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读如图的半球图,回答1-2题:
(14年湖北恩施)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和②地四季变化明显
C.②地位于③地的正东方向
B.①地比③地先见到日出
D.③地和④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考点: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分析:人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
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
温 带 、 南 温 带 、 北 寒 带 和 南 寒 带 五 个 温 度 带 . 热 带 的 纬 度 范 围 是
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 23.5°N-66.5°N,北寒带的纬
度范围是 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 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 66.5°S-90°S;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四季分明.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①地、②地位于赤道上,③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因此①②③地都属于热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④地位于北极圈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故 A、D 不正确;
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可知,①地位于③地的东方,
因此①地比③地先见到日出,故 B 正确;
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②地与③地不在同一纬线上,因此,②地与③地不是正西或正东方向,
故 C 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面较广,是一道好题.
(14年湖北恩施)2.你在图中能够见到的大陆有(
)
A.亚欧大陆、北美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
B.北美大陆、南美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C.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
D.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考点:七 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世界上的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世界上的四大洋(按面积大小):太平
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解答:解:读图可知:此图为北半球,在图中能够见到的大陆有 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
陆,选项 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北半球上的大陆,读图回答即可.
读“某大洲局部地区地形和气候资料图”,回答3-4题:
(14年湖北恩施)3.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地中海气候,乙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B.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C.甲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乙地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考点: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
分析: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
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
柱状的数值.
解答:解:读图可知:甲地 1 月气温高,7 月气温低,位于南半球,其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
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 1 月气温高,7 月气温低,位于南半球,其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少雨,冬
季低温少雨.属于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该知识点是重点.
(14年湖北恩施)4.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考点:气温的变化及其 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
分析: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
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
柱状的数值.
解答:解: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上,降水多;乙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上,降水少.气候差异
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该知识点是重点.
读“美国东北部工业分布图”(图1)和“我国东北部工业分布图”(图2),回答5-6题:
(14年湖北恩施)5.图中两地区工业分布的共同点是(
)
A.科技力量雄厚 B.接近消费市场 C.水源充足
D.靠近原料和燃料产地
考点:美国的三大工业区.
分析:美国的工业大体分为三个地区:东北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
解答:解:读图可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主要包括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北部和西部和五大湖区两部分,这里
矿产资源丰富.我国的东北部工业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区,这里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所以两地工业
分布的共同点是靠近原料和燃料产地.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和我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共同点,读图解答即可.
(14年湖北恩施)6.两地区都存在着资源日趋枯竭,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借鉴美国改造老工业基地的经
验,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应(
)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③发展科技,更新设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④将部分高能耗产业向西、向北迁移.
考点:我国工业的发展概况.
分析: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东北地区重点发展钢铁、机械、汽车等工业
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随着大庆、辽河等油田的开发,石油化学工业迅速崛起.进
入 21 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轻纺工业 也有了长足发展.
解答:解: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石油、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部门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东北地区传统工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不断下降,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2003
年,国家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尤其是运用高
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东北地区已呈现出欣欣向
荣的 发展局面.
故选:B.
点评:考查我国东北工业基地的战略转型,要理解记忆.
读“长江沿江地带主要环境问题略图”,回答7-8题:
(14年湖北恩施)7.图中森林破坏严重的地区是
(
)
A.四川盆地、洞庭湖平原
B.云贵高原、鄱阳湖平原
C.横断山区、云贵高原
D.横断山区、长江三角洲
考点:长江的洪涝治理与开发利用问题.
分析:认真读图读出森林破坏严重的地区所处的大致范围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解:根据图例和示意图可知,我国森林破坏严重的地区是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4年湖北恩施)8.造成长江河段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乱采滥挖矿产资源,废弃物大量流入河道
C.在沿岸平原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
D.出现酸雨现象的地区广大,被污染的流水大量汇入河道
B.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考点:长江的洪涝治理与开发利用问题.
分析:长江污染主要集中在下游部分,即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工厂众多,污水排放量相对较多.
解答:解:长江河段污染严重的原因是污染农药等残留物的大规模使用;工业发达,排放污染物较多等,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带来的环境污染.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长江河段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3年12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
全,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据此,回答9-10题.
(14年湖北恩施)9.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
C.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D.耕地、林地比重较小,难利用土地比重较大
B.利用类型单一,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
考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分析: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
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
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解答:解:A、由于我 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约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 1/3.因此,“人
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故 A 不符合题意;
B、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
开发利用.故 B 符合题意;
C、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
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故 C 不符合题意;
D、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故 D 不符合题
意.
故选:B.
点评: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理解记忆.
(14年湖北恩施)10.针对如图中土地利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A.①--加强预防,防止污染
C.③--加强宣传,依法保护
B.②--加强农田建设,扩大耕地面积
D.④--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畜牧业
考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分析: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
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
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解答:解: A、①水土流失--植树种草、生态治理.故 A 不符合题意;
B、②土地石漠化--一是通过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果、药) 草业,大幅度提高所在区域的植被覆盖率.二
是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故 B 不符合题意;
C、③浪费和滥占耕地--加强宣传,依法保护.故 C 符合题意;
D、矿山废弃物侵占耕地--加强宣传,依法保护.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它与我国的
省接壤.
