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吴功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2009-11-23 12:10
一、名词解释。
1.G 2.F 3.I 4.D 5.H 6.E 7.J 8.C 9.A 10.B
二、选择题。
1.C 2.D 3.A 4.C 5.D 6.C 7.D 8.C 9.B
三、判断对错。
1.N 2.N 3.Y 4.Y 5.N 6.Y 7.N 8.Y 9.N 10.Y
四、问答题。
1.网络环境中的进程通信与单机系统内部的进程通信的主要区别是
什么?
答:主要区别在于网络中主机的高度自主性。
2.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的实现必须解决哪 3 个主要的问题?
答:a。进程命名与寻址方法;b。多重协议的识别;c。进程间相
互作用的模式。
3.为什么在 TCP/IP 协议体系中,进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采用客户/
服务器模式?
答:因为网络中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硬件、软件和数
据等三个方面;其次就是网络环境中进程通信的异步性。
4.解决服务器处理并发请求的方案主要有哪几个?请解释客户与并
发服务器建立传输连接的工作过程。
答:主要有两个方案:一就是采用并发服务器的方法;二就是采用
重复服务器的方法。客户与并发服务器建立传输连接的工作过程是主服
务器在公认的端口号上准备接受客户机的服务请求,跟着客户机向主服
务器发送服务请求,主服务器在接收到客户机的服务请求后,激活相应
的从服务器,主服务器通知客户机从服务器的端口后,并关闭与客户机
的连接;从服务器准备接收客户机的服务请求;客户机向从服务器发送
服务请求。
http://cul.qidian.com/#Show.aspx?mid=44&rid=164205
5.在网络层次结构中,传输层与网络层、传输层与数据链路层的作
用有哪些不用?
答:传输层的目标就是弥补通信子网服务的不足,提高传输服务的
可靠性与保证服务质量 QoS,传输层的作用是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进
程之间提供端到端数据传输,传输层以下包括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都是
只能提供相邻结点之间点对点数据传输。
6.TCP 协议通过哪些差错检测和纠正方法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答:传输出错报文段的处理;丢失的报文段;重复的报文段;乱序
的报文段;确认丢失。
一:名词解释
1. E OSI 参考系统
2. A 网络体系结构
3. G 通信协议
4. H 接口
5. B 数据链路层
6. F 网络层
7. D 传输层
8. C 应用层
二.单项选择。
1D 2A 3B 4C
三.判断对错。
1 N 2 N 3 N 4N 5N
四.问答题。
http://cul.qidian.com/#Show.aspx?mid=44&rid=164205
1.网络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2.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好处:1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 2 灵
活性好 3 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
不影响其他层 4 易于实现和维护 5 有利于促进标准化。
3.ISO 制定 OSI 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主要原则:网络各结点都
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同一结点内相邻层
之间通过接口连接;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
服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4.OSI 环境:即是它描述的范围,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 7 层与通信
子网。
5.OSI 环境下数据传输过程:当应用进程 A 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
应用层为数据加上本层控制报头后,组织成应用层的数据服务单元,然
后再传输到表示层。当表示层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
头,组成表示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再传输到会话层。然后传输到传输层,
收到数据报头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就构成了传输层的数据服务单
元,称为报文。传输层的报文传送到网络层时,由于网络层数据单元的
长度有限制,传输层长报文将被分成多个较短的数据字段,加上网络层
