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6 个小题,1-14 每小题 2 分,15-26 每小题 3 分,共计 64 分。在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化学发展长河中,凝结了许多人的辛勤劳动,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其中,在
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中作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
B. 侯德榜
C. 屠呦呦
D. 杨振宁
A. 张青莲
【答案】A
【解析】
【详解】A、张青莲在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中作出了卓越贡献,故 A 正确;
B、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故 B 不正确;
C、屠呦呦创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故 C 不正确;
D、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故 D 不正
确。故选 A。
2. 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
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
实现碳中和的是
A. 教科书循环使用
B. 用自行车代替汽车上下班出行
C. 燃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土地肥效
D. 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
工产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A、教科书循环使用可减少纸张的浪费,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B、用自行车代替汽车上下班出行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C、燃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土地肥效会增加有害气体排放,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可减少二氧化碳含量,有利于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1%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B. 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而铝不易生锈,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
D. 食品在空气中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78%,选项错误。
B.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选项错误。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而铝不易生锈,因为铝在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
膜,选项错误。
D.食品在空气中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正确。
故选:D。
4.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涉及至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研钵内研碎胆矾
C. 木炭还原氧化铜
【答案】A
【解析】
B. 点燃鉴别羊毛和涤纶面料
D. 口中咀嚼馒头时感到有甜味
【详解】A、研钵内研碎胆矾,使胆矾由块状变为粉末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符合题意;
B、物质的燃烧由于有氧气参与,一定属于化学变化,故点燃鉴别羊毛和涤纶面料属于化学
变化,不符合题意;
C、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口中咀嚼馒头时感到有甜味,是因为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
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所以咀嚼馒头时感到有甜味。该变化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
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加入药品
C. 加热液体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手握住试管,烧杯中导管口若产生气泡,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符
合题意;
B、将大理石直接扔入锥形瓶,可能会砸破锥形瓶,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应将燃烧的铁丝放在集气瓶中间,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集
气瓶,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6.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可以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CH2O),反应过程的微观示
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B.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和原子数目均
发生改变
C. 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 3 种化合物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CO +H O
2
2
催化剂
CH O+O
2
2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正确。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均为 2)和原子数目均未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C.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 3 种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甲醛、二氧化碳、水,正
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CH O+O
2
催化剂
CO +H O
2
2
,正确。
故选:B。
7.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方法可行的是
选项 物质
N2
A
B
C
D
杂质
O2
除杂方法
通入足量水中
NaCl 固体
Mg(OH)2
加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O2
CO
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干燥
CuSO4 溶液
H2SO4
加足量 Cu(OH)2,过滤
B. B
C. C
D. D
A. A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通入足量水中,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足量稀盐酸,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蒸发结晶,虽然除去了杂质,
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镁,不符合题意;
C、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不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
钙和水,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D、加入足量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滤,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铜,
可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故选 D。
8. 如图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钙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钙元素的说
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相对原子质量是 20
C. 人体缺钙易患贫血病
D. 在化合物中钙的化合价为+2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钅”字旁可知,钙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相对原子质量为 40.08,不符合题意;
C、人体缺钙会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病,不符合题意;
D、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小于 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2 个电子,带两个单
位正电荷,在化合物中钙的化合价显+2,符合题意。
故选 D。
9.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和 E 组合可以用来实验室制取并收集 CO2
B. 实验室里用装置 A 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
n
O
2
2H O
2
2
2
H
2
O+O
2
C. 图 F 中集气瓶内盛少里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减少污染
D. 若用图 G 装置收集 H2,无论排空法还是排水法,H2 都从 c 端进入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所以不能用 E 装
置收集,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A 装置为固固加热型装置,且试管口没有放棉花,该装置制取氧气,应该是氯酸钾制取
氧气的装置,而不是过氧化氢选用的装置,故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有毒气体,二氧化硫能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生成亚硫
酸,故集气瓶内盛少里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减少污染,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若用多功能瓶排空气法收集,则应短进长出,若用多功能瓶排
水法收集,仍然应短进长出,故都应从 b 端进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0.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C15H10O2),它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下列有关黄酮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分子中含有 O2
B. 黄酮素完全燃烧生成 CO2 和 H2O
C. 黄酮素由 3 个元素组成
D. 黄酮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15:10:2
【答案】B
【解析】
【详解】A、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黄酮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故
该分子中不含有氧分子,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黄酮素化学式(C15H10O2)可知,该物质属于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叙
述正确,符合题意;
C、黄酮素由碳、氢、氧 3 种元素组成,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黄酮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5):(1×10):(16×2)=90:5:16,叙述错
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1.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图中 P 点表示 10℃时丙的饱和溶液
C. 20℃时,100g 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乙的质量为 30g
D. 50℃时,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 10℃,甲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20℃时,乙物质溶解度为 30g,而甲物质溶解度不到 30g,说法错误,不符合题
意;
B、曲线上及曲线上方的点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由曲线图可以看出 10℃时
P 点在丙曲线下方,则表示 10℃丙的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 30g,即 100g 水中溶解 30g 乙恰好饱和,则形成的溶液为 130g,
也就是 130g 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乙的质量为 30g,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50℃时,降低温度时,由于甲物质和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在降低,且甲物质比乙物质溶解
度降幅更大,则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 10℃,析出固体甲比乙多,而丙的饱和溶
液降温后溶解度增大,使其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无固体析出,故甲溶液中析出固体
最多。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12. 证据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将 CO2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 CO2 是一种酸
B. 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C. 二氧化锰能催化加速氯酸钾的分解,因此为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以选择适宜的催化剂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D.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氦除外),因此微粒
一定是稀有气体元
素的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 CO2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是,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碳酸是一种酸,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B、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碳酸及其盐,都具有无机物特征,属于无机物,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能催化加速氯酸钾的分解,因此为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以选择适宜的催化剂,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若图中 X=10,则该微粒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若 X=11,则是钠离子,若 X=12,则是
镁离子,故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3. 某无色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几种:H+、Mg2+、Cu2+、C1-、 2
3CO 、 2
4SO ,为
确定其成分,小芳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经测定,溶液 pH=1;
②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 NaOH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
③取②的部分滤液加入 BaC1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分析上述实验,下列收对溶液中含有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一定含有 H+、Mg2+,可能含有 2
3CO
B. 一定含有 H+、Mg2+, 2
4SO ,可能含
有 C1-
C. 一定含有 H+、Mg2+,可能含有 Cu2+
D. 一定含有 H+、Mg2+、 2
4SO 、可能含
有 Cu2+、C1-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经测定,溶液 pH=1,说明溶液显酸性,一定含有 H+,一定没有 2
3CO ,因为会反
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