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2019年广东高二水平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2019 年广东高二水平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 题号 得分 注意事项: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上述口号 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C.进行民主革命 B.抗击外国侵略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 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A.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只适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抗击外国侵略只适合“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只适合“一切反 动派都是纸老虎”,而只有 C.进行民主革命适合上述所有的口号。 考点: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进行民主革命 2.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以下歌词中, 出自德意志国歌的应该是( ) A.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B.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C.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D.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美国的国旗是星条旗,故 A 应是美国的国歌;德意志是在一个四 分五裂的情况下由普鲁士王朝统一起来的,强调统一与集权,故 B 项应是其国歌;C 应是英 国的,因歌词中有“神佑女王”;D 应是法国的,符合法国革命的特点。所以应选 B。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渐进的制度创新·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近代西方资本 主义政体的建立·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三权分立体制;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走 向共和的艰难历程·法国大革命;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德 意志帝国的建立
3.“据《福建通志》记载:就闽南十二个县的不完全统计,明清两朝未婚妻守节,为亡夫殉 节等,明代有三百另七人,清代六百三十二人。其中受朱熹影响最深的同安、晋江、尤溪三 县,在明代占二百另一人,清代占四百五十八人。晋江城郭的旌表贞节牌坊,触目皆是,有 的两牌坊间仅距三尺。”下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程朱理学应对这一现象负责 B.理学与专制权力相结合的结果 C.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衰落 D.体现了理学的社会教育及示范作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未婚妻守节,为亡夫殉节”是受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而出现的现象,“旌表贞 节牌坊”则是当地政府对前述守节、殉节行为的肯定,所以这是理学与专制权力相结合的结 果,故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影响 4.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和深刻的历史原因是 ( ) A.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B.清朝政府坚持闭关锁国的传统政策 C.英国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国因工业革命的进行急于扩大市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18 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爆 发的原因 5.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 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么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 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C 【解析】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国近代史上”“东方的 小国”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在 1894-1895 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 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 争
6.1861 年,一位俄国人说:“皇上已背叛了人们的希望,他给予人们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 不是人们所梦想和需要的……”以下观点最能充分佐证该说法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的 C.农民必须高价赎买份地 B.农民仍然很穷困 D.农奴脱离村社管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D 项说法错误,在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农民仍然要受村社的限制,所以排除 D 项。A 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题干表明农奴制改革使人们不满意,所以排 除 A 项。B 项是改革的影响,不是内容,故答案选择 C 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 7.学者王铁群说:“……至 1913 年底仅政治类的党团就达 312 个。人们熟知的毛泽东等在 长沙发起组织的新民学会、周恩来等在天津发起组织的觉悟社,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材料 表明当时( ) A.国民享有一定的结社自由 C.马克思主义已经广泛传播 B.政党政治规范有序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 项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材料只是表明政党类的社团组织的数量,并没有体现出 政治政治的内容,所以排除 B 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 1917 年以后,所以排除 C 项。D 项为无关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近代 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8.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 A.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B.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王阳明生活的明朝社会矛盾十分的突出,君主专制走向顶峰,但封建制度的统治 危机四伏。阳明的思想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成 为与朱熹一派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被称为“心学”。 和格物致知不同的是,他认为穷理 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心外无善”;“心”是第一性的,“物”是第二性的;“理”是封建道德,存在于心,是 人头脑中固有的,他这样说是强调社会上的伦理规范之基础在于人心之至善。“致良知”。 王阳明突出良知的重要性,认为经典为良知服务,看经书的目的是为了致良知。“知行合 一”。 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阳明心学
9.一位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 只 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上面满意,你更 得对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农村 A.实行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B.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C.坚持和加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健全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层民主选举制度。1998 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 村委会干部的做法,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故选 A。B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基层民主 政治建设。CD 项都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 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10.以帝王的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下列历史文化名词涉及帝王年号的是 A.开元通宝 B.建安文学 C.文景之治 D.澶渊之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 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但开 元通宝是金属铸钱不属于文化名词,B 建安是东汉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是特有的文学名 词,符合题意要求,C 文景是西汉两位皇帝的谥号,D 澶渊之盟是因宋代在澶州签订宋辽合 议而得名,故答案选 B。 考点:史学常识——年号,庙号和谥号 点评:高考对史学常识的考查时有出现,常考的史学常识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天干地 支计时法;②天干地支与生肖称谓;③天干地支纪年法;④阴阳五行;⑤史书的常见编写体 例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⑥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特殊称谓,如科举制的中举者名称, 不同年龄的称谓等内容,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积累。 评卷人 得 分 二、填空题 11.1924 年 8 月 10 日,孙中山在《民生主义·第二讲》中提及“成为全国土地主人的国家将 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实现‘耕者有其田”。