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7 年江苏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 5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 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40 分)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 U=R,集合 A{x|x<或 x>2},则 CUA=( )。 A.(-2,2) B.(-∞,-2) (2,+∞) C.[-2,2] D.(-∞,-2] [2,+∞) 【答案】C 【难度】简单 【点评】本题在高考数学(理)提高班讲座 第一章《集合》中有详细讲解,在寒假特训班、百日冲刺班中 均有涉及。 (2)若复数(1-i)(a+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A.(-∞,1) B.(-∞,-1) C.(1,+∞) D.(-1,+∞) 【答案】B 【难度】简单 【点评】本题在高考数学(理)提高班讲座中有详细讲解,在寒假特训班、百日冲刺班中均有涉及。 (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 s 值为( )。
A.2 B.3/2 C.5/3 D.8/5 【答案】C 【难度】简单 【点评】本题在高考数学(理)提高班讲座 第十三章《算法与统计》中有详细讲解,在寒假特训班、百日 冲刺班中均有涉及。 (4)若 x,y满足 ,则 x+2y的最大值为( )。 A.1 B.3 C.5 D.9 【答案】D 【难度】中等 【点评】本题在高考数学(理)提高班讲座 第四章《函数的值域、最值求法及应用》中有详细讲解,在寒 假特训班、百日冲刺班中均有涉及。
(5)已知函数 =3x+( )x,则 =3x+( )x( )。 A.是偶函数,且在 R 上是增函数 B.是奇函数,且在 R 上是增函数 C.是偶函数,且在 R 上是减函数 D.是奇函数,且在 R 上是增函数 【答案】B 【难度】中等 【点评】本题在高考数学(理)提高班讲座 第三章《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中有详细讲解,在寒假特训班、 百日冲刺班中均有涉及。 (6) 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 A.60 B.30 C.20 D.10 【答案】C 【难度】中等 【点评】本题在高考数学(理)提高班讲座 第十一章《立体几何》中有详细讲解,在寒假特训班、百日冲 刺班中均有涉及。 (7)设 m, n为非零向量,则“存在负数  ,使得 m= n”是“m•n<0”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难度】中等 【点评】本题在高考数学(理)提高班讲座 第十五章《常用逻辑语》中有详细讲解,在寒假特训班、百日 冲刺班中均有涉及。
(8)根据有关资料,围棋状态空间复杂度的学&科网上限 M约为 3361,而可观测宇宙中普通物质的原子总数 N 约为 1080. 则下列各数中与 (参考数据:lg3≈0.48) M N 最接近的是( )。 A.1033 B.1053 C.1073 D.1093 【答案】D 【难度】中等 【点评】本题在高考数学(理)提高班讲座 第十六章《计数技巧》中有详细讲解,在寒假特训班、百日冲 刺班中均有涉及。 二、填空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110 分)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角与角均以 Ox为始边,它们的终边关于 y轴对称.若 sin= 1 3 ,则 sin=__________. 【答案】1/3 【难度】简单 【点评】本题在高考数学(理)提高班讲座 第八章《三角函数》中有详细讲解,在寒假特训班、百日冲刺 班中均有涉及。 (10)若双曲线 2 x  2 y m 【答案】2 【难度】中等  的离心率为 3 ,则实数 m=_______________. 1 【点评】本题在高考数学(理)提高班讲座 第十二章《圆锥曲线的方程与性质》中有详细讲解,在寒假特 训班、百日冲刺班中均有涉及。 (11)已知 0x  , 0 y  ,且 x+y=1,则 2 x 2 y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1[ 2 ,  ) 【难度】中等
【点评】本题在高考数学(理)提高班讲座 第四章《函数的值域、最值求法及应用》中有详细讲解,在寒 假特训班、百日冲刺班中均有涉及。 (12)已知点 P在圆 2 x y 2=1   上,点 A的坐标为(-2,0),O为原点,则 AO AP 的最大值为 。 【答案】6 【难度】中等 【点评】本题在高考数学(理)提高班讲座 第四章《函数的值域、最值求法及应用》中有详细讲解,在寒 假特训班、百日冲刺班中均有涉及。 (13)能够说明“设 a,b,c 是任意实数.若 a>b>c,则 a+b>c”是假命题的一组整数 a,b,c 的值依次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3,-4 【难度】中等 【点评】本题在高考数学(理)提高班讲座 第十五章《常用逻辑语》中有详细讲解,在寒假特训班、百日 冲刺班中均有涉及。 (14)某学习小组由学生和教师组成,人员构成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i)男学生人数多于女学生人数; (ii)女学生人数多于教师人数; (iii)教师人数的两倍多于男学生人数。 ①若教师人数为 4,则女学生人数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②该小组人数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答案】6,12 【难度】较难 【点评】本题在高考数学(理)提高班讲座 第十五章《常用逻辑语》中有详细讲解,在寒假特训班、百日 冲刺班中均有涉及。 三、解答题共 6 小题,共 8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5)(本小题 13 分) 已知等差数列 na 和等比数列 nb 满足 a1=b1=1,a2+a4=10,b2b4=a5. (Ⅰ)求 na 的通项公式; b (Ⅱ)求和: 1  b 3  b 5   b  2 1n .
