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9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纸新闻编辑真题.doc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资料共6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9 年 10 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纸新闻编辑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广义的报纸编辑工作流程中,开始的工作环节是( ) A.接收稿件 B.确定报道选题 C.组织编辑部队伍 D.确定报纸的编辑方针 2.负责设计、组拼报纸版面的编辑叫( ) A.版面主编 B.内务编辑 C.总编辑 D.编辑部主任 3.1997 年《青岛晚报》发起组织“周日志愿者行动”并进行报道,从报道方式上说,这种 报道属于( ) A.组合式报道 B.参与性新闻报道 C.介入性新闻报道 D.集中式报道 4.设计报道方案的根本依据在于( ) A.报道进程 B.报道方式 C.报道思路 D.报道效果目标 5.报纸编辑在选稿过程中,稿件分析的重点是( ) A.从一篇稿件的总体上去把握它是否具有刊用的价值 B.分析一篇稿件的各个部分,发现其中有哪些缺陷 C.判断稿件中哪一部分最有新闻价值 D.在稿件与稿件之间进行分析比较 6.对新闻稿件进行分析,除了要作出新闻评价外,还要作出( ) A.可读性评价 B.艺术评价 C.真实性评价 D.社会评价 7.对稿件内容再次通过直接向当事人和有关人员了解情况来检查它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 种发现新闻稿件差错的方法是( )
A.分析法 B.核对法 C.调查法 D.解释法 8.以叙事为主,着重表现具体人物、动作或事件的标题被称为( ) A.虚题 B.实题 C.主题 D.辅题 9.在对版的内容进行组织时,将若干内容具有紧密联系的稿件集中在一起发表的形式被称 为( ) A.同题集中 B.集纳 C.专栏 D.专页 10.人民日报是( ) A.对开报纸 B.四开报纸 C.六开报纸 D.八开报纸 11.把内容有联系的若干稿件集中安排在一个标题之下排版,形成统一的视觉形象,这是( ) A.空间组合 B.标题组合 C.专栏组合 D.线条组合 12.在正文编排方面应以( ) A.变栏为主 B.破栏为主 C.基本栏为主 D.长栏为主 13.栏线从版面上端直通下端的现象被称为( ) A.对题 B.并题 C.辟栏 D.通栏 14.副刊刊登文艺评论和书刊评论,第一要注意( ) A.精心选择评论的对象
B.坚持评论的正确方向 C.评论语言应通俗易懂 D.评价应恰如其分 15.报告文学报道新闻性的人物和事件,采用的是( ) A.文学手法 B.通讯手法 C.描写手法 D.修辞手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之所以说报纸编辑是报纸及其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是因为( ) A.报纸编辑是报纸编辑方针的制定者 B.报纸编辑是报纸整体形象的设计师 C.报纸编辑是每一阶段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D.报纸编辑是记者从事采访写作的指挥员和参谋 E.报纸编辑是报纸产品销售的决策者 17.决定报纸的风格特色的因素主要有( ) A.办报宗旨 B.报纸的性质 C.报纸的规模 D.发行方式 E.读者对象 18.下列内容在新闻报道中禁止刊载的有( ) A.煽动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的 B.传播犯罪方法,教唆犯罪的 C.故意捏造事实,羞辱他人的 D.未经本人同意,公布其信件、日记 E.未经本人同意,公开批评其人 19.新闻稿件的修改方法主要有( ) A.改写 B.压缩 C.校正 D.增补 E.虚构 20.新闻(消息)标题与通讯、评论标题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新闻标题与通讯标题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标出新闻事实 B.新闻标题是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以新闻为依据 C.通讯标题必须含有新闻事实 D.评论标题重在说理
E.新闻标题重在叙事 21.引题又名( ) A.肩题 B.眉题 C.子题 D.上副题 E.上辅题 22.新闻标题要求言简意明,为此要善于省略,具体做法有( ) A.只保留事实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 B.只保留事情发展结果,省略不必要的过程与细节 C.省略消息来源 D.省略不必要的议论 E.省略不必要的事实成分,如时间、地点、具体名称等 23.版面强势形成的基本方法有( ) A.强度 B.对比 C.变化 D.对称 E.统一 24.专、副刊对新闻版内容的延伸主要包括( ) A.事实的延伸 B.理论的延伸 C.时效的延伸 D.体裁的延伸 E.知识的延伸 25.在专、副刊组稿中,发现作者的途径大体有( ) A.从专家学者聚集的单位里发现作者 B.从已刊发的作品中发现作者 C.从参加会议中发现作者 D.从自发来稿中发现作者 E.从参加各种活动中发现作者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26.采编合一 27.报纸编辑工作流程(狭义) 28.连续式报道 29.后生错误 30.重点式版面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31.为什么说报纸编辑部门在报纸的生产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32.新闻稿件的思想、观点差错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33.