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山西省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前面的代码填涂在答
题卡相应位置。(每小题 0.8 分,共 80 分)
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
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
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
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根据材料回答 1-4 题
1.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
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这表明: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④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唯物论的哲学观点,其方法论是:想问题、办事情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所以在现阶段,基本国情属于客观实际;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体现的是人的主观意
识;这一发展理念必须同客观实际相结合。反应出的哲学观点是:1. 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2.方针政策与基本国情要做到有机统一;3.世界观和方法论要相统一。本题
中,④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相统一”;这一选项体现的是各个主观
意识之间的关系,跟题目主干不符合,故排除。
2.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
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方针政策与基本国情要做到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要相统一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相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是 D
解析:
“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要求我们要处理好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实现整体功
能的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导我们通过量的发展方式的转变来实现发展的质的
飞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体现出事物的总发展趋势
是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本题的④“发展是无规律可循的”的观点错误,发展是有规律
可循的,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发现发展的本质的规律。
3.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其哲学依据是:
A 科学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
B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物质世界
C 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的认识都具有积极作用
D 只要有科学的理论,就能指导我们揭开自然之谜
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正确的主观意识,是科学理论,所以其对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
促进作用。A 项正确; B 项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物质世界,跟题目主干不
符合;C 项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的认识都具有积极作用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认识有
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之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D
项只要有科学的理论,就能指导我们揭开自然之谜的观点也是错误的。揭开自然之谜不仅要
有科学的理论,还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更可持续的发展。这反应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②部分与部分之间要做到有机统一、才能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事物的总发展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
④发展是无规律可循的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正确答案是 D
解析:
“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要求我们要处理好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实现整体功
能的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导我们通过量的发展方式的转变来实现发展的质的
飞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体现出事物的总发展趋势
是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本题的④“发展是无规律可循的”的观点错误,发展是有规律
可循的,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发现发展的本质的规律。
材料
李克强在 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
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力发展战略。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
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
业。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根据材料回答 5—7 题
5.经过几代人的艰难探索和不断努力,我国航空科学获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发的大型运
输飞机 G20 终于投入运营。G20 研制过程说明:
①事物发展的前提是光明的,总趋势是曲折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运动
A. 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正确答案是 B
解析: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总趋势是向前的,而不是曲折的,道路是曲折的③题干中
排除,实践的不断深化决定着认识的不断完善;所以本题选择 B
6.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技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
培育壮大一批又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从而带动国家经济腾飞。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要分清主次矛盾,学会抓重大、抓关键
②坚持正确方法、把握事物属性
③要通过特殊性总结一般经验,从而指导国家经济发展
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要统筹兼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题干中没有体现出一般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③属于无关选项,排除,应选 A
[page]
7.从根本上说,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创新的主体也是人民大众。这体
现的哲学道理是:
A.认识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B.社会精英是创新的决定力量
C.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实践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D.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财富是由人们群众创造的
正确答案是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中人民群众的重要意义,人民群众的作用:第一,人民群众
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第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
第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8.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其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解决斗争史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正确答案是 C
解析:
②说法错误,生产力的性质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④阶级斗争材料中没有提到。
9.坚持(),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是立国之本,是社会
主义建设的基本保证。
A.和平发展 B.四项基本原则 C.独立自主 D.改革开放
正确答案是 B
解析:
邓小平在讲话中将中国共产党一贯所强调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原则,概括为“四项基本原
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page]
10.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
A.和平发展 B.改革创新 C.艰苦奋斗 D.清正廉洁
正确答案是 B
解析: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
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1.()战略布局,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
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A.“四个全面” B.“五大发展理念” C.“三严三实” D.“两学一做”
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
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
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
12.下列关于“村民委员会”的主体定位,表述错误的是:
A.村委会是一级政府部门,属于国家行政机关
B.村委会有权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C.村委会运行遵循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族监督原则
D.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1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它的主体任务是逐
步实现:
A.社会主义农业化 B.社会主义工业化
C.国家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page]
14.()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斗争的历史性标志,为新中国的经济恢
复发展与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A.“三反”、“五反”运动
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共同纲领》的制定 D.人民公社化运动
正确答案是 B
解析:
土地改革在全国的基本完成,从根本上铲除了封建制度的根基,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
解放、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大提高,为新中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扫
清了障碍。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斗争的历史性标志,它为新中国的经
济恢复发展与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15.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A.含有资本主义因素
B.各个阶级联合专政
C.人民民主主义制度
D.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正确答案是 D
解析: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
领导的,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16.(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
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
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正确答案是 B
解析: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
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
[page]
17、邓小平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 是我们必须坚
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A 共同富裕
B 统筹兼顾
C 效率优先
D 注重公平
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社会主义有两个根本原则,一是公有制占主体,二是实现共同富裕,故本题选择 A 选项。
18、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明确指出,()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A 改革 B 开放 C 发展 D 稳定
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要解决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关
键还是要靠改革,改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是中
国的第二次革命,故本题选择 A 选项。
19、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是:
A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B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C 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D 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
正确答案是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