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山东省日照市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资料共1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共 60.0 分) 1.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及习性,他研究昆虫的方法主要是 )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模拟法 【答案】A 【解析】解: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 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 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 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 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法布尔研究昆虫,主要采用了科学探究的观察法。法布尔研究昆虫 的行为时,没有改变昆虫的生活环境,也没对昆虫施加任何影响;因此,法布尔对昆虫的研 究方法是观察法。 故选:A。 以法布尔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昆虫记》为载体。考查对观察法的理 解和应用。 根据法布尔对昆虫行为的研究过程,直接做出选择。 2. 骆驼适于在沙漠中长途跋涉,是因为它的驼峰内储存了大量的( ) B. 脂防 C. 蛋白质 D. 葡萄糖 A. 水 【答案】A 【解析】解:驼峰有贮水功能,保证骆驼的生存需要。但是骆驼适应在干旱的沙漠里生活并 不仅仅它在两个驼峰里储存了大量的水。比如骆驼的大脚,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来减小骆驼对沙漠的压强,便于行走。 故选:A。 驼峰有贮水功能,保证骆驼的生存需要。 动物身体的很多结构特点,都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但是其中蕴含了很多的科学知识,骆驼 的大脚、鱼和泥鳅的身体黏液、牛角比较尖、蝙蝠的回声定位等等。 3. 男孩小明和他的爷爷都具有且携带相同遗传信息的染色体是( ) A. X B. Y C. X 或 Y D. X 和 Y 【答案】B 【解析】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 图: 从图中看出男性传给儿子的性染 色体一定是 Y,男性的 X 染色体一 定传给女儿。因此男孩小明和他的 爷爷都具有且携带相同遗传信息 的染色体是 Y 染色体。 故选:B。 人的体细胞内的 23 对染色体,有 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
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 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 XX。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4. 如图所示的模式图能正确表示克隆羊“多利”诞生的技术原理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解:克隆羊“多利”的培育主要采用了核移植技术。 A、图 A 表示受精作用,A 错误; B、图 B 表示细胞融合,B 错误; C、图 C 表示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这是核 移植技术,C 正确; D、图 D 表示将卵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入已经去除细胞核的体细胞中,而核移植是将体细胞的 细胞核移植入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D 错误。 故选:C。 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 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核移植得到的动物称克隆动 物。据此答题。 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核移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核移植的概念,能紧扣概念选出正 确的示意图。 5. 在人体的第二、第三道防线中均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或细胞是( ) A. 胃液 B. 溶菌酶 C. 吞噬细胞 D. 淋巴细胞 【答案】C 【解析】解:在人体的第二、第三道防线中均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或细胞是吞噬细胞 故选:C。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如下表: 名称 形成时间 形成因素 特点 器官 包括的 防线 举例 非特 异性 免疫 生来就有 的,先天 性的 由遗传因素决定 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 原体,作用范围广, 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 效 皮肤、黏 膜等 第一、 二道防 线 唾液中的溶 菌酶 特异 性免 疫 出生以后 才产生的 与遗传因素无 关;和与该病原 体斗争的人有关 针对某一特定病原 体,具有专一性 胸腺、淋 巴结、脾 脏 第三道 防线 天花病毒侵 入人体后,人 体产生抗体 熟练掌握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和作用,人体三道防线的免疫特性。解题时 特别注意区分哪些属于特异性免疫,哪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6. 扬子鳄的结构层次是( ) A.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C. 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个体 B. 细胞→组织→个体 D.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答案】A 【解析】解: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所以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故选:A。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 官→系统→动物体。 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小。 7. 将下列活细胞置于清水中,会因吸水过多而涨破的是( ) A. 人口腔上皮细胞 C. 草履虫 B. 洋葱内表皮细胞 D. 衣藻 【答案】A 【解析】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作用,因此尽管洋葱表皮细胞、衣藻、草履 虫完全浸润在清水中也不会因过度吸水而胀破。人口腔上皮细胞无此结果,人口腔上皮细胞 要在 0.9%的生理盐水滴中才能保持正常形态,因此,人口腔上皮细胞置于清水中,会因吸 水过多而涨破。 故选:A。 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 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本题让学生明确观察植物细胞要滴一滴清水,而观察动物细胞要滴一滴 0.9%的生理盐水的 原因。 8. 鸟类的生殖过程中常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下列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 A. 孔雀开屏 B. 雷鸟换羽 C. 鹰击长空 D. 金鸡报晓 【答案】A 【解析】解:A、孔雀开屏是求偶,属于繁殖行为。A 符合题意; B、雷鸟换羽是有季节性的,属于节律行为,B 不符合题意; C、鹰击长空是鹰在捕食,属于取食行为,C 不符合题意; D、金鸡报晓是有季节性的,属于节律行为,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 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 为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鸟类的繁殖行为。 9. 人和动物可以通过特定的结构获取外界信息,以下能获取气味信息的结构是( D. 蚯蚓的刚毛 C. 蚂蚁的触角 A. 人的皮肤 B. 狗的大脑 ) 【答案】C 【解析】解: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 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 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 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蚂蚁的触角能获取气味信
