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宁夏石嘴山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积累
1.默写
①海日生残夜, 。
②气蒸云梦泽, 。
③ ,便引诗情到碧霄。
④黑云压城城欲摧, 。
⑤ ,赢得生前身后名。
⑥过尽千帆皆不是, 。
2.按要求默写。
①范仲淹《渔家傲》一词中,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似
的一句是:
②《马说》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3.从 1 题的①~⑥组诗句中选择你最熟知的一组,介绍它的出处和作者。
4.用中国古典诗歌中蕴含哲理的一句诗造句。
二、阅读。
(一)
1.用“/”标出下面句中最明显的一处停顿。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信: 福:
3.翻译下面句子。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4.苏辙写《上枢密韩太尉书》意在求见,却以议论“浩然之气”开头的用
意是什么?
5.《鱼我所欲也》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
孟子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与此同时,在孟子看来,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
也不能“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二)中秋赏月,忽有友人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关于这个问
题,天文学家根据众多天文观测的事实推测,认为月球可能是地球的妻子。
月球的平均密度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五分之三,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不大
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当 46 亿年以前我们这个太阳系从一大团星云物质
脱胎而出时,月球和地球分别处在相去甚远的不同部位,他们各由当地的不同物
质而形成。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的乃至陨星的密度十分相近。
所以,她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她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
并为后者的引力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
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1.文章开头为什么不直奔说明正题,而从记叙的角度写起,这样写的好处
是什么?说说理由。
2.文章把月球比作“地球的妻子”的依据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3.第二段最后一句不用肯定的语气说月球就是地球的妻子,而用“倘若”
“岂不是”的假设语气来说的原因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4.文段的语言很有特点。请你从两个不同角度各举一例作些分析。
(三)回忆我的文学父亲
⑴我的童年时代只知道两位作家,一位是鲁迅,另一位就是高尔基。我知道
鲁迅是中国人,而高尔基是外国人。在我幼稚的想象中,他们更像是兄弟一般,
甚至相貌都不无神似之处;瘦削的四方脸,平头短发,浓眉,犀利的眼神,尤其
都有一撇浓密的八字胡……但仅仅他们两人,已经使我内心的殿堂足够拥挤了。
必须承认:他们那双峰并秀的形象给了我的童年以极大的影响。
⑵鲁迅的杂文与小说虽然深刻,但对于一个孩子的理解力而言,还是显得壁
垒森严。比较而言,高尔基的灵魂纵然远在异国,但因为有其自传体三部曲的娓
娓述说,似乎更为亲切。《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有多少中国孩子
因之而了解到一位外国男孩成长的经历。说起来不好意思,我最初读的并非原书,
而是一套黑白的同名连环画——但这已足够了,足够使我把书中的主人公当作自
己异国的伙伴来看待。高尔基的童年苦难而又传奇:进鞋店当小伙计、给绘图师
做学徒、逃课、在伏尔加河轮船上做厨师的小工、借着烛光偷偷读书……这是一
些离我很遥远的事情,但更容易使一位循规蹈矩的学童想入非非。通过那一系列
朴素而又新鲜的画面,我进入了别人的童年,而别人的童年又开始影响我。在我
的心目中,高尔基是一位巨人,又是平凡的孩子,跟我的同龄人一样,伴随我成
长——并且不断把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告诉我。他是一位能让别人分享其喜怒
哀乐的伟大的孩子,他因之而成为我在这个世界上既不相识、而又最了解的一个
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应该说我的童年,至少有那么一小部分生活在别人的童
年里,生活在遥远而陈旧的伏尔加河流域,跟一位流浪的俄罗斯小男孩共呼吸—
—这多多少少给我胆怯而平淡的童年增加了一点点冒险的乐趣……
⑶我永远记得那个黄昏,工人们都下班了,只有一排排水泥桩静静地陪伴着
我。我为生活的无情而感到无力,我为世界的空旷而感到空虚。鬼使神差,眼前
仿佛又出现了高尔基的影子:年轻的流浪汉在伏尔加河畔一艘翻晒的舢舨底下过
夜。我想,那至少是一种值得仿效的精神。于是,内心的悲哀演变成某种悲壮,
自身面临的困境也散发出淡淡的诗意。我要求自己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我也会
像高尔基描绘年轻时的落魄经历一样,回忆自己失败的青春和这个失败的黄昏—
—伤口总会结疤,而伤疤会像勋章一样值得胜利者炫耀。就这样假设着、假设着,
血液里仿佛又灌输了新的力量。
⑷我永远不会否认:高尔基是我童年的偶像,而且在我成年之后,他也从精
神上拯救过我,我为自己是他的忠实读者而庆幸。我回忆着他,就像回忆自己精
神上的父亲——哪怕他在世人的眼里只是个凡人,但在儿子的心目中却是永远的
英雄。
1.说说⑴段画线句子中“拥挤”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2.从⑵段画横线的句子看,“我”小时候的阅读条件是极为有限的,尽管
如此,“我”仍然感到“足够”了,这是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3.⑵段画波浪线的“我进入了别人的童年,而别人的童年又开始影响我”
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4.作者在⑶段中说“伤疤”像“勋章”,并说值得“炫耀”,这是为什么?
