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广东东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 6 页,18 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
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
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
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
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
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30 分)
1.默写古诗文。(共 10 分。答对一句得 1 分,满分不超过 10 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2)老骥伏枥,□□□□;烈士暮年,□□□□。(曹操《龟虽寿》)
(3)□□□□□,□□□□□。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诗人常在诗词中借明月表达对亲友的思念。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用“□□□□□□□,□□□□□□□”表达对友人的挂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
月几时有)用“□□□□□,□□□□□”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1)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 gǔpǔ美观。
(2)静下心来─不要 fúzào─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
(3)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 bùqī’érzhì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4)北 京 冬 奥 会 开 幕 式 上 , 倒 计 时 短 片 中 的 古 诗 词 与 二 十 四 节 气 画 面 相 得 益 彰 xiā
ngdé-yìzhā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岁月可能会模糊记忆,但英雄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铭记于人们心中。
B.对于网络词语的使用,有人极力排斥,有人欣然接受,更多的人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C.无数科技工作者默默奉献,殚精竭虑....,无怨无悔,创造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
D.电视连续剧《人世间》的演员把角色演绎得真实可信,栩栩如生....,深受观众好评。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学校提倡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简单的家务抢着做,复杂的家务帮着做”,旨在培
养他们每天劳动。(在“劳动”后加上“的观念”)
B.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不仅关乎其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整个社会能否风
清气正、和谐友爱。(在“崇德向善”前加上“能否”)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C.随着博物馆越建越多,展览内容越来越丰富,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就成了目前的
当务之急。(把“目前的”删掉)
D.在“新时代城市家居”研讨会上,一位年轻的设计师提出了智慧城市家居的明确设计理
念。(把“明确”调到“提出”前)
5.班级拟创办班刊《飞扬青春》,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0 分)
(1)任务一:班刊封面选用哪幅题字更能体现“飞扬青春”的主题,小南和小粤对此各抒
己见。请把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2 分)
小南:我觉得楷书好,楷书端庄,就像我们青少年品行端正。
小粤:楷书是不错,但我觉得草书更合适,_______
(2)任务二:请把下面 6 个词语组成一副切合班刊主题的对联。(2 分)
一片心 振翅 少年 九万里 报国 鲲鹏
(3)任务三: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名著内容和人物相符。(2 分)
人物
“红小鬼”
保尔
班刊栏目:青春榜样
特点
名著内容
坚韧不拔,一心向党
刚强不屈,奋斗不止
①
②
A.他的心又怦怦地跳起来了。他日夜盼望的梦想已经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现在他拿
起新的武器,回到战斗的队伍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B.他以稍微带点激动的语调回答说:“──我是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一边的,现在如此,
而且,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永远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一边!”
C.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有许多人是出
征山西期间加入红军的。
(4)任务四:请从青春榜样(“红小鬼”和保尔)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在班刊栏目“致
敬榜样”中写下你的感悟。(4 分)
致敬的榜样是_________。
我向您致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0 题。(15 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 分)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策.之不以其道
(3)执策而临.之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乙】
段直字正卿,泽州晋城人。至元十一年,河北、河东、山东盗贼充斥,直聚其乡党族属,
结.垒自保。世祖命大将略地晋城,直以其众归之,幕府承制,署直潞州元帅府右监军。其后
论功行赏,分土世守,命直佩金符,为泽州长官。
泽民多避兵未还者,直命籍其田庐于亲戚邻人之户,且约曰:“俟.业主至,当析而归之.”
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素无产者,则出粟赈之;为他郡所俘掠者,
出财购之;以兵死而暴露者,收而瘗之。
未几,泽为乐土。
(节选自《元史·段直传》)
【注】①瘗(yì):埋葬。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
(1)结.垒自保
(2)俟.业主至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
逃 民 闻 之 多 来 还 者 命 归 其 田 庐 如 约 民 得 安 业
10.段直在《元史》中被归为“良吏”,请结合选文,概括他被归为良吏的原因。(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10 分)
