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年湖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资料共1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 年湖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格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子公司在全球分布广泛,中小型企业是海外投资的主体。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1. 截至 2018 年底,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子公司近半数分布在欧盟国家。这些企业在欧盟国 家投资主要考虑当地( ) ①原材料丰富 ②市场开放 ③经济发达 ④劳动力充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国制造业中小型企业在海外投资的优势有( ) ①大多为民营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强 ②研发资金雄厚,创新能力较强 ③更好服务小市场,满足多样化需求 ④管理人员较少,管理成本较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 B2. D 【1 题详解】 欧盟为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规模大,原材料需求大,人口增长缓慢,多个国家长期呈负增长,
因此一般情况下当地原材料和劳动力数量不具有突出优势,不会是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子公 司在欧盟国家投资主要考虑因素,①、④不符合题意;欧盟为市场经济发达,市场开放程度 较高,有利于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投资生产,②符合题意;欧盟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投资可以拓展市场,③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 符合题意,排除 ACD。 故选 B。 【2 题详解】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国制造业中小型企业组织生产更加灵活,更好服务小市场,可以满足多 样化需求、个性化需求,具有明显优势,③符合题意;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管理人员较少, 管理成本应远低于大型企业,具有明显优势,④符合题意;中小企业资金、技术势力较弱, 因此抵御风险能力可能不强,①不符合题意;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融资能力较弱,技术投 入较少,因此一般不具有研发资金雄厚,创新能力较强的特征,②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 D 符合题意,排除 ABC。故选 D。 舞龙、赛龙舟、武术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名录。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图中龙 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下图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情 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 A. 气候 B. 植被 C. 河流 D. 土壤 4. 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是( ) A. 地形封闭 B. 聚居民族多 C. 交通便利 D. 经济实 力强 5. 关于该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 ②河流众多水量大,季节变化小 ③先民们的生活稳定安逸 ④受季风气候影响,多旱涝灾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3. C4. D5. C 【3 题详解】 读图可知,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地大多临近河流,且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 遗总数的一半以上,表明水源条件对体育非遗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河流是对该文化圈体 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C 符合题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内气候、植被、土壤差别 不大,不是影响体育非遗分布的最大自然因素,排除 ABD。故选 C。 【4 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因此进入体育非遗名录除了存在有特色的传统民间体育活动外,还需要有经济势力进行挖 掘、保护、申报,与其它地区相比,长沙市经济实力强,对体育非遗挖掘、保护、申报能力 强,这是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D 符合题意;长沙处于湘中河岸平原 地区,地形并不封闭,不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排除 AB;长沙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活跃, 有可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留,排除 C。故选 D。 【5 题详解】 当地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的要求较高,而当地受季风气候影响, 降水集中且年际变化大,因此多旱涝灾害,材料信息表明,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 因此当地先民祈求“雨水之神",希望风调雨顺,这是湖南省湘江文化图中龙元素体育非遗 比重大的地理背景,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当地先民们往往靠天吃饭,而当地气
候变化大,常出现旱、涝灾害,因此当地先民们的生活并不稳定安逸,如果生活稳定安逸, 也无需要祈求“雨水之神",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 符合题意,排除 ABD。故选 C。 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 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 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 A. 水流汇集快 B. 年降水量丰富 C. 河道较弯曲 D. 地质条 件复杂 7. 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 A.a 处 B. b 处 C. c 处 D. d 处 8. 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 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③抑制土壤盐碱化 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6. A7. A8. C 【6 题详解】 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 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暴雨时地表径流 汇集快,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大,从而形成山洪,A 符合题意;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太行山
