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2 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3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2•绵阳)刘悦同学在厨房中进行的活动,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C.将土豆由块状切成丝状 ) B.切过果蔬的菜刀未处理而生锈 D.和面时加入纯碱除去馒头的酸味 解答: 解: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的过程中醋酸与碳酸钙反应,有新物质二氧化碳 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切过果蔬的菜刀未处理而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将土豆由块状切成丝状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 变化. D、和面时加入纯碱除去馒头的酸味的过程中,碳酸钠与发酵产生的酸反应有新物质 二氧化碳等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C. 2.(2012•绵阳)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 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D.浓盐酸 A.生石灰 B.氯化钠 C.浓硫酸 ) 解答: 解:A、生石灰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生成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变化质量 会增加,故此选项错误. B、氯化钠在空气中无任何变化,质量不会变化,故此选项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故此选项错 误. D、浓盐酸在空气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溶液质量减小,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 B 3.(2012•绵阳)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H”既可以表示宏观的氢元素,也可以表示微观的一个氢原子 B.烧碱、熟石灰、纯碱按物质分类均属于碱 C.金刚石、C60 均为碳单质,所以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是提高了可燃物质的着火点 解答: 解:A、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故“H”既可以表 示宏观的氢元素,也可以表示微观的一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 误. C、金刚石、C60 均为碳单质,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故选项说法错误. D、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主要是利用生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覆盖在可燃物 表面,隔绝空气,进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4. (2012•绵阳)葡萄糖能给我们带来甜蜜和健康,它是生产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有机物, 分子式 C6H12O6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能给人体提供能量,其转化过程为 C6H12O6+6O2 6CO2+6H2O B.除葡萄糖所属的糖类外,六大营养素还包括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C.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说明葡萄糖就是由 C 和 H2O 组成的混合物 D.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8 解答: 解:A、葡萄糖在给人体提供能量时,在氧气的作用下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故 A 正 确; B、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物质,故 B 正 确; C、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故 C 错误; D、葡萄糖中 C,H,O 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6)=6:1:8,故 D 正确. 故选 C 5.(2012•绵阳)地球上 71%的面积覆盖着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将 1gCaO 投入到 99g 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 B.常温下 KNO3、Ca(OH)2 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 C.将 NaCl、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 D.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解答: 解:A、氧化钙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做溶质;溶质的质量不是 1g; 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不 是 1%;故错 B、氢氧化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错 C、氯化钠属于盐在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故错 D、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正确 故选 D 6.(2012•绵阳)王腾同学以不同的化学思维方式或者规律给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 你认为分类合理的一组是:( ①CaO+H2O═Ca(OH)2; ) ②Mg(OH)2 MgO+H2O; ③Ba(OH)2+2HCl═BaCl2+2H2O; ④Zn+H2SO4═ZnSO4+H2↑; ⑤2Mg+O2 2MgO. A.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② C.属于有热量放出的反应的是②③ B.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③④ D.属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④⑤ 解答: 解:A、②属于分解反应;故错 B、④属于置换反应;故错
C、②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反应吸热;故错 D、④锌元素、氢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⑤镁元素、氧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有 变化.故对. 故选 D. 7.(2012•绵阳)观察室验图象,得到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图 1:在 100g Cu﹣Zn 合金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根据氢气质量可知 Zn 的质量分数为 50% B.图 2:A 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 B 物质大,在 t℃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 图 3:将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可知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 D.