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年贵州省毕节市小升初语文真题A卷及答案解析.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 年贵州省毕节市小升初语文真题 A 卷及答案解析 一、 基础运用 (共 10 题;共 27 分) 1. (2 分) 下列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返璞归真、亭亭玉立、形色匆匆”这三个词中有两个错别字。 B . 刚劲、狂风怒号、含情脉脉、埋怨 加下划线的字都是多音字。 C . “饱经风霜”与“饱览群书”中的“饱”字意思不一样。 D . “张灯结彩、目瞪口呆、姹紫嫣红、怒目圆睁”都是含有近义词的成语。 2. (2 分) 一字开花。 吓: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都: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跟: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2 分) “镶”(xiāng)字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个词的意思相近?( ) A . 叫喊 B . 山寨 C . 金属 D . 衣服 4. (2 分) 一封完整的书信包括六部分内容,这六部分的正确顺序是( ) A . 问候语 正文 祝福语 署名 日期 称呼 B . 称呼 正文 祝福语 署名 日期 问候语 C . 称呼 问候语 正文 祝福语 日期 署名 D . 称呼 问候语 正文 祝福语 署名 日期 5. (2 分) 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 A . 表示内容的省略 B .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 . 表示引文的省略 D . 表示语意未尽 6. (2 分) 杜宾斯先生手中的教鞭和戒尺现在很少闲着,至少对那些年龄较小的同学可以这么说。 只有( )才不挨打。 A . 最大的男孩子和 18 到 20 岁的年轻姑娘 B . 最大的女孩子和 18 到 20 岁的男孩子 C . 最大的男孩子和 14 到 18 岁的年轻姑娘 7. (2 分) 将下列引号的作用选填到句后的横线上。(填字母) A.表示引用 B.突出强调 C.特殊含义 D.特定称谓 (1) 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________ (2) 老师说这个“嵌”字用得特别传神时,我脸红了。________ (3) 妈妈说:“你今天先把作业做完,明天我们一家人去郊游。”________ (4) 美国的科学家正在“招募”贝类、甲虫和细菌等“新兵”。________ 8. (3 分) 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 “君子不失色于人,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2) 课文用牛皋和岳飞问路时的不同态度和语气,说明“________”,此俗语的意思是:________。 (3) 课文用古人、今人、普通人、伟人的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 (4) 请你再搜集两条有关礼貌的谚语、名言。 9. (5 分) 修改下面的句子。 在妈妈的帮助下,使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10. (5 分) 按要求完成 (1) 修改病句。 李明的成绩越来越差了,他的心情很繁重。 (2) 改成“把”字句。 《人与自然》迷住了许多小观众。 (3) 改成陈述句。 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 (4) 扩句。 小姑娘唱歌。 二、 阅读理解 (共 3 题;共 40 分) 11. (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苜蓿和中午的妙境(节选) ①我喜欢去植物园,是为了静。 ②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不只是对那些抽象的东西如心灵、寂寞之类。它使我听见鸟声,听见水声,听 见四脚爬虫在草叶间窸窸窣窣的“走路”声,听见 A_______________……令耳朵听得更深。它使我看见叶面上的“血 脉”,看见树顶间的青天,看见 B_______________……令眼睛望得更远更细,仿佛可以看到天涯海角那无尽的脚边 ——也不过是一片极静的幽林。 ③前几天,我偶然在中午的时候去了植物园。满溢的阳光到处洒上了金粉,连曲径上的小碎石都艳了起来。一 切的静依然静着,却不知由哪儿飞来了许多花的访客——那些横飞的蜜蜂。草地上躲躲藏藏的苜蓿透露着若隐若现 的紫色消息,一只淘气的蜜蜂把它传给旁边的野花。那野花像一朵淡黄的云,轻柔得仿佛轻风一吹就会散。那只蜜 蜂一站到花心上去,花茎就不胜负荷地弯垂了下来。“太重啦!”仿佛有一声甜美的呼喊,________得蜂儿直________ 起来,花儿才又弹簧似的________回原位,________直了花梗。 (有改动) (1) 结合文章,说说你对“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的理解。 (2) 仿照前面一句的内容,在第②段中的两处横线上分别补写一个句子。
(3) 在第③段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动词。 (4) 第③段的写作顺序是( )。 A . 动—静 B . 静—动 C . 静—动—静 D . 动—静—动 (5) 体会并写出下列句子中下划线词语的作用。 ①满溢的阳光到处洒上了金粉,连曲径上的小碎石都艳了起来。 ②草地上躲躲藏藏的苜蓿透露着若隐若现的紫色消息,一只淘气的蜜蜂把它传给旁边的野花。 12. (25 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第一次走夜路 虽说我已经 12 岁了,但还没独自走过一次夜路。不过,今天可是躲也躲不了啦! 放学以后,我和妈妈一起到商店买了衣服,天就黑了下来。碰巧又遇到了妈妈的同事叫走了妈妈,我只得一个 人回家。 一路上,尽管有路灯,但我还是两腿发软,东张西望的,生怕有什么坏人来追杀我。最糟糕的是我家那条巷子 的路灯坏了,卷子黑洞洞的,好像怪物张着的大嘴。我的心咚咚直跳,我慢慢地靠到墙根,顺着墙一脚高一脚低地 走着。周围静极了,只听到自己的喘气声。突然,一个人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慢慢地向我逼近,手上好像还拿着 短棍。我一下子僵住了,电视里坏蛋、人贩子的样子一下子全涌到了我的脑子里。他会把我怎么样?我想叫,可喉 咙怎么也发不出声来;我想跑,可脚好像粘住了,一动也动不了。“殷蕾,一个人站在这里干什么?快回家吧!”原 来是对门的武爷爷出来打酒。“噢。”我答应了一声,撒腿就跑,头也不回,一口气跑到家,心才从嗓子眼落回心窝 里。这时我觉得浑身发冷,原来衣服都湿透了。 夜路不好走,但我终于一个人走了回来。 我一定要好好锻炼我的胆量,如果连夜路都不敢走,那以后还能做什么事呢? (1) 仿写成语,看谁写得多。 东张西望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作者从第一次走夜路这件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3) 这篇短文的心理描写很突出,请你也写一段心理描写的片段。 13. (4 分) 课外阅读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 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识虽多但 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 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 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 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 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 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 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 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________ 瞬间—________ (3) 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4) 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三、 习作与生活 (共 1 题;共 1 分) 14. (1 分) (2019·汉中) 走过童年,同学们不知不觉学会了许多,学会了骑自行车、学会了画画、学会了
干活、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感恩、学会尊重……在即将离开小学校园的时候回忆一下,这些是怎样学会的,感受知 何,请你选择一件事写出来。注意把题目补充完整,把经过写具体,写出真实情感。 题目:我学会了
一、 基础运用 (共 10 题;共 27 分) 参考答案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 考点: 解析: 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答案:7-4、 考点: 解析: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