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本题包括 16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3 分)(2013•滨州)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氮可用作制冷剂
C.稀有气体可制造电光源
B.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氧气可用于炼钢和金属焊接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
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液氮气化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常用作冷冻剂,不需要
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
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是利用了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不需要发
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氧气可用于炼钢和金属焊接,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
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
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2.(3 分)(2013•滨州)保护环境,防止空气和水体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课题,以下做
法中,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是(
)
A.加快海底可燃冰开发﹣﹣避免二氧化碳排放
B.加快车用燃油低硫化步伐﹣﹣有效防治酸雨
C.鼓励回收各种废旧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D.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减少水质污染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A、根据可燃冰燃烧的产物分析;
B、根据形成酸雨的气体分析;
C、根据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分析;
D、根据水的污染源分析.
解答:解:A、由于可燃冰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所以,加快海底可燃冰开发,不能避免二
氧化碳排放.故 A 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加快车用燃油低硫化步伐,能减少二氧化
硫的排放.所以,加快车用燃油低硫化步伐,能有效防治酸雨.故 B 不符合题意;
C、鼓励回收各种废旧塑料,能有效防止白色污染.故 C 不符合题意;
D、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能减少水质污染.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环境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3 分)(2013•滨州)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读取液体体积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稀释浓硫酸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化学性
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方法考虑;
B、根据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考虑;
C、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部要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解答:解:A、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 A 错;
B、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掌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气
密性良好,故 B 正确;
C、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 C 错;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部要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物溅落
到集气瓶底部使集气瓶炸裂,故 D 错.
故选 B.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
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4.(3 分)(2013•滨州)化学来源于生活,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以保鲜
B.进入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
法;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甲醛有毒进行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以及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行解答;
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解答;
D、根据纯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判断.
解答:解:A、甲醛有毒,所以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以保鲜,故 A 错误;
B、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以及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进入闲置的地窖前
先进行灯火实验,故 B 正确;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从而隔绝氧气起到灭火的原理,故 C 正确;
D、纯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所以可用灼烧并闻气
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故 D 正确.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
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5.(3 分)(2013•滨州)下表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 pH:
牛奶
6.5
草木灰水
厨房清洁剂
11
12.5
物质种类
厕所清洁剂 桔子汁
pH
1
3
有关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奶的酸性比桔子汁强
B.用湿润的 pH 试纸蘸取厕所清洁剂测其 pH
C.草木灰水显酸性
D.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桔子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且 pH 越小,酸性越强.
B、根据用 pH 试纸测定厕所清洁剂的 pH 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当溶液的 pH
大于 7 时,呈碱性.
D、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进食的食物应该是显弱碱性的食物.
解答:解:A、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且 pH 越小,酸性越强,牛奶的 pH 比桔子汁
的大,酸性比桔子汁弱,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 pH 试纸测定厕所清洁剂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
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用水湿润 pH 试纸,否则
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错误.
C、草木灰水的 pH 为 11,大于 7,显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桔子汁的 pH 小于 7,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桔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 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6.(3 分)(2013•滨州)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液的特征及乳化现象分析.
解答:解:A、一种物中可以溶解多种物质.故 A 说法正确;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 B 说法正确;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溶解在汽油中.故 C 说法错误;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
气体.
7.(3 分)(2013•滨州)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合理解释的是(
①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容易燃烧,说明镁比铝的活动性强
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
③用硫酸铜、石灰水配置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
④尽管金属的种类很多,但在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银、铂、金)以单质形式存在.
)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①在相同的条件下,金属与氧气反应时,反应条件越简单,说明该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②金属铝更耐腐蚀是由于其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就可以和氧气反应而形成致密的
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进一步氧化,可以据此分析;
③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可以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可以据此解答;
④根据金属的存在状态可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解:①在相同的条件下,金属与氧气反应时,反应条件越简单,说明该金属的活动性
越强;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易点燃,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故对;
②金属铝更耐腐蚀是由于其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就可以和氧气反应而形成致密的
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进一步氧化,而不是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铝强,故错;
③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可以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故不能用铁桶来配制
波尔多液,故对;
④自然界中活泼金属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活动性弱的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了金
属的存在形式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故对.
综上可知,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合理解释的是①③④
故选 B.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
识等,理解其应用原则,学会处理实际问题.
8.(3 分)(2013•滨州)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微观模拟图,图中“ ”“ ”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根据图示判断,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首先将反应前后相同的分子删掉,再考虑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进而判断出反应类
型.
解答:解:在反应前后将具有相同的两个分子删掉,因为它们没有参加反应,反应物中有两
种分子,即反应物有两种物质,生成物中有一种分子,即生成物有一种物质,所以属
于化合反应,故选 A.
