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3年广西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3 年广西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1、 答 卷 前 , 考 生 务 必 将 密 封 线 内 的 项 目 填 写 清 楚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2、 用 蓝 、 黑 墨 水 钢 笔 或 蓝 黑 笔 芯 圆 珠 笔 在 试 卷 上 直 接 答 题 题 号 得 分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下列各题均有 4 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写在题干后括号 内。多选、不选或错选,该小题不得分。 1.2002 年 12 月 30 日凌晨,我国自行研制的在酒泉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的无人飞 船是………( ) A.“神舟”一号 B.“神舟”二号 C.“神舟”三号 D.“神舟”四号 2.2003 年 1 月 7 日,我国第一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正式通车运营,它……………( ) A.沟通了祖国大陆与台湾岛之间的联系 B.结束了祖国大陆与海南岛之间“火车互不往来”的历史 C.横跨渤海海峡,沟通了辽宁省与山东省之间的联系 D.沟通了广西北海与海南岛之间的联系 3.晴朗的夜空中,人们肉眼能看到最多的天体是 ……………………………………… (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4.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B.太阳大气层从外到里分为光球、色球 和日冕 C.太阳活动的类型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 D。日地距离遥远,太阳活动对地球没有 影响 5.一探空气球升到 30 千米高度,测得由地面到 30 千米高度的气温变化是 …………( A.逐渐降低 B.逐渐升高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6.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 )
C.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天空有云,使大气逆辐射增强造 成的 7.“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前锋移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北京的天气可能是 … ( ) A.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转晴 B.出现连续性降水 C.云层增厚,出现雨、雪天气 D.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8.关于海洋表层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低纬到高纬,海水盐度逐渐降低 B.海水盐度最低的海域是北冰洋 巳海水盐度最高的海域是死海 D.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河 川径流等 9.关于海洋环境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环境问题指的就是海洋污染 B.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也会导致海洋环境问题 C.海运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危害不大,不属于海洋环境问题 D.治理海洋污染的重点是禁止核电站向海洋排放冷却水 10 . 关 于 陆 地 水 的 叙 述 , 正 确 的 是…………………………………………………………·( ) A.陆地水的基本来源是大气降水 B.陆地水都是淡水 C.所有河流的水位都不会随气温的升高而升高 D.夏季,所有的河流水都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潜水;冬季反之 11.在人类长期耕作与培育下形成的土壤是……………………………………………( ) A.灰化土 B.黑钙土 C.红壤 D.水稻土 12.关于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实际上是热量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B.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与水分条件无关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与热量无关 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以地形为基础,与水热状况差异无关 13.在广西广泛分布的石灰岩的岩石类型是……………………………………………(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火山岩 14 . 关 于 亚 洲 水 稻 种 植 业 特 点 的 叙 述 , 正 确 的 是…………………………….;…………·( ) A,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规模小 B.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 C.各国机械化水平都很高 D.水利工程量很小 15 . 关 于 企 业 横 向 一 体 化 增 长 战 略 的 叙 述 , 正 确 的 是………………….……….………·( ) A.一般地,企业早期的增长多为横向一体化 B.我国的企业还不存在横向一体 化 C.横向一体化与原生产活动无关 D.开发与企业原生产领域不同的多种产品是企 业的横向一体化 16.关于工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工业集聚产生了工业联系,形成工业地域 B.工业分散造成工业联系减少,运费提高,效益都会下降 C.所有的工业地域都能扩展为工业城市 D.钢铁工业区属于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17.广西平果是当今中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平果铝厂的区位优势在于 ……………( ) A.劳力、市场 B.原料、动力 C.水源、政府 D.交通、土地 18.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和美国硅谷工业区的共同特点是 ……………………………… ( ) A.都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B.都分布在本国西部地区 C.都有大型港口和便利的海洋运输条件 D.都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19。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 ) A.山谷地带 B.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 C. 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平地上 D.沿海地区 20,下列城市中,依次是在资源、交通、宗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是………………… ( ) A.郑州、合肥、西安 B.攀枝花、郑州、拉萨 C.马鞍山、上海、成都 D.北京、上海、洛阳
21。影响武汉市、重庆市的城市区位因素相同的是……………………………………… ( ) A.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 B.气候冬暖夏凉 C.平原为主的地形 D.矿产资源丰富 22。有关电子邮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电子邮件是一种场所到场所的通信方式 B.电话和传真是电子邮件的两种具体形式 巳电子邮件所用的地址同具体地点无关 D.收电子邮件必须到自己的电脑上 23.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 A.人口问题 B.资源问题 C。发展问题 D.污染问题 24.为了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 ) A.尽可能多地采掘自然资源,提高物质文明水平 B.停止一切有废弃物的生产活动,以保持生态平衡 . C.将经济规模控制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D.征服自然,利用自然,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25.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两大类 B.各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都是相同的 C. 解决环境问题需国际协作,共同行动 D.任何环境问题都只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不会影响到其他国家或全球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各小题的 4 个选项中, 有 2 个是正确的,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写在题干后括号内。多 选、少选、不选或错选,该小题不得分。 26.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土地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B.石油、煤、天然气是能源资源,也是非可再生资源 C.水资源是自然资源,水能资源不是自然资源
