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政治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下列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宜宾市“一号民生工程”决定在全市累计投入 25.02 亿元,全面实施农村寄宿制学
第一部分
校建设工程、学生食堂建设工程、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和学校畅通工程“四大工程”,
大力改善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一号民生工程”的内容体现了()
1 党和政府已经把振兴教育事业作为国家工作的中心;
2 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3 党和政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促进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4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A.①④
C.①②③
B.②③
D.②③④
2. 2014 年 12 月 13 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
讲话强调设立公祭日和举行纪念仪式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
不是要延续仇恨。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明了中国不再与日本进行合作与交流的态度
B.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C.体现了中国人民以史为鉴,展望未来的勇气和决心
D.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良好愿望
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八个“更加注重”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取向。右图八个
“更加注重”体现了()
1 应对激烈国际竞争要依托科技创新和教育质量
的不断提高;
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 由之
路;
3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
4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A.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 进入 21 世纪,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在悄然发生变
化,比如:太阳能热水器进入农村家庭、小汽车开进了农家小院,农村居民劳动 之
余走进了“农家书屋”,城市居民开始从麻将桌走向健身房,利用假日外出旅游的
人也越来越多……这些变化说明了()
A.我国现阶段已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B.我国已经开始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得到根本解决
D.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小康生活的到来
5. 2015 年“两会”提出,我国将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
交流平台。“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的设立体现了()
①诚信是立人之本、立国之基;
②诚信只与个人有关,与企业、单位无关;
③诚信是最重要的商业道德;
④人们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注重自身的信用品质;
B.①②④
A.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 2014 年 10 月 24 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 22 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
财政部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吸引各国
资本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功创建体现了()
①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②经济全球化 的要求,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领袖,将引领世界新潮流;
④我国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策略;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 近年来,受境外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我国新疆等地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极端分
子伤害无辜民众、冲击政府机关的暴力恐怖事件。许多同学就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你认为正确的是()
A.暴力事件是个别案例,不会改变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B.我国以后不应该再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C.不同民族人民之间不能建立起真正的平等关系
D.应该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以暴制暴的制度,打击暴恐犯罪
8. 我国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饭店、酒店等消费场所不得对顾客
自带酒水收取 开瓶费,但是我们在餐饮场所仍然能够 看到“谢绝自带酒水”的提
示标语。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强制消费违背了公平交易的市场原则;
②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③商家的提示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消费者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
④商家的行为是合理的,是维护自身权益的表现;
A.①②
C.①②③
B.③④
D.①②③④
9.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加大了对贪污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一部分身居要职的
官员因腐败纷纷落马 。案情被通报后,人们发现他们巨额财富的来源多是贪污、帮
别人办事收取好处费所得,他们的这些财产被依法没收。为此,对财富来源的理解
正确的是()
①通过合情合理的方式获得的财富,是受法律保护的;
②获得财富要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不能见利忘义;
③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敛财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每个人要获得财富,首先必须做到遵纪守法;