麓,降水量并不大,如果降水大但不集中,也不引发山洪,排除 B;该地河流为山区河流, 河道弯曲不是其突出特征,不是易发山洪的主要原因,排除 C;地质条件复杂与易发山洪直 接关系不大,排除 D。故选 A。 【7 题详解】 从方便取水的角度来看,聚落应接近河流,图中 d 区离河流较远,不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 局地,排除 D;在 a、b、c 三个地点中,均接近河流,因此区分应从防洪角度分析,b、c 两地临近河谷底部,容易受山洪影响,a 地位于山脊之上,受山洪影响较小,因此 a 地应是 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 BC,A 符合题意。故选 A。 【8 题详解】 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可以有效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 当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且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②、④正确;暴雨主要由大气环流和天 气系统决定,该空间格局不会降低暴雨的频率,①错误;该地起伏大,地下水更新快,地下 水位很难接近地表,因此当地土壤盐碱化并不明显,因此该空间格局对抑制土壤盐碱化作用 不明显,③错误。综上所述,C 符合题意,排除 ABD。故选 C。 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下图示意 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 850 百帕等压面上≥4m/s 的风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雨区范围更大 C. 水汽量更充足 B. 冷空气势力更强 D. 地形阻挡更明显 10. 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 ) A. 低温雨雪频发 B. 土壤侵蚀加剧 C. 河流入汛提前 D. 昼夜温 差增大
【答案】9. C10. B 【9 题详解】 读图可知,北风辐合型气流来自陆地,而南风辐合型气流主要来自海洋,因此气流带来的水 汽差异明显,后者带来的水汽更充足,因此关键区域降水更多,C 符合题意;降雨量是在一 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 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与雨区范围大小无关,排 除 A;图中可以看出,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在关键区域以偏南风为主,冷空气势 力并不强,排除 B;当地地形并不会有短时间的变化,因此排除 D。故选 C。 【10 题详解】 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会出现降雨天气,雨水到达地 表形成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对土壤具有明显侵蚀作用,因此土壤侵蚀加剧,B 符合题意;图 中显示,该类型锋面在广东北部以偏南风为主,相对比较温暖,因此当地出现低温雨雪的频 率并不高,排除 A;当地河流一般在春末夏初入汛,而此类锋面出现在冬季,降水强度和持 续时期有限,因此使河流入汛提前的可能性不大,排除 C;受锋面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会 出现阴雨天气,云层加厚,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增强,因此昼夜温差会减小,排除 D。故 选 B。 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 平均埋深 3~4 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 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离河岸距 离 (m) 50 200 群落属性 影响因子 群落结构 群落盖度(%) 海拔(m) 量 土壤容重 (g/cm3) 率 土壤含水 土壤电导 (%) (mS/cm) 乔—灌— 草 乔—灌— 草 30.33 916 5.73 1.41 0.36 34.00 917 5.04 1.50 0.59
350 500 650 800 乔—灌— 草 乔—灌— 草 乔—灌— 草 乔—灌— 草 40.33 914 4.42 1.50 0.37 46.67 914 18.51 1.41 2.56 74.33 913 19.27 1.37 0.40 68.67 913 15.23 1.38 1.02 950 乔—草 45.00 1100 乔—草 40.33 1250 乔—草 34.33 912 916 915 7.78 1.40 0.50 3.06 1.58 0.66 2.32 1.62 1.98 11. 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 ①海拔 ②土壤含水量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土壤含盐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 A. 胡杨涵养水源 C. 地下水埋深浅 B. 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 D. 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 13. 在离河岸 950 米到 1250 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土壤有机质减少 C. 土壤含盐量增加 【答案】11. B12. A13. B 【11 题详解】 B. 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 D. 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
读表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群落盖度大致先增后降,海拔高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 含水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容重大致先降后升,土壤电导率变化规律不明显,材料信息表明, 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因此随离河岸距 离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含盐量变化规律不明显,由此可知,随离河 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 即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 符合题意,排除 ACD。故选 B。 【12 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 3~4 米,浅根系草本植物很难直接获得地上水,但该 地胡杨为主要建群种,具有较强的涵养水源作用,从而浅根系草本植物提醒水源,因此浅根 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A 符合题意,排除 C;草本植物根据较浅,因此水分 竞争力并不强,排除 B;该区域地下水较深,盐碱化现象并不严重,因此草本植物耐盐碱能 力强不是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排除 D。故选 A。 【13 题详解】 干旱地区植物得以生存主要取决于水分水源条件,由于乔木与灌木的根系较深,在缺水地区 存在明显的水分竞争状况,由乔木比灌木水分竞争能力更强,使得在离河岸 950 米到 1250 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B 符合题意;草本根系较浅,与灌木的水分竞争中,灌 木竞争能力更强,因此灌木消失不是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的结果,排除 D;在离河岸 950 米 到 1250 米的地段,乔木与草本植物均能生长,因此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含盐量增加不是 导致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排除 AC。故选 B。 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温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 60 年水量变化 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 1961-2020 年各时期入 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