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
一、本卷共 32 小题,其中 1 至 15 题为生物,16 至 25 题为物理,26 至 32 题为化学,生物
每小题 2 分,物理、化学每小题 3 分,共 81 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几种现象,主要受阳光因素影响的是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B.东北三省的参农将人参种在密林下
C.盐碱地农作物产量不高
D.苹果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
2.七年级(1)班的同学,在上“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课时,他们将目镜与物
镜分别进行组合。那么在正常情况下,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应该是哪一组合
A.目镜 5×和物镜 8×
B.目镜 10×和物镜 40×
C.目镜 15×和物镜 10×
D.目镜 15×和物镜 40×
3.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紧密联系,彼此作用,
构成一个整体。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成员,那么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A.分解者
B.生产者
C.消费者
D.生产者和消费者
4.观察右图“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④③②⑤①⑥
B.④②③①⑤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小狗做算术
B.谈虎色变
C.小熊打球
D.婴儿吮奶
6.在我们美丽的校园,到处都有一些温馨提示,“小草微微笑,请你把路绕”。这些温馨提
示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
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土壤板结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C.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7.下列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卷毛与狗的黄毛
B.骏马的奔跑与天鹅的飞行
C.金鱼的红色与鲤鱼的红色
D.兔子的长耳朵与短耳朵
8.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的哪一种结构上
A.染色体
B.细胞质
C.细胞壁
D.细胞膜
9.一对夫妇的第一个孩子是男孩,若这对夫妇再生育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为
A.75%
B.25%
C.50%
D.100%
10.今年的清明节,遂宁不少乡镇由于人为因素发生了山火。在一次灭火过程中,一名消防
队员下肢受伤,伤及静脉,血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此时应及时采取的暂时止血措施是
A.压迫伤口近心端一侧的血管
B.压迫伤口远心端一侧的血管
C.只用“创可贴”处理伤口即可
D.涂抹“红药水”处理伤口即可
11.《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
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虽然这是用以比喻社会现
象的寓言,但却反映出生态学中的丰富内容。寓言中所述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可用下列哪
条食物链来表示
A.树←蝉←螳螂←黄雀
B.蝉一螳螂—黄雀
C.黄雀→螳螂→蝉
D.树→蜱→螳螂→黄雀
12.静脉血经过图中 B 内的气体交换后变为动脉血,动脉血经过图中 D 内
而
的气体交换后变为静脉血,B 和 D 内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
实现的。
A.呼吸运动
B.肺
C.气体扩散
D.呼吸系统
13.小枫的母亲最近经常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疲乏、食欲不振、心慌等现象,到医院进行
检查,发现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为 3.0×1012 个/L,血红蛋白为 90g/L。医生让她母亲按
时吃药外,还建议她母亲多吃一些什么样的食物有助于治疗此病
A.含维生素 A 和糖类丰富的食物
B.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C.含维生素 C 和脂肪丰富的食物
D.含钙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14.取一个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检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通过
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此人可能患有某种疾病。造成这种病的原因可能是
发生了病变。
主要成分 血浆中(克/l00 毫升) 肾小囊中(克/l00 毫升) 尿液中(克/l00 毫升)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90
8.00
0.10
0.72
0.03
98
0.03
0.10
0.72
0.03
96
0.00
0.03
1.10
1.80
A.肾单位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
15.通过观察我们知道,动物体和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那么下面有关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在进行分裂时,会使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所有的植物细胞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又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C.无论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细胞核都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D.成熟的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答案:1—5
BACAD
6—l0 BDACB
11—l5 DCB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