉴别,正确。 B、氮气与二氧化碳气体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 错误。 C、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午明显现象,可以鉴别,正 确。 D、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有气泡产生,水不能,可以鉴别, 正确。 故选:B。 15.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 X、Y、Z、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 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已知 X、Q 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8 Y 10 Z 1 Q 21 反应前的质量/g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