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年上海大学新闻业务考研真题
一、名调解释∶20%
1、报道思想
———————————————————————————————————————
———————————————————————————————————————
———————————————————————————————————————
—————————————————————————————
2、独家新闻/深度报道
———————————————————————————————————————
———————————————————————————————————————
———————————————————————————————————————
—————————————————————————————
3、重点编排
———————————————————————————————————————
———————————————————————————————————————
———————————————————————————————————————
—————————————————————————————
4、专栏评论
———————————————————————————————————————
———————————————————————————————————————
———————————————————————————————————————
—————————————————————————————
5、隐性采访/易地采访
———————————————————————————————————————
———————————————————————————————————————
———————————————————————————————————————
—————————————————————————————
二、简答题;30%
1、新闻真实和文学真实有何区别?并请列举新闻采写实例加以说明。(10 分)
———————————————————————————————————————
———————————————————————————————————————
———————————————————————————————————————
—————————————————————————————
2、假设你是上海某-新闻传媒记者有人来电声称∶沪松高速公路 12.5 公里路段,刚才发生
一起严重交通事故这时你正在上班途中,时间是上午 8∶50,你将如何应对采访?(20 分)
———————————————————————————————————————
———————————————————————————————————————
———————————————————————————————————————
—————————————————————————————
三、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 500 字新闻稿,并拟复式标题∶30%
11 月 12 日晚上,本报记者从新华社著名老记者戴煌先生打来的电话中 得知,来自首都文
化知识界和法学界的一批知名人士正在为《山西青年报 》记者高勤荣签名,希望全国人大、
最高人民法院等有关权力机关重视并 尽快解决发生在山西的这起打击迫害记者的重大冤
案。据初步了解,已有 100 多人在材料上签名,其中包括李普夫妇、丁东和邢小群夫妇、
戴煌、 邵燕祥、大律师张思之、画家黄永厚等知名人士。 在此之前的今年"两会"期间,全
国政协委员杨伟光、高占祥、魏明 伦、张德勤、张契、潘霞、李前宽联名发起书面提案∶
《反腐败记者何以 判重刑》、提案说∶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事件本身没有任何下文, 而
揭露这个问题的记者却成了阶下囚,但搞虚假工程的有关领导干部却仍 稳坐高位。" "两会
"结束后,全国政协提案办公室将该提案以"来信类 "转给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要求研究处
理。 高勤荣,这位因揭露当地重大丑闻而惨遭打击报复的反腐败记者,即 将在狱中熬过 3
周年的日子。3 年来.他的悲惨命运引起海内外舆论的极大 关注,一大批正义之士不断地为
他奔走呼号,在 11 月 8 日的中国记者节后, 他的名字又大量地出现在各地的媒体上。 1995
年 8 月,山西省运城地区(现为运城市)主要领导为攫取政治资本 ,亲自挂帅,采用"大跃
进"的方式,发动全地区群众造假,声称耗资 2. 85 亿元,在缺水的运城建成了可控制 I00
万亩农田的节水渗灌工程,将参加 全国农田水利建设现场会的国家水利部和各省、市、自
治区的代表骗到运 城参观,在当地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 1998 年 5 月 27 日,《山西青年
报》记者高勤劳在《人民日报读者来信内 部版》上发表《山西运城搞假渗灌浪费巨额资金》
的文章,撕破了运城某 些官员煞费苦心编织的"皇帝的新装"。当年 9 月 18 日,本报在一版
头条发 表了进一步揭露假渗灌工程的记者调查报道,随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焦
点访谈》相继披露这一丑闻。两个多月后,高勤荣被以山西某 "专案组"逮捕、运城中院以"
介绍卖淫罪"、"诈骗罪"、"受贿罪" 终审判处高勤荣有期徒刑 12 年。
几年来,高勤荣向有关部门寄出了无数的申诉材料,据权威人士透露, 在本报今年初的《反
腐记者说了真话之后》的文章发表后,司法机关高层 领导就已经作出批示,要求山西省高
院再审此案,但此案至今仍未正式进 人再审程序。
高勤荣目前在晋中监狱服刑,距太原不远,他的妻子段毛英每月到监 狱探望一次。段毛英
对记者说,3 年的冤狱使高勤荣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他的身体现在很差,吃饭时手哆嗦
得厉害,她担心丈夫能不能这样熬下去。 段毛英在山西省电子工业学校工作,每月的全部
收入大约 700 元,还要 供 10 岁的女儿读书,生活极为窘迫。这个被苦难压得抬不起头的女
性,一 边牵挂着狱中的丈夫,一边不断地进京为夫鸣冤。每次去北京,她都是坐 晚上 11
点从太原发往北京的最后一班大巴,天亮时赶到北京,马上到各部 门上访,奔波一整天.
又是深夜坐最后一班回太原的大巴,这样 就可以省了在北京的住宿费。
段毛英说,探监时,交 I00 元钱,陪丈夫吃一顿饭,而这些钱都是向朋 友借的。他牵挂着
女儿,但至今不敢将真实情况告诉女儿…
不管有多么艰难。 说到这些,段毛英感到很茫然,一脸无助的表情。她说,还要去北京,
(本报记者郭同松)
四、为下列文字材料写一篇 300 字的新闻评论,并拟标题∶ 20%
四川省沪州南某公司职工黄永彬和蒋伦芳 1963 年结婚.但妻子蒋伦芳一直没有生育;后来只
得抱养一个儿子。这给家庭笼罩上阴影。
1994 年,黄永彬与比黄永彬小 22 岁叫张学英的女人认识并于第二年同居。蒋伦芳发现后,
劝告无效。1996 年底,黄永彬与张学英租房公然以"夫妻"名义生活。
今年 2 月,黄永彬到医院查出自己已是肝癌晚期。在黄永彬即将离开人世的这段日子里,张
学英面对旁人的嘲笑,以妻子的身份守候在他的病床前。黄永彬于 Z00I 年 4 月 18 日立下了
遗嘱将自己那份财产(价值约 4 万元)赠送给 "朋友张学英"。骨灰盒由张学英负责安葬。4
月 Z0 日,黄的这份遗嘱在该市纳溪区公证处得以公证。
4 月 22 日,黄于立下遗嘱的第四天去世。作为原配妻子的蒋伦芳没有按黄的遗嘱去执行。
张学英即一纸诉状交到纳溪区人民法院,请求法院依据《继承法》和《民法规则》的有关规
定,判令被告蒋伦芳按遗嘱履行,同时对遗产申请诉前保全。旁听群众堵在法院门口,纷纷
指责张学英。
10 月 11 日;纳溪区人民法院公开宜判,认为尽管《继承法》有明确法律 条文,遗嘱也是莫
实的,但黄永彬把邀产赠送给"第三者"这种民事行为违 犯了很法通则冲泡本原则》的第七
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守社会公德' '的规 定,因此驳回了原告张学英的诉讼请求。顿时,1500
余名旁听群众报以回鸣 般的掌声。
纳溪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刘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 《继承法》、《婚 姻法》这些特别法的
规定都不能肉开《民法通则》的指导思想。执法机关、 审判机关不能机械地引用法律∶ 而
应该在充分领会立法本意的前提下运用法 律. 在判决本案时,我们直接引用《民法通则》
的《善本原则》,而没有机 械地引用《继承法》的规定,是合们合理的. 如果我们按照《继
承法》的规 定,支持了原告张学英的诉讼主张,那么也就滋长了 '第三台'、'包二奶' 等
不良社会风气,而违背了法律要体现公平、公正的精神。" 本版 11 月 1 日披此案以后,在
司法界引发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