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0年山东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0 年山东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 150 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 参考时限为 40 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 110 分钟。满分 100 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 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2009 年,在人们对水价调整议论纷纷的背景下,某部门邀请某市自来水公司 H 总经理、 B 书记,某报 W 记者,公用事业专家 X、Y、T、G,某外资投资公司 S 副总裁、M 经理,市民 代表 D、C 等,开了一次座谈会。下面是座谈记录。 W 记者:我觉得水它不单纯是一种商品,它有公共资源的属性,不能单纯地以商品来计价。 因为政府从税收里头就已经提取了一些资金,居民对这块资源理应低价共享。 H 总经理:十年前我来到这个企业的时候,遇到的个问题就是有些人认为水是自来水、福利 水,不是商品。自来水公司长期不参与市场竞争,亏损靠补贴,投资靠拨款,企业人员臃肿, 效率低下。持续低迷的水费征收率,居高不下的管网漏失率,加上积累下来的几亿元社会拖 欠水费,成了我面前的大难题。一栋 297 户的居民楼,12 年不交水费,周围的居民楼也在 关注着他们,这个事态如果扩大,全市可能都要不交。在这种情况下,我下决心采取行动。 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第二天对这栋楼停了水,一直停了 36 天。停水后第二天,铺天盖地 的报纸,整版整版的报道、评论这件事。停水之后,陆陆续续有居民开始交水费了,可是管 网就这一根,对已经交水费的居民怎么办?我们说下决心,对交水费的居民提供矿泉水。我
们职工就把矿泉水一桶一桶地扛到他的家里。后来我们听说了,这栋楼的居民走在街上,不 敢说是这栋楼,谁要说是这栋楼的居民,大家都谴责他,形成了一个社会舆论。但这还不够, 供水企业要不要盈利,是不是亏得越多越光荣,光停水还解决不了。 X 专家:供水企业在市场机制下追求盈利,讲究成本,我觉得这是很客观的一件事情。 G 专家:作为企业,好像盈利是一种天然的冲动,所以我们说有涨价的冲动。但是这并不是 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不是各国通用的。我近到墨尔本去了一趟,澳大利亚墨尔本 的供水企业,盈利率很低,看去年的年报,它的净资产回报率大概只有 1%到 2%的样子。 如果我们说自来水公司是公用性质的企业,那么它就不应当有盈利冲动。 Y 专家:供水行业的特点是自然垄断性,它在市场上是不可竞争的。对我们公用事业,消费 并没有选择权。这样一个自然垄断的企业,要有盈利,就很可能获取超额利润,消费者质疑 它涨价是不奇怪的。 S 副总裁:我觉得法国做得比较好,它的水价构成是供水的全部成本,除一些生产成本之外, 还有税金,再加上投资成本,还有其他新设施的投资,比如说管网的投资,这些成本必须是 客户认可的,运营商也认可的,予以公开。法国近几年跟随欧盟的标准供水,每年的水价都 有一点增长,不是十年不涨,一下子涨很多。 H 总经理:如果公用企业的利润仅靠调价来实现,这是不全面的,应当加强管理,减员增效, 降低成本,而不是把实现利润的目标和手段放到调价这一个措施上。水它也是一种商品,是 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商品。随着城市不断地扩大、发展,城市用水量急剧增加。我们市现在每 年都要以五万吨的量增加着供水的需求,可是亏损状况依然存在。是引入投资来解决这个问 题?还是涨价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是其它的思路? M 经理:我觉得解决中国供水行业问题,必须选择引进社会资本这一条。 B 书记:我认为现在水价非常低,不利于自来水公司的发展。我们市现在居民水价才一块钱 一吨,每人平均每月用水量三吨左右,十天才用一吨,放到一天才一毛钱。现在买根黄瓜都 得三毛钱,你说这个水价低不低?