【答案】 10,        1 2 , d a d 2 a 3 3 -3 或 (舍) ( 3) 3, b b 2 时, b 2  1  3  n n n n 1  ( 或 1  n 2  n 1  3)  3 ( 3) ( 3) 3) (  3) (  2 n  3 2 n 1  2 n  3  3 2 a 3  1 (1) a   1 2 a n   n 2 a b     3 5 2 3, q        a 2  9, q b 3 (2) 当 b n  ( 3) n 1   n 1  n  3 b 2 时, b 2 b 2 n 1  当 b n (   n 1  3) b b    3 1 n 1(1 3 )  1 3   b 5  ...   n  3 1 2 【难度】中等 【点评】本题在高考数学(理)提高班讲座 第十五章《常用逻辑语》中有详细讲解,在寒假特训班、百日 冲刺班中均有涉及。 (16)(本小题 13 分) 已知函数 ( ) f x  3 cos(2 x - (I)f(x)的最小正周期; (II)求证:当 [   x   ] 4 4 , 【答案】  3 ) 2sin cos  x x . 时,  f x    1 2
(1) ( ) f x  3 cos(2 x   3 ) 2sin cos  x x 3(cos 2 . x 1 2  sin 2 x 3 2 )  sin 2 x cos 2 x  cos 2 x  sin 2 3 2 1 2 ( ) f x sin 2 x  sin 2 x x  sin(2 x   ) 3   ,  的最小正周期为     T 3 2 3 2  2  2 [ x   ( ) 2 ,   ] 4 4 , 2  [    令 t   sin t sin t , t x  5   ] 6 6 5    ] 3 6 [ 2   6  , 3   ]  上单调增, 6 2 5   ] [  上单调减, 在 2 6  ) x  3 [ 在   1 2  , ,  sin(2 sin t  si n(    ), 6  sin 1 2 sin t   t   1 2 5  ), 6 sin t  sin( 【难度】中等 【点评】本题在高考数学(理)提高班讲座 第八章《三角函数》中有详细讲解,在寒假特训班、百日冲刺 中均有涉及。 (17)(本小题 13 分) 某大学艺术专业 400 名学生参加某次测评,根据男女学生人数比例,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随机抽取了 100 名学生,记录他们的分数,将数据分成 7 组:[20,30),[30,40),┄[80,90],并整理得到如下频率 分布直方图:
(Ⅰ)从总体的 400 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人,估计其分数小于 70 的概率; (Ⅱ)已知样本中分数小于 40 的学生有 5 人,试估计总体中分数在区间[40,50)内的人数; (Ⅲ)已知样本中有一半男生的学科网分数不小于 70,且样本中分数不小于 70 的男女生人数相等.试估计 总体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例. 【答案】 (1)1 10 0.04 10 0.02 0.4  (2)100 (1 0.1 0.2 0.4 0.2) 10           人 5 人,[40,50]的频率: 100 =0.05 40~50 分: 10-5=5  人 0.05 400=20 3 ( )不低于70分的100 (0.4 0.2)60人,男生30人,女生30人 低于70分40人,男生30人,女生10人 + =   30+30 30+10 3= 2 【难度】中等 ,男生与女生之比 3: 2 【点评】本题在高考数学(理)提高班讲座 第十六章《计数技巧》中有详细讲解,在寒假特训班、百日冲 刺班中均有涉及。 (18)(本小题 14 分) 如图,在三棱锥 P-ABC中,PA⊥AB,PA⊥BC,AB⊥BC,PA=AB=BC=2,D为线段 AC的中点,E为线段 PC 上一点.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