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重庆高中会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二
一
题号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三
四
五
六
总分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 在反应 Cu+2 H
SO
(浓)
4
2
CuSO
+SO
4
↑+2H
O 中,还原剂是
2
2
B.H2SO4
C.CuSO4
D.SO2
A.C u
【答案】A
【解析】
(浓)
试题分析:在反应 Cu+2H
4
升高到+2 价,Cu 为还原剂,选 A。
SO
2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uSO
+SO
↑+2H
2
4
O 反应中,Cu 化合价升高,由 0 价
2
A.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 悬浊液>Fe(OH)3 胶体>FeCl3 溶液
B.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一定是△H<0、△S>0
C.将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别蒸干并灼烧,所得固体的成分均为氢氧化钠
D.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泥中含有 Zn、Fe、Ag、Au 等金属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胶体分散质粒子的
直径大于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正确;B、根据△H—△S<0,反应自发进行可知:△H<0、
△S<0 的反应在低温时,△H>0、△S<0 的反应在高温时,也可能自发进行,错误;C、将碳
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别蒸干并灼烧,所得固体的成分均为碳酸钠,错误;D、电解精
炼铜时,阳极泥中含有比 Cu 稳定的 Ag、Au 等金属,不含 Zn、Fe 等比 Cu 活泼的金属,错
误。
考点:本题考查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自发反应的判断、产物的判断。
3.下列有关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分散系中可以有一种分散质,也可以有多种分散质
B.浊液的分散质都能通过过滤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C.分散剂一定是液体
D.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答案】A
【解析】乳浊液的分散质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B 项错误;分散系中的
分散剂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C 项错误;同一种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
其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小无法确定,D 项错误。
4.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装置①可验证 HCl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 H2、NH3、Cl2、HCl、NO2、NO 等
C.装置③中 X 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答案】B
【解析】装置①中 HCl 极易溶于水,滴入水后气球膨胀,A 选项正确;装置②中,左边导管
等,右边导管进气,可用于收集比空
进气,可收集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如 Cl
、HCl、NO
2
2
、NH
2
3
等,但 NO 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B 选项不正确;四氯化碳的密
气密度小的气体,如 H
度比水大,四氯化碳在水的下层,氨气或氯化氢不溶于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
氢,以防止倒吸,C 选项正确;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也可用碱石
灰干燥,且多余的氨气可通过倒扣的小漏斗用水吸收(NH
3
极易溶于水),D 选项正确。
5.有一混合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
+
、NH
、SO
2—,现取三份 100 mL 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4
(1)第一份加入 AgNO
3
溶液有沉淀产生;
+、Cl
-
4
、Mg
2+、Ba
2+、CO
2—
3
(2)第二份加入足量 NaOH 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 0.06 mol;
(3)第三份加入足量 BaCl
2
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 2.33 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溶液后,所得沉淀经洗涤、干燥、称量为 6.27 g,经足量盐酸洗
)
A.K
+
一定存在
B.100 mL 溶液中含 0.01 mol CO3
2—
可能存在
2+一定不存在,Mg
D.Ba
2+可能存在
-
C.Cl
【答案】C
【解析】据(2)知有 NH
+ 0.06 mol;据(1)(3)知生成 BaSO
4
2.33 g(即 0.01 mol),即有
2+不
2— 0.02 mol;Ba
2—),由电荷守恒可知,可能存
2+、Mg
3
2—;有 BaCO
0.01 mol SO
4
-
可能存在;由于 n(NH
4
会存在,Cl
3
4
3.94 g(即 0.02 mol),即有 CO
2—)+2n(SO
+)=2n(CO
3
4
在 K
+
。
6.在下列条件下,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同温度、同体积的 N2 和 O2
B.同质量、不同密度的 N2 和 CO
C.同压强、同体积的 H2 和 CH4
D.同体积、同密度的 CO2 和 N2
【答案】B
【解析】A 项未指明压强;C 项未指明温度;D 项当密度相同时,CO
的物质的量少。
2
7.
的正确名称是(
)
A.2,5 二甲基 4 乙基己烷
B.2,5 二甲基 3 乙基己烷
C.3 异丙基 5 甲基己烷
D.2 甲基 4 异丙基己烷
【答案】B
【解析】对烷烃的命名关键是选好主链,主链最长且支链最多,然后从支链近的一端编号:
,名称为 2,5 二甲基 3 乙基己烷。
8.2011 年冬天,全国多个地区发生持续大雾天气,“PM2.5”数据监测纳入公众视野,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列
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持续大雾天气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很大的影响
C.大雾的形成与汽车的尾气排放没有关系
D.空气中悬浮的细小颗粒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C
【解析】: 空气中的水蒸气很容易在空气中的小颗粒(凝结核)上液化为小水滴,进而形成
雾。城市大气中的可入肺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尤其是柴油汽车尾气,它们可为雾
的形成提供凝结核,故大雾的形成与汽车的尾气排放有关,C 错。
9.乙醛酸(OHCCOOH)是合成名贵高档香料乙基香兰素的原料之一,可用草酸(HOOCCOOH)
电解制备,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时石墨电极应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B.阴极反应式为:HOOCCOOH+2H
C.电解时石墨电极上有 O2 放出
D.电解一段时间后,硫酸溶液的 pH 不变化
+2e
+
-
=OHCCOOH+H2O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草酸(HOOCCOOH)在电解时被还原得到乙醛酸
(OHCCOOH)。还原反应应该是在阴极发生的。所以石墨电极应该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
+
-
极。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
↑,产生氧气。Pb 电极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
O-4e
=4H
+ O
2
2
-
+
=OHCCOOH+H
O。由上述电极反应式可以看出,
2
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水的物质的量也没有变化,但是草酸要不断的消耗,所以溶液的
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HOOCCOOH+2H
H
SO
2
酸性减弱,溶液的 pH 会增大。因此错误的选项为 D.