D 代表:黄瓜和水的问题,没有可比性。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就从两个方面看。1985 年我们的工资是多少,水费是多少,现在我们的工资是多少,水费是多少,这样比较一下, 我感觉水价可能是高。 Y 专家:我觉得这位先生说得非常有理,水价是高还是低必须有个参照物。从国际上看,水 价占家庭收入 3%以下是合理的,超过 3%就不合理。 M 经理:我们全国所有的大城市都算过,只有个别城市达到了 1%,其它城市都在 1%以下, 大概多数在 0.5%左右。 Y 专家:公用事业发展长期以来比较滞后的主要原因是投资不足。2007 年和 1990 年相比, 城市的人口密度增长了 7 倍,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两倍,但公用事业投资太少,城市居民 缺少应有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单靠涨价不能解决投资问题。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 我们打破了由政府包办这样一个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投入到 公用事业设施的提供和服务中去。近些年来,引进了大量外资,世界上一些知名的水务集团, 已经在中国的水务版图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也有引入外资又摆脱的。我们请 H 总谈 谈他们这样做的理由。 H 总经理:引进外资初是把回报率确定下来,同时把水量确定下来。但后来的发展,我们供 水企业的负担比较重,政府又不能把这个投资回报的压力转移给老百姓,政府的财力又不能 在短期内满足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回报要求,而它的高利润回报的要求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这是我们进行重组的一个原因。这时我们大胆地引进市场机制,眼睛向内,挖掘潜力,不找 市长找市场,一个突出的政策叫“万吨水十个人”。那就是我们对八个城区的自来水公司, 实行每万吨水只给十个人的工资。以前这个人数差不多 30 人,这一下子就砍掉了 20 个人的 饭碗。在这个问题上,我把压力加给了我们各区的经营者,他们觉得就像天塌下来一样。 B 书记:我当时在东方区当经理,500 多人,一个月就给我 160 多人的工资,你说让我咋活 啊。那时候真是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嘴上净起大水泡。可后来,我拿到了奖励。
Y 专家:刚才 H 总说万吨水 10 个人,既可喜也可悲。可喜的是我们 H 总是真正的企业家, 他压缩成本来提高服务,使消费者受益。可悲的是,也许我们万吨只需要 10 人,甚至不需 要 10 人,但是我们过去却用了 30 人,这 30 人的成本都是我们所有的消费者甚至政府财政 来背负的。 M 经理:刚才 H 总讲到了只给三分之一的人发工资。另外三分之二的人去到市场上去,自己 去揽生意,自来水公司能够揽到什么生意呢?作为这样一个垄断性的行业,让它利用自己的 资源优势,去给自己挣口饭吃,我觉得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T 专家:对外资进入是有争议的,但是我们对外资的管理,对外资的技术,对外资提高行业 的管理水平,看法是一致的。 H 总经理:我的观点是,一定要强调政府对公用事业的控制力,凡是出问题的地方,都是政 府缺少控制力。我到过国外一些地方,他们是政府控制所有权,放开经营权。就是政府把经 营权拿出来在全社会招标,选择有经验、有实力、有信誉的运营商来运营,这样的一些做法 我觉得都值得我们借鉴。在《经济观察报》上我看到一组专题,叫做“水价上涨背后的跨国 势力”,你们觉得这种直接关联度到底有多大? W 记者:我是参与了这个专题。做完这个专题到现在,外资究竟跟水价上涨是不是有关联, 其实我们都没有特别确切的答案。因为他们对这个事情非常的谨慎,他们不愿意直面我们记 者的调查。 M 经理:我认为涨价和外资没任何关系。西北某市从 1992 年到 2006 年水价上涨了七次,而 某知名外资水务集团是 2007 年与该市进行合作的。 X 专家: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必然联系。外资公司购买了我们水项目的股权后,势必会对水 价的上涨带来一定压力,投资是要收回利润的。 S 副总裁:我们的算法,作为一个投资项目,首先我要看这个城市的发展,有没有发展前景。 比如说某大城市,当初我们认为它是国家鼓励的西部开发地区。人口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上都