为什么说“读者通过版面,不仅可以认出报纸,而且可以了解报纸”? 34.一般来说,画版样应按怎样的次序进行? 五、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35.下面的内容摘自某报刊登的新闻稿,请指出其中是否有不当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不久前的一天,江苏农村有一个村民被农用车撞倒,又被该车从头部轧过,“中头彩”当场 死亡。 36.下面的内容摘自某报刊登的新闻稿,请指出其中是否有不当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本报讯 没有突出的喉结,更没有满脸的胡子,身材娇小的童梦日前面对市一医院作出的染 色体检查报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竟是男儿身。 来自下白县丘陵乡的小童和丈夫均是教师,丈夫在学校教生物,“她”教体育。夫妇俩 结婚三年来恩爱有加,但都快 30 岁了还没有孩子…… 六、制作标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37.为下列新闻制作标题 本报讯 日前,世界第一、面积达 1780 平方米的一块巨型 A 级膜布安装到上海世博园世博轴 顶部,此举意味着世博轴顶部索膜结构工程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世博轴是上海世博园区 最重要的人行立体交通枢纽,由地上 2 层、地下 2 层组成,全长约 1 公里,连接园区内中国 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等永久性场馆,以及主要轨道交通线。 38.为下列新闻制作标题 本报讯 为加快推动“海峡旅游”品牌在台港澳地区的宣传力度,7 月 l 日至年底,福 建省在台湾东森电视台的亚洲新闻台及财经新闻台黄金时段播出《迷人的海峡,福建欢迎您》 形象宣传广告片,重点展示迷人的武夷和神奇的土楼等福建十大旅游品牌,提升福建旅游的 整体影响力与美誉度。这是福建省旅游形象广告宣传片首次亮相宝岛台湾。 福建省旅游局还将于近期在东森财经新闻台播出 4 次全外景采访的《中国大体验》节目。主 持人将游走八闽大地,向台湾民众展示福建各地的迷人美景和人文风貌。 七、配置评论(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8 分) 39.请为下面的新闻配一篇 200~250 字的编后(要有题目)。 国家人口计生委决定在全国清理、规范、更新计生标语 冷漠强硬标语不得上墙 本报北京 8 月 8 日电 “一环二扎三罚”、“普及一胎、控制二胎、消灭三胎”,这些冷 漠强硬的计生标语将淡出公众的视线。而“地球妈妈太累了,再也擎不起太多的孩子”、“对 生命的尊重,从生殖健康开始”等人性化标语,将在城乡亮相。 国家人口计生委日前决定,在全国普遍开展一次清理、规范、更新人口和计划生育标语口号 工作,推荐 190 条更富有人情味和时代特色的标语口号。 国家人口计生委宣教司司长张建认为,书写、悬挂标语口号,不是为了表达当地政府抓人口 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心,给上级领导检查、观看,也不是为了单纯完成工作任务,而是向广 大人民群众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使党的政策更加深入民心。 他指出,当前各地人口和计划生育标语口号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标语口号过多且质量较差,影响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一些地方甚至依据“土政策”,制作出台一些约束群众的标语口号,
使人民群众对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产生误解。 管理缺失,内容、质量没有标准,操作程序缺少规范。在一些地方,标语口号的拟制由乡村 计生工作人员自编自创,是非对错,全凭标语拟制者的素质和水平。 冷漠强硬,缺乏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思想。禁止性的多,倡导性的少;管理性的多,服务性 的少;宣传公民实行计划生育义务的多,宣传公民权益的少;冷漠强硬的多,温馨可亲的少。 为此,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要从根本上剔除不良执政文化的影响, 力戒简单粗暴。要充分尊重公民基本权利,从民间视角切入,拟制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极具说服力、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标语口号。 根据规定,清理、规范、更新人口和计划生育标语口号,要变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宣传,为 以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宣传;变单纯强调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宣传,为维护 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合法权益及奖励扶助等优惠政策的宣传;变单纯避孕节育的宣传,为优生 优育、优质服务以及预防艾滋病、促进生殖健康等知识的宣传;变简单生硬冷漠的宣传,为 依法行政、文明温馨的宣传。 此次清理、规范、更新标语口号的范围是:全国各乡(镇)、村、街道、社区、居委会,各级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交通要道、公共场所等所有悬挂、张贴标语口号的地方。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