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pic33fj64gs606-中文手册.pdf

第1页 / 共418页
第2页 / 共418页
第3页 / 共418页
第4页 / 共418页
第5页 / 共418页
第6页 / 共418页
第7页 / 共418页
第8页 / 共418页
资料共4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1.0 器件概述
图1-1: 框图
表1-1: 引脚说明
2.0 16位数字信号控制器入门指南
2.1 基本连接要求
2.2 去耦电容
图2-1: 建议的最低限度连接
2.2.1 大容量电容
2.3 内部稳压器上的电容(VCAP/VDDCORE)
2.4 主复位(MCLR)引脚
图2-2: MCLR引脚连接示例
2.5 ICSP引脚
2.6 外部振荡器引脚
图2-3: 振荡器电路的建议布线方式
2.7 器件启动时的振荡器值条件
2.8 ICSP操作期间的模拟引脚和数字引脚 配置
2.9 未用I/O
2.10 典型应用连接示例
图2-4: 数字PFC
图2-5: 升压转换器实现
图2-6: 单相同步降压转换器
图2-7: 多相同步降压转换器
图2-8: 离线式UPS
图2-9: 交错式PFC
图2-10: 相移全桥转换器
图2-11: 具有PFC功能和三种输出(12V、5V和3.3V)的交流-直流电源
3.0 CPU
3.1 数据寻址概述
3.2 DSP引擎概述
3.3 MCU的特性
图3-1: dsPIC33FJ32GS406/606/608/610和dsPIC33FJ64GS406/606/608/610 CPU内核框图
图3-2: 编程模型
3.4 CPU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3-1: SR:CPU状态寄存器
寄存器3-2: CORCON:内核控制寄存器
3.5 算术逻辑单元(ALU)
3.5.1 乘法器
3.5.2 除法器
3.6 DSP引擎
表3-1: DSP指令汇总
图3-3: DSP引擎框图
3.6.1 乘法器
3.6.2 数据累加器和加法器/减法器
3.6.3 累加器“回写”
3.6.4 桶形移位寄存器
4.0 存储器构成
4.1 程序地址空间
图4-1: dsPIC33FJ32GS406/606/608/610和dsPIC33FJ64GS406/606/608/610器件的程序存储器映射
4.1.1 程序存储器构成
4.1.2 中断和陷阱向量
图4-2: 程序存储器构成
4.2 数据地址空间
4.2.1 数据空间宽度
4.2.2 数据存储器构成和对齐方式
4.2.3 SFR空间
4.2.4 Near数据空间
图4-3: 带4 KB RAM的器件的数据存储器映射
图4-4: 带8 KB RAM的器件的数据存储器映射
图4-5: 带9 KB RAM的器件的数据存储器映射
4.2.5 X和Y数据空间
4.2.6 DMA RAM
表4-1: CPU内核寄存器映射
表4-2: dsPIC33FJ32GS608/610和dsPIC33FJ64GS608/610器件的电平变化通知寄存器映射
表4-3: dsPIC33FJ32GS406/606和dsPIC33FJ64GS406/606器件的电平变化通知寄存器映射
表4-4: dsPIC33FJ64GS610器件的中断控制器寄存器映射
表4-5: dsPIC33FJ64GS608器件的中断控制器寄存器映射
表4-6: dsPIC33FJ64GS606器件的中断控制器寄存器映射
表4-7: dsPIC33FJ32GS406和dsPIC33FJ64GS406器件的中断控制器寄存器映射
表4-8: dsPIC33FJ32GS610器件的中断控制器寄存器映射
表4-9: dsPIC33FJ32GS608器件的中断控制器寄存器映射
表4-10: dsPIC33FJ32GS606器件的中断控制器寄存器映射
表4-11: 定时器寄存器映射
表4-12: 输入捕捉寄存器映射
表4-13: 输出比较寄存器映射
表4-14: QEI1寄存器映射
表4-15: QEI2寄存器映射
表4-16: 高速PWM寄存器映射
表4-17: 高速PWM发生器1寄存器映射
表4-18: 高速PWM发生器2寄存器映射
表4-19: 高速PWM发生器3寄存器映射
表4-20: 高速PWM发生器4寄存器映射
表4-21: 高速PWM发生器5寄存器映射
表4-22: 高速PWM发生器6寄存器映射
表4-23: 高速PWM发生器7寄存器映射(dsPIC33FJ32GS406和dsPIC33FJ64GS406器件除外)
表4-24: 高速PWM发生器8寄存器映射(dsPIC33FJ32GS406和dsPIC33FJ64GS406器件除外)
表4-25: dsPIC33FJ32GS610和dsPIC33FJ64GS610器件的高速PWM发生器9寄存器映射
表4-26: I2C1寄存器映射
表4-27: I2C2寄存器映射
表4-28: UART1寄存器映射
表4-29: UART2寄存器映射
表4-30: SPI1寄存器映射
表4-31: SPI2寄存器映射
表4-32: dsPIC33FJ32GS610和dsPIC33FJ64GS610器件的高速10位ADC寄存器映射
表4-33: dsPIC33FJ32GS608和dsPIC33FJ64GS608器件的高速10位ADC寄存器映射
表4-34: dsPIC33FJ32GS406/606和dsPIC33FJ64GS406/606器件的高速10位ADC寄存器映射
表4-35: DMA寄存器映射
表4-36: 当C1CTRL1.WIN = 0或1时的ECAN1寄存器映射
表4-37: 当C1CTRL1.WIN = 0时的ECAN1寄存器映射
表4-38: 当C1CTRL1.WIN = 1时的ECAN1寄存器映射
表4-39: 模拟比较器控制寄存器映射
表4-40: dsPIC33FJ32GS610和dsPIC33FJ64GS610器件的PORTA寄存器映射
表4-41: dsPIC33FJ32GS608和dsPIC33FJ64GS608器件的PORTA寄存器映射
表4-42: PORTB寄存器映射
表4-43: dsPIC33FJ32GS610和dsPIC33FJ64GS610器件的PORTC寄存器映射
表4-44: dsPIC33FJ32GS608和dsPIC33FJ64GS608器件的PORTC寄存器映射
表4-45: dsPIC33FJ32GS406/606和dsPIC33FJ64GS406/606器件的PORTC寄存器映射
表4-46: dsPIC33FJ32GS608/610和dsPIC33FJ64GS608/610器件的PORTD寄存器映射
表4-47: dsPIC33FJ32GS406/606和dsPIC33FJ64GS406/606器件的PORTD寄存器映射
表4-48: dsPIC33FJ32GS608/610和dsPIC33FJ64GS608/610器件的PORTE寄存器映射
表4-49: dsPIC33FJ32GS406/606和dsPIC33FJ64GS406/606器件的PORTE寄存器映射
表4-50: dsPIC33FJ32GS610和dsPIC33FJ64GS610器件的PORTF寄存器映射
表4-51: dsPIC33FJ32GS608和dsPIC33FJ64GS608器件的PORTF寄存器映射
表4-52: dsPIC33FJ32GS406/606和dsPIC33FJ64GS406/606器件的PORTF寄存器映射
表4-53: dsPIC33FJ32GS610和dsPIC33FJ64GS610器件的PORTG寄存器映射
表4-54: dsPIC33FJ32GS608和dsPIC33FJ64GS608器件的PORTG寄存器映射
表4-55: dsPIC33FJ32GS406/606和dsPIC33FJ64GS406/606器件的PORTG寄存器映射