的控制报头,就构成了网络层的数据服务单元,称为分组。跟着传送到
数据链路层,加上数据链路层的控制信息,称为帧。最后传送到物理层,
物理层将以比特流的方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出去。
6. 报头包含了控制信息,例如序列号,使得该层以下即使没有维护
顺序关系,目标机器的对应层也仍然可以按照正确的顺序递交信息,在
有的层上,头部还可以包含信息大小、时间和其他控制字段。
7. 相同点:
(1)两者对实现服务的协议的复杂性与传输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影
响
(2)在网络数据传输的各层都会涉及这两者的问题
不同点:
(1)面向连接服务的数据传输过程必须经过连接建立、连接维护
与释放连接的 3 个过程,而无连接服务不需要
(2)面向连接服务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结
点的地址,而无连接服务要携带完整的目的结点的地址
(3)面向连接服务传输的收发数据顺序不变,传输可靠性好,但
通信效率不高,而无连接服务目的结点接受数据分组可能乱序、重复与
丢失的现象,传输可靠性不好,但通信效率较高
8.a.开放的协议标准,可以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
硬件与操作系统。
b.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
于互联网络中。
C.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所有网络设备在 Internet 中都有唯
一的地址。
D.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9. 相同点:
1)都是分层的
2)在同层确定协议栈的概念
3)以传输层为分界,其上层都是传输服务的用户
不同点:
(1)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TCP/IP 未做规定
(2)OSI 先有分层模型后有协议规范,不偏向任何特定协议,具
有通用性,TCP/IP 先有协议后有模型,对非 TCP/IP 网络并不适用
(3)在通信上,OSI 非常重视连接通信,而 TCP/IP 一开始就重视
数据报通信
(4)在网络互联上,OSI 提出以标准的公用数据网为主干网,而
TCP/IP 专门建立了互联网协议 IP,用于各种异构网的互联。
10.因特网草案和 RFC 文档;因为 RFC 文档是从事网络技术研究
与开发的技术人员获得技术发展状况与动态重要信息的来源之一;可以
输入网址:http://www.ietf.org/rfc.html, 然后在提示的位置输入 RFC
文档的编号 791 即可,或者可从 RFC Editor 的站点或全球的几个镜象
站点得到。
一、名词解释。
1.K 2.I 3.O 4.G 5.B 6.H 7.E 8.J 9.F
10.A 11.C 12.L 13.M 14.N 15.P 16.D
二、选择题。
1.D 2.C 3.C 4.C 5.D 6.A 7.C 8.B 9.B
三、问答题。
1.请举一个例子说明信息、数据与信号之间的关系。
答:在通信过程中,信息的载体可以是文字、语音、图像或图形,
在网络中,为了交换这些信息,就要对其进行编码,而为了传输这些二
进制代码的数据,必须将它们用模拟或数字信号编码的方式表示。
2.通过比较说明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缆等三种常用传输介质的特
点。
答:双绞线是三种介质中最常用的一种,它是由规则螺旋结构排列
的 2 根、4 根或 8 根绝缘导线组成;按使用特性分为屏蔽双绞线与非屏
蔽双绞线;按传输特性分为三类线与五类线,还有六类线和七类线。
同轴电缆由内导体、绝缘层、外屏蔽层及外部保护层组成,抗干扰
能力强,分为基带同轴电缆与宽带同轴电缆。
光纤是三种介质中传输性能最好、应用前途最广泛的一种,由纤芯、
包层和外部保护层组成,分为单模和多模光纤,具有低损耗、宽频带、
高速率、低误码率与安全性好的特点。
3.控制字符 SYN 的 ASCII 码编码为 0010110,请画出 SYN 的 FSK、
NRZ、曼彻斯特编码与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四种编码方法的信号波形。
4.对于脉冲编码调制 PCM 来说,如果要对频率为 600HZ 的某种语
音信号进行采样,传送 PCM 信号的信道带宽为 3kHz,则采样频率 f
取什么值时,采样的样本就可以包含足够重构语音信号的所有信息。
答:因为 f>=2B,B 为带宽,所以 f=6kHz。
5.多路复用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有三种类型,包括频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
用。
频分多路复用的特点是在一条通信线路上设置多个信道,每路信道
以不用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各路信道的载波频率互不重叠,就可以同
时传输多路信号。
波分多路复用的特点是利用一根光纤载入多路光载波信号,而且在
每个信道上各自的频率范围互不重叠。
时分多路复用的特点是以信道传输时间作为分割对象,通过为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