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35.040
L 80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 XXXXX—XXXX
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安全参考模型及通用要求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
Security reference model and generic requirements for Internet of things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报批稿)
2017 年 11 月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GB/T XXXXX—XXXX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概述 ..................................................................... 1
5 物联网安全参考模型 ....................................................... 2
5.1 安全参考模型 ......................................................... 2
5.2 物联网参考安全区 ..................................................... 3
5.3 系统生存周期 ......................................................... 5
5.4 基本安全防护措施 ..................................................... 5
6 物联网安全通用要求 ....................................................... 7
I
GB/T XXXXX—XXXX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
厦门市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公安部第三研
究所、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龚洁中、李琳、范科峰、杨震、李京春、姚相振、周睿康、周松奕、刘军明、
蒋昊、顾健、齐力、杨明、陈书义、马占宇、曹占峰。
II
GB/T XXXXX—XXXX
引 言
本标准在对不同类物联网系统安全需求、风险和威胁进行归纳分析后,在物联网概念模型及其参考
体系结构的基础上,给出了物联网安全参考模型,并从物联网系统参考安全分区、系统生存周期及基本
安全防护措施三个维度综合考虑出发,提出了物联网安全通用要求,对物联网系统在设计、建设、运维、
管理等活动中的安全保障提供规范性要求,也为各组织定制自身的安全标准提供基线参考。
III
GB/T XXXXX—XXXX
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安全参考模型及通用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物联网安全参考模型,包括物联网安全对象及各对象的安全责任,并针对物联网系
统的安全提出了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应用领域物联网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维管理、废弃退出等整个生存周
期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665-2005 传感器通用术语
GB/T 25069-2010 信息安全技术 术语
GB/T 33474-2016 物联网 参考体系结构
3 术语和定义
GB/T 7665-2005、GB/T 25069-2010及GB/T 33474-2016中界定的及以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安全区 security zone
若干特定功能域或子域所对应的信息安全需求的集合,每一安全区因所包含的域或子域的功能目标
不同而会有不同的信息安全防护需求侧重。
3.2
3.3
感知终端 perception terminal
能对物或环境进行信息采集和/或执行操作,并能联网进行通信的装置。
传感器 transducer/sensor
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
组成。
注:GB/T 7665-2005 定义了传感器的一般分类术语,其中从被测量角度定义了三类传感器,即物理量传感器、化
学量传感器和生物量传感器。
4 概述
1
GB/T XXXXX—XXXX
物联网参考安全分区是在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对不同域及其子域的安全需求进行分析,
并结合实际应用后得出的结果,是指导设计物联网安全参考模型的一个重要逻辑空间维度。对于各个域
的划分及功能说明请参见GB/T 33474-2016。
本标准定义的物联网系统生存周期的四个生存阶段,是指导设计物联网安全参考模型的时间维度。
物联网基本安全防护措施是以传统互联网信息安全防护为基础,综合考虑物联网系统的特殊安全风
险与威胁,推导总结出了针对物联网的相应安全防护措施,适用于对物联网参考安全分区的具体安全加
固实现。
物联网安全参考模型是由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经过分区抽象,结合系统生存周期及基本安全防护措
施共同建立而成,能够为设计和实施物联网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提供参考。
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参考安全分区、系统生存周期、基本安全防护措施与安全参考模型之间的关
系如图1所示。
图1 物联网安全参考模型的导出
5 物联网安全参考模型
5.1 安全参考模型概述
物联网安全参考模型由物联网系统参考安全分区、系统生存周期、基本安全防护措施三个维度共
同描述组成。参考安全分区是从物联网系统的逻辑空间维度出发,生存周期则是从物联网系统存续时
间维度出发,配合相应的基本安全防护措施,在整体架构和生存周期层面上为物联网系统提供了一套
安全模型,如图2所示,各类相应的安全标准均可以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再开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