排名在前,那么它将来的用水量一定是增加的,所以不涨水价我们也可以生存。在那里我们 进去七年都不涨水价,怎么能说只赚不赔呢? C 代表:我的看法是,国外的资本进来毕竟是追求利润的,不可能是来学雷锋、给你做好事 的。 主持人:我觉得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外资进入中国水务领域所产生的影响。我国公用事业市 场化的进一步发展,关键是我们如何来平衡。企业有盈利的需求,但水毕竟是一种特殊商品, 有它的公益性。 2.某市居民对 2004 年 7 月 10 日的一场暴雨记忆犹新。那天是周六,市民们如往常的周末 一样逛街、聚会、休闲。张艺谋大片《十面埋伏》的首映式正在这天举行,大批倒票的“黄 牛”憋足了劲要大赚一笔。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让所有在外边的人狼狈不堪。当天下 午 16 时左右,该市上空电闪雷鸣,顷刻之间降下瓢泼大雨,不到两个小时的降雨让全市交 通陷入瘫痪,10 多座立交桥下积水深达 2 米,一些地下商场、地铁站也被雨水淹没,公交 车、小汽车变成了船。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某负责人事后接受采访时表示,那场大雨后,“全 世界都看了我们的笑话。”这样的事件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曾出现。市政建设与城市改造不同 步的现象至今依然是个不小的问题。有专家表示,以应有功能来衡量,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市 政公用事业连“健康”都算不上。 3.截至 2009 年 4 月份,中央的 4 万亿元投资已经带动了地方 30 多万亿元的投资。从 4 万 亿到 30 多万亿,这些保经济增长的投资都流向了哪些领域?资料显示,铁路、公路、航空、 能源等基础设施以及医改、住房保障等民生工程都是投资的主要流向。例如,某市新增投资 60 亿元,主要用于轨道交通、中小企业和农业,其中 20 亿元用于高铁的征地拆迁。某省拨 付 90 亿元资金,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和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某省 组织了 3300 亿元投资,主要投向千亿基础网络工程、千亿产业提升工程和千亿惠民工程。 其中惠民工程主要指配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本服务设施。但有专家指出,各地似 乎都缺少了对城市公用事业的关注,而中国仍处在市政设施相对不足且市政设施需求迅速增
长的阶段。尽管投资中有用于城市公用事业的部分,但比例很小、规模不大,尚不足以体现 城市公用事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这位长期研究城市公用事业的专家说,城市公用 事业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市政公用事业包括城市供水、集 中供热、垃圾处理、市政道桥、公共交通、园林绿化、污水处理、管道燃气八个方面的市政 设施建设。在城市基础设施中,城市公用事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一 环。改革开放初期,讲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讲得比较多的是改善投资环境。 4.据统计,目前全国的城市市政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在 1 万亿元左右,占全国 GDP 比例的 2% 以上。某专家指出,因为城市道路、供水、燃气、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建设任务仍然艰巨, 在目前的投资规模基础上,投资扩大 1 倍,达到 2 万亿元的规模,也很难说就能完全解决问 题。我国城市化进程仍然处在迅速上升阶段,现在全国有 5 亿多城市人口,在未来的 20 年 时间里,全国城市人口将达到 9 亿多,这对城市公用事业将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对投资者 来讲,也是个巨大的投资市场。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摸索市政公 用事业市场化的道路,一些吃皇粮的城市公用事业单位开始断奶。2002 年 12 月,原建设部 颁布《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参与市政公用 设施建设。在市政公用事业逐渐放开的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这让很多 地方政府兴奋不已。然而,随着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开始 出现。 2008 年 1 月,S 市 300 多辆公交车停运,致使全城 70 多万市民出行困难。造成停运的原因 在于公交民营化运转不良。P 市原本已经出售的水厂现已被收回。专家认为,公交线路、水 厂卖出去,本身没有错,但基础分析工作没做透,这样一来,损失的是国家,伤害的是消费 者。某报记者在报道中大声疾呼:“这样大规模地出售公用事业产权,世界罕见!以前地方 政府是卖地赚钱,现在把市政公用事业也卖出去,这些都卖完了该怎么办?不客气地说,这 简直是败家子行为!”
