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 年河南历史高二水平会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
题号
得分
注意事项: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千秋耻,终当雪……待
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校歌写于
A.辛亥革命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
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千秋耻,终当雪……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中的
“寇”当然就是日寇的意思,所以这首校歌写于 D.抗日战争时期。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千秋耻,终当雪
2.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
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
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
①均田制 ②迁都洛阳 ③整顿吏治 ④改穿汉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之
前农民由于失去土地而被迫迁移成为流民严重社会问题,为了改变此种现状北魏政权经济上
实行均田制,确保了农民有地可耕,政治上整顿吏治以利于社会的安定,因此选 B。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
3.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
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吾心自有光明月”,这体现了作者主张世间万物都是“我”的主观产物,结合
所学可知这最有可能是心学家王阳明的主张。故选 D。A 项强调仁和礼,并未强调精神的力
量;B 项主要是创立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主张格物致知,因此
与题意明显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的思想。
4.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举行的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上,中国的京剧与西方的交响乐交相
辉映。中国艺术团选择京剧作为表演重点的原因是
A.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B.京剧服饰华丽,体现了中国文化雍容华贵的一面
C.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D.京剧代表了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京剧的特点。京剧是在清朝末年才形成的戏曲种类,她柔和了中国
其他戏曲的精华,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中精华和最具代表性民族传统文化形式,所以 C 项表述
符合题意,A D 两项表述错误不符合京剧的史实,B 项表述不够准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
5.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每个基督徒都有权直接阅读《圣经》和理解《圣
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思想。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马丁·路德强调“人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交流”,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作用,实
际上反映了人的独立性,故 B 为正确答案。马丁·路德依然信奉上帝,没有把人从宗教迷信
中解放出来,也没有动摇上帝的地位,只是信仰的方式不同,A、C 排除。使基督徒人人平
等表述不准确,D 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改革。
6.《道德经》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
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
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说明道家学派主张统治者清静无
为以缓和阶级矛盾,这样便可实现天下统一稳定,所以答案选 C,A 项是儒家学派的主张,B
项材料强调“无为而治”正好相反,D 项含义材料中并未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学派的主张
7.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
‘……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
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雕印”,说明当时雕版印
刷术比较普及,由此可排除 A;材料中“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
卖”可知当时宋朝政府并未对书籍出版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排除 B;宋人“议论时政之
言”,并不足以说明当时北宋与契丹的关系,C 排除。由“大于朝廷不便”的信息,可知如
当时“议论时政之言”广为流传的话,则对宋朝政府的统治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 D 符合题
意。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印刷术
8.有学者指出:“从 18 世纪 70—80 年代起,一直到 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
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对这一时期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的
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
B.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C.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
D.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在英国出现
“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的原因是从 18 世纪 70—80 年代起,一直到 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前,英国工业资产
阶级尚不具备完全战胜保守势力的能力,当然工业资产阶级也不可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所
以答案选 C,A 项发生在 18 世纪 30 年代,B 项出现在英国“光荣革命”之后,D 项保守主义
政治被打破的表现。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9.某发明家的阿姨对他说:“我从来没看到过像你这么游手好闲的男孩……你已经半小时没
有说话了,只会打开壶盖再盖上,现在又拿一个咖啡杯和汤匙放在上面观看蒸汽怎么从壶口
冒出,并且去盛接及计算有多少水滴。”这位阿姨没有想到,这位发明家的“无聊”举动,
竟促成了人类发展史上相当重要的一次转变。这项转变与以下哪项事件有关
A.开辟新航路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启蒙运动
D.第一次工业革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所描述的现象,这项发明与蒸汽有直接关系,这使我们想到蒸汽机的发
明和改良、使用。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和代表。使人类
社会进入的蒸汽时代,由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答案为
D。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只要把握准确了题干主旨与蒸汽有关,就很容易判断。
10.下图是 1953 年版人民币 10 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
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是人民币上绘有汉字和大
量不同少数民族文化的信息,这能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视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以及体现民族
团结,民族平等原则,答案选①②④D 项,③项说法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共同纲
领》中即已明确规定。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三项,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在这三项制度中最为基
础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评卷人 得
分
二、填空题
11.史学界有人评价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跪着向封建制度造反”,主要是因为康
有为借助该书(
)
A.考证儒家经黄典的真伪
B.公开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
D.提出“中体西用”思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概况及认识,旨在考查知识迁移、准确归因的能力。根
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提及的是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进一步可知,康有
为的思想体现出妥协,他利用儒家的外壳,其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变法思想,C 项符合
史实和题意,正确;A 项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B 项说法错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
的主张,排除;D 项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排除。故选 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康有为的思想主张
12.卢梭的主要著作:《____________》。
【答案】社会契约论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卢梭的代表作是《社会契约论》。
13.康德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
【答案】纯粹理性批判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康德的代表作是《纯粹理性批判》
14.社会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____________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绳。
(2)资本主义社会日趋尖锐的矛盾,促使人们对____________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批
判。
【答案】(1)金钱交易 (2)社会现实
【解析】本题考查现实主义文学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
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金钱交易逐渐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绳,社会矛盾日
趋尖锐,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批判,于是现实主义文学产生,据此即可
正确完成填空。
评卷人 得
分
三、简答题
15.2015 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纵观世界文明史,人
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
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中国属于典型的农业文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业技术革命的最突出表现是什
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生产经营模式?
