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北京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考
生
须
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 10 页,共六道大题,共 17 道小题。第一、二、三大题为必答题,
第四、五、六大题为选答题。第 1、2、3、4、6、7、10、11、14⑵、14⑶、
15⑵、15⑶小题,必须用 2B 铅笔作答,其余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
答。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文言文阅读(12 分)
阅读《陈情表》,完成 1-5 题。
必答题
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
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
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
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②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
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
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
狼狈。
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
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
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
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
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门衰祚.薄
B.常在床蓐.
C.责臣逋.慢
D.不矜.名节
祚:zuò
蓐:rǔ
逋:pū
矜:jīn
福分
草席
逃脱
怜惜
2. 下列语句中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臣以.供养无主
A.臣具以.表闻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但以.刘日薄西山
D.谨拜表以.闻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内容,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祖母)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B.逮奉圣朝,(自己)沐浴清化
C.(皇帝恩遇优厚)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苦衷)不许
4.古人常以委婉说法来表达不便直接说出的意思,产生一种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下列选
项中的语句都采用了委婉说法的一项是(2 分)
①慈父见背
②舅夺母志
③辞不赴命
④愿乞终养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5.用选文中的词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4 分)
从③④两段文字看,李密对自己暂时不能应召赴任作出申述:第一,自己在仕途上
“ ① , ② ”,无意为旧朝守节;第二,年过九旬的祖母确实无人照顾,自己不应召,
留在家中照料,正符合朝廷“ ③ ”的政策;第三,待自己侍奉祖母享尽天年,仍可“ ④ ”,
为朝廷效力。
二、文学常识及背诵默写(14 分)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劝学》,战国末期荀况所作。此文善于取譬,层层设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
态度、方法等,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B.《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所作。文章抒写了他与友人曲水流觞、游目骋怀的逸趣,和
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的生命感怀,兼有超脱与深沉之情。
C.鲁迅,中国现代作家。他的小说《祝福》通过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
的“吃人”本质,意在揭出中国人的“病苦”以进行“疗救”。
D.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其剧作《哈姆莱特》讲述了哈姆莱特因多疑而
误杀自己的妻子,最终懊悔自刎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
7.经典名著中的一些人物形象个性相异却又相映生辉,丰富了读者的审美感受。下列对人
物形象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故乡》中,成年闰土苍老麻木,不再善良淳朴;杨二嫂刻薄自私,爱占小便宜。二
人性格不同,却同样贫穷、痛苦,反映了旧中国农村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
B.《药》中,康大叔凶残贪婪,杀害革命者,又以救人者自居;华老栓懦弱善良,同情
革命者,又被迫买“药”治病。二者对比,突出了封建势力的强大与顽固。
C.《红楼梦》中,晴雯性格温柔和顺,处事细心周到,人人称赞;袭人性情急躁直率,
待人爱憎分明,受人怨谤。二人性格迥异,却都走向悲剧结局,令人唏嘘。
D.《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外表丑陋,却内心善良,爱得纯洁;副主教表面庄重虔
诚,却内心邪恶,“爱”得贪婪。极端的美丑对照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8.请从下面两幅插图中选择一幅,简述所选插图表现的故事情节。要求:写出关键人物、
关键事件。(4 分)
插图一(《红楼梦》)
插图二(《阿 Q 正传》)
9.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灵动的水,往往触发或见证着古人的诗情,各有意趣。它
有时冷冽清澈,“ ① ,烟光凝而暮山紫”,点染着滕王阁周围秋意正浓的晚景;有
时清幽宁静,“谢公宿处今尚在, ② ”,陪伴李白开启瑰奇梦境;有时浩荡汹涌,
“无边落木萧萧下, ③ ”,引起杜甫韶光易逝的悲感;有时惊心动魄,“乱石穿空,
④ , ⑤ ”,激起苏轼怀想古代英雄人物的豪情。(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 分)
阅读《红楼梦》选文,完成 10-13 题。
选文一①(取材于第 29 回)
且说宝玉因见黛玉病了,不时来问。黛玉因说道:“你只管听你的戏去罢,在家里做什
么?”宝玉因昨日张道士提亲之事,心中大不受用,听见黛玉如此说,因想道:“别人不知
道我的心还可恕,连她也奚落起我来。”因此更比往日的烦恼加了百倍,由不得立刻沉下脸
来,说道:“我白认得你了!罢了,罢了!”黛玉听说,冷笑了两声,“我也知道白认得了我,
哪里像人家有什么配得上的呢。”宝玉听了,便走来,直问到脸上道:“你这么说,是安心
咒我天诛地灭?”黛玉一时解不过这话来。宝玉又道:“昨儿还为这个起了誓呢,今儿你到
底儿又重我一句!我就天诛地灭,你又有什么益处呢?”黛玉一闻此言,方想起昨日的话来。
今日原是自己说错了,又是急,又是愧,①便抽抽搭搭地哭起来,说道:“我要安心咒你,
我也天诛地灭!何苦来呢!我知道昨日张道士说亲,你怕拦了你的好姻缘,你心里生气,来
拿我煞性子!”
