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簌簌.sù
驯.良 xùn
颤.巍巍 chàn
参.差不齐 cēn
B. 圆弧.hú
绽.开 zhàn 口头禅.chán
锐不可当.dāng
C. 宽恕.shù 鬈.发 quán 中轴.线 zhóu
一拍即.合 jí
D. 炽.痛 zhì 臆.测 yì
脂粉奁.lián
恃.才放旷 shì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
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D 项“炽痛”
读作“chì”。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慨
里程碑 宽宏大量 锋芒毕露
B. 萧瑟
笑吟吟 物竟天择 随机应变
C. 坍塌
城隍庙 唯唯连声 人情练达
D. 次第
秫秸秆 引经据典 洗耳躬听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
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 项“气慨”
写作“气概”;B 项“物竟天择”写作“物竞天择”;D 项“洗耳躬听”写作“洗耳恭听”。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秀丽壮美的山川,神秘繁茂的森林,湛蓝高远的天空,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
B. 羽毛球飞到了树枝上,小明故意逞能..,噌噌噌地爬了上去,球没捡到人却下不来了。
C. 著名演员王刚把和珅这个老谋深算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美国特朗普政府实施制裁“中兴通讯”、发动中美贸易战、打击叙利亚政府等举措,其实是他们根深蒂...
固.的霸权主义思想在作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C 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
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用在句中不恰当。
4.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济利益的驱动使越来越多的食品商贩抛弃了诚信经营的信条,越来越多的问题食品出现在市场。
B. 去年,杭州三小伙先盗窃后救人的感人事迹,到底该赏还是该罚,引起了网友热议。
C. 今天,“美丽中国”已不是简单的描述性词语,而是中华民族上上下下共同追求的愿景。
D. 《战狼Ⅱ》反映出已经足够强大的中国,在拯救境外遇险同胞、捍卫世界和平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
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
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
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B 项搭配不当,将“感人事迹”改为“行为”。
点睛: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常见的病句类
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
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5.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就是这样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②当然,人们需要在规则中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方式或者基本的生命准则
③一个人能做出一万种姿势,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无限种可能,姿势的改变就是潜能最大限度的开发
④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有多大的能量,自己有什么样的需要
⑤然后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⑥也能在生命的规则中找到一些让自己过得更好的方法
A. ②①③⑤⑥④
B. ③①②⑥④⑤
C. ②⑥④③⑤①
D. ①③②④⑥⑤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
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仔细阅读这段话,可知,句③是整段话的话题,
是首句;然后句①“这样”承接句③的内容;句②“当然”与前句形成转折;接着,句⑥“也能”承接句
②;句④“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知道”承接上一句;最后句⑤归纳总结。据此分析排序为③①②⑥④⑤,
故选 B。
6.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
步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他身上凝聚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B. 乔纳森·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
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C. 《童年》的整体基调虽然严肃、低沉,但小说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
天真烂漫的色彩,读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
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D. 小说《简·爱》所述故事主要发生在桑菲尔德庄园,因为简·爱以家庭教师身份为罗切斯特的女儿阿黛
勒授课,她的生活在桑菲尔德庄园与罗切斯特产生交集,但最终她与罗切斯特分道扬镳。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
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类题中,主
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D 项表述错误,简·爱和罗切斯特经历了一
些波折,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社科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①一个人对文化品的需求程度,实际上是一个人整体素养的反映。一个拒绝阅读的人,是不可能有很
拒绝阅读就是拒绝美好
高文化素养的。
②现在,大多数的人都在一门心思追逐财富,每天不肯拿出哪怕一个小时来阅读。其实,这些人犯了
一个最大的错误,他们不懂得财富只是人的躯壳而已,文化和信仰才是一个人的精髓。一个只是拥有财富
