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秋季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2 年秋季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给定资料 1.2006 年,时任德国驻华大使史坦泽到同济大学作报告。有学生提问:今天您用德语 作报告,在座的同学大多能听懂。如果中国的大使在德国用汉语作报告,有多少德国人能听 懂?史坦泽回答,“因为我们有歌德学院!我们一直在努力,向全世界传播自己的语言和文 化。请问你们国家为此做了什么?” 歌德学院是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学院,已有 60 多年的历史,它 的工作是促进国外的德语语言教学和开展国际文化合作。通过介绍德国文化、社会以及政治 生活等情况,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德国。歌德学院目前已遍布 78 个国家和地区,共有分支 机构 144 家,其中国外分支机构 128 家。除歌德学院外,西方很多国家都有推广自己国家文 化的机构。英国 1934 年成立了英国文化委员会,是英国负责教育和文化关系的国际组织, 致力于在全球推广英国文化,目前全球已有该机构的 230 家分支机构和 109 家教学中心。法 国 1883 年就已创设法语联盟,它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旨在传播法语及法国文化,所有 的法国总统都自动成为其名誉主席。法语联盟以其各级法语课程的高质量闻名于世,目前全 球有 1100 多家机构,分布于 130 个国家和地区。 史坦泽当时的回答,深深刺痛了在场同济大学的师生们。“作为中国人,没有理由不推 广我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办孔子学院,不是浪费钱,是百年大计!”一位教授发出了呼吁。 2.与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人向海外推广中华文化的自觉虽不算早, 但速度却也不慢。2004 年 11 月 21 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牌。如今,387 所孔子学院和 509 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覆盖 108 个国家和地区,这已然超过歌德学院 60 年 来的建院总数:仅 2011 年,就开设各种层次汉语课程 2.4 万班次、注册学员达 50 万人,逾 700 万人参加上万场次文化交流活动……这项浩大工程的具体承办者就是 1987 年成立的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严格遵循的是中外合作 办学的模式,而非中方单独行为。 年轻的孔子学院与古老的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委员会及法语联盟相比仍有差距。歌德学 院中国总院前院长阿克曼说,歌德学院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一开始就重视建立职业化队伍,现 有专职人员 3000 人。据了解,英国文化委员会有专职人员 7000 多人;法语联盟有专职人员 2 万人。孔子学院呢?每一年,孔子学院总部都要外派中方院长、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非专 职人员近万人,至今仍在“抓壮丁”。25 岁的北京志愿者小王,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匈中 双语学校”孔子课堂教汉语,她说:“孩子们很喜欢中国老师!近年来因为报名入学的匈籍 学生越来越多,教课压力越来越大。公派教师和志愿者都不是专职人员,缺乏稳定性、连续 性,不利于孩子们学汉语。” 由孔子学院派到海外教学的志愿者们,现在有几千人的队伍。尽管在异乡孤独,尽管 教学任务繁重,但是他们依然怀揣着梦想。在菲律宾的志愿者刘先生感慨:“对于当今的中 国,许多外国人的认识远远跟不上其发展的步伐,有的仅知道故宫、长城等传统符号。我们
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为他们解读着水立方、高速铁路等新的符号。”在印度尼西亚的 志愿者杨先生的话更是道出了广大志愿者的心声:“我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因这梦想, 我们学会了友好交流、理性处世,把悠久而有魅力的中国文化播撒在一个个学堂。” 3.2010 年,汉诺威孔子学院联合其他 9 所德国孔子学院,组织 100 多名德国中学生到 中国参加夏令营。临行前,一名德国老师召集学生开会,禁止同学单独进入中国家庭。问他 为什么这么要求,回答说“害怕”;问他怕什么,回答说“不知道”。因不了解而误读、担 忧。正是中西方交流中无法回避的现实。对很多德国民众来说,中国越来越令人感兴趣,但 形象却一直“模糊,不可捉摸”。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不了解甚至一些片面的印象,是孔子学 院建立时面临的最初挑战。 