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陕西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2 年陕西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考生领到试卷后,必须按规定在试卷上填写姓名、考籍号、座位号,并在答题卡上 涂黑 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3.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 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 5 0 分) 一、选择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l 分,计 50 分。3-4 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 合题目要求的) 1.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2.北京时间 201 1 年 9 月 29 日 21 时 1 6 分,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由长征二 号运 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人轨后状态正常。”天宫一号”发射升空时,东 京 (东九区)时间是 A.201 1 年 9 月 29 日 21 时 16 分 B.201 1 年 9 月 29 日 22 时 16 分 C.201 1 年 9 月 30 日 21 时 1 6 分 D.201 1 年 9月30 日 22 时 16 分 据报道,科学家预计 2012 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据此完成 3---4 题。 3.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期大约是 A.201 5 年 B.2020 年 C.2023 年 D.2025 年 4.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是 A.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B.地球上各地地震频繁 C.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 D.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5.读“黄赤交角示意图”(题 5 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 66034 ‘ B.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C.图中角ß表示黄赤交角 D.图中角 a 表示黄赤交角 6.北京和广州两地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角速度北京大于广州 B.地球自转线速度北京大于广州 C.两地自转线速度相等 D.两地自转角速度相等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题 7、8 图),完成 7~8 题。 7.图中表示冬至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当地球运行到图中②位置时,关于该日昼夜长 短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昼短夜长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南半球昼长夜短 D.全球昼夜等长 9.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A.地壳 B.地幔 C.内核 D.外核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题 10、11 图),完成 10~11 题。 10.图示箭头中,表示地面辐射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 1.表示大气逆辐射的箭头是 A.① C.③ B.② D.④ 1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太阳活动 B.月球的引力 C.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D.海水的热胀冷缩 13.下列因幅等压线图(单位:百帕)中,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读“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题 l4、15 图),完成 14~15 题。 1 4.图中表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是 A. ① C.③ B.② D.④ 15.常年受①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16.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纬度 位置 C.洋流 D.地形 2011 年 11 月 28 日至 l2 月 11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l7 次全体缔约方会议 (COP17)在南非德班召开。据此完成 l7~18 题。 1 7.该次会议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全球变暖 C 海洋污染 D.土地荒漠化 1 8.世界各国对此环境问题应达成的共识是 A.修筑水利工程 B.控制大城市规模 C.控制大气中 C02 的含量 D.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19.“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题 19 图)中 代表 外力作用的是 A.甲 C.丙 B.乙 D.丁 20.喜马拉雅山的成因是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挤压隆起 B.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挤压隆起 C.岩层断裂上升形成 D.火山喷发形成 读题 21、22 图,完成 21~22 题。
21.甲图中山前的地貌名称是 A.三角洲 B.沙丘 c 背斜 D.冲积 扇 22.乙图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 风力侵蚀 D.风 力沉积 读“太平洋 23.图中甲处渔场的名称是 A.北海道渔场 B.纽芬兰渔场 C.北海渔场 D.秘鲁渔场 24.暖流对乙地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A.降温减湿 B.增温增湿 C 形成著名大渔场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25.造 成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 因素是 A.地形 C.水分 B.热量 D.土壤 26.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秦岭主峰太白山考察时,观察到从山麓至山顶的植被发生了明显 的 变化,这反映了自然带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7.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土地资源 B.煤炭资源 C.铁矿资源 D.石油资源 28.洪灾防治的工程措旋有 A.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B.建立统一的防灾减灾管理体系 C 提高森林覆盖率 D.兴建水库 29.下列自然因素中,对交通线路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A.地形 B.气候 C. 河流 D.植被 30.寒潮对农作物的主要危害是 A.水灾 B.蝗灾 C.旱灾 D.冻害 31.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 A.农村到农村 B.农村到城市 C.城市到城市 D.城市到农村 32.下列城市中等级最高的是 A.汉中市 B.宝鸡市 C.西安市 D.北京市 33.城市中心地区土地价格昂贵,一般为 A.工业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公共用地 34.下列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泰国 B.印度 C.朝鲜 D.英国 比较下列两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完成 35~36 题。 地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① ② 88% 8% 12% 92% 20% 89% 多 少 35. 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36. ②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劳动力投人多 B.商品率高 C.机械化程度低 D.以种植业为主 37.下列工业部门属于市场指向型的是 A.精密仪表厂 B.炼铝厂 C.钢铁厂 D.食品厂 38.河北省省会石家庄由原来的一个小村庄,发展为人口超过 l00 万的特大城市,其主要原因 是 A.气候温暖湿润 B.矿产资源丰富 C.位于铁路枢纽 D.位于河流交 汇处 39.下列人类活动中,可能引起生态破坏的是 A.围湖造田 B. 退耕还牧 C.水体污染 D.保护湿地 40.目前,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处于 A.崇拜自然阶段 B.改造自然阶段 C.征服自然阶段 D.谋求人地协调 阶段 41.下列说法符合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 A.保持适度人口规模 B.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C.国际合作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D.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 42.我国东北三江平原农作物一年一熟,长江三角洲一年二至三熟,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 原因是 A.土壤不同 B-热量差异 C.降水不同 D.技术差异 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和“绿色万里长城”。据此完成 43~44 题。 43.西北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森林破坏 D.酸雨危害 44.营造“三北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A. 调节气候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保 持水土
读“黄土高原景观图”(题 45、46 图),完成 45~46 题。 45.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 植被破坏 B.流水侵蚀 C.开矿 D.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46.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是 A.植树种草 B.陡坡开荒 C.大力发展耕作业 D.全面发展畜牧业 47.田纳西河流域吸引高耗能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廉价的电力供应 8.便利的航运条件 C.丰富的土地资源 D.优美的自然环境 48.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二阶段发展的主导产业是 A.花卉产业 C. 资源密集型产业 B.高新技术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 49. 亚马孙河流域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温带荒漠 D.落叶阔叶林 50. 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 资源普查 B.城市管理 C.灾害监测 D.定位导航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综合题(共 5 小题,计 50 分) 5L 读“天气系统图”(题 51 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甲、乙两图中表示冷锋的是 ,表示暖锋的是 。 (2)A、B、C、D 中表示冷气团的是 、 。A、B 两处气温较高的 是 , 气压较高的是 。 (3)乙锋过境时,多形成 天气;过境后,气温 、气 压 、天气转晴。 (4)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是由 (甲或乙)系统控制形成 的。 52. 读题 52 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 序 代 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下列 号所 表的 1 ③ ,② 。 , (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填序号)。 (3)关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单选)。 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D.使海平面上升 (4)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 甲 ;乙 ;丙 。 (5)从地表形态来看,乙处是 ,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是 。 53.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题 53 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 是 。 (2)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 是从 底是 率的下降开始的,归根结 水平的提高。 (3)图中③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是出生 率 率 ,死亡 ,自 然增长率 。 (4)20 世纪中期以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大大 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 (超过或低 (发展中或发 达)国家和地区。
(5)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基本上已进入图示的 阶段,有些国家甚至 出现人口的零增长或负增长,导致人口 化问题。 54.读“某城镇平面示意图”(题 54 图),回 答下列问题。(10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