而没有文化的人,不过是财富的管家罢了。
③现在的大学里也在发生着让人痛心的事,很多大学生每天仅仅限于自己专业的学习,而没有在社会
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阅读。其实,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仅仅限于专业,自己不过就是一个接受
了专业训练的文盲而已,是一个专业工具罢了。比如两个弹奏钢琴的人,两人同样拥有熟练的演奏技巧,
一个是有着丰富文化知识的人,他在用钢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一个却仅仅是个熟练的演奏者,他看
重的仅仅是钢琴的技法。他们最后的区别是:前者成了伟大的钢琴家,后者仅仅是个钢琴演员。
④专业知识可以获得文凭,可以成为硕士、博士,但那不是文化。一个社会没有这样的文化氛围,没
有这样的文化追求,是可怜的,也是不可能和谐发展的。
⑤很多海外的华人,现在最苦闷的事情就是他们的孩子对中华文明的一无所知。他们的孩子接受了良
好的西方教育,过着优裕的生活,说着流利的外语,但是他们的内心却非常空虚。为什么?因为,他们没
有了文化的归属感。说自己是华人,对于中华文化一无所知;说自己是外国人,自己又没有外国人的血统。
我们所熟知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就没有这样的困惑,因为他们都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修
养,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祖国文明的渴望和追求。
⑥很多华人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从国内购买大量的国学书籍,让孩子补上国学课。
⑦事实上,身居国内的人,这样的危险同样存在。很多的富二代、富三代已经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财富
管理者,仅仅精于自己家族和企业的业务领域,而对于社会文明则茫然无知。这样的茫然和无知,导致的
后果是他们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漠视。
⑧中国慈善事业的严重滞后,富人缺少同情、帮助弱者的善良情怀,就是这种缺失的直接后果。说到
底,就是文化的严重缺失。
⑨我们应该这样认为,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文化缺失的危机。放眼我们的社会,有哪些人心怀着巨大而
崇高的社会责任心在认真地阅读?我们现在不缺少财富,缺少的是文化素养,是巨大的社会责任心,是善
良的人文情怀。而这些,恰恰是一个人的美德,是一个社会的价值核心,是一个民族的道德良心。
⑩阅读使人丰富文化知识,提升道德品格,涵养崇高情怀。而一个人只有培植了崇高品格,才会赢得
他人和社会的尊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谈论的“阅读”不是指对专业教科书的学习,更多的是指对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的阅读。
B. 一门心思追逐财富、缺乏文化阅读容易导致对社会文明的无知和社会责任的缺失。
C. 作者拿钢琴家和钢琴演员的事例进行对比,揭示了“文化阅读能够让人发展得更好,挣钱更多”的道理。
D. 很多海外华人从中国购买大量国学书籍,让孩子补上国学课,是为了更好地让孩子获得文化归属感。
8. 下面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头点明阅读与文化素养的关系,结尾揭示阅读与道德、品格、情怀等人文素养的关系,虽一线贯
通,却始终未能点题。
B.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指出拒绝阅读的弊端,中间列举三类人因各种原因而缺少文化阅读的
事实,证明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揭示阅读的重大意义。
C. 本文层次分明。第③④段论述大学生缺少文化阅读的弊端;第⑤⑥段举海外华人因孩子缺乏中华文明而
苦恼的事例,论述了文化阅读的重要性;第⑦—⑨段举富人缺少文化素养的事例论述文化缺失的后果。三
个层次,条理分明,井然有序。
D. 文章各部分衔接紧密,如第⑦段“事实上,身居国内的人,这样的危险同样存在”这一句就起到了承上
启下的作用。
9. 下列对文章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思路严密,如第⑦段中“很多的富二代、富三代已经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财富管理者”与第②段的画
线句形成照应。
B. 这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性文章,没有明确的思路和线索,思维跳跃而随意,从大学生到海外华人,又突
然跳到富二代、富三代等。
C. 第②段用现在大多数人不肯花时间读书这一现象引出后面的论述,第③—⑨段从大学生、海外华人、国
内富人的事实展开论证,得出“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文化缺失的危机”这个结论。
D. 第②段中“……财富只是人的躯壳而已,文化和信仰才是一个人的精髓”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
贴切地揭示了财富、文化素养与人的关系。
【答案】7. C
8. A
9. B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逐段分析内容,了解论题及其观
点,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理清论证思路,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然后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做出回答。C 项
表述错误,作者拿钢琴家和钢琴演员的事例进行对比,揭示了“如果仅仅限于专业,自己不过就是一个接
受了专业训练的文盲而已,是一个专业工具罢了”的道理。
8.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结构层次的分析能力。根据一般思维模式,议论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三大块构成。分析全文结构可以看出,A 项表述错误,文章开头点明阅读与文化素养的关系,结
尾揭示阅读与道德、品格、情怀等人文素养的关系,一线贯通,强化了中心论点“拒绝阅读就是拒绝美好”。
9.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
词语,进行表述即可。B 项表述错误,这篇文章论述过程清晰,观点明确,论据典型有力,并不是“漫谈式
的议论性文章”。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
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
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
弦而倒。