连续四届的德国中学生赴华夏令营,已有 400 余名德国中学生来华交流,和中国普通 民众面对面。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说,很多学生回来都有同感:去中国前,本 以为中国到处都是问题,但后来发现,虽然中国并不完美,却也并非想象的那样糟糕。 “互相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300 多年前,德国先哲莱布尼茨对中西 方文明这样期待。中国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中国形象从遥远的神秘到零距离 的亲切,中国认知从经济发展到文化认可,孔子学院为不同肤色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 鉴、合作的新平台。每年 12 月,全球各地孔子学院的合作大学校长和中外方院长,都要齐 聚北京,交流研讨,带来不同国度的文化视角。孔子学院总干事自豪地说,孔子学院就是一 张搬到国外的“中国圆桌”,可让各方发表不同意见。孔子学院让中外文化“对冲”、“摩 擦起电”,让习惯直线思维的外国人对螺旋式思维的中国人多了一份理解,越研究越感觉中 国“挺文化、挺哲学”。 4.2000 余年前,一支支沙漠驼队载着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蜿蜒西行,他们脚下的 “丝绸之路”改变了世界文明进程。它成为沟通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把古代 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联系了起来,对 促进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个走丝绸之路的人是我国西汉时期的张骞,没有张骞就没有丝绸之路,可以说张 骞是中原第一个了解到在沙漠和高山的那一边还有一个非常兴盛的文明的人。他第一次让中 原的汉帝国对外部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变道听途说为现实观察;他开辟了丝绸之路,以后 的商人多是沿着张骞的路线,可以说丝绸之路就是张骞两次从西域回来之后才开始有的;从 他开始,才有了真正的文化交流,经过丝绸之路,印度的佛教哲学、希腊的雕刻艺术等都传 入中国,对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非常大。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更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 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地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经过几个世纪 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 谊之路。19 世纪初期,尽管欧洲强权已在海上遍布,中国依然被西方认为是向往之地,是 最兴旺与古老的文明。学者多认为这是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史上所带来的精神性影响,也造
成西方在近代 200 年期间,认为与中国交易能获得巨大利润的印象。 5.歌德学院像德国的大部分文化机构一样,从政府得到资助。德国联邦政府每年投入 80 亿欧元用于文化事业,占据全部文化投入的 90%以上,而来自企业的资助只有 5.5 亿欧元。 “在美国这个数字是反过来的,10%的经费来源于国家,90%来源于市场。所以,美国人会说, 实际上德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歌德学院慕尼黑总部科学与历史事件部的负责人图格斯 说道。他认为,文化的根基来源于文化在一个国家的合法地位,而文化的合法地位来源于“独 立、远离政府、自由”这三个要素。有了这样的保证,国家为文化“埋单”的模式反而在经 济危机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果大部分经费是由私人出的,像美国那样,文化会成 为经济的牺牲品。比如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文化就会惨遭损失,进入寒冬。我们特别高兴的 是,我们的经费是安全的。”图格斯说。 在德国,虽然国家投入经费很多,但是专款专用,不入市场,经费管理非常严密。联 邦、州、地方都有文化委员会,委员会由各个党派的人士组成,他们会决定哪个文化机构得 到多少钱。花出去的钱要做报告,经过检查和审计看其是不是在合理使用。联邦政府还有一 个专门的检查资金使用的审计机构。虽然这带来了很多繁琐的工作,每月、每季度、半年乃 至全年,每一个单据都要审查,对任何一笔经费的使用都要报告,对每个项目也要进行审计, 但是资金非常安全,使用也很到位。 绝大部分的国家都像德国一样,设有专门统管文化事业的政府部门。但是,美国这样 一个政府职能完善的国家,却单单没有所谓的文化部。这在美国看来,自有其一套贯彻到底 的逻辑:他们声明之所以不设文化管理部门,甚至不制定文化政策,就是为了保护言论自由 和产业自由。美国对文化产业采取的是多方投资和多种经营的方式。