.
、
.
,该作物与当
, 其 北 部 水 能 资 源 丰 富 的 原
二、非选择题:
(14年湖北恩施)11.读“世界某岛略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 国的名称
( 2 ) 该 半 岛 名 称 是
因
(3)图中阴影部分所代表的粮食农作物是
地地形、气候的关系是
考点:中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分析: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
分.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
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解答:解:读图可知:(1)图中 A 国的名称老挝,它与我国的云南省
接壤.
(2)该半岛是中南半岛,其北部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河流从山区进入平原,河流落差大.
(3)图中阴影部分所代表的粮食农作物是水稻,该区农业分布在大河两岸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及沿海
平原,地形平坦;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故答案为:
(1)老挝;云南;
(2)中南半岛;河流从山 区进入平原,河流落差大;
(3)水稻;农业分布在大河两岸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及沿海平原,地形平坦;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南半岛的地理概况,记忆回答即可.
.
.
,其资源的输出方式
,该地区最丰富
.
,经过该地形区
.
(14年湖北恩施)12.读“中国某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 地形区的名称是
的矿产资源是
(2)图中 B 地区的名称是
的东西向铁路干线名称是
(3)图中所示的黄河河段流域面积狭窄,其主要原因
是
,该河段流量越来越小甚至断流的人为原
因是
(4)郑州及附近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农业
区,其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考点: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河南省.
分析: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局部范围,黄土高原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煤炭,郑
州在京广线和陇海线的交汇处.
解答:解:(1)图中 A 地形区的名称是黄土高原,该地区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煤炭,其资源的输出方式铁
路运输,主要是运煤专线是大秦线.
(2)图中 B 地区的名称是华北平原,经过该地形区的东西向铁路干线名称是陇海线.
(3)图中所示的黄河河段流域面积狭窄,其主要原因是下游是地上河,该河段流量越来越小甚至断流的人
为原因是大量的引黄灌溉.
(4)郑州及附近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缺乏,该地
区耕地面积多,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
故答案为:
(1)黄土高原;煤炭;铁路运输;(2)华北 平原;陇海线;(3)下游是地上河;大量的引黄灌溉;(4)水
资源缺乏.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的相关知识点,读图后解答即可.
.
;③
,判断理由
(14年湖北恩施)13.读“某国矿产和工业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国家的名称是
(2)该国的地势特点
是
.
(3)该国鲁尔区是重要的传统工业区,
其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①
;
②
(4)该国工业由北向南扩散,在慕尼黑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其工业产品最有可能
的是
,该产品在亚洲的主要竞争
对手是
考点:德国的地形特征;慕尼黑、汉堡.
分析:德国分为三大地形区:南部是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地,中部是中德山地,北部是波德平原的
一部分,地势南高北低,呈阶地状分布.
解答:解:(1)结合图示得知:所示国家为德国;
(2)德国分为三大地形区:南部是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地,中部是中德山地,北部是波德平原的一
部分,地势南高北低,呈阶地状分布;境内的莱茵河由南向北流入北海;
(3)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水路交通便利、技术先进;
.
.
(4)慕尼黑是德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其工业部门有宇航、飞机制造、微电子等,所以其工业产品最有
可能的是电子产品;日本是亚洲高新技术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所以德国在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
故答案为:(1)德国;(2)南高北低;境内的莱茵河由南向北流入北海;(3)煤炭资源丰富;水路交通便
利; 技术先进;(4)电子产品;日本.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德国的概况,结合教材和材料记忆解答.
,
.
.
(14年湖北恩施)14.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图1)”和“中亚某国家略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河流的名称是
该河注入的大洋是
(2)A 地区与 B 国均为干旱、半干旱气
候,其原因是
( 3 ) A 地 区 人 口 和 城 市 的 分 布 特 点
是
,该地区石油、天然气、煤
炭等资源丰富,是我国新兴的
基地.
(4)B 国在锡尔河沿岸大量种植水稻,
对咸海造成的影响是
(5)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对石油
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目前,我国从 B 国
进口原油的运输方式是
.
.
考点: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分析:图 1 为我国的新疆,图 2 为哈萨克斯坦,他们都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解答:解:读图可知:(1)①是鄂毕河,注入的大洋北冰洋.
(2)A 地区与 B 国因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山脉的阻挡,降水稀少,均为干旱、半干旱气候.
(3)A 为新疆,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是沿公路铁路、沿绿洲分布;该地区是我国新兴的能源基地,石油、
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丰富.
(4)咸海是内陆湖,锡尔河给咸海增加水量,B 国在锡尔河沿岸大量种植水稻,造成的影响是咸海面积缩
小.
(5)目前,我国从 B 国哈萨克斯坦进口原油的运输方式是管道运输.
故答案为:
(1)鄂毕河;北冰洋;(2)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山脉的阻挡,降水稀少;
(3)沿公路铁路、沿绿洲;能源;(4)面积缩小;(5)管道运输.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内陆国及内陆地区的地理概况,记忆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