B.②③④
A.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国务院决定,从 2014 年 10 月 17 日起,将每年的 10 月 17 日设立为“扶贫日”。下
列对“扶贫日”的设立认识错误的是()
A.开展扶贫工作有利于缓解贫困现象
B.我国努力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C.我国发扬扶弱济困的优良传统
D.我国正努力推进社会成员的同等富裕
二、非选择题(按要求回答问题,共 3 小题,共 20 分)
【关注生态 促进和谐】
11.材料一 2015 年初,我市遭遇了严重的雾
霾天气 ,整个城区的天空灰暗、阴沉,人们的
身体健康受到影响,高速公路连续封闭,给人
们的生活、工作和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材料二 2015 年,宜宾市政府将着力实施
城市森林宜居工程、百镇千村森林福祉工程、
三江九河森林防护工程和绿色通道森林景观工
程,通过四大工程着力推进森林城市生态体系
建设,打造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蜀南森林城。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根据教材知识,回答:
宜宾市政府为什么要着力打造森林城市?(1 分)面对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我们该
如何应对?(3 分)
【感悟劳动,注重节俭】
12.在某校八年级 2 班关于《劳动创造世界》的课堂学习中,两位同学发表了如下看法:
甲同学:著名作家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们应该敬重他并多读
他的作品。
乙同学:普通农民生产的粮食,浪费几颗无所谓。
请你结合教材知识评析他们的说法。(6 分)
【学法守法,与法同行】
13.前不久在各 大网站上疯传一段视频:一个男司机因为一个女司机开车连续变道行
为,开车将女司机逼停,下车后对女司机进行了暴力殴打,致女司机重伤,男 司机被
民众挡获,现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事件发生后,网民对男女司机的行为进行了持续
的议论,谴责男司机暴行的舆论铺天盖地,批评女司机交通行为的声音也不绝于耳。“路
怒族”一时成为网络热词。
请你结合教材相关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如何看待上述材料中两位司机的行为?(2 分)
(2)在国家“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今天,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公民,怎
样才能做到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5 分)
(3)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当你遇到材料中类似问题时你应该怎样做?(3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参考答案
题号
答案
1
B
2
A
3
B
4
D
5
C
6
C
7
A
8
C
9
B
10
D
二、非选择题(11 题 4 分,12 题 6 分,13 题 10 分,共 20 分)
11.(1)答:我市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严重,已经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正常的工作和生活。(1 分)
(2)答: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 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
分)。保持水土,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自觉履行环保义务,
与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不乱丢垃圾、节约用水、低碳出行等。(1 分)
评分细则:原因部分回答到环境问题或大气污染均可以得 1 分。应对措施中如回
答“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工作力度,充分运用法律和教育手段保护资源和环境”,
任一点亦可给 1 分,学生回答与个人有关的措施和做法均可给 1 分。(意思相同,表述
不同,同样得分),共 4 分。
1 2.答:甲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他的说法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及对劳动成果的珍
惜。(1 分)
现。(1 分)
乙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浪费粮食是对劳动成果的不珍惜,是不尊重农民的表
理由:①不能因为莫言是著名作家,我们 就尊重,而普通农民就可以轻视,
因为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1 分)
②劳动成果是劳动者用汗水换来的财富,凝聚着劳动者的勤劳和智慧,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人的生活也不富裕,要更加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
勤俭建国。(1 分)
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治国安邦之道,还是做人的美德。
(1 分)
④作为中学生,要正确认识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
俭节约的生活习惯,杜绝奢侈浪费现象。(1 分)
评分细则:只判断不说明理由,不给分。第①点如答“只要对社会有益的劳动,
都应该得到尊重”或者“无论是劳动模范还是普通劳动者,都是平等的劳动者”,亦应给分。
第②点应落脚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③点任答一点均可得 1 分。结论处学生谈到具
体做法,均可给 1 分。
13.(1)答:两位司机的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1 分),都应该追究其法律责任,受到
法律的制裁(1 分)。
评分细则:如答:女司机是一般违法行为,男司机是犯罪,应同样给分。共 2
分。
(2)答:①我们应培养和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1 分);②尊重法律,
追求公正(1 分);③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1 分);④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1
分);⑤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1 分)。
评分细则:第②点可以表述为“有法必依”、“依法办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遵规守纪”等。每点 1 分,共 5 分。(意思相同,表述不同,同样得分。)
(3)答:同学之间突然发生矛盾,要冷静处理,不要急躁,避免以暴力的方式解
决,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乘公共汽车时与人发生矛盾,要主动和解,不要激发矛盾;
父母家人与他人发生纠纷,要主动劝解,避免矛盾激化。
评分细则:举例 1 分,做法 2 分。做法里应该有“冷静”、“不激化矛盾”、“和
解”。(任一表述,1 分)“避免违法犯罪”(1 分)。(意思相同,表述不同,同样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