表4-56: 系统控制寄存器映射
表4-57: NVM寄存器映射
表4-58: dsPIC33FJ64GS610器件的PMD寄存器映射
表4-59: dsPIC33FJ32GS610器件的PMD寄存器映射
表4-60: dsPIC33FJ64GS608器件的PMD寄存器映射
表4-61: dsPIC33FJ32GS608器件的PMD寄存器映射
表4-62: dsPIC33FJ64GS606器件的PMD寄存器映射
表4-63: dsPIC33FJ32GS606器件的PMD寄存器映射
表4-64: dsPIC33FJ32GS406和dsPIC33FJ64GS406器件的PMD寄存器映射
4.2.7 软件堆栈
图4-6: CALL堆栈帧
4.3 指令寻址模式
4.3.1 文件寄存器指令
4.3.2 MCU指令
表4-65: 支持的基本寻址模式
4.3.3 传送指令和累加器指令
4.3.4 MAC指令
4.3.5 其他指令
4.4 模寻址
4.4.1 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
4.4.2 W地址寄存器选择
图4-7: 模寻址操作示例
4.4.3 模寻址的应用
4.5 位反转寻址
4.5.1 位反转寻址的实现
图4-8: 位反转地址示例
表4-66: 位反转地址序列(16项)
4.6 程序存储空间与数据存储空间的接口
4.6.1 对程序空间进行寻址
表4-67: 程序空间地址构成
图4-9: 访问程序空间内数据的地址生成方式
4.6.2 使用表指令访问程序存储器中的数据
图4-10: 使用表指令访问程序存储器
4.6.3 使用程序空间可视性读程序存储器中的数据
图4-11: 程序空间可视性操作
5.0 闪存程序存储器
5.1 表指令和闪存编程
图5-1: 表寄存器的寻址
5.2 RTSP工作原理
5.3 编程操作
公式5-1: 编程时间
5.4 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5-1: NVMCON:闪存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5-2: NVMKEY:非易失性存储器密钥寄存器
5.4.1 闪存程序存储器的编程算法
例5-1: 擦除程序存储器页
例5-2: 装载写缓冲区
例5-3: 启动编程序列
6.0 复位
图6-1: 复位系统框图
寄存器6-1: RCON:复位控制寄存器(1)
6.1 系统复位
表6-1: 振荡器延时
图6-2: 系统复位时序
6.2 上电复位(POR)
6.3 欠压复位(BOR)和上电延时定时器(PWRT)
图6-3: 欠压情形
6.4 外部复位(EXTR)
6.4.0.1 外部监控电路
6.4.0.2 内部监控电路
6.5 软件RESET指令(SWR)
6.6 看门狗超时复位(WDTO)
6.7 陷阱冲突复位
6.8 非法条件器件复位
6.8.1 非法操作码复位
6.8.2 未初始化的W寄存器复位
6.8.3 安全性复位
6.9 使用RCON状态位
表6-2: 复位标志位操作
7.0 中断控制器
7.1 中断向量表
7.1.1 备用中断向量表
7.2 复位过程
图7-1: dsPIC33FJ32GS406/606/608/610和dsPIC33FJ64GS406/606/608/610中断向量表
表7-1: 中断向量
7.3 中断控制和状态寄存器
7.3.1 INTCON1和INTCON2
7.3.2 IFSx
7.3.3 IECx
7.3.4 IPCx
7.3.5 INTTREG
7.3.6 状态/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7-1: SR:CPU状态寄存器(1)
寄存器7-2: CORCON:内核控制寄存器(1)
寄存器7-3: INTCON1:中断控制寄存器1
寄存器7-4: INTCON2:中断控制寄存器2
寄存器7-5: IFS0:中断标志状态寄存器0
寄存器7-6: IFS1:中断标志状态寄存器1
寄存器7-7: IFS2:中断标志状态寄存器2
寄存器7-8: IFS3:中断标志状态寄存器3
寄存器7-9: IFS4:中断标志状态寄存器4
寄存器7-10: IFS5:中断标志状态寄存器5
寄存器7-11: IFS6:中断标志状态寄存器6
寄存器7-12: IFS7:中断标志状态寄存器7
寄存器7-13: IEC0: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0
寄存器7-14: IEC1: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1
寄存器7-15: IEC2: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2
寄存器7-16: IEC3: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3
寄存器7-17: IEC4: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4
寄存器7-18: IEC5: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5
寄存器7-19: IEC6: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6
寄存器7-20: IEC7: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7
寄存器7-21: IPC0: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0
寄存器7-22: IPC1: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1
寄存器7-23: IPC2: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2
寄存器7-24: IPC3: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3
寄存器7-25: IPC4: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4
寄存器7-26: IPC5: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5
寄存器7-27: IPC6: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6
寄存器7-28: IPC7: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7
寄存器7-29: IPC8: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8
寄存器7-30: IPC9: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9
寄存器7-31: IPC12: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12
寄存器7-32: IPC13: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13
寄存器7-33: IPC14: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14
寄存器7-34: IPC16: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16
寄存器7-35: IPC17: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17