5.2009 年 7 月 31 日,L 市举行“城市供水价格改革调整听证会”,参会的 18 名听证代表 中,17 名代表同意水价调整,只有 1 人提出“好不要提价”。消息一出,社会哗然。有网 站展开了“如何看待 L 市水价上涨”的调查,超过 80%的网友投出了反对票。8 月 4 日,L 市政府网站发布消息,邀请网民参加一场“关于供水价格改革调整”的座谈会。记者进行了 统计,实际到会 59 人,在 3 个多小时的讨论中,39 人发言,其中 9 人鲜明地反对涨价。与 网络调查超过 80%反对水价上涨形成反差的是,现场有 16 人明确表示赞成有条件地调整水 价。反对涨价的主要理由,一是认为 L 市不缺水,没有涨价的必要;二是认为水务集团的账 目不够透明。 记者来到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访问了 74 岁的卢奶奶和她的老伴儿。 记者:“卢奶奶,你家里一共用多少水?” 卢:“用 4 吨、3 吨。” 记者:“几口人?” 卢:“5 口人。” 在卢家,记者看到很多盆子和桶。老人告诉记者这都是用来存水的,存下的水要用来冲厕所、 拖地、浇花,为了节约水,家里还特别改造了抽水马桶的开关。卢奶奶和老伴儿加起来每月 有 2000 元多一点的退休工资,但是由于儿子、媳妇没什么收入,所以一家五口主要靠这 2000 多元,水费每月 9 块多钱。 记者:“要是以后每月花个 12、13 块钱水费,承受得了吗?” 卢:“俺俩仔细着呢,俺俩可在乎。” 居委会的肖大姐告诉记者,这里的居民基本上都是这样节约用水的。水费涨一点也许还行, 就怕连环涨价。 在 L 市另一家用水大户企业,记者了解到,他们已经在近几年对设备进行了节水改造,凡是 工业上的用水都可以回收再重新使用,水的利用率达到了约 97%。
尽管 L 市的水价还没有上调,但从企业到普通居民,大家已经都在精打细算省着用水。这也 给出了一个答案,为什么城市扩大了,经济发展了,可是全市每天用水量却比十几年前下降 了几十万吨。 在这次 L 市水价上涨的文件中,有一组数字很触目惊心:L 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 450 立 方米,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 1/5、世界的 1/20,属于极度贫水区。L 市水文部门负责人 说:“附近两个水库的水,基本上不算 L 市的水权,属于过境水,是上游的水资源。即使是 流经 L 市的几条河,水量也并不像大家看到的那么多。大家看到 L 河的水面比较宽,实际上 因为橡塑坝把水蓄起来了,真正来水,就是坝体上面流的那点水,那才是真正的来水。” 6.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首当其冲是加强节水。在加大节水、治污和污水资源化 力度的同时,还要从水量相对充沛的长江流域向黄淮海地区调水,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我国 的南水北调也是其中之一。这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从论证规划到设计施工,历时半个 世纪,贯穿豫、冀、京、津等多省市。为了让北方群众喝上“放心水”,在长江大支流汉江 上游丹江口库区,掀起了一场防污治污生态保卫战。如今,丹江口库区水土流失现象已得到 有效控制,水源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被誉为“亚洲天池”的丹江口水库放眼远眺,碧波 荡漾,茫无涯际。当地水务部门评价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库区 7 个断面水质完全符合南水 北调的调水标准。 7.根据国家《海水利用专项规划》的发展目标,到 2020 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将达到 250 万至 300 万立方米/日,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将达到 26%至 37%, 国家海水淡化研究室一位研究人员说,目前天津生产的淡化海水在本地工业中的利用率已达 100%。海水淡化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可拉动化工、材料、冶金、机械制造、仪表及自动化 等产业发展,这对于沿海的一些企业来说也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8.目前占世界人口 40%的 80 多个国家严重缺水。许多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进行水资源的 利用与管理。美国的主要措施包括:保护水源,水源重复利用,调节河川径流,选育抗旱品 种,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整作物种类和市场供应等。以色列地处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带,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