材料一
近年来,有声阅读快速成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下的全民阅读新形态。有声阅读
的“有声”,主要是指有声语言,也包括音乐、音响等、有声是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明显
的优势。有声阅读区别于纸质阅读,用声音、用语音来表达一切。相关调查显示,有声阅读
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模式,2021 年,上海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 76.72%,达到数声水平。59.18%
的有声阅读使用者听书日均时长为半小时以下,48.03%的使用者听书日均时长介于 11 至 30
分钟之间。46.36%的有声阅读使用者选择在移功中听书,文通工具成为有声间读的重要空间,
有声阅读使用者习惯在开车或来坐地铁、公文时,打开个人的“听觉空间”,有效利用了碎
片化时间。
材料二
(摘编自《2021 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
近年来,有声阅读的兴起和繁荣,有效地推动了社会阅读文明的构建。有声阅读有可听
的、与文本相应的音频,许多经典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已纷纷上线,使读书变得
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有声阅读将明确的、认真的、专注的学习型阅读与浏览型、消遣
型的阅读有机结合,有效地推动了全民阅读品质的提升。“听”和“看”作为两种不同的阅
读方式,在阅读的体验上呈现不同的特征。有声语言表达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表达者在
创作过程中融进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并且运用一定的技巧把它表达出来。大量高水
平、高质量有声阅读产品的出现,逐渐满足社会的阅读需求,不仅使有声阅读沿着正确的方
向稳步发展,而且在推动社会阅读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摘编自高国庆、马玉坤《有声阅读价值论刍议》)
材料三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微信公众平台有声阅读发文量达 230 万篇,相关文章的阅读
量已达 21.9 亿次,有声阅读的热点话题热度也不断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声阅读氛围越来
越浓,阅读率越来越高。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内容和形式,
促进了社会阅读文明的发展。
[注]热度指数:指奥论在公开社交场景中对有声阅读相关话题的讨论和传播,由各平台公
开渠道信息传播量综合加权计算并归一化处理后获得,满分 100 分。
(摘编自《“有声”打开全民阅读新格局──2021 有声阅读产业调查报告》
材料四
作为有声阅读的方式之一,听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我们容易在听书时走神,再
加上还有言语知觉的制约、情绪感知、反复加工等因素,听书的信息接收效率不如看书高。
所谓言语知觉的制约,是指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声音在 20-30 分贝时,言语的可
懂度为 50%:增至 50-60 分贝,可懂度达到 90%-95%;到了 140 分贝,人就会感到头痛。此
外,一些噪声如地铁、飞机的轰鸣等,对言语感知的干扰也会很大。
情绪感知则是指听真人朗读时,朗读者的语气会形响我们自主理解书中字面的意思,不
像看文字时可以自己主导情节、节奏等,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如果是听语音合成的朗读,技
术上暂时还没有办法灵活地控制分词、韵律、情感等,听的过程中,我们又需要克服这些因
素对理解连贯性的干扰。
大家可能没有留意到,在看书的时候,10%-15%的眼球运功是有“回溯”的。也就是说,我
们的眼睛经常会倒退重看。这个过程很快,我们有时候并没察觉,但这显然能加深我们对书
的理解,当然,这也会降低我们的阅读速度,听书却通常不会倒回去重听,所以自然会损失
对一部分内容的理解,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书深。
(摘编自唐义诚、池文《听书太被动,看书才有用?》)
11.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 分)
A.有声阅读用声音、用语音来表达一切,“有声”是它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
B.2021 年,上海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较高,且近半数使用者选择在移动中听书。
C.作为全民阅读的新形态,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的形式,推动了阅读文明的构建。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D.看书时眼睛常会倒退重看,这虽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却导致阅读速度比听书慢。
12.材料二提到有声阅读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请你用材料三的相
关信息对这一提法加以说明。(3 分)
13.即将升入七年级的小文准备在暑假用一周时间读完《西游记》。他想采用听书的方式阅读,
你是否赞成?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15 分)
在地图上旅行
张凌云
①作为地理爱好者,我醉心于长时间地盯着地图,或者索性闭上双眼,在脑海里描摹出
地图的模样,持续一场场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神游。只要对着地形图,我就会熟练地穿越
时空的罅隙,腾挪跃动,自由飞翔……
②我站在一小块深绿色之上。绿色代表着低海拔,200 米以下是深绿,200 米至 500 米
是浅绿。此时,我身在中国正东部的长江三角洲。一望无际的平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三级阶
梯。接下来,我将由东往西,去做绿、黄、棕、褐、紫等色彩不断变幻的游戏,将平原、丘
陵、盆地、高原、山地等地貌不断地更换。
③我决定不按直线,稍打破常规,折向西南。平坦的地势渐渐消失,眼前山峦起伏,穿
插着各种平地缓谷,这里是中国三大平原的终点,通称江南丘陵,横亘在长江以南的一大片
土地上,颜色也由浅绿变成浅黄,不少山峰要用深黄色标注,海拔已超过 1000 米。我腾挪
在江西湖南的腹地上,在庐山井冈山衡山之间任意切换,满面扑来的是清凉的山风和连绵的
翠竹,还有偶尔飘过的茶香和辣椒香。
④越过雪峰山,我进入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这里颜色以深黄为主,但我瞥过云贵高
原,又折向西北,寻找传说中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在广袤的中西部有它的存在,近乎
于一个奇连。这块浅绿色的圆形盆地,地势平缓,环境宜人,自有文明起,就一直是西部重
镇,巴蜀之间的各种演义,除了金戈铁马和风云际会,更多的还有酒接琴肆和滚滚红尘。
⑤告别四川盆地,我径直北上,穿越汉水谷地、关中平原,到达陕北高原。陕北高原是
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塬广布,地表覆盖着厚达几十米的松软黄
土。站在陕北苍茫的大地上,我仿佛听见来自蒙古高原的北风,年复一年地默默搬运堆积着