+2e
4
考点:考查用电解草酸制取乙醛酸的反应原理。包括电极的名称、电极式及溶液的酸碱性是
知识。
10.以下变化后物质的总能量升高的是
A.钢铁生锈
C.水电解
【答案】C
【解析】
B.气态 SO3 变成固态三聚物
D.1,3-环己二烯生成苯
试题分析:物质的总能量升高说明是吸热反应。 A.钢铁生锈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为放
热反应,错误;B.气态 SO
变成固态三聚物,要发出热量,错误;C.水电解是分解反应,
是吸热反应,正确;D.1,3-环己二烯生成苯是加成反应,要放出热量,错误;答案选 C。
3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评卷人 得
分
二、实验题
11.粉煤灰是燃煤电厂的废渣,主要成分为 SiO
、Al
O
2
2
煤灰提取活性 Al
,其流程如下图:
3
O
2
、Fe
3
O
3
2
和 C 等。实验室模拟工业从粉
已知烧结过程的产物主要是:NaAlO
、Ca
2
SiO
、NaFeO
4
2
2
和 Na
2
SiO
3
等。
(1)写出烧结过程中铝元素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 a 为冷却、研磨,其中研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浸出过程中,NaFeO
2
可完全水解,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操作 b 的名称是_________,所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烧杯。
(5)“碳化”时生成沉淀,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6)上述过程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Al
O
+Na
3
2
CO
2
3
2NaAlO
+CO
2
↑;
2
(2)提高烧结产物浸出率;
(3)FeO
-+2H
2
O=Fe(OH)
2
-
↓+OH
;
3
(4)过滤;漏斗、玻璃棒;
(5)Al(OH)
;(6)碳酸钙和二氧化碳。
3
3
Ca
-+2H
、Fe
O
2
3
进行烧结,发生 Al
O
+Na
CO
2
2
3
3
SiO
+2CO
↑、Fe
O
2
2
4
2
、Al
【解析】试题分析:粉煤灰是燃煤电厂的废渣,主要成分为 SiO
O
2
2
↑、Na
2NaAlO
CaCO
+SiO
、Na
CO
+CO
CO
2
2
3
2
3
2
2
+Na
↑、C+O
↑、2CaCO
+SiO
CO
2NaFeO
+CO
3
2
2
2
3
2
3
2
体 X 为 CO
,操作 a 为冷却、研磨,加入碳酸钠溶液浸出,AlO
2
2
和 C 等,当加
3
SiO
Na
2
CO
,所以气
2
-
O⇌ Al(OH)
+OH
,碳酸
2
3
-
-+2H
↓+OH
可完全水解,FeO
3
SiO
,加入氧化钙脱硅,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
4
2
钠溶液呈碱性,抑制偏铝酸根离子的水解,NaFeO
,操作 b 过滤出 Fe(OH)
氧化钙和硅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硅酸钙沉淀,操作 b 过滤出硅酸钙沉淀,滤液为 NaAlO
二氧化碳,碳酸酸性强于氢氧化铝,所以发生:NaAlO
出沉淀氢氧化铝,加热氢氧化铝生成氧化铝和水,电解氧化铝得到铝和氧气。
+CO
+2H
O=NaHCO
+Al(OH)
3
2
2
2
O=Fe(OH)
2
,通入
2
↓,过滤
3
、Ca
3
+CO
3
2
2
2
(1)“烧结“过程中氧化铝和碳酸钠反应:Al
O
2
Al
O
2
+CO
↑;
2
2
+Na
CO
3
2
3
2NaAlO
+Na
CO
3
2
3
2NaAlO
+CO
↑,故答案为:
2
2
(2)“烧结”过程的产物主要是:NaAlO
、Ca
SiO
2
2
、NaFeO
4
2
和 Na
SiO
2
3
等,操作 a 的下一步
为浸出,操作 a 为冷却、研磨,所以研磨的目的是提高烧结产物浸出率,故答案为:提高烧
结产物浸出率;
(3)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抑制偏铝酸根离子的水解,NaFeO
可完全水解,FeO
2
2
-+2H
O=Fe
2
(OH)
↓+OH
3
-
,故答案为:FeO
2
-+2H
O=Fe(OH)
↓+OH
3
2
-
;
(4)浸出液经过两次操作 b 分离沉淀,所以 b 为过滤,过滤时需要制作过滤器的漏斗、固
定仪器的铁架台、引流用的玻璃棒、承接滤液的烧杯;所以还需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
棒,故答案为:过滤;漏斗、玻璃棒;
(5)操作 b 过滤出硅酸钙沉淀,滤液为 NaAlO
,通入二氧化碳,碳酸酸性强于氢氧化铝,
2
+CO
+2H
O=NaHCO
+Al(OH)
所以发生:NaAlO
↓,所以“碳化”时生成沉淀氢氧化铝,故答
2
3
2
2
3
案为:Al(OH)
;
3
(6)根据流程图,上述过程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有碳酸钙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碳酸钙和
二氧化碳。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提纯的方法的应用的相关知识
评卷人 得
分
三、填空题
+
12.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NO+
4H
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
还原过程发生。
=NO↑+2H
O;KMnO
、Na
CO
2
4
2
O、Fe
(SO
)
4
2
2
、Cu
3
+3e
-
3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3)反应中若产生 0.2 mol 气体,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mol。
(4)若 1 mol 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4HNO
+3Cu
3
O=6Cu(NO
2
)
3
+2NO↑+7H
O
2
2
(2)酸性 氧化性
(3)0.6
(4)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产物中有部分二氧化氮生成
【解析】(1)题给的半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另一反应应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题中所
给的 KMnO
、Fe
(SO
)
4
2
4