那宝玉又听见她说“好姻缘”三个字,越发逆了己意。心里干噎,口里说不出来,便
赌气向颈上摘下通灵玉来,咬咬牙,狠命往地下一摔,道:“什么劳什骨子!我砸了你完事!”
偏生那玉坚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风不动。宝玉见不破,便回身找东西来砸。黛玉见他
如此,②早已哭起来,说道:“何苦来,你摔砸那哑巴物件,有砸它的,不如来砸我。”二
人闹着,紫鹃雪雁等忙来解劝。
①故事背景:黛玉讽刺衔玉而生的宝玉将来会和有金锁的宝钗配成“金玉良姻”,宝玉急得
发誓说若有此心便天诛地灭。清虚观的张道士给宝玉提亲被贾母婉拒;张道士送给宝玉一
个金麒麟,而史湘云也一直有一个金麒麟。
选文二(取材于第 32 回)
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知是贾雨村来了,抱怨
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他
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宝玉道:“我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
往来。”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
常常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谈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
没见你成年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
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说过一回,他也
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
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得怎么样呢。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过后
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她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
不理她,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
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账话。”
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忖度着,近日宝玉
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
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
以察二人之意。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
话,若说这话,我也和她生分了。
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
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
疑。所叹者,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
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
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
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③不禁滚下泪来。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
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这里宝玉忙忙地穿了衣裳出来,忽见林黛玉在前面慢慢地走着,似有拭泪之状,便忙
赶上来,笑道:“妹妹往哪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林黛玉回头见是宝玉,
便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宝玉笑道:“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未干,还撒谎
呢。”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她拭泪。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
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地动了手,也就顾不得死活。”
林黛玉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一句
话又把宝玉说急了,赶上来问道:“你还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林黛玉见问,
方想起前日的事来,遂自悔自己又说造次了,忙笑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
的,筋都暴起来,急得一脸汗。”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
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
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
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
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
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
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
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
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地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
