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福建厦门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 20--50 厘米,最厚处超过
1 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 12 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2.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
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
A.强化了诸侯权力
C.加速了西周灭亡
3.图 1 至图 2 所示内容体现了都江堰( )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B.扩大了统治范围
D.确立了君主专制!
B.控流发电
D.方便航运
A.造福千秋
C.沟通水系
4.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 700 千米,仅用两年
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 )
A.人口数量的增长
C.国家体制的作用
5.图 3 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 )
B.铁制工具的出现
D.筑路技术的提高
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
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
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
6.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反映了( )
A.饮食文化丰富生活
C.祭祀礼仪追思先祖
7.图 4 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B.农历节气指导农耕
D.种植技术推陈出新
B.产品行销世界
D.工艺水平高超
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8.宋代瓷器美学达到新高度。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由此可见,
宋代制瓷业( )
A.私营作坊为主
C.遍布沿海地区
9.《经世大典》载: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这体现了宋元时期( )
A.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
C.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
10.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一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
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体现了长城是( )
A.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
C.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11.
B.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
D.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B.造船技术适应远航
D.对外贸易繁荣昌盛
B.手工业技术提高
D.水利工程的兴修
B.完成对全国的统一
D.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表 1 所示纳税田亩数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
A.精耕细作的推广
C.农业经济的发展
12.乾隆时颁布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地位与达赖、班禅
平等。这体现了清朝( )
A.设置宣政院统辖西藏
C.创设了金瓶掣签制度
13.到 19 世纪 80 年代,清政府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等海军。南洋水师起步较早但发
展缓慢,北洋水师连续多年无法添置新的舰船。这说明了当时( )
A.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C.海军建设步履艰难
14.它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 2000 多年历史打上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这反
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C.护国战争
15.对联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时代气息。图 5 所示对联纪
B.自强求富已经实现
D.军队改制全盘西化
B.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
念的是( )
B.五四运动的爆发
D.北伐战争的胜利
A.新文化运动兴起
C.中国共产党成立
16.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下列对古田会议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29 年,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
B.会议选举毛泽东为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
C.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是指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7.图 6 所示体现了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人民( )
B.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
D.努力生产,踊跃支援前线
A.热情好客,彰显礼仪风范
C.士气旺盛,武器装备精良
18.1971 年 11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升起,这是中国外交战线
的重大胜利。这体现当时中国( )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图 7 所示为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B.推动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D.改善了与美国之间的关系
B.对外开放实行及不断深化
D.相对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C.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行
20.袁隆平发明的“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水平始终处于世界领
先地位;91 岁高龄的他,还坚持在三亚基地开展科研工作。据此可知,他( )
A.致力创新、崇尚劳动
C.艰苦朴素、乐观自信
21.图 8、图 9 所示体现了古希腊人( )
B.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D.勤政爱民.廉洁奉公
B.追求思想自由
D.提倡男女平等
A.重视体育活动
C.培养公民意识
22.阿拉伯人将古印度人的数字改造为阿拉伯数字,并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折射出阿拉伯人
致力于( )
A.创新与交流
C.征服与重建
23.近代西方国家贩卖奴隶的过程中,奴隶死亡率一般为 30%,最高达 50%。幸存者被卖到
美洲后,其劳动寿命平均仅 7 年左右。据此可知,奴隶贸易具有( )
A.长期性
C.复杂性
24.图 10 所示成就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取得这些成就的人物是( )
B.冒险与挑战
D.统一与扩张
B.广泛性
D.血腥性
A.牛顿
C.诺贝尔
25.1689 年,英国《权利法案》明确限制王权。1701 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
B.达尔文”
D.爱迪生
国家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这表明,英国逐步形成( )
A.三权分立原则心
C.民主共和制度
26.图 11 所示内容反映了当时法国
B.君主立宪制度
D.联邦制度
A.自然简洁的服饰受到推崇
C.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27.
B.强化自由平等的人权理念
D.大革命引发社会生活变迁
下列对表 2 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军事对抗
C.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28.图 12 所示历史事件发生在 1945 年 5 月,其作用是( )
B.英国与德国矛盾的激化
D.欧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
B.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D.加速德国无条件投降
A.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29.苏联和美国以及它们各自同盟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之间的敌对关系持续了五十多年,
波及世界的每个角落。这叙述了冷战的( )
A.背景
C.措施
B.目的
D.影响
30.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 2011 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已从 2001 年的 5098
亿美元,增加到超过 3.6 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这直接佐证
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是( )
A.推动了成员国经济发展
C.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二、非选择题:共 4 题,共 40 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 分)
材料 唐代进士科的考试着重于文学写作,也要考帖经(注:儒家经典基础知识测验)。唐
玄宗统治时期,采取“作诗赎帖”的通融办法,允许考生不考帖经,而以作诗代替。这样一
来,更加提高了诗词在科考中的地位。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道路上达到了空前的成熟和繁荣。
——摘编自阴法鲁《中国古代文化史》
B.提高了科技的创新水平
D.加快了亚太一体化进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鼎盛局面的名称。(2 分)
(2)小历认为,唐代科举考试"作诗赎帖”的做法,推动了唐诗的成熟和繁荣。你是否同意
这一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 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表面上
清王朝仍继续维持其统治地位,,但实际上中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
权,在许多方面不得不受制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摆布,成为西方诸列强掠夺和奴役的对象。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概括其对近代
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 1931-1945 年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民解
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5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说明 1921-1949 年中国共产党完成的历史使命。
(3 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图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我国棉纺织业和机制面粉业的发展
——摘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我国棉纺织业和机制面粉业的发展状况。(2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 1952-1957 年我国工业发展的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50 年代-21 世纪
初我国铁路建设发生的变化。(6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说明 1949 年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4
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材料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编制
(1)根据材料,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简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2 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
加以论述。(8 分。
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一个历史事件,加
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4.B
15.C
24.A
25.B
26.B
7.C
18.C
6.B
17.B
29.D
30.A
27.C
28.D
20.A
21.A
9.A
10.D 11.C
2.B
3.A 4.C
5.D
16.D
12.D
22.A
8.D
19.B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A
13.C
23.D
二、非选择题:共 4 题,共 40 分。
31.(6 分)
((1)名称:开元盛世。
(2)答案一:
判断:同意。
理由: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士科考试“作诗赎帖”的办法,提高了诗歌在科考中的地位,推
动了应试者的诗歌创作热情,提升了诗歌创作的水平,是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道路上达到空
前成熟和繁荣的重要原因。
答案二:
判断:不同意。
理由:唐诗的发展,除了科举考试“作诗赎帖"”的推动之外,更主要与唐代政治稳定,经
济繁荣,社会安定等多种因素有关。这说明,唐代诗歌的成熟和繁荣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
的反映。
答案三:
判断:不同意。
理由:唐诗的发展,除了科举考试“作诗赎帖”的推动之外,还与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关,
更主要的是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2.(12 分)
(1)条约的名称:中英《南京条约》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时代特征;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或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并发展);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
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胜利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正确的战略战
术;蒋介石集团坚持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不得人心等。(任答其中 2 点即可)
(3)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人民解
放战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3.(12 分)
(1)状况:发展速度都较快。(2)领域:重工业。
变化:从普通铁路到高速铁路建设;从引进学习到自主创新;中国普通铁路通车总里程逐步
增长,运营效率提高;高速铁路从无到有,总里程逐步增长并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