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6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二、共6小题,共30分
三、共2小题,12分
四、1小题,共10分
答案
2016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石油分馏 C.海水提镁 B.葡萄糖在体内缓慢氧化 D.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 2.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 A.研发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B.分类回收利用垃圾,节约资源和能源 C.将工业废水注入地下,治理水污染 D.研发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3. 氧化碳 A. 年 月 日《科技日报》报道,美国犹他大学工程师发现了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一 ,有望将电子设备速度提高 倍,则一氧化锡中锡元素的化合价是( ) B. C. D. 4.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倾倒液体 C. 除去 中的 稀释浓硫酸 D. 过滤 5.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C.熟石灰呈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稀硫酸能与金属反应,可用来除锈 年 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所负责的研 6. 究团队发现了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下列关于青蒿素 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青蒿素是由 个碳原子、 个氢原子、 个氧原子构成的 C.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D.青蒿素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7.某饼干包装上的说明(部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精炼植物油,鲜鸡蛋中均富含蛋白质 B.饼干配料中只有白砂糖属于糖类 C.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饼干中缺乏维生素类营养素 D.饼干配料中不含无机盐 8.下列是小刚“配制 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 A.计算需要氢氧化钠 、水 B.将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纸上称量 C.将称取的氢氧化钠放入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一半后,小刚认为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9.根据如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 个电子 C.硫离子核内有 个质子 D. 与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0.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 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问题 选 项 对问题的回答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 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 明亮程度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 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 情况 A. B. C. D. 、 、 11.下列各组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 、 、 、 B. 、 、 C. 、 D. 、 、 、 12.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安全的是( ) A.液化石油气泄露时,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 B.霉变的花生先用水漂洗,再煮熟后食用 C.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燃烧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13.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B.甲是有机物,乙、丙、丁是无机物 C.点燃前,要先检验甲的纯度,防止爆炸 D.参加反应的甲、乙微粒个数比为 1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 C. D. 升温到 时,甲和乙各 分别加入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 时都有晶体析出 水中,充分溶解,均形成饱和溶液 其溶质的质量相等 15.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微粒观: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B.分类观:纯碱和烧碱都属于碱 C.能量观:干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D.守恒观:在电解水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16.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 稀盐酸 粉末 溶液 蒸汽 稀硫酸 通过浓 加入适量 溶液,过滤 粉末 溶液 加热 加入适量的 溶液,过滤 B. A. 二、共 6 小题,共 30 分 C. D. 17.我们常听到以下说法:①生理盐水 多.请从 , , , , 中选择合适的元素,书写化学式: ②高原缺氧 ③煤气中毒 ④胃酸过 ①中的“盐”________; ②中的“氧”________; ③中的“煤气”________; ④中的“酸”________. 18.水在地球上储量很大,分布范围也很广,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却非常少.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___,由于该过程不能将硬水转化成 软水,所以生活中常用__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远离陆地的海岛可以利用图示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缓解淡水不足的问题.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分子质量 、分子种类 、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氢化钠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________ 来止 痒; 森林发生火灾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的目的是________; 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功能;
饼干包装袋中常用的干燥剂是________(填化学式);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⑥塑料盆 ⑤玻璃茶壶 ②黄沙 ①陶瓷杯 精 ③羊毛衫 ④煤炭 ⑦酒 当施用铵态氮肥时不要与碱性物质混用以避免肥效降低,请写出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 研出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0.某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在学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验室中所 做的实验,各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图象描述.图 是实际操作图,图 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酸碱度变化图,图 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 根据图 的曲线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该变化对应的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当滴入溶液的质量为 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填化学式); 当溶液的 时,溶液中的主要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 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是________色; 【结论】从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看,有些离子参与了反应,有些离子只是旁观者,该反应 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 21.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________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 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填序号). 、作反应物 、隔绝空气 、升高温度.
22.在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某同学将一定质量的 粉放入 溶液中,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与 的混合 步骤 中生成的无色气体 是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滤液 中 的溶质是________; 请写出步骤 中所发生的任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三、共 2 小题,12 分 23.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将药 品加入装置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验证 已收集满的方法为________; 实验室收集氧气可用________装置或 装置. 2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 、 两个实验. 、 两个实验结束后,小明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同时加入一洁净的烧杯中(如图 所 示).混合后,观察到烧杯中白色沉淀明显增加,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对所得滤 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分析】 实验结束后,反应物中一定有剩余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中发生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 【猜想】小明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 小滨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 小英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 你的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讨论】你认为________的猜想一定不合理,请说出理由________. 【实验】若要验证小明的猜想,请完成下表的方案. ; 、 ; 、 、 实验步骤 预想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________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小明的猜想正确 四、1 小题,共 10 分 25.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小龙和他的同学用足量的一氧化碳与 赤铁 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 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上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 ; 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答案 1. 【答案】A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 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石油分馏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葡萄糖在体内缓慢氧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海水提镁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 2. 【答案】C 【解析】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开发新能源,减少污染源等,则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并注意节约能源,应从我们身边做起. 【解答】解: 、开发利用新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 质的排放,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故不符合题意; 、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即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污染,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故不符合 题意; 、将工业废水注入地下,治理水污染,又会污染地下水,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故符 合题意; 、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从而减少“白色污染”,符合社会可持 续发展理念,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
3. 【答案】D 【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氧元素显 ,设锡元素的化合价是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零,则: 故选 . 4. 【答案】B 【解析】 、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则 . 、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与 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过滤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倾倒液体时瓶塞应该倒放,试剂瓶口应该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 误;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 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 反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漏斗末端应该紧靠烧杯内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 5. 【答案】D 【解析】 、根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熟石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分析; 、稀硫酸能除锈是因为它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解答】解: 、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是因为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故 因果关系成立; 、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剂是利用干冰易升华需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凝结成水 滴,故 因果关系成立; 、熟石灰为碱,其溶液呈碱性,能中和酸性土壤,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 因果关系成 立; 、稀硫酸能除锈是因为它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而不是能和金属反应,因果关系不正 确. 故选 . 6. 【答案】B 【解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 .由青蒿素的化学式可知,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 确; .青蒿素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一个青蒿素分子是由 个碳原 子、 个氢原子和 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一个青蒿素分子是由 个碳原子、 个氢原子和 个氧原子构成的,故其中氢、氧原 ,故正确; 子个数比为 ,故正确. 故选 . 7. 【答案】C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