寄存器7-36: IPC18: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18
寄存器7-37: IPC20: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20
寄存器7-38: IPC21: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21
寄存器7-39: IPC23: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23
寄存器7-40: IPC24: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24
寄存器7-41: IPC25: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25
寄存器7-42: IPC26: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26
寄存器7-43: IPC27: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27
寄存器7-44: IPC28: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28
寄存器7-45: IPC29: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29
寄存器7-46: INTTREG:中断控制和状态寄存器
7.4 中断设置过程
7.4.1 初始化
7.4.2 中断服务程序
7.4.3 陷阱服务程序
7.4.4 中断禁止
8.0 直接存储器访问(DMA)
表8-1: DMA通道与外设关联
8.1 DMAC寄存器
图8-1: 使用专用事务总线的顶层系统架构
寄存器8-1: DMAxCON:DMA通道x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8-2: DMAxREQ:DMA通道x IRQ选择寄存器
寄存器8-3: DMAxSTA:DMA通道x RAM起始地址偏移寄存器A
寄存器8-4: DMAxSTB:DMA通道x RAM起始地址偏移寄存器B
寄存器8-5: DMAxPAD:DMA通道x外设地址寄存器(1)
寄存器8-6: DMAxCNT:DMA通道x传输计数寄存器(1)
寄存器8-7: DMACS0:DMA控制器状态寄存器0
寄存器8-8: DMACS1:DMA控制器状态寄存器1
寄存器8-9: DSADR:最近的DMA RAM地址
9.0 振荡器配置
图9-1: dsPIC33FJ32GS406/606/608/610和dsPIC33FJ64GS406/606/608/610振荡器系统框图
9.1 CPU时钟系统
9.1.1 系统时钟源
9.1.2 系统时钟选择
公式9-1: 器件工作频率
表9-1: 用于时钟选择的配置位值
9.1.3 PLL配置
公式9-2: Fosc计算
公式9-3: 带PLL的XT模式示例
图9-2: dsPIC33FJ32GS406/606/608/610和dsPIC33FJ64GS406/606/608/610 PLL框图
9.2 附属时钟产生
9.3 参考时钟产生
寄存器9-1: OSCCON:振荡器控制寄存器(1)
寄存器9-2: CLKDIV:时钟分频比寄存器
寄存器9-3: PLLFBD:PLL反馈分频比寄存器
寄存器9-4: OSCTUN:振荡器调节寄存器
寄存器9-5: ACLKCON:附属时钟分频比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9-6: REFOCON:参考振荡器控制寄存器
9.4 时钟切换工作原理
9.4.1 使能时钟切换
9.4.2 振荡器切换过程
9.5 故障保护时钟监视器(FSCM)
10.0 节能特性
10.1 时钟频率和时钟切换
10.2 基于指令的节能模式
10.2.1 休眠模式
例10-1: PWRSAV指令语法
10.2.2 空闲模式
10.2.3 在节能指令执行期间的中断
10.3 打盹模式
10.4 PWM节能特性
10.5 外设模块禁止
寄存器10-1: PMD1:外设模块禁止控制寄存器1
寄存器10-2: PMD2:外设模块禁止控制寄存器2
寄存器10-3: PMD3:外设模块禁止控制寄存器3
寄存器10-4: PMD4:外设模块禁止控制寄存器4
寄存器10-5: PMD6:外设模块禁止控制寄存器6
寄存器10-6: PMD7:外设模块禁止控制寄存器7
11.0 I/O端口
11.1 并行I/O(PIO)端口
图11-1: 典型共用端口结构框图
11.2 漏极开路配置
11.3 配置模拟端口引脚
11.4 I/O端口写/读时序
11.5 输入电平变化通知
公式11-1: 端口写/读示例
12.0 TIMER1
表12-1: 定时器模式设置
图12-1: 16位TIMER1模块框图
寄存器12-1: T1CON:TIMER1控制寄存器
13.0 TIMER2/3/4/5特性
图13-1: B类定时器框图(x = 2或4)
图13-2: C类定时器框图(x = 3或5)
表13-1: 定时器模式设置
13.1 16位工作
13.2 32位工作
表13-2: 32位定时器
图13-3: 32位定时器框图
寄存器13-1: TxCON:定时器控制寄存器(x = 2或4)
寄存器13-2: TyCON:定时器控制寄存器(y = 3或5)
14.0 输入捕捉
图14-1: 输入捕捉框图
14.1 输入捕捉寄存器
寄存器14-1: ICxCON:输入捕捉x控制寄存器(x = 1或2)
15.0 输出比较
图15-1: 输出比较模块框图
15.1 输出比较模式
表15-1: 输出比较模式
图15-2: 输出比较操作
寄存器15-1: OCxCON:输出比较x控制寄存器(x = 1或2)
16.0 高速PWM
16.1 特性概述
16.2 特性说明
图16-1: 高速PWM模块架构图
图16-2: 高速PWM模块寄存器互连图
16.3 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16-1: PTCON:PWM时基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16-2: PTCON2:PWM时钟分频比选择寄存器
寄存器16-3: PTPER:主主控时基周期寄存器(1,2)
寄存器16-4: SEVTCMP:PWM特殊事件比较寄存器(1)
寄存器16-5: STCON:PWM辅助主控时基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16-6: STCON2:PWM辅助时钟分频比选择寄存器
寄存器16-7: STPER:辅助主控时基周期寄存器
寄存器16-8: SSEVTCMP:PWM辅助特殊事件比较寄存器
寄存器16-9: CHOP:PWM斩波时钟发生器寄存器
寄存器16-10: MDC:PWM主控占空比寄存器
寄存器16-11: PWMCONx:PWM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16-12: PDCx:PWM发生器占空比寄存器
寄存器16-13: SDCx:PWM辅助占空比寄存器
寄存器16-14: PHASEx:PWM主相移寄存器
寄存器16-15: SPHASEx:PWM辅助相移寄存器
寄存器16-16: DTRx:PWM死区寄存器
寄存器16-17: ALTDTRx:PWM备用死区寄存器