哪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地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④两眼不觉
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
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
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选文三②(取材于第 98 回)
却说宝玉成家的那一日,黛玉白日已经昏晕过去,却心头口中一丝微气不断。到了晚
间,黛玉却又缓过来了,……黛玉睁开眼一看,只有紫鹃和奶妈并几个小丫头在那里,便
一手攥了紫鹃的手,使着劲说道:“我是不中用的人了。你伏侍我几年,我原指望咱们两个
总在一处,不想我……”说着,又喘了一会儿,闭了眼歇着。紫鹃见她攥着不肯松手,自
己也不敢挪动。看她的光景,比早半天好些,只当还可以回转,听了这话,又寒了半截。
半天,黛玉又说道:“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
说到这里,又闭了眼不言语了。那手却渐渐紧了,喘成一处,只是出气大,入气小,已经
促疾得很了。
可巧探春来了。紫鹃见了,忙悄悄地说道:“三姑娘,瞧瞧林姑娘罢。”说着,泪如雨
下。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
来给黛玉擦洗,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
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鹃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地冷了。
②故事背景:黛玉听说贾府明确了宝玉与宝钗的婚姻关系而一病不起。宝玉因丢失通灵宝
玉而痴傻,贾母、王熙凤等安排了宝玉与宝钗的婚礼,并骗宝玉说他娶的是黛玉。
10.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摔玉、砸玉是宝玉对“金玉良姻”的坚决否定;宝黛初会时,宝玉曾因这位“神仙
似的妹妹”没有玉而发狂摔玉。
B.黛玉因金麒麟心怀不满,因此制止宝玉为自己拭泪;而她又主动地为宝玉拭汗。这
说明她对人苛刻,对己宽容。
C.黛玉说“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原因是她早就感觉到了宝玉的深情,而宝玉此番肺腑
之言更是明证,不必说破了。
D.紫鹃理解宝黛之间的爱情,曾为撮合二人而努力。黛玉信赖紫鹃,临死前攥着她的
手,一为不舍,二为有所托。
11. 下列对选文中黛玉四次流泪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4 分)
A.第①处:怕宝玉以为自己诅咒他而着急,因说错了话而惭愧。
B.第②处:怕玉被砸坏自己受牵累,因无人及时来劝解而担心。
C.第③处:因宝玉与自己互为知己而感动,因自己薄命而悲伤。
D.第④处:因自己不便表白而苦恼,因宝玉半天不言语而不安。
12.选文三中,临终前的黛玉满怀心腹事,但没有说完“宝玉,宝玉,你好……”这句话就
去世了,请结合选文或原著中的相关内容分析黛玉说这句话时的心理。(7 分)
13.下面是三位学者对黛玉爱情悲剧的评论。刘大杰认为悲剧缘于黛玉对封建文化的反抗,
刘敬圻认为原因是黛玉对封建道德的恪守,而王昆仑认为原因在于黛玉敏感多疑的个性。
这些观点角度不同,各有道理。你最认可哪个观点?请结合选文或原著中的具体内容谈谈
你对该观点的理解。(7 分)
①刘大杰:(林黛玉)鄙视封建文化的庸俗,她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她不谄上骄下,不
贪图富贵,她用生命来争取她的理想,不屈服不投降,不同流合污,为了坚持自己完整的人格
与幸福的爱情, 她斗争到最后一分钟。
②刘敬圻:林黛玉的名门闺秀风范,她从所受教育与习俗中养成的自我控制行为,害
苦了她。换句话说,她“并不孜孜以求超越自然与社会的秩序,……也不想重新调整价值
观”。无怪乎清人感叹说:“古未有儿女之情日以眼泪洗面者,古亦未有儿女之情而终身竟
不著一字者,古未有儿女之情而知心小婢言不与私者。”“死黛玉者黛玉也。”
③王昆仑:宝钗和湘云存在着一天,(黛玉)和宝玉的关系就一天得不到平静与和
谐。……她随时谛听着,有谁的脚步走近了宝玉的身边;随时窥伺着,宝玉的心在向着谁
跳动。她的灵魂永远在紧张、惊愕之中。……她神经越敏锐,估计敌情越强;地位越孤立,
假想的敌人越多,于是只有让深重的疑惧、妒恨、忧郁不断地侵蚀自己,而人生的路径也
就非常狭窄了。
选答题
第四、五两道大题为阅读选答题,请选择其中一道大题
........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对应的方框涂满涂黑。
第六大题为作文选答题,请在 16 和 17 题中,选择一题....写作。注意:写作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对应的方框涂满涂黑。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3 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朋友,你快要在中学毕业,此时升学问题自然常在脑中盘旋。这也是人生一大关键,
所以值得你慎而又慎。升学问题,跨进大学门限以后,还不能算完全解决。选科选课还得
费你几番踌【甲】(chú) 。在选课的当儿,个人兴趣与社会需要不免互相冲突。许多人
升学选课都以社会需要为准。“学以致用”本来不是一种坏的主张;但是禀.【乙】赋兴趣
人各不同,你假若为社会需要而忘却自己,你就未免是一位“今之学者”了。任何科目,
只要和你兴趣禀赋相近,都可以发挥你的聪明才力,都可以使你效用于社会。
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
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因此,我
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社会的机械。一味迎合社会需要而不顾自己兴趣的人,就没有明白这
个简单的道理。
我把生活看做人生第一桩要事,所以不赞成早谈专门;早谈专门便是早走狭路,而早
走狭路的人对于生活常不能见得【A】面面俱到(两全其美)。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我的道
理:有一天,一个中国人、一个印度人和一个美国人游历,走到一个大瀑布前面,三人都
看得发呆;中国人说:“自然真是美丽!”印度人说:“在这种地方才见到神的力量呢!”