说说看。
5.结合文章标题和内容,说说作者借“我”的经历来“回忆”高尔基的好
处是什么。
6.⑴段结尾处作者说“那双峰并秀的形象给了我的童年极大的影响。”根
据你所知道的鲁迅作品推测一下,说鲁迅作品“深刻”并给“我”以“极大的影
响”是指哪一方面?
7.文中哪些阅读经验值得你借鉴?请用你的话概括成三条阅读建议,要求
能说明阅读的好处或怎样阅读。
(四)生命之琴
⑴无论如何,你要相信自己是一架琴。
⑵你的价值,决定于你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你自己,创造你自己。你的旋
律,可以由你自己的手把握,你的基调,可以由你自己的心制定。
⑶你是平平淡淡,抑或是轰轰烈烈,只在于你自己如何去选择;你是停滞沉
寂,抑或你是奔腾呼啸,只在于你自己怎样去作为。
⑷谁都一样,无法回避失望和难堪;谁都一样,难以穿越时间和空间。但这
一切,都不能成为停止展现你自己的理由。
⑸不管天有多高,海有多蓝,路有多远,你的生命之琴,总是可以凭借自身
的音阶,去一步步逼近。高山流水,你可以做到;浩然正气,你可以做到;直至
不朽的绝唱,你也可以做到。
⑹最可怕的是某种成功后,你停止了创新,而去不断重复自己。不断重复自
己,即使再美丽动人,即使曾辉煌一时,也会渐渐失去魅力。
⑺任何时候你都要警醒自己,做一架流淌鲜活清纯响亮的琴,做一架不断为
人增添美好的琴。
1.解释⑵段中画线语句的含义。
2.⑸段中三个加点词语分别写了哪三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请你具体说说。
高山流水:
浩然正气:
不朽的绝唱:
3.你也是一架琴。请你仿照⑺段画线句子,为自己写个座右铭。
4.请你分别就本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各谈一点看法或心得。
三、表达
(一)按要求说话
班会上大家就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展开了讨论。
1.认为上网有利的说:
2.认为上网有害的说:
3.对以上两种看法你的观点是:
(二)作文
提示 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诗歌不少于 30 行。
2.要真实、有个性地表达,凡抄袭、套写的文章要酌情扣分。
3.文中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化名,以免透露有关信息,影响得分。
题目 1:根据下面材料合理想象联想、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公园里的一盆名花对一朵野花说:“没人来观赏,你还值得开放吗?”野花
答道:“我是花,我就值得开放;我开放,我就存在。”
题目 2:感谢童年
参考答案
1.①江春入旧年 ②波撼岳阳城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 ④甲光向日金鳞开 ⑤
了却君王天下事 ⑥斜晖脉脉水悠悠 2.①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②其真无马
邪?其真不知马也。 3.①《次北固山下》 唐代诗人王湾 ②《望洞庭湖赠张丞
相》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③《秋词》 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 ④《雁门
太守行》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贺 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豪
放派爱国词人辛弃疾 ⑥《望江南》 唐代诗人、花间派词人温庭筠。(题目又作
“梦江南”“忆江南”“江南好”)
(一)1.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信:信用