寄存器16-18: TRGCONx:PWM触发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16-19: IOCONx:PWM I/O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16-20: TRIGx:PWM主触发比较值寄存器
寄存器16-21: FCLCONx:PWM故障限流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16-22: STRIGx:PWM辅助触发比较值寄存器(1)
寄存器16-23: LEBCONx:前沿消隐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16-24: LEBDLYx:前沿消隐延时寄存器
寄存器16-25: AUXCONx:PWM附属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16-26: PWMCAPx:主PWM时基捕捉寄存器
17.0 正交编码器接口(QEI)模块
图17-1: 正交编码器接口模块框图(x = 1或2)
寄存器17-1: QEIxCON:QEIx控制寄存器(x = 1或2)
寄存器17-2: DFLTxCON:数字滤波器控制寄存器
18.0 串行外设接口(SPI)
图18-1: SPI模块框图
寄存器18-1: SPIxSTAT:SPIx状态和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18-2: SPIxCON1:SPIx控制寄存器1
寄存器18-3: SPIxCON2:SPIx控制寄存器2
19.0 I2C™
19.1 工作模式
19.2 I2C寄存器
图19-1: I2C™框图(X = 1)
寄存器19-1: I2CxCON:I2Cx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19-2: I2CxSTAT:I2Cx状态寄存器
寄存器19-3: I2CxMSK:I2Cx从模式地址掩码寄存器
20.0 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
图20-1: UART简化框图
寄存器20-1: UxMODE:UARTx模式寄存器
寄存器20-2: UxSTA:UARTx状态和控制寄存器
21.0 增强型CAN(ECAN™)模块
21.1 概述
21.2 帧类型
图21-1: ECAN™模块框图
21.3 工作模式
21.3.1 初始化模式
21.3.2 禁止模式
21.3.3 正常工作模式
21.3.4 监听模式
21.3.5 监听所有报文模式
21.3.6 环回模式
寄存器21-1: CiCTRL1:ECAN™控制寄存器1
寄存器21-2: CiCTRL2:ECAN™控制寄存器2
寄存器21-3: CiVEC:ECAN™中断编码寄存器
寄存器21-4: CiFCTRL:ECAN™ FIFO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21-5: CiFIFO:ECAN™ FIFO状态寄存器
寄存器21-6: CiINTF:ECAN™中断标志寄存器
寄存器21-7: CiINTE:ECAN™中断允许寄存器
寄存器21-8: CiEC:ECAN™发送/接收错误计数寄存器
寄存器21-9: CiCFG1:ECAN™波特率配置寄存器1
寄存器21-10: CiCFG2:ECAN™波特率配置寄存器2
寄存器21-11: CiFEN1:ECAN™接收过滤器使能寄存器
寄存器21-12: CiBUFPNT1:ECAN™过滤器0-3缓冲区指针寄存器
寄存器21-13: CiBUFPNT2:ECAN™过滤器4-7缓冲区指针寄存器
寄存器21-14: CiBUFPNT3:ECAN™过滤器8-11缓冲区指针寄存器
寄存器21-15: CiBUFPNT4:ECAN™过滤器12-15缓冲区指针寄存器
寄存器21-16: CiRXFnSID:ECAN™接收过滤器标准标识符寄存器n(n = 0-15)
寄存器21-17: CiRXFnEID:ECAN™接收过滤器扩展标识符寄存器n(n = 0-15)
寄存器21-18: CiFMSKSEL1:ECAN™过滤器7-0屏蔽选择寄存器
寄存器21-19: CiFMSKSEL2:ECAN™过滤器15-8屏蔽选择寄存器
寄存器21-20: CiRXMnSID:ECAN™接收过滤器屏蔽器标准标识符寄存器n(n = 0-2)
寄存器21-21: CiRXMnEID:ECAN™接收过滤器屏蔽器扩展标识符寄存器n(n = 0-2)
寄存器21-22: CiRXFUL1:ECAN™接收缓冲区满寄存器1
寄存器21-23: CiRXFUL2:ECAN™接收缓冲区满寄存器2
寄存器21-24: CiRXOVF1:ECAN™接收缓冲区溢出寄存器1
寄存器21-25: CiRXOVF2:ECAN™接收缓冲区溢出寄存器2
寄存器21-26: CiTRmnCON:ECAN™发送/接收缓冲区m控制寄存器(m = 0,2,4,6;n = 1,3,5,7)
21.4 ECAN报文缓冲区
22.0 高速10位模数转换器(ADC)
22.1 特性概述
22.2 模块说明
22.3 模块功能
图22-1: 具有一个SAR的dsPIC33FJ32GS406和dsPIC33FJ64GS406器件的ADC框图
图22-2: 具有两个SAR的dsPIC33FJ32GS606和dsPIC33FJ64GS606器件的ADC框图
图22-3: 具有两个SAR的dsPIC33FJ32GS608和dsPIC33FJ64GS608器件的ADC框图
图22-4: 具有两个SAR的dsPIC33FJ32GS610和dsPIC33FJ64GS610器件的ADC框图
寄存器22-1: ADCON:A/D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22-2: ADSTAT:A/D状态寄存器
寄存器22-3: ADBASE:A/D基址寄存器(1,2)
寄存器22-4: ADPCFG:A/D端口配置寄存器
寄存器22-5: ADPCFG2:A/D端口配置寄存器
寄存器22-6: ADCPC0:A/D转换对控制寄存器0
寄存器22-7: ADCPC1:A/D转换对控制寄存器1
寄存器22-8: ADCPC2:A/D转换对控制寄存器2
寄存器22-9: ADCPC3:A/D转换对控制寄存器3
寄存器22-10: ADCPC4:A/D转换对控制寄存器4
寄存器22-11: ADCPC5:A/D转换对控制寄存器5
寄存器22-12: ADCPC6:A/D转换对控制寄存器6
23.0 高速模拟比较器
23.1 特性概述
23.2 模块说明
图23-1: 比较器模块框图
23.3 模块应用
23.4 DAC
23.5 与I/O缓冲器之间的交互
23.6 数字逻辑
23.7 比较器输入范围
23.8 DAC输出范围
23.9 比较器寄存器
寄存器23-1: CMPCONx:比较器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23-2: CMPDACx:比较器DAC控制寄存器
24.0 特殊功能
24.1 配置位
表24-1: 器件配置寄存器映射
表24-2: dsPIC33F配置位的说明
24.2 片上稳压器
图24-1: 片上稳压器的连接(1,2)
24.3 BOR:欠压复位
24.4 看门狗定时器(WDT)
24.4.1 预分频器/后分频器
24.4.2 休眠和空闲模式
24.4.3 使能WDT
图24-2: WDT框图
24.5 JTAG接口
24.6 在线串行编程
24.7 在线调试器
24.8 代码保护和CodeGuard™安全性
表24-3: 64 KB器件的代码闪存安全段大小
表24-4: 32 KB器件的代码闪存安全段大小
25.0 指令集汇总
表25-1: 操作码说明中使用的符号
表25-2: 指令集概述
26.0 开发支持
26.1 MPLAB集成开发环境软件
