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 7 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评论的时效性体现在(
)
A.可以不考虑时机时宜,越快越好
B.面对重要问题可以延缓时日
C.快速地从业务角度去分析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D.根据形势和评论内容需要及时发表意见
2.“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的恶习必须杜绝”,讲这句话的伟人是(
)
A.毛泽东
C.刘少奇
B.邓小平
D.周恩来
3.人们常把“乌纱”比作官位,《焦点访谈》有一期节目题为《飞去‘乌纱’又飞来》,该
标题运用了(
)
A.比喻法
C.拟人法
B.借代法
D.回环法
4.从事物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联系和比较,提示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这种比较分析方
法属于(
)
A.横向比较法
C.对比法
B.纵向比较法
D.类比法
5.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论的结构方法是评论结构方式中的(
)
A.归纳式结构
C.演绎式结构
B.递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6.毛泽东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说文艺的提高和普及的问题,这是说理中的(
)
A.运用群众语言的方法
B.巧用诗文典故的方法
C.形象化描述的方法
7.在新闻宣传的各种方式中,最直接地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方式是
(
A.新闻调查
D.有感而发的方法
)
B.新闻评论
C.新闻报道
D.新闻写作
8.评论员文章发表时(
)
A.必须经同级党委审阅
B.一般由编辑部自行定稿
C.仅仅体现个人的观点和倾向
D.也具有社论的权威性
9.绝大部分短评是以下哪种方式发表的(
)
A.独立发表
C.配合大型评论
B.根据上级指示
D.配合新闻报道
10.使编者按语这一体裁成为编者用的评论文体的刊物是(
)
A.《中外纪闻》
C.《遐迩贯珍》
B.《申报》
D.《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1.小言论的特性包括:群言型、微型化、新闻性和(
)
A.亲切感
C.形象感
12.电视评论标题的主体是(
)
A.文字符号
C.声音符号
B.新鲜感
D.节奏感
B.图像符号
D.语言符号
13.政治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很强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属于(
)
A.阐述型评论
B.启迪型评论
C.评介型评论
D.论辩型评论
14.写作经济漫谈力求使选题和立论贴近(
)
A.经济理论
C.经济生活
15.按语在广播、电视中称为(
A.导语
)
C.序言
B.经济知识
D.经济秩序
B.导言
D.编前话
16.最早出现的一种口播电视评论形式是(
)
A.以常设栏目播出的口播评论
B.配合重要新闻播出的口播评论
C.兼具串联功能的口播评论
D.电视新闻述评
17.录音评论同其他广播评论形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
)
A.节目短小精悍
C.思想性更强
18.新闻述评的目的主要是(
)
A.报道新闻事实
C.开展舆论监督
B.运用音响
D.时效性更强
B.分析和评价新闻事实
D.报道先进人物事迹
19.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出现于报端而且影响最为广泛的小言论专栏是(
)
A.《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B.《光明日报·每周论坛》
C.《天津晚报·今晚谈》
D.《人民日报·今日谈》
20.“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血路的东西”,说这句话
的人是(
)
A.毛泽东
C.鲁迅
B.瞿秋白
D.张季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按论述方式和方法分类,社论、评论员文章大体可分为(
)
A.阐述型
C.评介型
E.礼仪和纪念型
22.新闻评论的标题制作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A.题文一致
)
C.言简意赅
E.生动引人
23.论坛评论的基本特点是(
)
A.群言型
C.思想性较强
E.一事一议,篇幅短小
B.启迪型
D.论辩型
B.意向鲜明
D.观点中立
B.针对性较强
D.理论性较强
24.为了发挥多符号相互配合的表现效应,电视评论应遵循的原则是(
)
A.一切服从体现立论的需要
B.各种符号协调一致
C.发挥现场画面的主导作用
D.发挥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
E.大量采用同期声
25.广播评论在实践中,创造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评论形式,包括(
)
A.广播谈话
C.录音评论
E.社论
B.口头评论
D.广播述评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26.口播评论
27.编余
28.说明性按语
29.观察家评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
30.新闻评论如何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31.新闻评论的论题来源有哪些?
