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科学概论考研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 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 ______ 污染所导致的。
(
)
A. Cd
B. Hg
C. Pb
D. As
2. 大气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
(
)
A.寒冷的夜间 B.多云的冬季 C.寒冷而晴朗的冬天 D.寒冷而晴朗的夜间
3.下面哪一项不是 “五水共治”的内容
(
)
A. 治污水
B.防洪水
C.抓节水
D. 海水淡化
4. 以下哪种离子属于路易斯软酸离子
(
)
A. H+
B Hg2+
C Na+
D
Fe3+
5.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是 (
)
A.疏水基团
B.亲水基团
C.吸附作用
D.渗透作用
6. 硫酸型烟雾污染多发生于
(
)
A. 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 对于清洁大气而言,以下哪种物质的光解是大气中 HO·的主要来源(
)
A. CO
B.CO2
C.O3
D.NO
8. 有一垂直的湖水,pE 随湖水深度的增加将
(
)
A. 降低
B.升高
C.不变
D.无法判断
9. 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是
(
)
A. 吸附和扩散过程
B. 形成配合物和扩散过程
C. 扩散和质体流动过程
D. 吸附和质体流动过程
10. 土壤活性酸度是指
(
)
A. 土壤胶体吸附性氢离子解离后显示出的酸度
B. 土壤溶液中游离氢离子直接反应出的酸度
C. 土壤胶体上吸附性氢离子被其他离子替代时所反应出来的酸度
D. 土壤胶体上吸附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后经水解作用产生的氢离子酸度
11. DDT 可导致鸟类蛋壳变薄,这是因为 DDT 干扰了鸟体内的__代谢。(
)
A. 铜
B. 锌
C. 镁
D. 钙
12.下面哪一个不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
(
)
A. 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
B. 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产生影响
C. 不能进行长距离迁移。
D. 在相应环境浓度下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者有毒效应。
13. 每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的位置称为
( )
A. 生物多样性
B. 生态位 C. 生物监测
D.生态评价
14.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
),二
是能量流动是(
)的,(
)的。
A. 增加,单向,不可逆
B. 减少,单向,不可逆
C. 增加,多向,可逆
D. 减少,多向,可逆
15. 《寂静的春天》一书中讲述的是哪种污染物引起的生态问题? (
)
A. PAH
B. PCB
C. 二噁英
D. DDT
16. 以环境容量为依据的总量控制称为
(
A. 容量总量控制
B. 目标总量控制
C. 末端控制 D.全过程控制
17. 好氧堆肥在起始阶段时的堆肥温度变化趋势为
(
A. 逐渐升高
B. 先升后降
C. 先降后升
D. 逐渐降低
)
)
18. 厌氧消化工艺可分为中温和高温厌氧消化两种工艺类别,其中高温厌氧消化的工艺温度
一般
(
)
A. 35 ℃
B. 45 ℃
C. 55 ℃
D. 65 ℃
19. 混合和絮凝过程中对搅拌的要求是
(
)
A. 混合过程中剧烈,反应过程中适当
B. 全过程剧烈
C. 混合过程中适当,反应过程中剧烈
D.无需搅拌
20. 某污泥含水率为 95%,脱水至含水率为 90%,则体积大约减少了多少(
)
A. 5%
B. 20%
C. 50%
D. 100%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主要方式有
A. 填埋
B.焚烧
C.回收
D.堆肥
2.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主要作用过程包括
(
(
A. 植物蒸腾
B.植物提取
C.植物排斥
D.植物固定
3. 我国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参数有哪些
(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氮氧化物
D.总悬浮颗粒物
4.常用的水体污染指标有:
A. POPs
B. BOD
C.悬浮物
D. COD
5. 水中无机化合物迁移转化的主要方式有
A. 溶解和沉淀 B. 配合作用 C. 水解作用
D. 氧化还原
(
(
)
)
)
)
)
6. 按照溶解于酸和碱的差异,腐殖质可以分为哪些部分
(
)
A. 富里酸
B. 腐殖酸
C. 腐黑物
D. 腐化物
7. 以下哪些物质可以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
(
)
A. OH·
B. Cl
C. NO
D. Br
8.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水体厌氧发酵的终产物?
(
)
A. 乙醇
B.硫化氢
C. 甲烷
D. 乙酸
9. 环境物理污染包括以下哪几类
(
)
A. 大气污染
B. 热污染
C. 放射污染
D. 光污染
10.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
(
)
A. 公平性原则
B. 可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需求性原则
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 水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 无机氮化物的氧化还原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多样性从微观到宏观包含了三个层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粉尘按照粒径的不同,可分为降尘和飘尘。降尘的粒径________μm,在重力作用下可以
降落;飘尘的粒径________μm,粒径小重量轻,在大气中呈悬浮状态,可通过呼吸道被人
吸入体内。
6.根据大气的物理性质差异和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圈分为五层,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 生化需氧量
2. 温室效应
3. 亨利定律
4. 土壤背景值
五、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 臭氧层破坏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
2. 为什么目前农业生产中逐步用有机磷农药来取代有机氯农药?
3. 简述污水好氧生物处理的原理以及主要工艺类型
4. 简述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利用的“三化”原则
六、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什么是水体的富营养化?对水生生态系统有何影响?怎样预防与治理?
2. 请详述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机理?
3. 影响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因素是什么?
七、实验设计题:(每题 20 分,共 20 分)
目前我省五水共治行动正在全面展开。某市拟对遭受城区生活污水而导致黑臭的河道进行治
理,试设计一个生态治理工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