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右图是焚烧后的圆明园局部图。犯下这一滔天罪行
(
)
的是
A.英法联军
B.美俄联军
C.英美联军
D.八国联军
2.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自我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
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反省的事件是
(
)
A.开展洋务运动
C.镇压戊戌变法
B.签订《南京条约》
D.签订《马关条约》
3.毛泽东说:“它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
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毛泽东评价的事件是
(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解放战争
4.小明通过提取关键词来学习历史。他提取了“德先生”“打倒孔家店”“赤旗的世
界”这几个关键词。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368 天中有 235 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 天用于夜行军。共爬过 18 条山脉,渡过 24
条河流,经过 11 个省,突破了 10 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
事件是
(
)
A.北伐战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
6.1938 年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指挥这
场战役的是
(
)
A.李宗仁
B.佟麟阁
C.赵登禹
D.彭德怀
7.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
等多方力量的努力,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它表明
(
)
A.抗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8.文艺复兴时期,被誉为“旧时代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
是
A.达·芬奇
C.莎士比亚
(
)
B.但丁
D.托尔斯泰
9.右图为某国政体结构图。该国是
(
)
A.英国
C.美国
B.法国
D.俄国
10.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城中枪声四起,愤怒的市民拿起武器同军警展开激战……
这一天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成为法国的国庆日。“这一天”发生的事件是
(
)
A.召开三级会议
C.处死路易十六
B.攻占巴士底狱
D.发动光荣革命
11.“二百多年前,一场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
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和改变了世界面貌。”这段话评述的事件是
(
)
A.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2.1872 年,连接日本与横滨的第一条铁路竣工。这一成果得益于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
是
A.废藩置县
C.提倡文明开化
(
)
B.倡导西式生活
D.引进西方技术
13.2014 年习近平访问德国时提出:当“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真诚牵手合作……
定将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德国开始成为制造强国是在
(
)
A.文艺复兴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14.1914 年的欧洲……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这场战争中被称为“绞肉
机”的战役是
(
)
A.索姆河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B.凡尔登战役
D.诺曼底登陆
1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它们的共同点是
(
)
A.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B.都完全被美国操纵
C.都纵容了法西斯国家
D.都体现了公平正义
16.为了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美国政府发动了“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
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这一运动发生在美国
(
)
A.独立战争时期
C.南北战争时期
B.美苏争霸时期
D.罗斯福新政时期
17.下列拍摄于 1945 年的三幅珍贵历史照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苏军攻克德国国会大厦
德国签署投降书
日本政府向盟国递交投降书
A.欧洲战争胜利结束
B.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C.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18.如下图反映了某地区百年发展演进的历程。该地区是
(
)
A.亚洲
C.非洲
B.欧洲
D.美洲
19.美国波音公司的波音飞机有一万多个零件,由 70 多个国家生产,最后在西雅图组装
完成。这反映了
(
)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C.美国科技受到严重挑战
D.各国科技力量发展均衡
20.仔细观察右图,反映出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特征是
(
)
A.两极对峙局面
B.多极化格局形成
C.美国独霸世界
D.“一超多强”局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20 分)
二、比一比,看谁列举得又快又好!(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7 分)
21.(4 分)近代中国在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的道路。
结合所学知识补全下图中字母处应填写的内容。
22.(3 分)伟人在推进历史前进中起了助推器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1 ) 首 次 航 行 到 达 美 洲 , 并 推 动 人 类 由 孤 立 分 散 走 向 联 合 的 航 海 家 是
____________。
(2)改良蒸汽机,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发明家是____________。
(3)提出相对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革命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
三、看一看,议一议(4 分)
23.(4 分)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往往用法律形式来巩固革命的成果。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权利法案》中规定:“法律由议会制定,法律一旦制定,国王就不能中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1 分)
材料二拿破仑对人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 40 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
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
法典》。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颁布《民法典》的目的。(1 分)
材料三(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该在那时(指 1863 年元旦)
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
述人等的自由。”
(3)材料三出自哪一历史文献?其中的“合众国政府”指的是哪一国家?(2 分)
四、综合题(9 分)
24.(9 分)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冲突与对抗,交流与合作改变着人类生活和世
界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交通工具(部分)
(1)指出材料一的发明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有哪些?(1 分)
材料二
1942 年签署的《联合国宣言》
1945 年雅尔塔会议上“三巨头”
(2)指出材料二两图分别反映的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影响。(2 分)
材料三冷战是指 1947 年至 1991 年之间,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苏联等
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冷战政策包括哪些内容?(3 分)
材料四关于全球化的两段不同论述。
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
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
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
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穷国愈穷。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
(4)你赞同材料四中哪一观点,说明你的理由。(3 分)
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 2016 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历史答案解析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占领北京,闯入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他们抢
去了园中的金银财宝,劫走了所有能搬动的贵重文物和图书典籍。为了掩盖罪行,下令纵火焚烧圆明园,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故选 A。
【考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史实。
2.【答案】A
【解析】题干有效信息是“甲午战败”“练兵”“海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但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地主阶级洋
务派发起的自救运动没能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考查洋务运动的有关史实。
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有效信息“把皇帝赶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可判断为辛亥革命。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废除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由于
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改变。A 项戊
戌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不可能把皇帝赶跑。C 项五四运动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要求,是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 项解放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
统治。故选 B。