图 4:将 CO2 通过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先变浑浊,后生成 Ca(HCO3)2 而变澄清 解答: 解:A、根据氢气的质量能求出合金中锌的质量,锌的质量为= =65g,Zn 的质 量分数为= %=65%,故 A 错误; B、有图象知,A 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 B 物质大,在 t℃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相同,故 B 正确; C、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有图象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的空气减少了五分之一即 氧气的质量,故 C 正确;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有生成可溶性 的碳酸氢钙,故 D 正确; 故选 A. 8.(2012•绵阳)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一组是( ) 选 项 A B C D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将水加入浓硫酸中配置成稀硫酸,将 镁条 置于其中 有气泡产生 Mg 是活泼金属 验纯后,将纯净氢气直接在空气中点 燃 产生淡蓝色 火焰 氢气可以在空气中安静的 燃烧 向一未知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 盐酸溶液 有无色气体 产生 将 ag 的铁钉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烘干、 称量为 bg 铁钉上覆盖 一层红色的 物质 2﹣ 该无色未知溶液中一定有 CO3 金属活动顺序为:Fe>Cu, 且析出铜的质量为(b﹣a) g A.A、 B. B、 C.C、 D. D、
解答: 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该实验操作错误. B、验纯后,将纯净氢气直接在空气中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可以看出氢气可以在 空 气中安静的燃烧,故该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 C、碳酸盐、碳酸氢盐均能与盐酸反应都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故可能含有碳酸根离 2﹣; 子或碳酸氢根离子,故该物色未知溶液中也可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不一定有 CO3 故该实验结论错误. D、将 ag 的铁钉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说明金属活动 顺序为:Fe>Cu;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烘干、称量为 bg,根据质量守恒 定律可知,(b﹣a)g 为固体质量增加的质量,而不是析出铜的质量,故选项结论错 误. 故选 B. 9.(2012•绵阳)加热条件下.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过程中两次测得各物 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质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 /g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 /g P 40 Q 4 R 3.6 W 4.8 待测 13 12.6 10.8 A. 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一定为 P Q+R+W B.该反应 R 与 W 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2:3 C.两次测 定之间生成 W 的质量为 10.8g D.第二次测得 P 的质量为 16g 解答: 解:A、因为在反应过程中,只有 AP 物质质量减少,QRW 物质的质量都增加了,说明 P 为反应物,BCD 为生成物,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P Q+R+W,故 A 正确; B、R 与 W 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2.6﹣3.6):(10.8﹣4.8)=3:2,故 B 错误; C、生成 W 的质量为 10.8g﹣4.8g=6g,故 C 错误; D、第二次测得的 A 质量为:(40g+4g+3.6g+4.8g)﹣(13g+12.6g+4.8g)=16g,故 D 正确; 故选 AD. 二、填空与 解答. 10.(2012•绵阳)(1)某简单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 当 x=8 时,该粒子符号为 O2﹣ ;当 x=10 时,该粒子符号为 Ne ;当 x=13 时,写出该 粒子的硫酸盐的化学式为: Al2(SO4)3 ; (2)t℃时,将 5.2gKNO3 固体溶于 20.0g 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t℃时,KNO3 的溶解度 为 26.0g .
(3)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生成一种盐类杂质,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时会产生无 色气体.生成这种杂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CO2↑+H2O ;向氢氧化钠溶 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剂,溶液会变 红色 . (4)“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是一种重要的铜矿石原料, 受热可分解为三种常见的化合物,物质转化关系如图,其中 A 是最常见的液态物质,B 是黑 色固体,F、G 为金属单质.根据推断回答下列问题: ①H 的化学式是 FeSO4 ; ②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8:5 ; ③写出 D+F→G+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 ④向 Cu2(OH)2CO3]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固体完全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写出此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4HCl+Cu2(OH)2CO3=2CuCl2+CO2↑+3H2O . 解答: 解:(1)某简单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 当 x=8 时,该粒子符号 为 O2﹣;当 x=10 时,该粒子符号为 Ne;当 x=13 时,该微粒 为铝,在化合物中显+3 价,而硫酸根显﹣2 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其 化学式为:Al2(SO4)3; (2)t℃时,将 5.2gKNO3 固体溶于 20.0g 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则 100g 水对应 的硝酸钾质量为 5.2g×5=26.0g,即 t℃时,KNO3 的溶解度为 26.0g. (3)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生成一种盐类杂质,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时会 产生无色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以及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CO2↑+H2O;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剂,由于氢氧化钠 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会变 红色. (4)“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是一种重要的铜矿石 原料,受热可分解为三种常见的化合物,物质转化关系如图,其中 A 是最常见的液 态物质,为水,B 是黑色固体是黑色的氧化铜.则 B 和硫酸反应生成的 D 为硫酸铜, 而 A 确定为水(B 和硫酸反应生成 AD,这个方向很容易忽略).F、G 为金属单质,且 F 和硫酸铜反应得到金属 G,所以为 F 为活泼金属,而 F 来源于 E 和氧化铁的反应, 所以 F 为铁. ①H 的化学式是 FeSO4; ②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8:5;