息 故选:C。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10. 当你做屈肘动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C.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B. 相应的骨受到牵引 D. 骨绕关节转动 【答案】C 【解析】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 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 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 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 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可见 C 错误。 故选:C。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 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1.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下列不属于青春期身体发育特点的是( ) A. 身高突增 B. 大脑发育最快,内心世界逐渐复杂 C. 开始出现第二性征 D. 大脑、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答案】B 【解析】解: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 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 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 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 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 儿童到了七八岁,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水平,因此大脑发育最快不是青春期的特点。 故选:B。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分析解答。 只要熟练掌握了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 12. 如图是人类同卵双胞胎形成的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 ) 理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过程①②都发生在输卵管中 B. 过程③④伴随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 过程②③④所需能量均来自卵黄中的营养物质 D. 两个胚胎发育成的个体性别相同、性状极为相似
【答案】C 【解析】解:A、过程①②发生在输卵管中,正确; B、过程③④伴随着细胞的分裂、分化,正确; C、过程②所需能量来自卵黄中的营养物质,③④所需能量均来自母体,错误; D、两个胚胎有一个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因此性别相同、性状极为相似,正确; 故选:C。 ①受精、②细胞分裂、③细胞生长、④细胞分化 关键:胎盘是胎儿在子宫中发育时获取营养的通道。营养物质是来自于母体。 13. 下列有关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营寄生生活,属于原核生物 B. 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C. 细菌和真菌都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D. 一个菌落内的所有个体都属于一个种 【答案】D 【解析】解:A、病毒营寄生生活,没有细胞核不属于原核生物,错误; B、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错误; C、真菌都通过孢子进行繁殖,细菌通过分裂生殖后代,错误; D、一个菌落内的所有个体都属于一个种,正确; 故选:D。 细菌都是形体十分微小的单细胞个体,只有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下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形态因种类不同而不同,其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 螺旋菌 熟记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结构和特点,注意区分,关键是知道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真 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14. 如图为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若血液由 a 向 c 流动,则该血管是主动脉 B. 若血液由 c 向 a 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 C. 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 b 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 c 处止血 D. 若 b 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应该在 a 处扎上胶皮管 【答案】D 【解析】解:A、若血液由 a 向 c 流动,则该血管是动脉,可能是主动脉,也可能是肺动脉, 错误; B、若血液由 c 向 a 流动,则该血管静脉,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错误; C、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 b 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 a 处止血,错误; D、抽血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这主要是因为让静脉 积血膨胀,便于寻找,正确。 故选:D。 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如图所示:
血管类 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 度 动脉 毛细血 管 静脉 把心脏中的血 液输送到全身 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 较深的部位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把血液从全身 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 有的分布较浅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非常薄,只有一层 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 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动脉的血流速度较快,针刺后容易发生危险;毛细血管的管径太小,不利于刺入;静脉分布 较浅,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因此输液时常选用静脉血管。 对于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可通过列表比较这三种血管的特点掌握。 15. 如表是对某地小麦在不同发育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发育期 天数 需水量(米 3/公顷) 返青期 29 拔节期 23 抽穗期 20 635 876 956 灌浆期 31 1192 A. 小麦不同发育期的需水量不同 B. 抽穗期平均每天的需水量最大 C. 灌浆期需水量最大,主要用于种子的呼吸作用 D. 小麦各时期吸收的水分大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答案】C 【解析】解:返青期平均每天需要水量(单位为米 3/公顷)为 635/29=21.9;拔节期平均每 天需要水量为 876/23=38.1;抽穗期平均每天需要水量为 956/20=47.8;灌浆期平均每天需 要水量为 1192/31=38.5, A.通过分析数据,小麦不同发育期的需水量不同,正确; B.抽穗期平均每天需要水量为 956/20=47.8,这个时期需水量是最多的,正确; C.植物在生长发育期需要的水量主要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不是呼吸作用,错误; D.小麦各时期吸收的水分大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正确; 故选:C。 植物体的生活需要水,不同时期需要水的量是不同的 学会分析数据解答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 动物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蛔虫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 B. 家鸽的肺和气囊相通,增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C. 蝗虫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D. 家兔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 【答案】B 【解析】解:A、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可以防止消化液的侵蚀, 起保护作用,A 正确;
