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7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初中美术《用画笔触摸细节》 考题
二、考题解析 初中美术《用画笔触摸细节》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故事导入 教师展示树叶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仔细比较能发现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总结引出课题:同样是树叶,看似一样的树叶自身的结构与形体都各不相同,都有其独 一无二的美,生活中还有许多细节值得我们去观察——一起学习《用画笔触摸细节》 (二)欣赏作品,直观感知 教师展示《血衣》作品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画中描绘了什么?着力描绘了哪些细节?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 山峦。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着力刻画人物姿态与人物形象。 教师继续提问,喜欢这幅作品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细节是作品中的“灵魂”,没有了他作品就会失去精神力度,艺术感染力也会趋 于平淡。 (三)具体分析,细节表现 教师展示《手》《衣服》《速写》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图中运用了怎样的线条来 表现细节的?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总结:线条表现细节的能力很强,可以描绘空间与形体,可以勾勒轮廓,捕捉报考,还 可以表现色调、质感和明暗关系。线条的方向和粗细还能产生运动感。 (四)教师示范,实践展评 1.教师示范各种线条的表现方法 2.学生运用线条的表现方法描绘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进行自评、师评、互评(注:线条疏 密、质感等) (五)课后拓展,小结作业 1.回顾本课重难点(线条的表现方法) 2.尝试运用色彩表现细节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常见的素描构图方法有哪些?(列举 5 个)【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三角形构图、S 形构图、均衡式构图、弧线形构图、L 形构图 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结构化】
【参考答案】 ①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 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 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 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③巧妙设疑,激发兴趣 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美术课中,巧妙设 置疑问,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才能使学生 形成探索的目标,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 ④教具的演示,激发兴趣 教具的运用,虽然是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但设计巧妙,用得恰当,可大大地调动学生学 习的兴趣。 (第二批) 初中美术《墨与彩的韵味》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美术《墨与彩的韵味》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在众多绘画用具中挑选出中国画的用具。初步感知传统绘画,并强 调中国画是用传统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从而引出课题——《墨与 彩的韵味》 (二)直观感知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作品《天堂小鸟》及吴昌硕作品《寿桃》,并思考问题:这两幅作品 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由、水墨淋漓。 2.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吴昌硕先生是如何来表现寿桃的,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分 析。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墨色相容。水墨画的特点:水、墨、色 交融变化,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 是不美的。 (三)具体分析 1.展示吴冠中的作品《天堂小鸟》,引导学生观赏并尝试用水墨在纸上随意涂抹,感受水墨 的特点,并思考问题:纸张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水在其中起着什么作用?墨色先后涂抹的效果 有何不同?这幅画中的效果是怎样画出来的?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生宣纸有晕染的效果,水分可以产生墨色的变化,墨色与颜色相 融产生的效果。 2.教师继续展示一幅水墨作品,引导学生探究,并提问画中的表现手法相同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画中用到了几种不同的表现技法,分别是破墨法、破色法。其中破墨法包括浓破 淡、淡破浓,破色法包括色破墨、墨破色。 (四)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表现技法,学生实践练习 浓破淡:先着淡墨,再用浓墨破 淡破浓:先着干浓墨,在其未干时,再用淡墨破 色破墨:先着墨,在其未干时,用色破 墨破色:先着色,在其未干时,用墨破 (五)实践展评 1.教师布置作业,用几种水墨画的表现方法,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表现内容不 限,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分组作画,教师巡视并及 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2.学生展示作品并从用笔、用墨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六)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课下搜集并欣赏墨色相容的作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你设置的教学三维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美术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目标明确指出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阐述,即: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节课我所设置的三维教学目标也正是从这三个维度出发, 分别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韵味”是中国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感受中国水墨画独特的韵味和 情感表达,掌握中国画的表现技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巧妙的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正确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初步掌握 以破墨法为主要墨法,并以抽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创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提高审美素养,从而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集体合作精 神,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你怎样运用教学评价?【教学实施】 【参考答案】 教学评价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美术课程当中的学生作品评价更为重要。但也不 要因此误以为美术教学评价仅发生在教学结束,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进行实际教 学实施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评价的: 首先是针对与学生的每一次互动,我都会做出一定的正面回应和以鼓励为主的总述评价,避 免出现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不理睬的尴尬局面,由此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评价方 式上我也尽可能做到多样化,比如我主要采用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形成性评价等; 其次是在美术课堂上特有的学生作品展示环节,该环节当中我采用了美术课程标准提倡的执 行评价方法,以学生自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的具体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作品, 不仅要肯定学生的优点更要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一定的解决办法; 最后我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在评价语言的运用上也经过了再三斟酌,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让 学生觉得自己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让学生觉得美术课不仅仅是有趣,更多的是自主和 身心的愉悦。 (第三批) 初中美术《门》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美术《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手掌,请学生猜字。师:老师的手心里写着一个字,我想请同学们猜猜它是什么字? 师:你们真聪明。对了这个就是象形文字中的“门”字,在古代单扇门为户,两扇相并才是 门。顺势引出课题《门》。 (二)欣赏门,直观感知 1.提问:你都见过哪些材料制作的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木质、铁、竹子。 2.欣赏中国传统门的图片,提问:门的形状主要分为哪几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拱形、方形和圆形。 (三)环环相扣,具体分析 1.出示北京四合院大门,请找出门的各部分结构? ——门头、门楣、门槛、门枕石、门框、门扇 2.深入学习门的装饰。 (1)对比分析,认识门的装饰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色彩:北方采用红黄色调。南方采用黑白灰文雅色调。 装饰方法:雕刻、彩绘和镶嵌。 中国门饰一般以雕刻为主,北方以彩绘木雕为主,南方则以浮雕和镂空雕为主。 (2)学习雕刻彩绘门的装饰特点 A.装饰的内容: 提问:刚刚看到的门上都有哪些图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装饰的内容有几何图形或线条、人物、动物、花鸟等。人们通常会用蝙 蝠象征幸福;用牡丹、玉兰花代表富贵;用寿字或者桃子来寓意长寿;用葫芦、葡萄、石榴代 表多子多孙;在花瓶上面插上月季花代表“四季平安”。 B.装饰的形式: 提问:门上的纹样形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门饰的形式主要是对称、图案的重复排列。 (3)学习镶嵌门饰的装饰特点 A.门钉:出示北京天安门城门图。 B.门钹:出示各种门的图片。我们家的门上都有把手,古代的人门上也有,叫门钹。 C.门簪:在门框的上面还有一件很重要的构件。造型像古代女人头上的发簪,有两枚也有四 枚或者更多。 D.门枕石:课件展示门枕石图片,你们猜猜这门枕石有什么作用?(加固作用)为了让开门关 门时大门不会摇晃,门枕石可以强固门框的作用。因为雕成枕头形或箱子形,所以叫门枕石。 而且还是区别家族地位的标志。 (四)巩固新知,实践展评 1.谈一谈感受与想法:欣赏了这么多的门,如果让你来设计,你会将哪些元素画进你的作品 中?门的形状和纹样你会什么想法呢? 2.布置作业:用各种各样的线为横店影视城的围墙设计一扇具有传统风格的门。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播放音乐,课件图片循环播放。 3.作业展评。 (1)展示方式:让学生将作品展示在围墙上。 (2)评价角度:在我眼中,你们每个人都是设计师,在你的眼中,这么多的门哪一幅作品设 计得最出色?哪一幅最具特色?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3)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师评方式进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