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四川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题
号
得
分
注意事项:
十
一
十
二
总
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或者(hò
huò)
兴旺(xīnɡ
xìnɡ)
死得其所(de dé)
追悼(dào
diào)
剥削(xuē
xiāo)
受苦受难(nán
nàn)
【答案】huò
xīnɡ
dé
dào
xuē
nàn
【解析】略
2.下列文学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曹雪芹 《三国演义》—罗贯中
B.李清照—《如梦令》 项羽—自封西楚霸王
C.莫泊桑—短篇小说之王 季羡林—学界泰斗
【答案】A
【解析】
思路分析:这是比较典型的文学常识选择题。要减少不必要的失分,需要日积月累,有一定
的文学常识功底。
名师解析:解答这类题可以逐一分析选项也可以用排除法。A 项中《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
恩,所以根据这一点就可以确定 A 项内容是错的;为了严谨起见,也可以再逐项往下看,其
他阐述都是正确的,所以再次确认文学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易错提示:对文学常识不能做到认真积累。
3.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错误的是第( )个。
⑴每天上学,(不是)王洁来找我,(就是)我去找他,我俩总是结伴去学校。
⑵(因为)王平和我同桌三年,(所以)我很了解他。
⑶(尽管)我做了充分准备,这次试验(还)是没有成功。
⑷(不但)困难再大,(而且)我们要按时完成任务。
【答案】⑷
【解析】
思路分析:本题考査点为关联词的正确运用。关联词语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
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可以表示不同的关系,要因句意而定。务必理清分句之间的
意义联系,明确代表性的关联词。
名师详解:第⑷句“困难大”容易让人产生畏难情绪,可后一分句却强调“我们必须按时完
成任务”,这不是递进的关系,两分句之间的意义为假设关系,可以改为“即使困难再大,
我们也要按时完成任务。”
易错提示:关联词语所表示的分句之间的关系掌握不好,连接句子时容易出错。
4.课文《穷人》中,“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
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表达了(
)
A、桑娜担心、害怕的思想感情。
B、桑娜既疼爱丈夫,担心丈夫不同意,又不惜做出任何牺牲也要收养两个孤儿的思想感
情。
【答案】B
【解析】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紧张、担忧,她
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
回来,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
儿。课文真实地展现了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读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
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的
心灵。激起读者对桑娜今后命运的关心。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5.体会下列句子该用什么语调朗读。
①凝重有力
②庄重平缓
③着急快速
1.“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
2.“快救克莱芒!”船长喊道。(
)
3.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
)
【答案】1.①
2.③ 3.②
【解析】略
评卷人 得
分
二、现代文阅读
6.课外阅读。
毛遂自荐
平原君打算带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楚国。他手下有三千个门客,挑来挑去,只挑
中十九个人,其余都看不中了。这时,有个坐在末位的门客站了起来,说:“我能不能来凑
个数呢?我叫毛遂,到这儿已经三年了。”平原君摇摇头说:“有才能的人像一把锥子放在
口袋里,它的尖儿很快就冒出来了。可是我却从没有听说你有什么才能啊。”毛遂说:“这
是因为我到今天才叫您看到这把锥子。要是您早点儿把它放在口袋里,它早就戳出来了,难
道光露个尖儿就算了吗?”旁边十九个门客认为毛遂在说大话,都带着轻蔑的眼光笑他。可
平原君倒赏识毛遂的胆量和口才,就让毛遂凑上二十个人的数,来到楚国。
平原君这次是跟楚王谈判合纵抗秦的事,可是楚王说什么也不同意。门客们等得很不耐烦,
于是毛遂对楚王说:“楚国有方圆五千多里的土地,一百万兵士,原是个称霸的大国,没想
到秦国一兴起,楚国连连呼败仗,甚至堂堂的国君也当了秦国的俘虏,死在秦国。这是楚国
的耻辱。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个没什么了不起的小子,带了几万人,一战就把楚国的国都夺
了去,逼得大王只好迁都。这种耻辱,就连我们赵国人也替你们害羞,想不到大王倒不想雪
耻!老实说,今天我们主人跟大王来商量合纵抗秦,主要是为了楚国,也不是单为我们赵国
啊。”毛遂一番话,像一把锥子,句句戳痛楚王的心,最终,楚赵两国歃血为盟。
1. “毛遂自荐”的意思是有个叫________的人,________推荐________。
2.平原君和门客们对毛遂的态度先是____________,然后是____________。
3.楚王由不同意抗秦到与赵国歃血为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毛遂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毛遂自己 自己 2.看不起他,嘲笑他没有自知之明。 3.毛遂有胆有识,
晓之以利害,以理服人,使楚王心悦诚服。 4.喜欢。毛遂的可爱之处是大胆推荐自己,
有真才实学,在楚王面前,晓之以理,最终促成联合抗秦。他临危不惧,以理服人,难能可
贵。
【解析】略
评卷人 得
分
7.写山水诗句集萃
三、文言文阅读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答案】
【解析】略
评卷人 得
分
四、书写
8.拼写小关卡。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词语。
(1)在伯父的 yí tǐ(
lián(
)。
)告别仪式上,我看到社会各界和亲朋好友送来的花圈与 wǎn
(2)鲁迅先生的笔杆子就是他的武器,他用自己的 wén zhānɡ(
恶,因此常遭迫害。
)来揭露反动派的罪
【答案】遗体 挽联 文章
【解析】略
评卷人 得
分
五、语言表达
9.人物评价厅。
结合本组课文,说说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答案】关心青年、爱国、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为工人、农民着想,甘愿为人民
服务等。
【解析】略
评卷人 得
分
六、填空题
10.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阳光()的景象()的世界里
()的道理()的日子里听得()
【答案】
【解析】金色
美丽
千门万户 简单 逝去如飞 入了迷
11.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a.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
)( )
b.他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
c.相信总有一种声音是属于成功的。(
)
【答案】a 黑暗 平坦
b 轻而易举
c 失败
【解析】略
12.关联词语的使用可以使句子的表达更有力,更有气势,更有意味,我们在语言活动中要
学会使用。下面的一段话就需要加上关联词,请你动手一试。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什么书,他(
(
)要边读,边圈圈点点。
)抓紧时间读书,(
)读得十分认真。(
)读
)是边读边做笔记,(
)是浅显易懂的文章,他
【答案】
【解析】略
1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A.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