【考点】辛亥革命的有关史实。
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胡适等人发起的“反孔教反传统、反文言”的思想解
放运动,沉重地打击了统治中国的儒家正统思想,传播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A 项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
阶级维护清王朝统治的自救运动。B 项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国
家而发起的改良运动。C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的革命运动。故选 D。
【考点】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史实。
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爬过 18 条山脉,渡过 24 条河流,经过 11 个省”可判断为红军长征。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向陕甘苏区撤退转移。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被迫穿越大面积的雪山、高原草甸、永久冻土带和无人区,中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A
项北伐战争是 1926~1927 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共同组织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国民大革命。
B 项井冈山会师是指 1928 年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部队及贺龙领导的南
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D 项挺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 C。
【考点】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
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自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这场战争的指挥官
是李宗仁。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史实。
7.【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 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1937 年 9 月,
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故选 B
【考点】西安事变的有关史实。
8.【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
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A,C 项均为英国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D 项托尔斯泰是 19 世纪中期的俄国作家。
故选 B。
【考点】但丁。
9.【答案】C
【解析】结合图片可知,总统行使行政权,国会行使立法权,最高法院行使司法权,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后,通过 1787 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制度。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
选 C。
【考点】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
10.【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是“1789 年”“揭开法国大革命的序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占象征着法国专制王朝统治的巴士底狱。攻占巴士底狱成为全国革命的信号,揭开了法国
大革命的序幕。A 项 1789 年 5 月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是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C 项处死路易十六发生
于 1793 年。D 项发动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故选 B。
【考点】法国大革命的有关史实
11.【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和平的变革”“影响和改变了世界面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 世纪六七
十年代,在英国率先展开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极大地
提高了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生活和世界面貌,故选 B。
【考点】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12.【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的时间是“1872 年”,由此可判断日本当时正处于明治维新时期,所以第一条铁路的竣工
得益于日本明治政府学习西方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A 项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属于政治方面的改
革。B 项倡导西式生活,使社会生活西方化。C 项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与修建铁路关系不大。
A,B,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13.【答案】C
【解析】题干关键信息是“德国开始成为制造强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德国重视
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科技,逐渐赶超英法,开始跻身资本主义世界强国的行 j 列。故选 C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14.【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的时间是“1914 年”,可判断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的凡尔登战役是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双方共伤亡 70 多万人,历史上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此战
以后,德军的进攻被遏制,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人战略进攻。A 项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
大的一次会战。C,D 项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故选 B。
【考点】凡尔登战役。
1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五四
运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重申“机会均等,门户开放”原则,中国又回复到由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两
个会议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B,C,D 三项说法错误。故选 A。
【考点】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有关史实。
16.【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是“《全国工业复兴法》,结合材料可知,1933 年罗斯福上台后,为挽救美国经
济危机,实行新政,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A,B,C 三项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
17.【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图片分别为 1945 年的柏林战役、德国和日本投降,由此判断三幅图片都反映了第二次世
界大战胜利结束的有关史实。故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18.【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经历了由 1914 年的四分五裂到 2014 年走向联合的演进历程。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下的欧洲变得四
分五裂。二战后初期,在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影响下,欧洲分裂为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和社会主义国家阵营。
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法德关系的和解,欧洲开始走向联合,20 世纪 60 年代,建立欧洲共同体,1993 年欧
盟正式成立,欧洲开始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道路。故选 B。
【考点】欧洲走向联合的相关史实。
19.【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中美国波音公司生产一架飞机,需要 70 多个国家的零部件,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
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状况,故选 A。
【考点】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史实。
20.【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不平衡的跷跷板”一边是美国,一边是欧盟、俄、中、日,说明在当今世界,仍
然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力量可以单独和美国相抗衡,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随着欧盟、中、
日、俄等实力的不断增强,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故选 D。
【考点】当今世界的格局。
第Ⅱ卷
二、比一比,看谁列举得又快又好
21.【答案】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三民主义;
D.制度(或政治)。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探索经历了由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器物,挽救民族
危机的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到新文化运
动学习西方思想,推翻儒家正统思想,传播民主和科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历程。
【考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22.【答案】(1)哥伦布。
(2)瓦特。
(3)爱因斯坦。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 1492 年开始,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
美洲新大陆,推动了世界由分散走向联合。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推动了物理学的理论革命,为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奠定了理论基础。
【考点】伟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