(2)近代工业革命发端于西方。18 世纪晚期,哪一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动力结构?第一次工
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9 世纪晚期,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表明科技进
步呈现出什么新特点?其成果使人类的生产生活进入什么时代?
(3)20 世纪中期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打开了序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科技发明是什么?“互
联网”创造了人类生活的新空间”,概括互联网在哪些方面改变了人类的日常行为方式。
(4)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综上所述,应该如何认识科技与人类的关系?
【答案】(1)铁犁牛耕的出现。小农经济。
(2)改良蒸汽机。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电
气时代。
(3)电子计算机。出行方式、生活方式、联络方式、购物方式等。
(4)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稳定有利于科技进步。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依据题干中“古代中
国属于典型的农业文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业技术革命的最突出表现”从铁犁牛耕的出
现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小农经济角度回答。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依据题干中从“相改
良蒸汽机。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小问并结合所学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科技迅速
转化为生产力。电气时代。的呢个角度回答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题干中“20 世
纪中期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打开了序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科技发明是互联网角度回答;第二
小问结合所学从“出行方式、生活方式、联络方式、购物方式等角度回答。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题干科技的发展与人类
的命运息息相关。综上所述,应该如何认识科技与人类的关系思考回答,本题属于开放题
型,结合实际知识从“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稳定有利于科技进步角度形来回答。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互联网成就既影响
评卷人 得
分
四、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
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
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引自《国史大纲》
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因此
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
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三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
自京师、郡、县,皆在学焉。
——引自《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指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3 分)并说明选官标准的发展变
化。(3 分)
(2)试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6 分)
(3)上述材料对今天的干部选拔有何启示?(2 分)
【答案】①两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3 分)变化:察举制以德行(孝
廉)为标准,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科举制以学识能力为标准。(3 分)
②原因:(9 分)两汉时期,国家大一统,为适应中央集权国家统治的需要。(2 分)
魏晋时期,世家大族控制着中央和地方大权,形成了门阀制度。(2 分)
唐朝时期,士族门阀衰落,庶族地主兴起,九品中正制无法维持。(2 分)
③启示:把德放在首位,德才兼备;推荐与考试相结合,杜绝不正之风。(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由材料“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
并行的,尚有征辟制。“可知察举制;根据“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可
知九品中正制;根据材料中“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
时法’可知科举制。变化:察举制以德行(孝廉)为标准,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科举
制以学识能力为标准。
(2)两汉时期,国家大一统,为了适应中央集权国家统治的需要。选拔真正的人才,注重
德行。魏晋时期,世家大族控制着中央和地方大权,把持了选拔 人才的权利,形成了门阀
制度。唐朝时期,士族门阀衰落,庶族地主兴起,为了扩大统治基础,九品中正制无法维
持。科举制注重考试成绩。
(3)题干要求解答对今天的干部选拔的启示,既要吸收古代选官制度长处,也要考虑现在
选官的优点,两者要兼顾。注重德行,德才兼备;注重考试成绩,公开的形式等方面;还有
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也有可取之处。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评卷人 得
分
五、判断题
17.宋代陆游在《城市醉归》和《湖山》中留有这样的诗句:“小市雨余寻酒去,野桥日落
策驴归”“城边小市聚,烟水淡秋容”。这反映了宋代的“市”没有突破时间、空间的限
制。(
)
【答案】错
【解析】
试题分析:“野桥日落策驴归” 反映了宋代的“市”突破时间的限制;“城边小市聚” 反
映了宋代的“市”突破空间的限制。
考点: 本题考查宋代经济。
点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根据材料信息以及结合所学,可
知宋代商业发展的一大表现就是城市商业活动突破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18.有学者认为,勇于开拓创新是英国崛起最主要的动力之一。蒸汽机、汽船和蒸汽机车都
是英国人发明的。此外,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创
立了进化论。
(
)
【答案】错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的成就,其中汽船是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不是英国人,所以该
题目叙述错误。
19.判断题:(正确的写 A,错误的写 B。)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们对传统提出了猛烈的批判,反映了新兴
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是明末清初
的思想家,他们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的主张
20.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填 A,错误的填 B。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取得的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中国人民一百多
年来取得的民主革命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不是最终胜利,因此本题错误,填 B。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意义
2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总体来说,有利于世界和各
国经济的发展。
【答案】正确
【解析】经济全球化的却存在很多问题,但从整体上来说是世界经济的进步,有利于世界和
各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