B、家鸽的肺和气囊相通,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B 错误; C、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陆地生活,C 正确; D、家兔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D 正确。 故选:B。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据此解答。 解答此题要掌握各种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17. 下列有关青蛙的生殖发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青蛙有抱对行为,体内受精 C. 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蝌蚪 B. 青蛙的生殖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 D. 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变态发育 【答案】D 【解析】解:A、青蛙有抱对行为,但是体外受精,A 错误。 B、青蛙的生殖发育没有摆脱了水的限制,受精作用在水中完成,B 错误; C、青蛙的发育要经过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因此,青蛙发育的起点是受 精卵,C 错误; D、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D 正确。 故选:D。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变态发育成成体后,成体营 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青蛙的生殖方式是卵生,体外受精。注意抱对不是交配,是为了提高卵的受精率。 18. 由于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致使一些致病细菌具有广泛的耐药性,甚至出现了无药可治 的“超级细菌“。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耐药细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抗生素使具有耐药变异的细菌生存下来 B. 耐药细菌的繁殖能力比不耐药细菌的强 C. 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耐药性变异 D.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诱导产生了耐药细菌 ) 【答案】A 【解析】解: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病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 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病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病 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病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 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病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病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 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病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具有抗药性的病 菌,导致用抗生素治疗由病菌引起的疾病效果越来越差菌。所以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对抗生 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其原因可能是有抗药性变异的细菌能生存并繁殖。 故选:A。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 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 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 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 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 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一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菌抗药性增强的原因。
19. 如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不 同的血管,a、b 分别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 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 和 b 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 B. 乙和肺泡的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 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多的营养物质 D. 只有当膈肌收缩时,才能发生 b 气体的扩散 ) 【答案】C 【解析】解:A、a、b 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根据箭头方向 可知 a 和 b 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A 正确。 B、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B 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与甲相比,丙内的 血液只是氧气增加,而营养物质并没有变化,C 错误。 D、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 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因此只有当膈肌收缩时,才能 发生 b 氧气气体的扩散,D 正确。 故选:C。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 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 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熟记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原因,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20. 下列各项符合如图所示概念之间关系的是( ) A. Ⅰ节肢动物Ⅱ昆虫Ⅲ蜈蚣 C. Ⅰ血液Ⅱ血细胞Ⅲ血小板 B. Ⅰ玉米种子Ⅱ胚Ⅲ胚乳 D. Ⅰ染色体Ⅱ基因ⅢDNA 【答案】C 【解析】解:A.蜈蚣不属昆虫,故 A 不符合题意; B.胚乳不是胚的组成部分,故 B 不符合题意; C.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符合题意; D.基因应该是位于 DNA 上,不是基因包含 DNA,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包含的知识点有:动物的分类,种子的结构,血液的组成,染色体、DNA 和基因,图示 中 I 含 II,II 包含 III。 熟记动物的分类,种子的结构,血液的组成,染色体、DNA 和基因等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 关键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