甚至提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这说明 孙中山 A.己经接受社会主义经济主张 B.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 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国十三年是 1924 年,这时孙中山发 展了三民主义,其中所提到的民生应该是新三民主义里面的民生主义,具体表述为平均地 权、扶助农工,这是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属于发展的三民主义思想,故 D 正确。 考点: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12.启蒙运动 (1)背景:________________不断发展。 (2)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________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3)内容:①提倡用________判断一切事物,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 ②批判锋芒直指________________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4)实质: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5)意义:①为________________做了舆论准备; ②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____________。 【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 (2)反封建 (3)①理性 ②封建专制制度 (5)①资产阶级革命 ②精神财富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启蒙运动是一场宣扬资产阶级思想的运动,其背景从经济方面进行 分析。启蒙运动反对封建(反王权、反教权),其核心是理性主义。其宣扬的资产阶级思想 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并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13.伽利略 (1)成就:①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②开创了以____________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2)地位及影响:其杰出成就为________________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 之父”。 【答案】 实验事实 牛顿经典力学 【解析】从实验科学角度回答。 从经典力学回答。 点睛: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并不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14.社会背景
(1)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普 遍感到失望。 (2)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就是____________文学作品的兴起。 【答案】(2)浪漫主义 【解析】据题干“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美好 景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浪漫主义文学出现的背景,体现了对资产阶级“理性 王国”的失望和不满,故答案是“浪漫主义”。 15.社会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____________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绳。 (2)资本主义社会日趋尖锐的矛盾,促使人们对____________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批 判。 【答案】(1)金钱交易 (2)社会现实 【解析】本题考查现实主义文学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 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金钱交易逐渐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绳,社会矛盾日 趋尖锐,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批判,于是现实主义文学产生,据此即可 正确完成填空。 评卷人 得 分 三、简答题 16.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 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 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19 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 年代中 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 “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17-18 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 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 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活动的内容和作用。 (2)依据图一并结合材料一、二,说明 19 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
(3)依据材料二、图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译书活动产生的影响。 (4)依据材料一、三,指出 17~18 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 【答案】(1)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1 分),中国的儒家经典(1 分)。作用:促进了中 西文化交流。 (2)变化:数量增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由伴随传教传播文化到学习西方,救亡图 存;由双向交流、平等互动到单向主动引入;由民间行为到政府参与。(任意两点意思相近 即可,4 分) (3)影响:萌发学习西方思潮,开始工业化进程;进行政治变革,传播民主科学观念;马 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任意两点意思相近即可,4 分) (4)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为西方所认识。(或者:欧洲思想家欲借用中国文化表达 其主张。)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的叙述,我们知道随着西方传教 士的来华传教,中国的经典逐渐被翻译成英文,西方的一些有关自然科学的书籍也被翻译成 汉语,这是文明交融的结果,也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的叙述和图片的表现我们可知随着西方殖民 者的不断入侵,中国的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的更深入,翻译书籍数量增多,内容更加丰富, 也带有很多的个人倾向性和选择性。 (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材料的叙述可以总结出一些具体的影响, 在结合所学知识,找出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它所具有的时代意义,这也是我们回答问题需要注 意的一个方向,要用宏观的视角来看待历史问题。 (4)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材料的叙述以及联系中国在当时的社会情 况,“中国热”的出现说明中国的文化对于西方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的价值逐渐被 发掘,比如启蒙思想中对儒家思想的汲取等等。 考点:思想解放潮流·开眼看世界·翻译活动;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中国儒家 思想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评卷人 得 分 四、综合题 17.(20 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读材料一图,指出哪幅是明长城图(局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 分) (2)材料二图是埃及金字塔的杰出代表吉萨金字塔建筑群,它包括哪些建筑?(4 分)
(3)分别概述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原因。(10 分) 【答案】 (1)图 2。(2 分)山海关建于明朝;明朝迁都北京。(4 分) (2)三大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多座小型金字塔。(4 分) (3)长城无论从历史的悠久,工程的浩大以及气势的雄伟来说,都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 迹。(或答长城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座巍峨的 历史丰碑。)(5 分) 金字塔是古代奇迹中唯一幸存的实体,昭示着古代埃及文明,承载着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和 历史,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5 分) 【解析】略 评卷人 得 分 五、判断题 18.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 害”。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答案】错 【解析】略 19.“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有老舍的歌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 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优秀影片有《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 《红日》《北国江南》。 【答案】错 【解析】(1)文学:老舍:《茶馆》(话剧);郭沫若:《蔡文姬》(历史剧);杨沫: 《青春之歌》(长篇小说)等。 (2)期刊:仅 1956 年至 1957 年出现的文艺期刊就有 18 种,原有的刊物质量也有提高。 (3)电影:(参照 P97“历史纵横”)“难忘的 1959 年”,杰出的故事片有《五朵金 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等,本题中老舍的《茶馆》 是话剧,而不是歌剧,故本题观点错误。 20.判断题:(正确的写 A,错误的写 B。) 孔子、孟子、荀子是先秦时期儒家的代表人。孔子是儒学的开创者,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 学,荀子是战国时儒学的集大成者,使儒学成为正统之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儒学成为正统之学是在西汉武帝时期,不是 战国时期,所以不正确。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