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下半年贵州教师资格证初中心理健康面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 下半年贵州教师资格证初中心理健康面试真题及答案 初中心理健康《训练你的注意力》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拍“九”令 1.讲述规则 (1)游戏按心理小组进行; (2)要求小组内同学按照顺序从 1 到 99 报数,当数到含有“9”的数字或“9”的倍数时, 不许报数,要拍手,下一个人继续报数; (3)游戏进行 3 分钟,游戏结束后,统计结果。
2.师生交流 师:你在游戏中表现怎么样? 生 1:我第一轮游戏就错了,不过后面好多了。 生 2:我一次都没错呢! 师:怎样才能把这个游戏完成更好呢? 生:我发现需要集中注意力,因为含有“9”的数字或“9”的倍数的数字太多了,稍 不留神就出错了。 3.提出主题 同学们都通过游戏体会到了要集中注意力才能把游戏完成好。注意力对我们的学习和 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很难把一件事情做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训练和 提高我们的注意力吧! (二)主题活动一:注意力测试 1.讲述规则 下面有三道简单的数学题。你要注意看,心算解题。不能询问别人,也不能出声。速 度要快,3 分钟内完成。 (1)给你两个两位数:82 和 68,第二个两位数中的第一个数字乘第一个两位数中的第二 个数字,得到的乘积用第二个两位数中的第一个数字去除,得数是____。 (2)给你两个两位数:82 和 68,第二个两位数中的第一个数字加上第一个两位数中的第 二个数字,得到的和除以第二个两位数中的第二个数字,得数是____。 (3)给你两个两位数:56 和 02,第一个两位数中的第二个数字除以第二个两位数中的第 二个数字,得到的商乘以第一个两位数中的第二个数字,得数是____。 评分与解释:如果三道题都算正确,表明你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强;如果只有前两题正确, 表明你注意力集中的力较强,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够长;如果第一题和第三题正确,表明 你的注意力不够稳定;如果第二题和第三题正确,表明你的注意力转移较慢;如果只做对一道 题目,表明你注意力集中的能力较差。 2.师生交流 师:通过测试,你发现自己的注意集中能力如何?又有何感想?
生 1:我做对了前两题,说明我的注意力集中能力较强,但是集中时间不够长,所以我 觉得需要训练我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了。 生 2:我做对了第一和第三题,说明我的注意力不够稳定,我应该是需要通过训练来提 高注意稳定性,这样完成任务才比较高效。 3.教师小结 大部分同学都是做对两道题,这表明了大部分同学是可以集中注意力的,但是稳定性 较差,那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下面的活动来寻找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吧! (三)主题活动二:案例链接 1.讲述故事 余扬洋是七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 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老师提醒转过神 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或找同学说话。考试成绩 自然不好,老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毛病,可一上 课不自觉地就又“神游”了。 2.交流分享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帮助余扬洋? 生 1:这位同学需要排除干扰。比如:开始学习的时候,清理一下书桌,尽量减少书桌 上面放的物品。 生 2:它还可以通过自我暗示法来提高注意力,比如:找几张小卡片,上面写着“专心 听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句子,放到自己容易看见的地方。 师:在你身上是否也有与注意有关的困扰?如果有,请以心理小组为单位,与班级同学 讨论,大家一起帮你出谋划策解决问题,时间 5 分钟。 生:困扰我的与注意有关的问题是,我在家做作业的时候总是不能集中注意,要拖延 到很晚才能做完。同学们给了我两个方法,一个是情境想象法,在每次做作业时想想自己 在参加某次大考或者是竞赛,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另一种是设立目标法,在每次写作业或 者复习功课之前,先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或时间表,按时间完成任务。 4.教师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集思广益,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找到了排除干扰法、自我暗示法、情境想 象法和设立目标法等,这些方法都非常的实用,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将这些方法运用起来!