32.说理论证中的“算账说理法”是什么?具体操作方法有哪几种?
33.阐述型社论的写作要求有哪些?
五、操作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34 小题 14 分,第 35 小题 20 分,共 34 分)
34.分析题:分析专栏小言论《千字问鼎诺贝尔》的写作特点。(字数 400 左右)(14 分)
千字问鼎诺贝尔
文章长的好还是短的好?这一下子不大好说。但文章越长读者越少,却是明明白白的事实。
精彩的短文章(包括报告、讲话),会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其效果,如同钱学森一个人,就
可以顶它五个陆军师。
古代有一首描写打猎的《弹歌》,只有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欧阳修《六一诗话》中的序,只有一个复句:“居士退居汝阳而集,以资闲谈也。”
日本一家打字机公司的广告,只有 5 个字:“不打不相识!”
美国近代著名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写的一篇科幻小说,也只有 24 个字:“地球上最后
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敲门声……”
文章的价值在其内容,而不在其长短。这些可以算是有力的佐证吧!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两篇千字学术论文,竟叩开了诺贝尔奖的大门。1953 年,英国的《自然》
杂志发表了题为《关于 DNA 分子双螺旋模型》的千字短文,创造性地提出了组建 DNA 一级双
螺旋的分子结构模型,被公认为生命科学史上的“时代之作”。两位作者由此而获得了诺贝
尔生物学奖。1965 年,美国两位物理学家在《天体物理月刊》上发表的题为《在 4080 兆赫
处天线附加温度》的论文,仅仅 600 来字,然而却创造性地提出了宇宙背景辐射的科学论点,
对大爆炸宇宙学提供了奠基性的实验支持。于是这两位作者分享了 1978 年度的诺贝尔物理
学奖。
提倡讲短话、写短文、开短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了,然而却总也不见成效,或
成效不大,原因何在?根本之处在观念上。有人对短文抱有偏见,以为那是“小菜”,上不了
盛宴;以为那是“雕虫小技”,算不得大本事;以为那是“轻武器”,打不了大仗;以为那是
轻而易举的事,犯不着花多少力气,实在是荒乎谬哉!既然科学论文可以“大题小做”,简明
扼要;既然“豆腐干”可以登大雅之堂,千字可以问鼎诺贝尔,我们的文章为什么非要洋洋
洒洒,拖泥带水呢?为什么不替读者想想,非得无端空耗他人时间(鲁迅先生说这无异于谋财
害命)呢?不错,现今的制度是按字计酬,但还是多练练写短文吧,短文写好了,照样能拿诺
贝尔奖。
全部问题在于,观念是不是转变更新,有没有把文章写精短的本事。
原载《中国青年报》
35.操作题:试就以下报道写一篇短评,题目自拟。(字数 500 左右)(20 分)
今天谁愿当劳动委员?
据《解放日报》2006 年 3 月 21 日报道,家长得知自己孩子担任中队劳动委员后,竟然跑到
学校要求老师撤下孩子的职务。孩子劳动意识日益淡薄现象,引起专家忧虑。
日前,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对少先队员的劳动观念进行的调查发现,当列出“学习委员”、
“文体委员”、“劳动委员”和“宣传委员”,让孩子们选择最愿意担任什么职务时,一半以
上选择学习委员,23.6%选择担任文体委员,选择自愿当劳动委员的只有 10.1%。多数被调
查者对“劳动模范”感到陌生,能举得出著名劳模姓名的寥寥无几,甚至有近一成孩子觉得
这个称号过时。关于长大后的理想职业,大多数人表示希望做教师、科学家等“体面”的工
作。只有一半的孩子平时帮父母做家务。
孩子为何轻视劳动?教育界人士分析,现在许多家庭崇尚脑力劳动,孩子不仅体会不到劳动
的光荣,甚至把摆脱从事体力劳动的命运,当成努力学习出人头地的动力。如当问到“你听
到大人说‘不好好读书,长大以后只能去扫马路’这样的话是什么感受”时,有 43.8%的人
选择“害怕去扫马路,所以要好好读书”。有的孩子轻视普通劳动者,若父母是普通劳动者,
会感到没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