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年河南郑州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3 年河南郑州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及 答案 考试说明 1.本试卷总时限为 150 分钟,满分为 100 分。 2.将姓名与准考证号在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填写,并用 2B 铅笔 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将题本上的条形码揭下,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没有贴条形码的答题卡将按作废处理, 成绩记为零分。 4.题目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5.待监考老师宣布考试开始后,考生方可开始答题。 6.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翻过来放在桌 上,待监考老师确认数量无误、发出离开指令后,方可离开考场。 7.试题答错不倒扣分。 8.严禁折叠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 均不得分。本部分共 20 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 A.2 岁 B.4 岁 C.5 岁以前 D.1—3 岁[A] 2.一旦抚育者离开,儿童就会表现出类似哭闹行为,称为(D) A.“同步性交往(儿童与抚育者之间交互发生影响的•行为) B.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抚养者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C.陌生人焦虑(遇见陌生人,婴儿就会哭闹或者畏缩于母亲身上的现象) D.分离焦虑 3.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D] 4.在《超越 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C) 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戴斯 5.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 岁 B.4 岁 C.5 岁以前 D.1—3 岁[B] 6.根据性别、年龄、技能、拥有物、居住地以及朋友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分类,称为(C) A.自我评价 B.自我概念(将自我作为客体进行观察,形成一系列关于自己特质与特征的认识) C.自我定义。 D.自我同一性(个体对“我”是谁,是干什么的,“我”的期望、信仰和价值观是什么的一 致和内化的认识) 7.1903 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A] 8.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 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 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 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9.普及义务教育始于(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0.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1.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
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12.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 13.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14.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 等。 1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 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6.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非测验性)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 观察、问卷量表以及谈话等。 17.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 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8.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19.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 盾。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 由,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1.教育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22.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文化决定教育。(×) 23.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4.“师道尊严”是师生关系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 系是一种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 25.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6.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
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 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事业单位真题] 27.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 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 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 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 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8.布鲁纳的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 ⑴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 ⑵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 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 ⑷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29.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 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 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30.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 2.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1.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 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 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3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 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 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 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 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 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 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