26.2 适用于各种器件系列的MPLAB C编译器
26.3 适用于各种器件系列的HI-TECH C编译器
26.4 MPASM汇编器
26.5 MPLINK目标链接器/MPLIB目标库管理器
26.6 适用于各种器件系列的MPLAB汇编器、链接器和库管理器
26.7 MPLAB SIM软件模拟器
26.8 MPLAB REAL ICE在线仿真器系统
26.9 MPLAB ICD 3在线调试器系统
26.10 PICkit 3在线调试器/编程器及PICkit 3 Debug Express
26.11 PICkit 2开发编程器/调试器及PICkit 2 Debug Express
26.12 MPLAB PM3器件编程器
26.13 演示/开发板、评估工具包及入门工具包
27.0 电气特性
27.1 直流特性
表27-1: 工作MIPS与电压
表27-2: 热工作条件
表27-3: 热封装特性
表27-4: 直流特性的温度和电压规范
表27-5: 直流特性:工作电流(IDD)
表27-6: 直流特性:空闲电流(IIDLE)
表27-7: 直流特性:掉电电流(IPD)
表27-8: 直流特性:打盹电流(IDOZE)
表27-9: 直流特性:I/O引脚输入规范
表27-10: 直流特性:I/O引脚输出规范
表27-11: 电气特性:BOR
表27-12: 直流特性:程序存储器
表27-13: 内部稳压器规范
27.2 交流特性和时序参数
表27-14: 温度和电压规范――交流
图27-1: 器件时序规范的负载条件
表27-15: 输出引脚上的容性负载要求
图27-2: 外部时钟时序
表27-16: 外部时钟时序要求
表27-17: PLL时钟时序规范(VDD = 3.0V至3.6V)
表27-18: 附属PLL时钟时序规范(VDD = 3.0V至3.6V)
表27-19: 交流特性:内部RC精度
表27-20: 内部RC精度
图27-3: I/O时序特性
表27-21: I/O时序要求
图27-4: 复位、看门狗定时器、振荡器起振定时器和上电延时定时器时序特性
表27-22: 复位、看门狗定时器、振荡器起振定时器和上电延时定时器时序要求
图27-5: TIMER1、TIMER2和TIMER3外部时钟时序特性
表27-23: TIMER1外部时钟时序要求(1)
表27-24: TIMER2外部时钟时序要求
表27-25: TIMER3外部时钟时序要求
图27-6: 输入捕捉(CAPx)时序特性
表27-26: 输入捕捉时序要求
图27-7: 输出比较模块(OCx)时序特性
表27-27: 输出比较模块时序要求
图27-8: 输出比较/PWM模块时序特性
表27-28: 简单输出比较/PWM模式时序要求
图27-9: 高速PWM模块故障时序特性
图27-10: 高速PWM模块时序特性
表27-29: 高速PWM模块时序要求
图27-11: SPIx模块主模式(CKE = 0)时序特性
表27-30: SPIx主模式(CKE = 0)时序要求
图27-12: SPIx模块主模式(CKE = 1)时序特性
表27-31: SPIx模块主模式(CKE = 1)时序要求
图27-13: SPIx模块从模式(CKE = 0)时序特性
表27-32: SPIx模块从模式(CKE = 0)时序要求
图27-14: SPIx模块从模式(CKE = 1)时序特性
表27-33: SPIx模块从模式(CKE = 1)时序要求
图27-15: I2Cx总线启动位/停止位时序特性(主模式)
图27-16: I2Cx总线数据时序特性(主模式)
表27-34: I2Cx总线数据时序要求(主模式)
图27-17: I2Cx总线启动位/停止位时序特性(从模式)
图27-18: I2Cx总线数据时序特性(从模式)
表27-35: I2Cx总线数据时序要求(从模式)
表27-36: 10位高速A/D模块规范
表27-37: 10位高速A/D模块时序要求
图27-19: 每个输入的A/D转换时序
表27-38: 比较器模块规范
表27-39: DAC模块规范
表27-40: DAC输出缓冲器规范
图27-20: QEA/QEB输入特性
表27-41: 正交解码器时序要求
图27-21: QEI模块索引脉冲时序特性
表27-42: QEI索引脉冲时序要求
图27-22: TIMERQ(QEI模块)外部时钟时序特性
表27-43: QEI模块外部时钟时序要求
图27-23: CAN模块I/O时序特性
表27-44: ECAN™模块I/O时序要求
28.0 封装信息
28.1 封装详细信息
附录A: 从dsPIC33FJ06GS101/X02和dsPIC33FJ16GSX02/X04器件移植到dsPIC33FJ32GS406/606/608/610和dsPIC33FJ64GS406/606/608/610器件
A.1 器件引脚和外设引脚选择(PPS)
A.2 高速PWM
A.2.1 故障和限流控制信号源选择
A.2.2 模拟比较器连接
A.2.3 前沿消隐(LEB)
附录B: 版本历史
表B-1: 主要章节更新
表B-2: 主要章节更新
索引
MICROCHIP网站
变更通知客户服务
客户支持
读者反馈表
产品标识体系
全球销售及服务网点
dsPIC33FJ32GS406/606/608/610 和 dsPIC33FJ64GS406/606/608/610 数据手册 高性能 16 位 数字信号控制器  2010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初稿 DS70591C_CN
请注意以下有关 Microchip 器件代码保护功能的要点: • Microchip 的产品均达到 Microchip 数据手册中所述的技术指标。 • Microchip 确信: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 Microchip 系列产品是当今市场上同类产品中最安全的产品之一。 • 目前,仍存在着恶意、甚至是非法破坏代码保护功能的行为。就我们所知,所有这些行为都不是以 Microchip 数据手册中规定的 操作规范来使用 Microchip 产品的。这样做的人极可能侵犯了知识产权。 • • Microchip 愿与那些注重代码完整性的客户合作。 Microchip 或任何其他半导体厂商均无法保证其代码的安全性。代码保护并不意味着我们保证产品是 “牢不可破”的。 代码保护功能处于持续发展中。 Microchip 承诺将不断改进产品的代码保护功能。任何试图破坏 Microchip 代码保护功能的行为均可视 为违反了 《数字器件千年版权法案 (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如果这种行为导致他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能访问您的 软件或其他受版权保护的成果,您有权依据该法案提起诉讼,从而制止这种行为。 提供本文档的中文版本仅为了便于理解。请勿忽视文档中包含 的英文部分,因为其中提供了有关 Microchip 产品性能和使用 情况的有用信息。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及其分公司和相 关公司、各级主管与员工及事务代理机构对译文中可能存在的 任何差错不承担任何责任。建议参考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的英文原版文档。 本出版物中所述的器件应用信息及其他类似内容仅为您提供便 利,它们可能由更新之信息所替代。确保应用符合技术规范, 是您自身应负的责任。Microchip 对这些信息不作任何明示或 暗示、书面或口头、法定或其他形式的声明或担保,包括但不 限于针对其使用情况、质量、性能、适销性或特定用途的适用 性的声明或担保。 