福:赐福、保佑。 3.悠悠然与天地之气融为一体,却不知它的边际;快乐地与
造物者同游,却不知道它的尽头。 4.①表明人生态度与追求。②强调做人原则,
渴望被接纳被重用,以“浩然之气”报国。③“浩然之气”对人的重要性。④写
好文章的关键在于加强内在修养。⑤作文先做人。⑥间接说明自己的文章具备“浩
然之气”的风格。⑦为后文介绍自己“浩然之气”的形成及经历作铺垫。⑧开宗
明义,点明主张。 5.因为“义”的价值高于“生”,所以,即使出于用之于民
的目的,也不能放弃“义”的前提,用“不辩礼义”之财来让人苟且求生,更何
况是出于让“贫乏者”“得我”的个人目的。
(二)1.①着眼生活,增加情趣。 ②间接表明科学就在身边。 ③丰富表
达,避免平淡。 ④以问切入,引出说明。 2.从同一块星云物质中分离出来,一
度接近地球,受引力作用,使得月球成了地球的卫星。 3.①严谨负责的科学态
度。 ②语言准确,强调前提。 4.①用词准确。 ②语言生动、形象。 ③句式富
有变化。 ④综合运用表达方式。
(三)1.“仅仅”极言其少,“拥挤”形容其多,放在一起说明他们两个
人不同凡响的魅力和影响,同时也流露出“我”的心满意足。 2.在“我”看来,
书不在多而在好与精,好书值得读一辈子,而且对一个爱书的人来说,没书读绝
对不是理由。 3.通过阅读,丰富了“我”的生活,开阔了“我”的视野,“我”
被书中的内容吸引,而且让“我”共鸣,潜移默化影响着“我”。 4.不幸的经
历可以丰富人的阅历,锻炼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才干,不但像勋章,而且值得你
将它作为人生的资本来不断提及。 5.通过“我”精神成长这个事实,间接证明
了高尔基的伟大。 6.出于改造社会、疗救国民的目的,触及的是重大的社会问
题。如: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针砭的是封建教育压抑儿童天性的弊端。②
《故乡》触及的是农民生存状况问题。③《鲁迅自传》告诉人们个人命运应该系
于国家命运。④《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对“卑贱”而又善良智慧的劳动者的肯
定。⑤《藤野先生》表现了对麻木的国民和民族歧视的强烈不满。⑥《中国人失
掉自信力了吗》主要是对民族悲观主义的批判。⑦《孔乙己》对封建科举制度的
抨击。 7.好处:①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②可以丰富生活,了解人生。③
可以培养美感,提升品位。④可以塑造人格,改变人生。 方法:①阅读经典,走
近大家。②保持兴趣,充满敬畏。③潜心阅读,互动共鸣。④条件不是阅读的障
碍。
(四)1.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命运取决于自己。 2.①淡泊名利,超然物外。
②责任感强,关注民生。 ③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 3.略 4.①生动、含蓄、
凝练、隽永、富有哲理。 ②语气肯定,说明力强。 ③语言严密,逻辑性强。 ④
句式错落、有气势、具有韵律美。 ⑤同义词、反义词、叠词、关联词语等的使用
考究。 ⑥采用比喻、排比、对偶、象征等多种手法,语言富有变化。 写法:①
态度明确,观点鲜明。 ②从“你”切入,角度恰当,易于共鸣。 ③上下呼应,
结构严谨。 ④道理论据充分,说服力强。 ⑤抒情与议论相结合,表现力强。 ⑥
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⑦比喻论证,形象深刻。(如“生命之琴”等) ⑧对比
论证,是非分明(如平平淡淡、轰轰烈烈;停滞沉寂、奔腾呼啸等) ⑨善于提炼
生活,目光敏锐。(如停滞沉寂、失望难堪等) ⑩论题集中,概括性强。(如标
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