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2-2023 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 案 一、本卷共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 50 分。在每题列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 了解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生存状况有多种途径,可信度最高的是 A. 神话传说 B. 考古发现 C. 影视作品 D. 学者推 断 【答案】B 2. 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磁县发掘出一处距今八九千年的遗址,发现了上百个储存粮的粮窖。 同时,出土了翻地用的石铲等工具。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 A. 修建了水利工程 B. 已有了原始农业 C. 建立了早期国家 D. 出现了 成熟文字 【答案】B 3. 《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 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 民族认同 B. 华夷有别 C. 民族差异 D. 国家统一 【答案】A 4. 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 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 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 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 战 C. 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D. 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答案】A 5. 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陕西省简称“秦”。这些省的简称与周朝哪一项政 治制度有渊源( ) A. 郡县制 【答案】C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6. 《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鞭打春牛”。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 纸粘的“土牛”。据考证,约成书于战国的《周礼》有对这一习俗的最早记载。这一习俗反
映了( ) A. 铁农具使用推动生产发展 B. 牛耕在西周时期已得到推广 C. 我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达 D. 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影响 【答案】D 7.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 一景况得益于( ) A. 大禹治水 C. 灵渠的开凿 【答案】B B. 都江堰的修建 D. 大运河的开通 8.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些 思想主张属于( ) A. 道家学派 B. 儒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兵家学 派 【答案】B 9. 据下图判断,秦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 ) A. 皇帝制度 B. 丞相制度 C. 太尉制度 D. 郡县制 度 【答案】D 10. 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 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 王室衰微的表现 B. 商靹变法的背景 C. 秦灭六国的过程 D. 秦朝统 一的意义 【答案】D 11. 历史课堂上,张老师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同学们能 立刻联想到( ) A.黄巾起义 B. 陈胜、吴广起义 C. 李自成起义 D. 黄巢起义 【答案】B 12. 西汉初年“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汉武帝时期,“牛马成群,农夫以马 耕载,而民莫不骑乘”。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西汉( ) A. 社会政治清明 B. 经济恢复发展 C. 中央集权加强 D. 农民负 担沉重 【答案】B 13. 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两者所起的相同历史作用是( ) A.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B. 继承了春秋战国货币的风格 C. 促进了货币种类的多样化 D. 适应了商业贸易繁荣的形势 【答案】A 14. 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 20 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 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A. 官僚机构臃肿 C. 豪强地主横行 【答案】D B. 宦官把持朝政 D. 外戚势力膨胀 15.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下 列可以印证这一毋庸置疑的历史的是( ) A. 丝绸之路开辟 C. 宣政院的设置 B. 西域都护的设置 D. 驻藏大臣的设置
【答案】B 16. “第一个建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第一个大力开拓疆土的皇帝,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 帝,第一个下罪己诏书批评自己的皇帝。”材料中的皇帝是指( ) A. 秦始皇 【答案】C B. 汉高祖 C. 汉武帝 D. 光武帝 17. 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以 下关于秦朝的资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 史书《史记》 B. 古代散文《阿房宫赋》 C. 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 D. 影视作品《大秦帝国》 【答案】A 18. 整理表格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应是( ) 时间 208 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役特点 以少胜多 战役结果 孙刘联军取得胜利 A. 牧野之战 B. 巨鹿之战 C. 官渡之战 D. 赤壁之 战 【答案】D 19. 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 秦政权形成“英儒毕集”局面。苻坚这一举措( ) A. 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 B. 体现“无为而治” C. 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 D. 有利于民族交融 【答案】D 20. 《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 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A. 民族的大交融 B. 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C. 社会相对安定 D. 北方人 口大量南迁
【答案】D 21.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 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危机 【答案】C 22. 某校学生以“民族融合”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收集到某个王朝推行“说汉话、穿汉服、 行汉制”等措施的资料。请问这个王朝的国君是( ) A. 汉武帝 B. 唐太宗 C. 秦始皇 D. 北魏孝 文帝 【答案】D 2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训形式多是“家书”或“遗令”,重视教育子弟,内容涉及从修身 到治学,从处世到事君。此后各朝,上至达官下至平民,多有家训问世,内容多强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家训 A. 只出现在显贵家庭 C. 形式单一内容统一 【答案】B B. 受儒家思想影响大 D. 满足科举考试需要 24. 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大同云冈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 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 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 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 A. 书画艺术成熟 B. 北方民族融合 C. 江南经济开发 D. 南北政 权对峙 【答案】B 25. 《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
A. 天文学著作 B. 医学著作 C. 数学著作 D. 农学著作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本卷共 3 道题,26 题 18 分,27 题 18 分,28 题 14 分,共 50 分。 26.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影响。 材料一: (1)请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不断发展, 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 剩 140 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中国通史》 (2)请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何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 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中国通史》 (3)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诸子百家之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学派?上述三段材 料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答案】(1)铁农具、牛耕出现。促使出现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局面,变法成为潮流。 (2)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 (3)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促成思想文化的繁荣。 27. 学校组织七年级同学参加《图说历史》研修活动,同学们搜集整理的部分历史图片如下: 材料一:历史图片展板(一) 秦始皇(公元前 259-前 210)
历史人物简介 秦始皇重要的历史功绩: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但是,他性格残忍、好大喜功、刚愎自用、独 断专行、恣意享乐,加重了人民苦难。他就是 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既是有贡献的政治家,也 是一个④__________。 (1)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中的填空? 材料二:历史图片展板(二) 汉代讲经图 解读:老师端坐于左边榻上,双手拢于衣 袖内,神情庄重严肃。下面席地环形跪坐六位 学生,皆双手捧简,面向教师凝神静听,特别 是老师头上设有方格形器物,是用来挡灰尘的 承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汉武帝时期以 来)教师地位受到尊崇。 (2)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上图中老师主要讲述什么学说?这主要是汉武帝大 力推行什么政策的结果? (3)综合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 【答案】(1)①灭六国统一中国②确立中央集权制度④暴君。 (2)儒家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战国时,七 国文字书写各异。秦统一后,秦始皇命李斯等人总结出的小篆字体成为官方的标准文字,但
国家事务异常繁多,篆书字画很多,书写速度慢,于是产生了一种更为简易、书写更为方便 的隶书。 ——摘编自纪云华等《中国文化简史》 (1)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很多措施,由材料一反映出的是哪一项措施?请依据材料回 答,汉字由小篆发展为隶书字体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 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 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锺繇、胡昭书法作为标准字体。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阶 段。 ——摘编自《中国通史》 (2)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被后人誉为“书圣”的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综合材料一、二概括汉字(书法)演变的趋势? 【答案】(1)统一文字。小篆书写繁、慢,隶书简易方便,便于提高行政效率。 (2)王羲之,《兰亭集序》。由书写各异到统一,由繁到简,由实用功能到兼具实用、审美 的书法艺术。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