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下半年天津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
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1.与向量
平行的平面是()。
A.x-2y+z=1
B.2x+y+3z=3
C.2x+3y+z=3
D.x-y+z=3
参考答案:C
2.
A.0
B.1/2
C.1
D.∞
参考答案:C
的值是( )。
3.函数 f(x)在[a,b]上黎曼可积的必要条件是 f(x)在[a,b]上( )。
A.可微
B.连续
C.不连续点个数有限
D.有界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A
6.设 f(x)=acosx+bsinx 是 R 到 R 的函数,V={f(x)∣f(x)=acosx+bsinx,a,b∈R}
是线形空间,则 V 的维数是( )。
A.1
B.2
C.3
D. ∞
参考答案:A
7.在下列描述课程目标的行为动词中,要求最高的是( )。
A.理解
B.了解
C.掌握
D.知道
参考答案:C
8.命题 P 的逆命题和命题 P 的否命题的关系是( )
A.同真同假
B.同真不同假
C.同假不同真
D.不确定
参考答案:A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7 分,共 35 分)
参考解析:
参考解析:
参考解析:
12.简述日常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的目的。
参考解析: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
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对于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理念可以从以下三
个方面理解。
(1)评价目标多元化
新课程提出多元化的评价目标,评价的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以往的评价更多的关
注学生的成就,关注学生的表现,忽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通过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状
况的考查,不只是看学生的表现,还促使教师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式,
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
(2)评价内容多维性
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出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包括知识
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围绕这些方面展开,形成多
维度、全面性的评价内容体系。对不同内容的评价可以通过设计反映不同内容的问题,如对
某一方面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可以在综合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评价,如在一项调查活动中,
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参与投入的态度进行评价;还可以
通过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查来评价。
(3)评价方法多样化
评价中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具体内容的特征,选择恰当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知识技
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应当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不同
的评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不能希望一种评价方法会解决所有的问题。封闭
式的问题、纸笔式的评价可以简捷方便的了解学生对某些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开放式问
题、综合性的、在丰富的情境中的评价有助于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学习过程。
13.给出基本不等式
的一种几何解释,并说明几何解
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
参考解析:
三、解答题(本大题 1 题, 10 分)
参考解析:
四、论述题(本大题 1 小题,15 分)
15、论述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并阐述使用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
参考解析: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
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
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
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
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结合其他多种教学手段,并能起到互补的作用。如不借助信息技
术的情况下去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去模拟实际情境,学生可能很难想象出相应的实际情景,
这里就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直接呈现图片或视频;或者在处理图形的报考变化时,如仅通
过板书的形式一步步变化,一是作图比较繁琐,二是连贯性不强,这里就可以结合几何画板
等工具直接呈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 1 题, 20 分)
16.案例:
下面是高中“集合”一章“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部分教材内容:
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例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的
解的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即圆),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
等的点的集合(即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再来看下面的一些例子:
(1)1~20 以内的所有素数;
我国从 1991-2003 年的 13 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
金星汽车厂 2003 年生产的所有汽车;
(4)2004 年 1 月 1 日之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
所有的正方形;
到直线 l 的距离等于定长 d 的所有的点;
方程的所有实数根;
新华中学 2004 年 9 月入学的所有的高一学生。
例(1)中,我们把 1~20 以内的每一个素数作为元素,这些元素的全体就是一个集合;同
样地,例(2) 中,把我国从 1991-2003 年的 13 年内发射的每一颗人造卫星作为元素,这
些元素的全体也是一个集合。
【思考 1】
上面的例(3)到例(8)也都能组成集合吗?它们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
(简称为集)。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
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例如,“中国的直辖市”构成一个集合,北家、上海、
天津、重庆在这个集合中,杭州、南京、广州不在这个集合中。“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
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只要构成
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思考 2】
判断下列元素的全体是否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大于 3 小于 11 的偶数;
我国的小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