(四)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课后为自己制定一个注意训练计划,每天都进行训练,坚持不懈,就能提高 我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单阐述本节课是如何达到教学目标的? 【参考答案】 本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注意的影响,认识自己的注意集中能力并 2.探讨 与掌握提高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并制定集中注意力的训练计划。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首先,我通过热身活动拍“九”令游戏,带领学生进行游戏, 游戏结束之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进入注意力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参与课堂的兴趣。 其次,我通过主题活动一的注意力测试,引导学生测试出自己的集中注意能力高低, 引出每个学生都具有多多少少的注意力问题,了解注意集中能力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继 续探索的欲望和兴趣,为进入下一个活动作出铺垫。 再次,通过主题活动二通过案例链接引导学生思考训练自己注意力的方法,通过案例 的形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行更好的探讨出提升注意力的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最后,通过总结升华中的书写注意力提升计划,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将课堂所学迁移 到实际学习过程中,将课堂得以延伸。 2.教师应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来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答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握学生注意发展规律以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特点来展开 教学,具体如下:
(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1.尽量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 2.充分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课上轻松地集中注意听讲。 (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1.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2.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 3.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 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如果人们过分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容易引起疲劳;反之,如果只 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学习,又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无论在 整个教学活动中,还是在一堂课上,教师都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四)要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 1.要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的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2.要培养学生稳定而且广阔的兴趣。 3.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习惯。 4.要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总之,教学中出现的注意问题,情况很复杂,原因也是多样的,只要教师创造性地运 用注意的规律,多调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 初中心理健康《你有逆反心理吗》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对着干 1.讲述规则 请大家围成一个圆圈,老师站在中间,当我说“右”,所有人将头转向左;当我说“左”, 所有人将头转向右;老师说“抬头”,所有人都低头……也就是要做和口令相反的动作。如果 有人犯错,就出局。三分钟后活动结束,最后剩下来的人即为获胜者。 2.师生交流 师:与老师的命令“对着干”时,你的心情怎样? 生 1:我感觉特别不适应,身体跟不上想法,很别扭。 师:生活中,有哪些时刻,你也会产生“对着干”的想法? 生 1:当妈妈要求我不要喝奶茶时,我常常不想配合。
生 2:每当我打开电脑想上网时,爸爸就过来提醒我不要沉迷网络,本来我只是查个资 料,爸爸这样说我反而想玩一下别的。 3.提出主题 大家在生活中这种“对着干”的想法,就是逆反心理的小火苗,人人内心都有小火苗, 不过要小心,火苗烧的太强烈就会给自己带来烦恼。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程《你有逆 反心理吗》,更深一步的认识这个火苗。 (二)主题活动一:心理测试 1.讲述规则 你觉得自己叛逆吗?请对下列题目作出“是”或“否”的回答。 (1)你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吗? (2)你是否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 (3)如果父母再次叮嘱同一件事,你会感到厌烦吗? (4)你佩服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吗? (5)你经常考虑事情的反面吗? (6)你是否对班干部的指手画脚很讨厌,而故意不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以上题目,答“是”记 1 分,答“否”记 0 分。 总分 0~9 分:你的逆反心理比较弱,这使你只做并且只喜欢做该做的事情,而不去做 不该做的事情。 总分 10~20 分:你存在一定的否定倾向,激动时你可能丧失理智,意气用事,有时会 做一些不该做的事。 总分 21~30 分:你有相当严重的逆反心理。你所想的和所干的总是与众不同,与习俗 和规定的不符。 2.师生交流 师:你的逆反心理强烈吗? 生 1:我之前以为自己没有逆反心理,刚刚的测试得了 8 分,说明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
的逆反心理。 生 2:我的得分比较高,总觉得自己与周围格格不入,现在认识到可能是逆反心理的存 在导致的。 3.教师小结 处于花季,大家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这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通过刚刚 的测试,对自己的逆反心理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如果逆反心理过度,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 响呢?让我们通过下一个活动共同探讨。 (三)主题活动二:案例分析 1.介绍案例 语文课上,老师正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特点。小雷觉得无聊,就悄悄地把手机 拿出来玩,等到发觉老师站在他面前时,已经来不及了。 老师要求小雷交出手机:“我替你暂时保管,下课来找我。”小雷极不情愿地交出了手 机,但又觉得很没面子,于是趁老师转身走向讲台时,又将书包里的 MP3 拿了出来,当然 最终仍没逃过老师的眼睛。就这样,一节课的时间小雷被没收了手机和 MP3,其家长也被 请到学校。 为此,小雷恨上了语文老师:“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从那以后,小雷不听 语文课,也不写语文作业,有时还借故捣乱课堂。 2.交流分享 师:案例中的逆反心理恰当吗?这样的逆反会给自己的学习,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带来 哪些危害? 生 1:小雷的这种逆反是不恰当的,他这样做只会不利于自己的语文学习。 生 2:小雷的做法会不利于他跟老师的关系,而且课上捣乱也会扰乱课堂秩序,久而久 之,大家都会远离他。 师:如何改变这种不当逆反? 生 3: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老师这样做是为了提醒小雷要认真听讲。 生 4: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多想想别人话中的道理。 4.教师小结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