美国人说:“可惜偌大水力都空费了!”这三句话各各不同,各有各的真理,也各有各的
缺陷。在完美的世界里,我们在瀑布中应能同时见到自然的美丽、神力的广大和水力的实
用。许多人因为站在狭路上,只能见到诸方面的某一面,便说他人所见到的都不如他的真
确。
许多人一开口就谈专门,谈研究。他们说,欧美学问进步所以迅速,由于治学尚专门。
原来不专则不精,固是自然之理,可是“专”也并非是任何人所能说的。倘若基础树得不
宽广,你就是“专”,也决不能“专”到多远路。自然和学问都是有机的系统,其中各部分
常【B】息息相通(息息相关),牵此则动彼。倘若你对于其他各部分都茫无所知,而专门
研究某一部分,实在是不可能的。哲学和历史,需有一切学问做根底;文学与哲学、历史
也密切相关;科学是比较可以专习的,而实亦不尽然。比方生物学,要研究到精深的地步,
不能不通化学,不能不通物理学,不能不通地质学,不能不通数学和统计学,不能不通心
理学。许多人连动物学和植物学的基础也没有,便谈专门研究生物学,是无异于未学爬而
先学跑的。我时常想,学问这件东西,先要能博大而后能精深。“博学守约”,真是至理名
言。亚理斯多德是种种学问的祖宗。康德在大学里几乎能担任一切功课的教授。歌德盖代
文豪而于科学上也很有建树。亚当·斯密是英国经济学的始祖,而他在大学是教授文学的。
近如罗素,他对于数学、哲学、政治学样样【C】登峰造极(登堂入室)。
朋友,你就要升到大学里去,千万莫要侈谈高远而不注意把根基打得宽大稳固。我以
为你在中学所打的基本学问的基础还不能算是稳固,还不能使你进一步谈高深专门的学问。
至少在大学头一二年中,你须得尽力多选功课,所谓多选功课,自然也有一个限制。贪多
而不务得,也是一种毛病。我是说,在你的精力时间可能范围以内,你须极力求多方面的
发展。
我不敢说一切中学生都要趁着这条路走。但是对于预备将来专门学某一科而谋深造的
人,——尤其是所学的关于文哲和社会科学方面,——我的忠告总含有若干真理。
(取材于朱光潜《谈升学与选课》)
(1)根据甲处的拼音写出汉字,给文中乙处的加点字注上拼音。(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分)
(2)文中 A、B、C 三处画线的词语可以用其后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一处是(3 分)
(3)下列选项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认为在选科时,不应仅把社会需要作为选择的标准,还要考虑自己的兴趣资质。
B.在作者看来,如果忽略了基础学习而过早地进行专门研究,学问就会做得肤浅狭隘。
C.在学术研究方面,作者认为只有先把生活安排妥当,才可研究学问,否则本末倒置。
D.作者认为读书时要多选功课,还要务实,要脚踏实地学习研究,学问才会有所精进。
(4)一些高中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某个社会热门学科,便会有好的前程。请你结合作者的观
点,写一段话,对有这种想法的同学进行劝说。(5 分)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3 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手机已成为人们的亲密“伙伴”,有些人甚至睡觉都要把它放在枕边,可这样一个简单
举动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全黑的睡眠环境有利于人体生成
一种名为褪黑素的激素,它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睡眠质量。但若把手机带进卧室,
或在卧室给手机、平板电脑充电,其散发的蓝光会让人体内褪黑素的分泌受到影响,导致
新陈代谢失衡,诱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同时,手机的电磁辐射对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