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北京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考
生
须
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50 个小题(共 50 分);第二部分
为非选择题,三道大题(共 50 分)。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
须用 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金文中的“封”字写作
,“邦”字写作 ,意为植树为帜,划定疆界。其反映的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D.郡县制
C.分封
制
2.《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
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削弱王国势力
C.实现民族交融
B.恩泽贵族
D.增加税收
3.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对政治制度影响甚大。宋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
施是
A.推行三公九卿制
C.增设三司
B.确立三省六部制
D.设立内阁
4.右图中的四个数字分别代表中国古代的重要都城,其中发生在③处的历史事件是
A.嬴政创立皇帝制度
B.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C.明太祖废除丞相制
D.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5.2014 年 3 月习近平主席访德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德意志人 1735 年绘制的中国地图
赠与习主席。这幅地图可用于研究
A.唐朝疆域
B.元朝疆域
C.明朝疆域
D.清朝疆域
6.下列近代人物中,最早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施政方案的是
A.洪秀全
B.石达开
C.陈玉成
D.洪仁玕
7.梁启超指出:“吾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与文中所涉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幅对联反映的历
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一二·九运动
D. 西安事变
9.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称誉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
征”,指的是
A. 秋收起义
B. 红军长征
C. 挺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
10.下图是三本连环画的封面。对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准确的是
A.民族抗争
B.列强侵略
C.近代探索
D.思想启蒙
11.毛泽东指出《双十协定》的“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协定,这
是历史上未有过的”。与此协议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国民党一大
B.八七会议
C.抗战胜利
D.重庆谈判
12.“君子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念。我国外交政策能体现该理念的是
A.“一边倒”的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另起炉灶”的方针
D.“联美遏苏”的方针
13.公元前 5 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
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这体现的是
A.保护私有财产
C.维护平民利益
B.限制贵族权力
D.扩大统治基础
14.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由多数党领袖组阁
③首相有权解散议会
A.①②③
B.①③④
②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④内阁掌握司法权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工人运动的兴起
16.与英国《权利法案》相比,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③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A . ① ② ③
②国家元首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④首相不对议会而对君主负责
B . ② ③ ④
④
17.“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现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D.①③④
C . ① ②
A. 美国内战
B. 普法战争
C. 俄国二月革命
D. 彼得格勒起义
18.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若干政治力量的壮大
C.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
B.各国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D.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加强
19. 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这反映了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20.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
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A.耧车
B.翻车
C.曲辕犁
D.筒车
21.右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2.19 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商业活动开始出现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资本主义市场繁荣
23.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体现“求
富”这一思想的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
B.开办轮船招商局
D.创办福州船政局
24.1915 年华侨商人在北京创办了双合盛啤酒厂。其初创时期的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A.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
C.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
B.戊戌变法时期的民族工业
D.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僚资本
25.《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情况表明
A.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
C.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
B.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
D.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
26.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
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C.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27.右图中工业建设成就的取得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56 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下线
28.右图是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上面有“社社亩产万斤粮,人人共庆丰收年”等
标语,它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C.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D.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
29.1979 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到 1979 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 年增长 49%,卖给国家粮食 4450 万千克。出现这
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B.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0.下图中,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的航海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1.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
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D.经济贸易取代了殖民战争
32.17 世纪初,拥有众多商船、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A.荷兰
B.西班牙
C.法国
D.葡萄牙
33.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
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
