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6年同等学力全国统考经济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6 年同等学力全国统考经济学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1.产权制度。 2.公共产品。 3.战略政策贸易理论。 4.总需求曲线。 5.收人指数化。 二、简答题(每题 8 分,其 40 分) 1.简述渐进式改革方式的特点。 2.简述经济政策目标可能冲突的区域。 3.简述倾销的界定,并说明倾销对出口国和进口国的影响。 4.简述政府采购制度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 5.使用拉弗曲线简要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与计算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1.单一生产要素合理投人区如何确定?其间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各有什么特点?如 果企业生产函数 Y=16L—L2—25(其中 L 为雇用工人数),求企业劳动投人的合理区域。 2.试述西方汇率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 答案及解析 一、名词解释 1.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剥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 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它的最主要功能在于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 置效率。 2.公共产品:是指由政府部 f-I(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 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前者是指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物品获得利益;后 者是指在生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 3.战略政策贸易理论:该理论是各国在国际贸易实行贸易干涉与干预的基础上,一国 可以通过各种政策的干预(如税收、补贴、经济合作等),在对本国至关重要的生产领域中创 造出比较优势,而这些生产领域具有很强的各种前后向的联系,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发展,而 且具有广泛的外部经济效益。该理论常常与产业政策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是在不完全竞争 市场中,通过资易获取利益,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4.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在价格一总需求坐标巾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衡量 的是在某一既定的价格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中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可以由 IS—LM 模型推导出来。 5.政入指数化:指以条文规定的形式把工资和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来,当物价上升时, 工资也随之上升。它是对付通货膨胀时政府采取的一项措施,可以是百分之百指数化,即工 资按物价上涨的比例增长,也可以是部分指数化,即工资上涨比例仅为物价上升的一个部分。 由于是它一种事后措施,它对降低通货膨胀在收人分配上的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对消 除通货膨胀本身作用不大。 二、简答题 1.简述渐进式改革方式的特点。 (1)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政革,即政革的推动者与组织者是由一个权力中心和层层 隶属的行政系列构成的,权力中心根据下级包括企业传递上来的改革需求形成改革方案,然 后通过各级党政系统贯彻实施。 (2)增量政革,即在基本不触动原来的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经济的增量部分率先 引人市场机制。 (3)先试点后推广,即先在试点单位形成改革经验,然后再在其他试点单位推广试 点经验,以便在改革的不可逆转性与改革的稳定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2.简述经济政策目标可能冲突的区域。 (1)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问的交替关系。 (2)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之问的交替关系。 (3)平等与效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4)国内均衡与国际均衡之间的交替关系。 3.简述倾销的界定,并说明倾销对出口国和进口国的影响。 倾销的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界定:经济学意义上的倾销最初是由经济学家雅格布·瓦 伊纳于 20 世纪初提出来的。他认为:“倾销是同一商品在不同市场之间的价格歧视。”并且 将倾销划分为三种:偶发性倾销、短期或间政性倾销及长期或连续性倾销。国际经济学认为 倾销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倾销是海外的货物(商品)以低于同样货物(商品)在同一时候在国 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销售价格出售。” 倾销的法律定义通常以《1994 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六条规定为依据,倾销是指出 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倾销对出口国和进口国的影响: (1)对出口国的影响:挤占出口国其他企业的海外市场份额;②损害出口国消费 者的利益,实际上倾销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扩张是以侵害出口国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的; ③扰乱出口国市场秩序。 (2)对进口国的影响:①阻碍进口国相关产业的发展。;②扭曲进口国市场秩序;③威胁 和抑制进口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建立;④对第三国的影响。在进口国市场上存在第 三国出口产品竞争的情况下,倾销产品也会对第三国产生损害。 4.简述政府采购制度对提高财政支小效益的意义。 政府采购制度从三个层次上有利于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 (1)从财改部门自身的角度看,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
约束,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改资金的便用效率。 (2)从政府部门的代理人角度看,通过招标竞价方式,优中选优,具体的采购实体将尽 可能地节约资金,据高所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效率。 (3)从财政部门代理人与供应商之问的关系角度看,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引人了招标、投 标的竞争机制,使得采购实体和供应商之间的“合谋”型博弈转化为“囚徒困境”型博弈, 大大减少了他们之间的共谋和腐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供应商(厂商)和采购实体是虽 大利益者而国家是最大损失者的问题。 5.使用拉弗曲线简要说明税率与税收收人之间的关系。 (1)该曲线说明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人,高税收不一定是高效率。因为高税收会挫伤生产 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削弱经济主体的活力,导致生产的停滞和下降;高税率还往往存在过 多的减免或扣除优惠,造成税制不公平。 (2)该曲线还说明,基于上面同样的理由,取得同样多的税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 税率。适度的低税率,从当前看可能减少收入,但从长远看却可以促进生产,扩大税 基。反而有利于收入的增长。 (3)税率与税收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结合虽然在实践中是少见的,但曲线从理 论上论证了这是可能的,它是税制设计的理想目标模式,亦即最佳税率。 三、论述与计算题 1.单一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如何确定?其间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各有什么特点?如果企业生 产函数为 Y=16L--25(其中 L 为雇用工人数),求企业劳动投入的合理区间。 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把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区 域分成三个阶段。
第 I 阶段:投入量为 0 到平均产量最大,在这一阶段,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劳动的边 际产量大干劳动的平均产量,这意味着劳动的边际水平超过平均水平,因此理性的厂商不会 把劳动投人量确定在这一领域。 第Ⅱ阶段:平均产量最大到边际产量为 0。 第Ⅲ阶段:边际产量为负,在这一区域中变动投人的边际产量小于 0,因此理性的生产 者不会把劳动投人量确定在这一阶段上。 因此,理性的生产者只会把劳动投入量选择在第Ⅱ阶段上。故第Ⅱ阶段即为单一生产要 素的合理投入区。 AP=Y/L=16-L-25/L,APL=-1+25∕=0,MPL=16—2L=0,从而求得合理投入区为 5
它突出了货币因素在汇率决定过程中的作用,正确指出一国货币供给状况及其货币政策同该 国的汇率定势有着直接的联系,从而把汇率研究的注意力从经常项目转向了资本项目,-并 提出了汇率决定的存量结构分析。 (6)资产组合理论:作为货币主义汇率理论的扩充和发展,在如下几方面做出贡献:① 明确认为汇率是资产的价格,它的决定取决于资产存量市场的变动和均衡;②既强调了货币 因素及资本项目交易的变动对汇率的影响,.又强调了实体因素对汇率的作用;③该理论中 的某些假定比传统汇率理论的假设更为合理也更为现实。 从汇率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脉络中可以看出,汇率理论研究的深人和拓展是与现实经济的 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是对现实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一种反映。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