Microchip 对因这些信息及使用这些信息而 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果将 Microchip 器件用于生命 维持和 / 或生命安全应用,一切风险由买方自负。买方同意在 由此引发任何一切伤害、索赔、诉讼或费用时,会维护和保障 Microchip 免于承担法律责任,并加以赔偿。在 Microchip 知识 产权保护下,不得暗中或以其他方式转让任何许可证。 商标 Microchip 的名称和徽标组合、 Microchip 徽标、 dsPIC、 KEELOQ、 KEELOQ 徽标、 MPLAB、 PIC、 PICmicro、 PICSTART、 PIC32 徽标、 rfPIC 和 UNI/O 均为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在美国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注册商标。 FilterLab、 Hampshire、 HI-TECH C、 Linear Active Thermistor、MXDEV、MXLAB、SEEVAL 和 The Embedded Control Solutions Company 均为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在美国的注册商标。 Analog-for-the-Digital Age、 Application Maestro、 CodeGuard、 dsPICDEM、 dsPICDEM.net、 dsPICworks、 dsSPEAK、 ECAN、 ECONOMONITOR、 FanSense、 HI-TIDE、 In-Circuit Serial Programming、 ICSP、 Mindi、 MiWi、MPASM、MPLAB Certified 徽标、MPLIB、MPLINK、 mTouch、 Octopus、 Omniscient Code Generation、 PICC、 PICC-18、PICDEM、PICDEM.net、PICkit、PICtail、REAL ICE、 rfLAB、 Select Mode、 Total Endurance、 TSHARC、 UniWinDriver、 WiperLock 和 ZENA 均为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在美国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标。 SQTP 是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在美国的服务标记。 在此提及的所有其他商标均为各持有公司所有。  2010,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版权所有。 ISBN: 978-1-60932-110-9 Microchip 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Chandler 和Tempe 与位于俄勒冈州 Gresham 的全球总部、设计和晶圆生产厂及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 印度的设计中心均通过了ISO/TS-16949:2002 认证。公司在PIC® MCU 与dsPIC® DSC、KEELOQ® 跳码器件 、串行EEPROM、单片机 外设、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模拟产品方面的质量体系流程均符合ISO/TS- 16949:2002。此外,Microchip 在开发系统的设计和生产方面的质量体 系也已通过了ISO 9001:2000 认证。 DS70591C_CN 第 2 页 初稿  2010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dsPIC33FJ32GS406/606/608/610 和 dsPIC33FJ64GS406/606/608/610 高性能 16 位数字信号控制器 工作范围: • 最高 40 MIPS 的工作速度 (3.0-3.6V 时): - 工业级温度范围 (-40°C 至 +85°C) - 扩展级温度范围 (-40°C 至 +125°C) 高性能 DSC CPU: • 改进型哈佛架构 • C 编译器优化的指令集 • 16 位宽数据总线 • 24 位宽指令 • 可寻址最大 4M 指令字的线性程序存储空间 • 可寻址最大 64 KB 的线性数据存储空间 • 83 条基本指令:多为单字 / 单周期指令 • 两个 40 位累加器,带舍入和饱和选择 • 灵活和强大的寻址模式: - 间接寻址 - 模寻址 - 位反转寻址 • 软件堆栈 • 16 x 16 位小数 / 整数乘法运算 • 32/16 位和 16/16 位除法运算 • 单周期乘 - 累加运算: - DSP 运算的累加器回写操作 - 双数据取操作 • 可将最多 40 位数据左移或右移最多 16 位 直接存储器访问 (Direct Memory Access, DMA): • 4 通道硬件 DMA • 1 KB 双端口 DMA 缓冲区 (DMA RAM),用于存 储通过 DMA 传输的数据: - 允许在 CPU 执行代码期间在 RAM 和外设间传 输数据 (不额外占用周期) • 大多数外设支持 DMA 数字 I/O: • 最多 85 个可编程数字 I/O 引脚 • 最多 24 个引脚上具有唤醒 / 电平变化中断功能 • 输出引脚可驱动 3.0V 至 3.6V 的电压 • 漏极开路配置、最高 5V 的输出 • 5V 耐压的数字输入引脚 • 所有 PWM 引脚的拉 / 灌电流为 16 mA 片上闪存和 SRAM: • 闪存程序存储器 (最大 64 KB) • 数据 SRAM (最大 8 KB) • 闪存程序存储器的引导和通用安全性 外设特性: • 定时器 / 计数器,最多 5 个 16 位定时器 - 最多可以配对作为 2 个 32 位定时器使用 • 输入捕捉 (最多 4 路通道): - 上升沿捕捉、下降沿捕捉或上升 / 下降沿捕捉 - 16 位捕捉输入功能 - 每路捕捉通道都带有 4 字深度的 FIFO 缓冲区 • 输出比较 (最多 4 路通道): - 1 个或 2 个 16 位比较模式 - 16 位无毛刺 PWM 模式 • 4 线 SPI (最多 2 个模块): - 帧支持简单编解码器的 I/O 接口 - 1 级深 FIFO 缓冲区 - 支持 8 位和 16 位数据 - 支持所有串行时钟格式和采样模式 • I2C™ (最多 2 个模块): - 完全支持多主机从模式 - 7 位和 10 位寻址 - 总线冲突检测和仲裁 - 集成信号调理 - 从地址掩码  2010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初稿 DS70591C_CN 第 3 页