③写出 D+F→G+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④向 Cu2(OH)2CO3]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固体完全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写出此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4HCl+Cu2(OH)2CO3=2CuCl2+CO2↑+3H2O. 故答案为:(1)O2﹣; Ne; Al2(SO4)3; (2)26.0g.(3)Na2CO3+2HCl=2NaCl+CO2↑+H2O; 红色. (4)①FeSO4;②8:5; ③Fe+CuSO4=FeSO4+Cu; ④4HCl+Cu2(OH)2CO3=2CuCl2+CO2↑+3H2O. 点评: 物质推断要在明显的结论的协助下,逐一突破,注意相互的限制制约的利用. 11.(2012•绵阳)(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用 I 装置制取蒸馏水,仪器 a 的名称是 冷凝管 ,冷水应从 B 进 A 出. ②装置 II 是实验室经常用于固体药品称量使用的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将称量物放在 左 盘 (选填(左盘)或“右盘”);如果称量时使用了游码,且将称量物放反,则所称的样 品质量的数据比实际值 大 (选填“大”、“不变”或“小”). ③装置 III 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仪器 b 的名称是 锥形瓶 ; 若用 MnO2 与 H2O2 制氧气,MnO2 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 不能 (选填“能”或“不 能”)用此收集装置的收集方法收集 CO2. (2)扎西同学在化学兴趣小组中提出一个猜想:“根据学习过的化学反应 CaCO3+CO2+H2O=Ca (HCO3)2 可以知道,Na2CO3 溶液也能与 CO2 发生反应”. 为了确定扎西同学猜想是否正确,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完成了 对该猜想的判断.请你完成兴趣小组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的部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 Na2CO3 溶液与 CO2 的反应 【实验药品】:Na2CO3 溶液、饱和的 NaHCO3 溶液、大理石、CaCl2、CaO、稀盐酸、稀硫酸、浓 硫酸、澄清石灰水 【查阅资料】:NaHCO3 与 Ca(OH)2 发生反应:2NaHCO3+Ca(OH)2=CaCO3↓+Na2CO3+H2O.碳酸 氢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步骤与现象】
①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上述的 大理石和稀盐酸 (填药品的名称) ②将制取的 CO2 通过饱和的 NaHCO3 溶液洗气瓶的目的是 除去混入的氯化氢气体 . ③使过量的 CO2 通过装置 III,充分反应后,将其中所得的溶液取出 3mL 于试管中,然后向 试管中加入 CaCl2 试剂(请从以上给出的药品中选择) a.当试管中 有沉淀生成 现象时,Na2CO3 溶液与 CO2 没有发生反应 b.当试管中 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 现象时,Na2CO3 溶液与 CO2 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O2+H2O═2NaHCO3 【结论】:通过实验探究,扎西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应用】:你能否依据此化学反应的规律,再写出一个类似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写上述已有 的两个反应不得分): K2CO3+CO2+H2O═2KHCO3 . 解答: 解: (1)①图中仪器 a 是冷凝管,目的是让水蒸气在冷凝管内液化为液态水流入锥形瓶 内收集起来;冷水从下部流入冷凝管,可以使管内充满冷水且停留较长时间,然后 从上面流出,让热的水蒸气得到充分冷凝; 故答案为: 冷凝管;B;A; ②利用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时,应将称量物放在天平的左盘;物码倒置时实际称量 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所称的样品质量的数据比实际值大; 故答案为:左盘;大; ③图中仪器为锥形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催化作用;该收集装置是从短 管进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不能用此装置收集; 故答案为:锥形瓶;催化作用;不能; (2)【实验操作步骤与现象】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是大理石与稀盐酸; 故答案为:大理石与稀盐酸; ②用稀盐酸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可能混有部分氯化氢气体,饱和的 NaHCO3 溶液与氯化 氢气体可反应,除去氯化氢气体,防止进入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影响实验进行; 故答案为:除去混入的氯化氢气体; ③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都能反应生成沉淀,所以选 择氯化钙; 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氢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根据是否生成气体进行区分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 钠溶液; 由 CaCO3+CO2+H2O=Ca(HCO3)2 可知,Na2CO3 溶液与 CO2 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O2+H2O═2NaHCO3;依据此化学反应的规律,碳酸钾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 式是:K2CO3+CO2+H2O═2KHCO3;故答案为: CaCl2;有沉淀生成; K2CO3+CO2+H2O═2KHCO3. 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Na2CO3+CO2+H2O═2NaHCO3; 12.(2012•绵阳)有资料表明,氧化铜对氯酸钾(KClO3)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先将 2.4g CuO 与 wg 氯酸钾的混合物充分加热,使其不再产生气体后,残余固体经冷却、称量,质量为 wg.然 后将固体溶于 21.3g 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滤液和黑色的滤渣.滤渣又经洗涤、烘干、 称量,质量为 2.4g.(注:不考虑每步实验过程中物质的损失;计算结果保留 1 位小数)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求生成的 O2 质量; (3)求所得的滤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反应物是氯酸钾,生成物是氯化钾和氧气,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氧气后 面标上 上升符号,反应条件是氧化铜作催化剂加热,写在等号的上、下;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固体质量的减少量就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所以生成氧 气的质量为:(2.4g+wg)﹣wg=2.4g; (3)设生成 2.4g 氧气的同时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 X 则: 2KClO3 2KCl+3O2↑ 149 X 96 2.4g 根据: 解得 X=3.725g; 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为:3.725g+21.3g=25.025g; 所以所得的滤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4.9%. 故答案为:(1)2KClO3 2KCl+3O2↑;(2)2.4g;(3)14.9%.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