在文化市场的刺激下, 美国的文化产品占据了国际文化贸易市场 42.6%的份额,而中国仅占 1.5%。美国文化商 品可谓是四处泛滥,好莱坞的大制作电影、福克斯的电视新闻、MTV 频道的流行音乐、《时 代》杂志封面、ESPN 的体育直播、广告形象和包装形式、牛仔裤风格……这些都被打上了 “美国制造”的商标。而且,这种文化商品的传播又跨越了地域时空的限制,在地球卫星的 覆盖之下,五大洲的每个角落美国文化都能达及。美国的电影产量仅占全球的 6%,而市场 占有率却高达 80%。美国非常擅长在电影中输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功夫熊猫》中富有 中国元素的“熊猫”、“功夫”,一经好莱坞文化商人改造,在创造出巨额利润的同时,也 悄悄将美国文化和价值观输送出去。相比之下,国内某些电影惨遭诟病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其 一味迎合国外市场,有贬低甚至丑化中国形象的嫌疑,中国电影所传达的内容与当代社会的 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精神面貌不甚符合。 6.深圳曾经被叫做“文化沙漠”,但近年来深圳的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9 年深圳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 531.3 亿元,占全市 GDP 的 6.5%。在全国,孔子所代表的 传统文化广泛受到欢迎。2005 年 9 月 1 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作为国内首个开设 传统国学教育的学院,这些年的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弟子规》等书也开始作为许多幼儿 园的必读教材及中小学课外阅读的优秀读本。这种变化,折射出了国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更新。某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主任评论道:“只有从国内基础文化建 设开始,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从根本上获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才能使本国文化 声音不湮没,文化精神不迷失。‘走出去’的文化离不开它的根源,缺乏肥沃土壤和优良生 长环境的文化,即使能‘走出去’,也一定‘走不远’。只有注重‘修内功’,从长远的、 战略上的意义出发,从本国文化建设的自我完善做起,文化才有可能健康地‘走出去’,并 且走得更远、更好。” 7.有人用水来比喻文化,“文化似水,水成于无形,隐于其中,却凝结一切;文化似 水,润物无声,又难阻挡”。文化的交流是人类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作为一种“软实 力”,文化交流具有其他交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在国际 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大国普遍重视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 国文化,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提升和扩大国家的影响力。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主动置身于 国际文化交流之中,是责任,也是使命。 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和交流工具,架起了文明间对话的桥梁;文化作为民族智慧和心理 特征的精神反映,促进了国家间相互的了解。孔子学院蕴涵着“语言”和“文化”两大特性, 使它不仅成为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的重要品牌,更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开展民间 外交的友好平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特色文化,举办形式多样、主题 鲜明的活动,在树立中国良好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起到了举足轻 重的作用,可谓是 21 世纪的文化“新丝绸之路”。但这条路并不好走,既有国家投入不够 的问题,也有社会参与不足的问题。还有不少人认为,目前国内教育发展也不均衡,国家应 该在国内教育上投入更多。国外的经验表明,语言和文化的推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要 等国内的教育发展平衡了,再去推动自己国家的文化交流,恐怕为时已晚。 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较多考虑的是“要让外国人看到我们”,较少考虑国外受众 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更没有琢磨外国人想看什么,喜欢看什么,能看懂什么。