黄土,又仿佛听见头扎白毛巾的老乡,远远地唱着苍凉的信天游,还仿佛所见铿锵的安塞腰
鼓,精壮的汉子们手执鼓槌,鲜艳的红丝带来回飘舞……
⑥离开陕北高原,我向西向南,踏上了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这里有着
世界上最伟岸的高原,也有着地球上最雄峻的山脉。地图上的黄色不见了,代之以浅棕,深
棕、褐色、紫色,每变换一种颜色,海拔上升 1000 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有
的地方居然用白色标注。哦,终年积雪的雪线!凡间的色彩已不能说明高原的挺拔,那是接
近天穹的地方。
⑦我像一个朝圣者艰难地跋涉着,依次穿越汉民族的万山之祖昆仑山和藏民族的各座神
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脚下也越来越高,最后到达世界屋脊
喜马拉雅山。对着地图上 8848.86 米的珠穆朗玛峰,我知道,现实世界里,今生今世都不可
能攀上这座最高的山峰,但在想象的空间里,此刻我正如高山兀鹫,自由翱翔在世界之巅,
俯瞰所能见到的一切。我看到十多座超过 8000 米的高峰一路排列,它们就像不发一言的巨
人,矗立在冰清玉洁的世界里,时间仿佛就此凝固,唯有离太阳最近的阳光照耀着这片永恒
之域。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⑧或许是其境过清,不宜久居,我向北轻轻一跃,飞越了整个青藏高原,进入新疆境内。
此时,我正在昆仑山下,即将踏进塔里木盆地的主体──塔克拉玛千沙漠。古往今来,文人
墨客留下无数关于沙漠的诗篇,如著名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_______,______”
等,但背景多是发生在阳关、玉门关以西,至多北疆一带,提及塔克拉玛干的很少。
⑨我略作停留,随即翻越天山,来到遥望阿尔泰山的准噶尔盆地。中国真是一个神奇的
国度,既有莽莽高山,也有浅洼低地,准噶尔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 154 米,其
周围的一圈陆地,也不得不标注以低于海平面的军绿色。在这片人称中国死海的地方,我定
定地站住了。
⑩惠风和畅,浅草依依,三三两两的飞鸟掠过湖面,又停在不远处的芦苇之上。远山连
绵,牛羊聚集,这田园牧歌般的风光,让我忘记了自己身处遥远的北疆。那么,就让这里成
为此行的终点站吧,我将找个幽静处躺下,轻轻逍遥走一段宁静时光。
(有删改)
14.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4 分)
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4 分)
16.下列诗句填入第⑧段横线处,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 分)
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C.瀚海阑于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7.选文描述的是一场虚拟的旅行,为什么能带给人真实的感受?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5
分)
三、作文(50 分)
请“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为开头,写一篇文章。
18.要求:
(1)题目自拟: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少于 500 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默写古诗文
(1)其不善者而改之
(2)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3)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4)长烟落日孤城闭
(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古朴(2)浮躁(3)不期而至(4)相得益彰
3、D
4、A
5、
(1)就像我们年轻人率性自然草书张扬,就像我们青少年自信飞扬
(2)鲲鹏振翅九万里少年报国一片心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3)①C ②A
(4)保尔,保尔终其一生,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无产阶级革命中去,先是加入红军
莫勇作战,右眼失明后,走向铁路建筑一线,继续为祖国事业奋斗。症疾在床后更是
任借顽强的拼博精神战件自我,将战场转为文学创作,保尔教会我,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不能碌碌无为,也不能虚度年华,要为理想合斗、拼搏。
二、阅读(-)
6、
(1)同"饲”,喂养(2)驱赶(3)面临
7、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
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c
8、
(1)建立
(2)等到
9、逃民间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
10、发放粮食救济没有产业的人,赎回被邻居俘获的民众,收葬因战乱抛尸荒野的人
(二)11、D
12、根据材料三的图表,在众多热点话题中,“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话题的热度指数在
2020 年 2021 年都排名前三,2021 年“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热度指数还明显高于 2020
年;
13、
示例一:赞成。①有声阅读可以打开个人的“听觉空间”,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 2 有声
阅读可以使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了有声阅读是现在的热点之一
示例二:不赞成。①听书时容易走神,信息接受效率反而不如看书高②在有噪音的地方如地
铁上,噪音对言语感知的干扰很大 3 真人朗读的语气会对理解的连贯性造成干扰④可能
会损失对一部分内容的理解,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书深
(三)
14、
内容上: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内容,即在地图上遨游四川盆地、西藏高原等美景
结构上:呼应标题“对着地图”与标题中“在地图上旅行”形成呼应:也为下文“我"在
想象中自由穿梭于中国的各大美景作铺垫
15、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想象中游历陕北高原所见到的
独特自然风光和鲜明的人文文化,即写实般写出了陕上独特的风光,又好似作老真的在游历
陕上,使读者也身临县境,又能表达出作者对陕北高原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杰爱之情。
16、C
17、①作者按顺序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写到第一级阶梯,在整体上为我们愿现了中国地理
的全貌,让读者本身就容易产生熟悉叫 2 作者在文中所写的四川益地,青燕高原等都是头
我们所熟知的美景③作者在猫写自然美景时候并非单结描写景色,而是融入了主观情感,
如写到青藏高原时感叹道“我像一个朝圣者艰难地跋涉着",使用第一人称,容易拉近与
读名的距离,也能让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容易人以情感上的共鸣。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