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
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4.看拼音写词语。
【答案】枯萎、汲水、优雅、语重心长、锻炼、勃勃生机、依赖、旦、番
【解析】课内词语的考查
评卷人 得
分
七、信息匹配
15.把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写在括号里。
1.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
我。
(
)
2.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
车。
(
)
3.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场跑,捉几回迷
藏。
(
)
4.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
着。
(
)
5.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人感到亲切、舒服
呢?
(
)
6.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
)
7.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
的。
(
)
8.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
密切的关
系。
(
)
9.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 ,闪着晶亮的雪
花。
(
)
10.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
着……
)
(
1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
天。
(
)
1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
吗?
(
)
13.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
星。
)
(
14.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我们的宗旨是什么?是为人民服
务。
(
)
15.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
呢?
(
)
【答案】
1.拟人
6.拟人 7.夸张
对偶 10.借代 1l.对偶 12.反问 13.拟人 14.设问 15.反问
2.夸张 3.排比 4.比喻 5.反问
8.设问 9.
【解析】
试题分析:1.拟人修辞是指把事物当作人一样来写,赋予事物人的动作和感情。就像童话里
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本句中将“挥动手掌”、“招呼”、“欢迎”等人类才有的
动作,用来修饰荠菜,显然是拟人的修辞手法。2.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本题中“好事做了一火
车”着意夸大雷锋好事做得多,因此是夸张的修辞手法。3.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
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三个或三个以上)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本句中
“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场跑,捉几回迷藏”运用了 3 个以上结构相同的句式,因此是
排比的修辞手法。4.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换言之就是
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本句中“仿佛”属于喻
词,将“醉人的绿”比喻成“极大的荷叶铺着”。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
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读者或听者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作者想
要表达的意思。本题中用含“不”的疑问句反问别人已经知道的结果,即“人与山的关系日
益密切,一定会使人感到亲切、舒服”。因此原句是反问句。6.拟人。睡觉、起床都是人类
所特有的动作,在这里用来修饰蒲公英,很显然是拟人。7.夸张。风能把女人吹走,极力说
明女人身子单薄,因此是夸张。8.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
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本题现提出问题“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
呢?”然后紧跟“原来”一词阐述问题的原因:“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
着密切的关系。”句中有问有答,因此是设问。9.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
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本句中前后两句话字数相
等、结构相同、意思相关,因此是对偶。10.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
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手法。被替代的叫“本
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本句中用“红领巾”借代
学生,学生是本体,红领巾是借体。11.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
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
天”句中前后两句话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关,因此是对偶。12.反问:是用疑问的
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读者或听者可以从反问
句中领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本句只问不答,用“难道”一词反问,说明“不劳动,连
棵花也养不活的”是真理。13.拟人。眨眼睛是人的动作,这里修饰星星,因此是拟人。14.
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
答。本题现提出问题“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我们的宗旨是什么?”然后叙述问题的答案:
“是为人民服务”句中自问自答,因此是设问。15.反问。用“怎能”一词发问,表达出
“我们不能不管”的意思。
评卷人 得
分
八、书面表达
16.我最好的伙伴
要求:学习用几件事来写一个人,表现人物的特点。
【答案】思路点拨:通过生动的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故事写活了,人物也就写活了。例
文略。
【解析】略
评卷人 得
分
九、句型转换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仿写句子)
“问”常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不会相差这么远。(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亲人,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修改病句之前要先读句子,分析句子的病因,病因主要有前后矛盾、语意重复、语
序颠倒、搭配不当、归类不当等。本题的“亲人”包括“父母”,因此是语意重复,要把
“亲人”去掉。
4.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通往成功之路的长阶梯 到达奇迹之门的智慧之钥。 2.有知识常被人们说成
“有学问”。
3. 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怎么会相差这么远呢? 4.去掉“、亲人”
【解析】略
评卷人 得
分
十、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