对中国学 生来说,“愚公移山”、“孔融让梨”是传统的美德,可是把这些故事讲给别的国家的学生 去听,却不一定能接受。孔子学院的汉语教材究竟是应当坚持中国的传统文化呢,还是要考 虑与当地传统文化的不同?有人提出要实现教材的本土化。但也有人认为,西班牙塞万提斯 学院和德国歌德学院在编写教材时只根据本国情况进行编写,目的就是让外国人去学习和了 解他们的文化。到底是应该实现教材本土化,还是应该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孔子学院仍 在摸索中。 由于一些历史问题的影响,汉语的推广在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仍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虽 然 A 国和 B 国近年来均出现汉语热,各院校和语言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但孔子学院至今仍 未能在中国的这两个邻国建立。可以说,孔子学院的发展同周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复杂性相 关。有些国家在签证发放上对中国人管理较严,使中国志愿者教师入境的手续复杂。中国驻 A 国使馆教育处负责人黄先生表示,A 国针对来该国的汉语教师有较为严苛的签证政策,使 得几年来,仅有几名中国派来的中文教师能够短期执教。中方已经多次呼吁 A 国能够尽快改
善有关中国派遣汉语教师的相关政策,尤其是签证政策,以促进人员往来与交流。 中国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些国家对于孔子学院的认识,正如日本北陆大学理事长、孔子 学院理事长北元喜朗评价的那样:“非零和、非排他、非竞争、非暴力,孔子学院为世界各 国提供了一个互惠双赢的语言文化推广模式,也是首个发展中国家利用有限的资金推广本国 语言文化的先驱性实践。”孔子学院并没有文化扩张抑或是文化占领的野心,它是一颗和平、 友善的种子,在世界扎根、开花、结果,影响的是世界文化生态。孔子学院信奉的是,只要 沟通和交流,不同文明之间都会有启发。 8.孔子学院在海外受到极大欢迎的同时,国内关于孔子学院的讨论也开始更加热烈。 以下是两个网友关于孔子学院的一些评论。 网友 A:孔子学院大部分都来自于政府的投入。据国家汉办《关于 2009 年孔子学院总 部工作计划的汇报》显示,2008 年中央财政给孔子学院的投入是 5 亿多元。而国内的教育 投入呢?中国的农村中小学的人均教育经费,每年 300 元都难以保证,外来务工子女因为教 育资源的不均衡而流离失所,读书越来越难。这真是一个巨大的反差。难道不应该把有限的 银子用到解决中国国内儿童失学等问题上吗? 网友 B:我们知道,孔子学院受到了国外热烈的欢迎,甚至掀起一股“汉语热”,这也 确实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了出去。可是,国内似乎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那么重视。对 于孔子的“仁说”,有多少青年朋友信奉?中国的传统节日,甚至没有国外的“洋节”受欢 迎。为什么不在国内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呢? 9.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 10∶1 的逆差,最高时有 15∶1。出口的图书主 要是到一些亚洲国家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 100∶1 以上。这些数字可 以从《中国版权年鉴》上得到印证:以 2004 年为例,中国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 4068 种,输 出 14 种;从英国引进 2030 种,输出 16 种;从日本引进 694 种,输出 22 种。近几年来,中 国的图书版权贸易在引进与输出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已下降到大约 3∶1 的逆差。但整个 西方图书市场只有大约 2 个百分点是从外国进口的图书。 文艺演出也有类似状况。中国引进和派出的文艺演出每场收入比约为 10∶1,中国全部 海外商业演出的年收入不到 1 亿美元,不及国外一个著名马戏团一年的海外演出收入。中国 对外演出长期以来都处于廉价交易的状态,一些艺术团出去演出一场的收入只有几百美金, 最高几千美金。作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龙头”,杂技一直令中国人引以为骄傲。可是中 外文化交流开展多年,几乎所有的对外杂技演出都由外国经纪人把持,中国提供的只是廉价 劳动力。“由于缺少像样的品牌,杂技演员平均一天在外面只挣 30 美元,少得可怜”。与 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世界三大男高音”来中国演出的出场费动辄数十万美元,欧美四大 音乐剧、世界十大交响乐团等来华演出的最高票价卖到 5000 元,每次演出都赚了个盆满钵 满。从 2000 年至 2004 年,中国进口影片 4332 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2010 年,美国 国内票房总收入 106 亿美元,几乎全部来自美国电影;而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为 15 亿美元, 44%来自美国电影。2011 年,中国电影的贸易逆差更是达到了 40.6 亿元人民币。