剂,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遵循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以及质量
守恒,即得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NO
3
无氧化性和还原性,因此只有 Cu
O 作还原
2
是常见的氧化剂,Na
CO
2
2++2NO↑+7H
O+14H
2
-+3Cu
O。
2
=6Cu
+
3
3
(2)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硝酸一部分作氧化剂被还原为 NO,另一部分形成了硝酸盐起酸的
作用。
(3)由题给半反应的方程式知当有 1 mol NO 生成时,转移 3 mol 电子,因此若反应中产生
0.2 mol 气体,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6 mol。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遵循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可知,若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则
说明硝酸的还原产物中氮的化合价高于+2 价,由此可得反应中可能使用了浓硝酸,浓硝酸
的还原产物为 NO
。
2
13.A 为药用有机物,从 A 出发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反应。已知 A 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醇发
生酯化反应,A 分子中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苯环上的一卤代物有两种,D 不能与 NaHCO
溶液
反应,但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 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
(2)F 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填序号)。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加聚反应 ⑤缩聚反应
(3)C 的化学式为
为
,G 的结构简式
(4)某有机物 X 符合下列条件要求,其名称
为
①与 E 的摩尔质量相同
。
。
②不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但与金属钠反应有气泡生成
③链状结构且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峰
(5)芳香族化合物 M 与 A 是同分异构体,苯环上两个取代基在对位;M 与 A 具有相同的官能
团。但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其中一种符合条件的 M 与 NaOH 溶液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答案】(1)羧基、羟基
(2)①②⑤
(3)CO
2
或
(4)2 丙醇(或羟基乙醛)
(5)
+2NaOH
+HCOONa+H
O
2
【解析】由 A 的分子式及反应条件可知 A 中含有酯基,由“A 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醇发生酯化
溶液反应,但能与 NaOH 溶液反应”可知 D 中
反应”可知 A 中含有羧基,由“D 不能与 NaHCO
3
含有酚羟基,所以 A 的结构简式为
;B、D、F、G 中均含有 7 个碳原子,F 为
;(4)E 为乙酸,X 与(C
H
2
O
)的摩尔质量相同分子式为 C
2
4
H
2
O
2
4
或 C
H
3
O,由信息可知
8
不含羧基,含有羟基,结构为 HO—CH
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可知酯基中含有醛基,应为甲酸某酯
—CHO 或 HO—CH(CH
2
)
3
;(5)M 中含有羧基、酯基,能与新
2
14.(11 分)研究和开发 CO2 和 CO 的创新利用是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双赢的课题。
(1)CO 可用于合成甲醇。在压强为 0.1Mpa 条件下,在体积为 b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amolCO
和 2amolH
,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
2
CO(g)+2H
(g) CH
OH(g)平衡时 CO 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
3
2
(i)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ii)1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用 a、b 的代数式表示)。
若一个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 K 值很大,对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
号)
A.该反应使用催化剂意义不大;
B.该反应发生将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C.该反应达到平衡时至少有一种反应物百分含量很小;
D.该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iii)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再向平衡体系中充入 amolCO,2amolH2,达到平衡时
CO 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下同)平衡常数:________。
(iv)在某温度下,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5molCO,7.5molH
,反应生成 CH
OH
3
2
(g),达到平衡时,CO 转化率为 90%,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压强__________倍。
(2)某温度条件下,若将 CO
(g)和 H
2
(g)以体积比 1:4 混合,在适当压强和催化剂作
2
用下可制得甲烷,已知:
CH
(g)+2O
(g)=CO
(g)+2H
2
2
4
O(l)△H=-890.3KJ/mol
2
H
(g)+1/2O
2
(g)= H
2
O(l)
2
△H=-285.8KJ/mol
则 CO
(g)和 H
2
(g)反应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