点评: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
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
变多”.抓住反应的特点,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数“多变一”还是“一变多”对所
以发生的反应进行类型判断.
9.(3 分)(2013•滨州)2013 年 4 月 20 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 7.0 级地震.为防
止震后疾病传染,须对饮用水源进行处理,采取的措施有:①消毒 ②煮沸 ③过滤 ④
自然沉降 合理的处理顺序是(
)
A.④③②①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考点:水的净化.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净化水常用的方法有沉降、吸附、过滤、蒸馏、消毒杀菌.分析水处理措施的作用,
对处理措施进行排序.
解答:解:①消毒,利用消毒杀菌剂杀死水中病菌;
②煮沸,通过加热煮沸,杀死水中病菌以便饮用;
③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物质;
④自然沉降,通过静置,把水中不溶性固体与水初步分离;
因此处理水的合理顺序为:④③①②;
故选 D.
点评:净化水常用的方法有沉降、吸附、过滤、蒸馏、消毒杀菌,在这些方法中净化程度最
高的为蒸馏.
10.(3 分)(2013•滨州)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 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
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硝酸铵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放热还是吸热来考虑本题,知道常见放热物质有哪些?常见吸热物质
有哪些?并能灵活运用.
解答:解: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
可知物质溶于水吸热压强减少,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
固体.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
故选 D.
点评:要了解物质溶于水的过程,知道为什么放热和吸热,记住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
质.
11.(3 分)(2013•滨州)下列对一些现象或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
序号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B
C
D
洒在地面上的酒会使房间充满酒味 分子在不断运动
酸都具有相似化学性质
溶于水时都能解离出氢离子
物质的热胀冷缩
分子或原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降低肥
效
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A.A
B.B
C.C
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酸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A、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分析;
B、根据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微粒间有间隔的性质分析;
D、根据铵盐的性质分析.
解答:解:A、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酒精的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整个房间内.所以,会使
房间充满酒味.故 A 解释正确;
B、由于酸溶于水时都能解离出氢离子,所以,酸都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故 B 解释正
确;
C、由于微粒间有间隔,受热间隔变大,遇冷间隔变小,所以,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
象.分子或原子的大小没有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故 C 解释不正确;
D、由于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所以,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降低肥效.故 D
解释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酸的化学性质、铵盐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
题.
12.(3 分)(2013•滨州)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钢、氧化镁、空气
C.焊锡、水、果汁
B.氮气、氧气、牛奶
D.金刚石、冰水、矿泉水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混
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答:解:A、钢属于混合物,氧化镁属于氧化物,空气属于混合物,故 A 错;
B、氮气是单质,氧气是单质,牛奶属于混合物,故 B 错;
C、焊锡属于混合物,水是氧化物,果汁属于混合物,故 C 错;
D、金刚石属于单质,冰水属于氧化物,矿泉水属于混合物,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物质的分类方法,知道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
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
质.
13.(3 分)(2013•滨州)近几年“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
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C.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解:纸张是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潮湿的纸张不燃烧的原因是水蒸发时吸收热量,
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燃烧的条件问题,熟记物质燃烧的条件就可做好此题.
14.(3 分)(2013•滨州)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
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MnO2 能加快 H2O2 分解的速率,则 MnO2 也一定能加快其他物质分解的速率
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 CO2,所以燃烧能生成 CO2 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则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考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
其应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不一定总显负价.
B、根据催化剂的概念、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原子原子核内没有中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不一定总显负价,
如 NaNO3 中钠元素显+1 价,氧元素显﹣2 价,氮元素显+5 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B、MnO2 能加快 H2O2 分解的速率,则 MnO2 不一定能作其它物质分解的催化剂,不一定
能加快其他物质分解的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 CO2,
所以燃烧能生成 CO2 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如氢原子
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价的原则和规律、催化剂的相关知识、质量守恒定律、原子
的构成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5.(3 分)(2013•滨州)现欲将粗盐提纯,再用制得的精盐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
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玻璃棒轻轻斜靠在单层滤纸一边
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即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时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等步骤
D.配制溶液时必备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A、根据过滤时玻璃棒的使用方法解答;
B、根据蒸发滤液的方法回答;
C、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分析;
D、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分析所需仪器.
解答:解:A、过滤时玻璃棒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故 A 错误;
B、蒸发滤液时,有较多晶体析出即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故 B 错误;
C、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等步骤,故 C 正确;
D、称量要用托盘天平、药匙,量取用量筒、滴管,溶解用烧杯,玻璃棒,然后装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