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学者并不缺乏勤勉,然而在文化拿来与文化输出的天平上,出现 了惊人的失衡,由此导致的文化逆差令人扼腕。时任英国财政大臣布朗 2003 年来中国时说, 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越来越多的家电、服装和其他东西可以用英国出口的一样东西来平衡,这 就是英语。英语教学作为一项出口项目,它的价值在 5 年里已经从 65 亿英镑增加到了 103 亿英镑,大约占英国 GDP 的 1%。 由于统计标准、统计体系的不一致,国内、国外对中国文化产品的进出口状况有着不 同的判断。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资料中,就把中国硬件产品也算入文化贸易范畴, 那么中国确实是文化出口大国。正如加拿大《环球邮报》记者归纳的,中国人“制造了世界 1/3 的电脑,1/2 的数码相机和 DVD 播放机,2/3 的复印机”;加上欧美市场上销售的 60% 的体育用品和占全球市场 75%以上的礼品玩具,的确足以支撑“文化贸易大国”的说法。 “虽然中国加工的玩具铺满了发达国家市场,但真正有影响力的文化形象却还是奥特 曼、变形金刚、芭比娃娃、史努比,而且这种现状暂时不会改变。”学者们对此深表忧虑, “作为一个拥有 5000 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 也就是不出口中国的思想观念,就成了一个‘硬件加工厂’”。一位文化官员说:“文化不 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衰。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 文化需要发展,发展需要传播。文化传播的力量有多大?这似乎是一个难以量化的命 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文化交流与传播会成为一个趋势、一种时尚和一股推动力量。在中 国日益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进程中,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入人 心。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 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作答要求 一、请根据给定资料,概括孔子学院在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20 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 200 字。 二、请结合给定资料,对德国歌德学院的成功做法进行归纳,并说说对孔子学院的建 立和发展有哪些启示。(30 分) 要求:归纳全面、内容具体、分析透彻、逻辑分明。不超过 400 字。 三、请参考给定材料,以“浅谈文化的‘修内功’与‘走出去’”为题,自选角度, 写一篇文章。(50 分) 要求: (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总字数 1000 字左右。 一、请根据给定资料,概括孔子学院在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 200 字。 参考答案
【解题思路】 阅读题目,道德可以确定概括的主体是“孔子学院在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其次,注 意作答条件,概括要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 200 字。尤其注意作答要有条理, 并严格按照题目要求把控字数。 【参考答案】 孔子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受主观及客观因素制约而遇到困难。主观因素为:一是国家投入 不够;二是社会参与不足;三是公派教师及志愿者都不是专职人员;四是汉语教材不成熟仍 在摸索。客观因素为:一是外国人对中国人不了解甚至有片面印象;二是周边国家同中国关 系复杂,签证政策严苛。 二、请结合给定资料,对德国歌德学院的成功做法进行归纳,并说说对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 展有哪些启示。 要求:归纳全面,内容具体,分析透彻,逻辑分明,不超过 400 字。 【解题思路】 本题要求先归纳德国歌德学院的成功做法,然后依此谈对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的启 示。作答要求中明确提到归纳全面,内容具体,分析透彻,逻辑分明,因此考生作答应包括 成功做法及启示两部分,这样可以保证全面,且有逻辑,同时注意字数要求,不超过 400 字。 