【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阵。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
“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若有急,奈
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10.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避之数岁.(年)
B. 因复更.射之(重新)
C. 广之将.兵(将军)
D. 上山阵.(布阵)
11. 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如此以.百骑走/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 发即应弦而.倒/泉香而.酒洌
C. 汉之.飞将军/杀之.以应陈涉
D. 以坚其.意/其.如土石何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广本领高强,善于带兵,对匈奴震慑很大,因为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很多年都不敢来此侵犯。
B. 李广力大善射,但眼力不佳,曾把石头当虎,所以作战时要等敌人靠近了才发箭。
C. 李广受士兵爱戴的原因:把自己的封赏分给部下;饮水和食物缺乏时,让士兵先饮用、进食;待人宽厚、
不苛刻……
D. 一次,与强敌狭路相逢,李广不退反进,下马解鞍,迷惑敌人,保全队伍。这充分体现了他临危不乱、
有勇有谋的品格。
1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②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①李广的一百骑兵都非常恐慌,想策马往回跑。②那些敌人以为我们要逃跑,现在(我们)都解鞍来
表示不逃跑,用这种方式使他们坚信我们的诱敌意图。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解析】选自《史记》 作者:司马迁 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
(甲)
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
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听说后,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李广出
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虎就射去,箭头没入石中,近看原来是石头。于是又重射,却再不能射
进石头里了。
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
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
力。李广身材高大,臂膀象猿一样,他的善射也是天赋。虽然子孙或别人向他学,但谁也不能赶上他。李
广口舌笨拙很少说话,与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阵势,饮酒专以射箭作游戏。他射箭的办法是,见到敌人逼
近,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
(乙)
..........
...........
10.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
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
下文来判断。C 项“将”是“率领、带领”的意思。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
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
义的单音节词。A 项“以”都是“凭借”的意思;B 项“而”分别表示“修饰”和“并列”;C 项“之”分
别是“结构助词”和“代词”;D 项“其”分别是“代词”和“加强语气”的用法。故选 A。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
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B 项表示错误,“作战时要等敌人靠近了才发箭”
不是因为眼力不佳,而是为了有的放矢,百发百中。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
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
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恐”是“惊恐、害怕”的意思,“ 虏”意思是“敌人”,
“但”是“只”的意思。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
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古代诗歌鉴赏。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
B. “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C. 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D. 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行,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体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唐文宗曾下诏:“以
(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可见,李白在盛唐诗坛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15.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换为“枕”好不好?说说理由。
【答案】14. C
15. 不好。“抱”字是相拥、怀抱的意思;它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
时应战的情形,体现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辛;更能表现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而“枕”字
有安逸舒适之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句的理解和辨析能力。仔细阅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和抒发的情感,并对名句或关键字做出赏析,然后辨析各个选项,分析作答。C 项表述错误,这首诗苍凉而
极雄壮,意境浑成,表达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