dsPIC33FJ32GS406/606/608/610 和 dsPIC33FJ64GS406/606/608/610 外设特性 (续) • UART (最多 2 个模块): - 检测到地址位时产生中断 - 出现 UART 错误时产生中断 - 检测到启动位时将器件从休眠模式唤醒 - 4 字符深度的发送和接收 FIFO 缓冲区 - LIN 总线支持 - 硬件 IrDA© 编解码 - 高速波特率模式 - 使用 CTS 和 RTS 的硬件流控制 • 增强型 CAN (ECAN™ 模块) 2.0B active 版本: - 最多 8 个发送缓冲区和 32 个接收缓冲区 - 16 个接收过滤器和 3 个屏蔽寄存器 - 用于诊断和总线监视的环回模式、监听模式和 监听所有报文模式 - 收到 CAN 报文时唤醒器件 - 自动处理远程发送请求 - 使用 DMA 的 FIFO 模式 - DeviceNet™ 寻址支持 • 正交编码器接口 (最多 2 个模块): - A 相、 B 相和索引脉冲输入 - 16 位递增 / 递减位置计数器 - 计数方向状态 - 位置测量 (x2 和 x4)模式 - 输入端上的可编程数字噪声滤波器 - 备用 16 位定时器 / 计数器模式 - 位置计数器计满返回 / 下溢中断 高速 PWM 模块特性: • 最多 9 个 PWM 发生器和 18 个输出 • 主时基和辅助时基 • 每个 PWM 输出具有独立的时基和占空比 • 上升沿和下降沿死区: - 占空比分辨率为 1.04 ns - 死区分辨率为 1.04 ns • 相移分辨率为 1.04 ns • 频率分辨率为 1.04 ns • 支持的 PWM 模式: - 标准边沿对齐 - 真正独立输出 - 互补 - 中心对齐 - 推挽式 - 多相 - 可变相位 - 固定关断时间 - 电流复位 - 限流 • 独立的故障 / 限流输入 • 输出改写控制 • 特殊事件触发器 • PWM 捕捉特性 • 输入时钟预分频器 • 从 PWM 可向 ADC 产生双触发 • PWMxL 和 PWMxH 输出引脚交换 • 动态 PWM 频率、占空比和相移更改 • PWM 发生器独立禁止 • 前沿消隐 (Leading-Edge Blanking, LEB)功能 高速模拟比较器: • 最多 4 个模拟比较器: - 20 ns 响应时间 - 每个模拟比较器均带有 10 位 DAC - DACOUT 引脚提供 DAC 输出 - 可编程输出极性 - 可选的输入源 - ADC 采样和转换功能 • PWM 模块接口: - PWM 占空比控制 - PWM 周期控制 - PWM 故障检测 中断控制器: • 中断响应延时为 5 个周期 • 最多 5 个外部中断 • 7 个可编程优先级 • 5 个处理器异常 高速 10 位 ADC: • 10 位分辨率 • 最多 24 个输入通道,组合为 12 个转换对 • 用于监视参考电压的两个内部输入,组合为一个输 入对 • 用于模拟对并行转换的逐次逼近寄存器(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Register, SAR)转换器: - 对于具有两个SAR的器件,转换速率为4 Msps - 对于具有一个SAR的器件,转换速率为2 Msps • 每个模拟通道具有专用的结果缓冲区 • 每个模拟输入转换对具有独立的触发源选择 功耗管理: • 片上 2.5V 稳压器 • 实时时钟源切换 • 可快速唤醒的空闲、休眠和打盹模式 DS70591C_CN 第 4 页 初稿  2010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dsPIC33FJ32GS406/606/608/610 和 dsPIC33FJ64GS406/606/608/610 应用示例: • 交流 / 直流转换器 • 汽车 HID • 电池充电器 • 直流 / 直流转换器 • 数字照明 • 电磁炉 • LED 镇流器 • 可再生电源 / 纯正弦波逆变器 • 不间断电源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UPS) 封装: • 64 引脚 QFN (9x9x0.9 mm) • 64 引脚 TQFP (10x10x1 mm) • 80 引脚 TQFP (12x12x1 mm) • 100 引脚 TQFP (14x14x1 mm 和 12x12x1 mm) 注: 关于特定器件的具体外设特性,请参见 dsPIC33FJ32GS406/606/608/610 和 dsPIC33FJ64GS406/606/608/610 控制 器系列表。 CMOS 闪存技术: • 低功耗高速闪存技术 • 全静态设计 • 3.3V (±10%)工作电压 • 工业级和扩展级温度 • 低功耗 系统管理: • 灵活的时钟选择: - 外部振荡器、晶振、谐振器和内部 RC 振荡器 - 带有 120 MHz VCO 的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 PLL) - 主晶振 (OSC),工作频率范围为 3 MHz 至 40 MHz - 辅助振荡器 (SOSC) - 内部低功耗 RC (LPRC)振荡器,工作频率 为 32.767 kHz - 内部快速 RC (FRC)振荡器,工作频率为 7.37 MHz • 上电复位 (Power-on Reset, POR) • 欠压复位 (Brown-out Reset, BOR) • 上电延时定时器 (Power-up Timer, PWRT) • 振荡器起振定时器 (Oscillator Start-up Timer, OST) • 自带 RC 振荡器的看门狗定时器 (Watchdog Timer, WDT) • 故障保护时钟监视器 (Fail-Safe Clock Monitor, FSCM) • 多个复位源 • 在线串行编程 (In-Circuit Serial Programming™, ICSP™) • 参考振荡器输出  2010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初稿 DS70591C_CN 第 5 页
dsPIC33FJ32GS406/606/608/610 和 dsPIC33FJ64GS406/606/608/610 dsPIC33FJ32GS406/606/608/610 和 dsPIC33FJ64GS406/606/608/610 产品 系列 表 1 中列出了每款器件的器件名称、引脚数、存储容量 和可用的外设,表后还附有它们的引脚图。 表 1: dsPIC33FJ32GS406/606/608/610 和 dsPIC33FJ64GS406/606/608/610 控制器系列 器件 数 脚 引 ) B K ( 器 储 存 序 程 存 闪 ) 节 字 ( M A R 器 时 定 位 6 1 捉 捕 入 输 较 比 出 输 T R A U dsPIC33FJ32GS406 64 32 4K dsPIC33FJ32GS606 64 32 4K dsPIC33FJ32GS608 80 32 dsPIC33FJ32GS610 100 32 4K 4K dsPIC33FJ64GS406 64 64 8K 5 5 5 5 5 dsPIC33FJ64GS606 64 64 9K(1) 5 64 9K(1) 5 dsPIC33FJ64GS608 80 dsPIC33FJ64GS610 100 64 9K(1) 5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2 2 2 2 2 2 2 2 注 1: RAM 中包括 1 KB 的 DMA RAM。 