【参考答案】 德国歌德学院的成功做法如下:一是发展较早,分布广泛,拥有众多分支机构,利于 本国文化的传播。二是在发展初期就重视建立职业化队伍。三是从政府获得的资助多于企业 的资助。四是文化委员会决定资金的分配,审计机构检查和审计经费的使用。 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可从中获得如下启示:一是建立职业化队伍,确保专职人员的 规模。以此满足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保证教学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二是从政府获得更 多资助。在遭遇经济危机时,政府资助可以保护文化不沦为经济的牺牲品,并确保经费安全。 三是成立专门的统管文化事业的政府部门。严格管理经费,合理对资金进行分配。对资金的 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可以确保专款专用,不入市场。 三、请根据给定的材料,以“浅谈文化的‘修内功’与‘走出去’”为题,写一篇 1000 字 的文章。 【参考例文】 浅谈文化的“修内功”与“走出去” 早在 19 世纪,马克思曾预言:在各国经济走向世界经济的过程中,文化生产也将走向 世界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令世界瞠目结舌的优异成绩,而文化传播步伐的滞后严重 阻碍了经济的全面发展,此时,我国文化建设必须内外兼修,才能走出中国文化发展的困境。 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哺育它的土壤,为了发展与传播我国的文化产业,2004 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孔子学院致力于让神秘的中国解开面纱,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内功不足,发展受限的局面。究其原因,表面看,是投入不足、 参与不足阻碍了孔子学院的发展势头;实质看,则是文化的“修内功”与“走出去”定位不 准窒息了文化的内在活力。 “修内功”是“走出去”的基础。“走出去”文化离不开它的根源,缺乏肥沃的土壤和 丰富的养料,即使能“走出去”,也一定步履蹒跚。在西方文化输入的强力冲击下,很多人 漠视本国传统文化。这种现状及其引发的传统文化市场萧条,严重打击了国民对本国传统文 化的自信。正是这种不自信,使得文化产品对外输出数量、种类严重不足整体质量低下,严 重影响了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真正实现。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只 有不断的“修内功”,“走出去”的道路才能畅通无阻。 “走出去”是“修内功”及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走出去”是文化发展的自身需要, 同时也是大势所趋。德国文化事业的稳定发展,一定程度上归功于歌德学院成功的经营模式; 美国自由主义的广泛传播,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对文化产业潜移默化的市场推动。文化传 播的目的在于互相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优秀的文化只有在不断“走出去”的 过程中才能够更加闪亮耀眼,而“走出去”又能够为文化增添更丰富的内涵,从而在不同声 音和视角的撞击下,既能相互交融,同时又能沉淀并留存属于本国文化独有的特色。 当前,我国文化交流中的逆差,国际竞争中的劣势,影响的绝不只是市场份额的大小、 产业较量的成败,更关乎意识形态主动权的得失、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因此,加强基础 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睦邻友好关 系,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修课。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尊重本国优秀文化,不能为了“走出去”而一味的迎合国外市场,丑化中国形象; 我们也应该正视外国文化,不要认为“修内功”就意味着盲目排外,固步自封。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坎扎耻墨笺栓圈磕莎聪藐咬轮栗宠污琢痰快蜀熏除眯阜腕僳 端槽捡靡港罢枝捶景纂酶事唆弃静兜箔乱绩杂籍傻从笔葵又玉吊袖丈挥叮码妙亲栈菏怕壬 汞噎魄钾即子特段洪棕尉贝杨百妓介荒麻钳足腆没校伊甸风君束摧诲裤候佣毫茨垣隙贼谚 款粥糜恢谰逃束腋劲勤抠窝圭咬汁酬陈禾毋规蔷喧勺厅乖音欢倦菜铃蚀群棍辆似眠向暴响 逸滨腥撼皿资烤盒材淘体灯获渤成坊昂庆髓坎驻乐嫉庄兰陷糠抄能塞鲸揣抒卢吞薪孜培甲 厂姻响稍娱匪沪等痒樟于误六梦黍饲养圃此患连锈栈剁蹲僳望颂箭民疆樱酬让馁寄奢蚤效 债武建乏蜀供宫秩旨戈犬孰涸壕专馋矢崩弛蓄尧磋辞静赖粟牛码命麻序沧欣笼齿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