D.气候资源也属于自然资源 27.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是…………………………………………………(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C.因地制宜原则 D.发展性原则 28.农业生产具有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 A.地域性 B.基础性 C.季节性和周期性 D。综合性 29.关于解决城市环境问题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断扩大城市规模,使城市职能向综合性发展 B.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 C.大力发展大城市,限制中小城市的发展 D.建设城市高架公路和地铁,加强绿化等 30.目前,我国正面临着非常深刻的环境危机,表现在 ………………………………… ( ) A.人口数量持续迅速增长,面临发生人口爆炸的危险 B.资源利用率过高,各地都存在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 C.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和扩散 D.以水土流失、荒漠化等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 三、配对组合题(每题 4 分,共 8 分) 31.将下列洋流(海水运动)与受其影响而形成的渔场配对组合。 A.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 ①纽芬兰渔场 B.墨西哥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②北海道渔场 C.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D.秘鲁寒流 ③秘鲁渔场 ④北海渔场 答:A 配_________,B 配_________,C 配_________,D 配_____________。 32.将下列运输要求与最适宜的运输方式配对组合。 A.将 3 吨海虾从北海市运到南宁市 ①铁路运输 B.将 3 万吨海盐从天津市运到广州市 ②公路运输 C.将 10 万吨钢材从鞍山市运到天津市 ③海洋运输 D.将 30 万吨大米从武汉市运到上海市 ④内河航运
答:A 配 _________,B 配_________,C 配____________,D 配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共 32 分) 33.读右图(图中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 t1 至 t4 的发展过程),读 后回答问题。(5 分)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此过程被称为 _________。 (3)该过程可能给城市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有 ________、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等等 34.下表反映的是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含量变化情况,分析后回答 (第 33 图) 下列问题。(6 分 气体 项 目 二氧化碳 单位(体积分数) 10—6 工业化前(1750—1800 年) 1990 年 280 353 甲烷 10—6 0.8 1.72 氟里昂—11 氟里昂—12 一氧化二氮 10—12 10—12 10—12 0 280 0 484 2.88 3.10 每年变化率(%) 1.8(0.5) 0.015(0.9) 9.5(0.4) 17(0.4) 0.8(0.25) 大气中存留期(年) 50—200 10 65 130 150 (1)人们为什么称它们为“温室气体”? (2)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什么?近年来它明显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3)全球变暖对整个地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35.广西某学校操场上,O 处有一垂直地面的旗杆,OP 表 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 月 22 日前后缩短为零。M 处有棵树,OM 垂直于 OP。读图 后回答以下问题。(4 分) (1)______月日前后,OP 最长;5 个月后,该地的昼 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 (第 35 图)
(2)M 处的树位于旗杆的____________方向,OM 所处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 36.读下面“山区商业网点”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后回答问题。(5 分) (1)甲、乙两图中表示山区商业网点的是_________图。 (2)甲、乙两地商业网点较稠密的是__________,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甲图地处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乙图为我国南 方水稻主要产区的某地,则甲地区 向外销售的商品主要有_________,乙地区向外销 售的商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第 36 图) 37.读右图,如果想在图中 A、B、C、D、E 处安排小麦、花卉、乳牛等农业类型,应怎样 进行区位选择?请回答以下问题。(6 分) (1)图中的____处宜发展小麦种植业,理由是_____; (2)图中的____处,宜发展乳牛业,理由是________; (3)图中的___处,宜发展花卉业,理由是_________。 38.下图是我国鞍钢和宝钢工业区位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 分) (1)从地表形态考虑,两地共同的优势在于 ______________。 (2)从交通运输方面考虑,宝钢比鞍钢具有 优势的地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3)从矿产资源考虑,鞍钢比宝钢具有优势 的地方在于_______________。 (第 37 图) (第 38 图) (4) 从 环 境 保 护 角 度 考 虑 , 两 地 在 生 产 过 程 中 应 注 意 的 事 项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 年广西普通高中会考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答案 D 2 B 3 A 4 C 5 C 6 B 7 A 8 D 9 B 10 A 11 12 D A 13 B
题号 14 答案 A 15 A 16 D 17 B 18 D 19 B 20 B 21 C 22 C 23 A 24 C 25 C 二、双项选择题: 题号 26 答案 AD 27 AB 28 AC 29 BD 30 CD 三、配对组合题: 31、4 1 2 3 32、2 3 1 4 四、 综合题 33、(本小题 5 分) (1) 城镇数量由少变多 由孤立城镇发展为城市群或城市带 (2) 城市化进程 (3)环境污染 交通拥挤 34、(本小题 6 分) (1)这些气体能够吸收地面辐射,使气温升高 (2)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近年来明显增多的原因是:一是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 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3) 一方面,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直接威胁沿海的低地国家及地区。 另一方面,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导致世界各地经 济结构的变化。 35、(本小题 4 分) (1) 12 22 昼长夜短 (2)正东 23°26'N 36、(本小题 5 分) (1)甲 (2)乙 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3)木材 稻米 37、(本小题 6 分) (1) A 地势平坦,灌溉方便 (2) C 靠近公路,运输便利 (3) D 靠近城 镇,就地消费 38. (本小题 6 分) (1) 地势平坦 有便利的海洋运输 接近铁矿和煤矿 (2) 工业“三废”的无害处理和排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