感。”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A.复兴工业
D.调整农业
B.整顿银行
C.以工代赈
34.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
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35.20 世纪 90 年代,国务院扶贫办向世界某机构申请长期贷款,成功实施了西南扶贫、山
西扶贫、秦巴山扶贫等项目。此机构应该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B.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36.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礼之用,和为贵”的古代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37.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38.明朝后期,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反映其政治主张是
A.维护封建礼教
C.反对君主专制
B.提倡经世致用
D.主张君主立宪
39.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的古代医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40.研究商代的原始文献,需要释读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41.如果想了解宋代汴京的建筑、交通、商业和市民生活,可以参考的艺术作品是
A.《女史箴图》
B.《送子天王图》 C.《富春山居图》 D.《清明上河图》
42.鲁迅曾撰文评论某主张时说:“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
便是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持这种主张的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43.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纲领,其中的“民权主义”是指
A.反对满洲贵族压迫
C.建立民主共和国
44.新文化运动前期倡导的思想是
B.反对帝国主义
D.平均地权
A.变法维新
B.民主与科学
C.物竞天择
D.中体西用
45.20 世纪 20 年代,毛泽东所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重点论述了
A.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景
B.持久抗战的有利因素
D.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46.流行词语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与时代对应正确的是
A.义务教育、希望工程——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上山下乡、样板戏——“大跃进”时期
C.放卫星、赶英超美——“文革”时期
D.网购、微信——改革开放新时期
47.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的美誉。对该作品主题表
述
准确的是
A.倡导社会契约
C.肯定人的价值
B.主张民主政治
D.反对宗教信仰
48.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的是
A.莎士比亚
B.马丁·路德
C.加尔文
D.康德
49.19 世纪,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出现了一批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其代表作是
A.《西风颂》
B.《人间喜剧》
C.《战争与和平》 D.《等待戈多》
50.“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这
是恩格斯对《命运交响曲》的评价。这部伟大音乐作品的作者是
A.德彪西
B.莫扎特
C.李斯特
D.贝多芬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50 分)
一、在历史的长河中,民主是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民主制度各具特色。
回答下列问题。(本题共 16 分)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
(kratos)复合而成。显而易见,民主政治即人民的统治,强调的是公民的广泛参与和
直接管理,以及公民在政治生活中近乎绝对的平等权利。
——黄洋《雅典凭什么判苏格拉底死刑》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古希腊时期民主政治的涵义。(4 分)
解决主权问题成为宪法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即国家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
除解决主权问题之外,宪法还解决了另一个美国人特别担心的问题:中央政府权
力
应
过大。新国家领导人最惧怕的莫过于最终建立的是一个专制独裁政府。
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院、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
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 1787 年美国宪法是如何防止专制、体现民主的。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6 分)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
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
灭;总统成,皇帝灭;新
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
职成,旧官职灭……
——1912 年 3 月 5 日《时
报》的《新陈代谢》
辛亥革命时期火柴盒上的宣
传画,上面标有“中华民国万
岁”“自由钟”等字样
3.从政治制度变化及影响的角度对以上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
分
析清晰;史论结合)(6 分)
二、城市的发展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共 18 分)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
急
“侵
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
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
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
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6 分)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工商业的发展》
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年份
1751
1801
1851
英国人口
城市人口
(千人)
(千人)
7390
10755
20879
1657
3488
11194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22%
32%
54%
2.阅读上表,概括 1751~1851 年英国人口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相
(依据赵煦《英国早期城市化研究》)
关
因素。(6 分)
20 世纪 80 年代的深圳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上海浦东
3.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城市的发展。结合史实,以上述两幅图片为例进行说明。(6
分)
三、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成果。回答下列问题。(本题共 16 分)
宋代民间刻书可分为自家刻、家塾刻、坊刻和寺院刻等,自家刻主要由文人、士
大
流
分)
夫自己集资刻书,家塾刻是由文人自己办的私塾出资刻的书,虽数量较少,却讲求质
量,反映此时刻书风气之盛……坊刻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刻书商生产的书,主要是民间
行和需要的读物,种类庞杂,数量相当大。
1.上述材料反映了宋代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简要概括这一现象出现的科技条件。(4
——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
左图是 1738 年版伏尔泰所著《牛顿的哲学原
理》的封面,左上角的人物是牛顿,他头上的“光
明”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了伏尔泰正在
写作的手稿上。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有这样一段解说词:
“牛顿体系的本质在于,地球和其他天体都按照相
同规律运动,并且可以量化计算……牛顿通过自己
的伟大著作宣告了科学时代的来临,他告诉世人:
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牛顿体系”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影响。(6 分)
某学习小组为撰写历史小论文搜集了如下资料:
①1946 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正式诞生。
②1957 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1962 年,蕾切尔·卡森发表《寂静的春天》,主要探讨污染问题,尤其是使用 DDT
等杀虫剂,对于动植物乃至人类可能造成的伤害。
④1969 年,美国“阿波罗—11 号”登月飞船成功在月球上着陆。
⑤1973 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
⑥2006 年,瑞典《英里克斯邮报》宣布自明年起停印报纸,改为只在网络上发行。
3.运用上述材料,提出两个观点,构思历史小论文,完成下表。(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