口 接 器 码 编 交 正 1 2 2 2 1 2 2 2 I P S ™ N A C E 道 通 A M D M W P 器 较 比 拟 模 断 中 部 外 出 输 C A D ™ C 2 I R A S 2 2 2 2 2 2 2 2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4 4 4 6x2 6x2 8x2 9x2 6x2 6x2 8x2 9x2 0 4 4 4 0 4 4 4 5 5 5 5 5 5 5 5 0 1 1 1 0 1 1 1 2 2 2 2 2 2 2 2 1 2 2 2 1 2 2 2 ADC / 路 电 ) H S ( 持 保 / 样 采 5 6 6 6 5 6 6 6 入 输 换 转 数 模 16 16 18 24 16 16 18 24 数 脚 引 O / I 装 封 58 PT, MR 58 PT, MR 74 PT 85 PT, PF 58 PT, MR 58 PT, MR 74 PT 85 PT, PF DS70591C_CN 第 6 页 初稿  2010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dsPIC33FJ32GS406/606/608/610 和 dsPIC33FJ64GS406/606/608/610 引脚图 64 引脚 TQFP = 引脚最高能承受 5V 的电压 / 0 E R 8 T L F 1 L 1 M W P / 1 F R / 4 E R L 3 M W P / 3 E R H 2 M W P / 2 E R L 2 M W P / 1 E R 1 H 1 M W P E R O C D D V / P A C V D D V / I 0 F R 4 C N Y S / / 7 D R 6 1 N C 1 N D P U H 5 M W P / / 6 D R 5 1 N C L 5 M W P / / 5 D R 4 1 N C H 6 M W P / / 4 D R 3 1 N C L 6 M W P / / 3 D R 1 O C N Y S 4 C O / / / 1 D R 6 T L F 2 O C N Y S 2 C O / / I 2 D R 3 C N Y S 7 T L F 3 C O / / PWM3H/RE5 PWM4L/RE6 PWM4H/RE7 SCK2/FLT12/CN8/RG6 SDI2/FLT11/CN9/RG7 SDO2/FLT10/CN10/RG8 MCLR SS2/FLT9/SYNCI2/T5CK/CN11/RG9 VSS VDD AN5/AQEB1/CN7/RB5 AN4/AQEA1/CN6/RB4 AN3/AINDX1/CN5/RB3 AN2/ASS1/CN4/RB2 PGEC3/B/AN1/CN3/RB1 PGED3/AN0/CN2/RB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PGEC2/SOSCO/T1CK/CN0/RC14 PGED2/SOSCI/T4CK/CN1/RC13 OC1/QEB1/FLT5/RD0 IC4/QEA1/FLT4/INT4/RD11 IC3/INDX1/FLT3/INT3/RD10 IC2/FLT2/U1CTS/INT2/RD9 IC1/FLT1/SYNCI1/INT1/RD8 VSS OSC2/REFCLKO/CLKO/RC15 OSC1/CLKIN/RC12 VDD SCL1/RG2 SDA1/RG3 U1RTS/SCK1/INT0/RF6 U1RX/SDI1/RF2 U1TX/SDO1/RF3 4 6 3 6 2 6 1 6 0 6 9 5 8 5 7 5 6 5 5 5 4 5 3 5 2 5 1 5 0 5 9 4 dsPIC33FJ32GS406 dsPIC33FJ64GS406 7 1 8 1 9 1 0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2 9 2 0 3 1 3 2 3 D D V A S S V A / 8 B R S T C 2 U / 8 N A 9 B R / 9 N A 0 1 B R / 0 1 N A S M T / 1 1 B R / 1 1 N A O D T / S S V D D V 2 1 B R / 2 1 N A K C T / 3 1 B R / 3 1 N A / I D T 7 B R / 7 N A / 1 D E G P / 6 B R A F C O / 6 N A / 1 C E G P / 4 1 B R S T R 2 U / 1 S S / 4 1 N A / 5 1 B R / 2 1 N C B F C O / 5 1 N A 4 F R / 7 1 N C / 7 1 T L F / 2 A D S X R 2 U / 5 F R / 8 1 N C / 8 1 T L F / 2 L C S X T 2 U /  2010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初稿 DS70591C_CN 第 7 页
dsPIC33FJ32GS406/606/608/610 和 dsPIC33FJ64GS406/606/608/610 引脚图 (续) 64 引脚 QFN = 引脚最高能承受 5V 的电压 / 0 E R 8 T L F 1 L 1 M W P / 1 F R / 4 E R L 3 M W P / 3 E R H 2 M W P / 2 E R L 2 M W P / 1 E R 1 H 1 M W P E R O C D D V / P A C V D D V / I 0 F R 4 C N Y S / / 7 D R 6 1 N C 1 N D P U H 5 M W P / / 6 D R 5 1 N C L 5 M W P / / 5 D R 4 1 N C H 6 M W P / / 4 D R 3 1 N C L 6 M W P / / 3 D R 1 O C N Y S 4 C O / / / 1 D R 6 T L F 2 O C N Y S 2 C O / / I 2 D R 3 C N Y S 7 T L F 3 C O / / PWM3H/RE5 PWM4L/RE6 PWM4H/RE7 SCK2/FLT12/CN8/RG6 SDI2/FLT11/CN9/RG7 SDO2/FLT10/CN10/RG8 MCLR SS2/FLT9/SYNCI2/T5CK/CN11/RG9 VSS VDD AN5/AQEB1/CN7/RB5 AN4/AQEA1/CN6/RB4 AN3/AINDX1/CN5/RB3 AN2/ASS1/CN4/RB2 PGEC3/B/AN1/CN3/RB1 PGED3/AN0/CN2/RB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PGEC2/SOSCO/T1CK/CN0/RC14 PGED2/SOSCI/T4CK/CN1/RC13 OC1/QEB1/FLT5/RD0 IC4/QEA1/FLT4/INT4/RD11 IC3/INDX1/FLT3/INT3/RD10 IC2/FLT2/U1CTS/INT2/RD9 IC1/FLT1/SYNCI1/INT1/RD8 VSS OSC2/REFCLKO/CLKO/RC15 OSC1/CLKIN/RC12 VDD SCL1/RG2 SDA1/RG3 U1RTS/SCK1/INT0/RF6 U1RX/SDI1/RF2 U1TX/SDO1/RF3 64 63 62 61 60 59 58 57 56 55 54 53 52 51 50 49 dsPIC33FJ32GS406 dsPIC33FJ64GS40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D D V A s s V A 9 B R / 9 N A / 8 B R S T C 2 U / 8 N A 0 1 B R / 0 1 N A S M T / 1 1 B R / 1 1 N A O D T / S S V D D V 2 1 B R / 2 1 N A K C T / 3 1 B R / 3 1 N A / I D T 7 B R / 7 N A / 1 D E G P / 6 B R A F C O / 6 N A / 1 C E G P / 4 1 B R S T R 2 U / 1 S S / 4 1 N A / 5 1 B R / 2 1 N C B F C O / 5 1 N A 4 F R / 7 1 N C / 7 1 T L F / 2 A D S X R 2 U / 5 F R / 8 1 N C / 8 1 T L F / 2 L C S X T 2 U / 注: 器件底部的金属面未连接到任何引脚,建议在外部连接到 VSS。 DS70591C_CN 第 8 页 初稿  2010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