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9 小题,共 45 分)
1.学习动机
2.替代性强化
3.学习迁移
4.内隐记忆
5.表象
6.晶体能力
7.社会化
8.拟合优度模式
9.自我同一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小题,共 60 分)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监控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组织能力
3.归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 B.韦纳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
4.根据迁移方向的不同,可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
5.如果-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
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应即督促完成作业
B.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限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6.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A,动作 B.知识 C.遗传 D.练习
7.下列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是()
A.道德情感 B.道德练习 C.道德规范 D.道德品质
8.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 B.直觉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9.附属内驱力属于()
A.直接动机 B.内部动机 C.外部动机 D.成就动机
10.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列提纲 B.做笔记 C.划红线 D.制定目标
11.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
A.加德纳 B.柯尔伯特 C.斯滕伯格 D.斯皮尔曼
12.下列不属于社会性动机的是().
A.成就动机 B.交往动机 C.权力动机 D.睡眠动机
13.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是().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14.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
A.再现思维 B.集中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15.阿诺德的情绪理论强调()在情绪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A.刺激情景
B.评估
C.交感神经
D.内脏
16.思维的特征不包括()
A.概括性
B.间接性
C.抽象性
D.对经验的改组
17.斯腾伯格认为,短时记忆中个体对项目的提取方式不包括()
B.自动停止系列扫描 C.完全系列扫描 D.垂直扫描
18.以下不属于人的距离知觉的单眼线索的是()
A.对象重叠
B.线条透视
C.辐合
D.空气透视
19.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被称为()
A.迁移
B.定势
C.学习
D.强化
20.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被称为()
A.程序性记忆
B.陈述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
21.小敏,6 岁,性子很急,喜欢活动量大的游戏;爱逞能;上课时总是坐不住,或是随
便站起来,或是在椅子上乱动,即使老师制止也难以控制;常常没有听清楚老师的提问就急
着回答。上述儿童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2.婴儿约从 5 周开始,能区分人和其他非社会性刺激,对人的声音、面孔开始有特别
的反应,大人的声音、面孔特别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这说明婴儿开始出现了()
A.内源性微笑
B.无意义微笑
C.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D.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23.()是指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
A.性别角色认同
B.性别角色标准
C.性别认同
D.性别角色偏爱
24.由于青春期少年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他们往往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
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以下不属于上述冲突和矛盾的表现是()
A.勇敢与怯懦
B.高傲与自卑
C.反抗与依赖
D.主动与内疚
25.陌生情境研充发现,有些婴儿对于母亲在不在场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们并不表
示反抗,很少有紧张、不安的表现;当母亲冋来时,他们也往往不予理会,表示忽视而不是
高兴,自己玩自己的。有时候也会欢迎目前的回来,但时间非常短暂。这种婴儿的依恋类型
是()
A.回避型依恋
B.安全型依恋
C.反抗型依恋
D.紊乱型依恋
26.在儿童发展早期,往往认为所有会移动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当
他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会移动的物体(如汽车等)并没有生命时,就会修正自己原有的认识。
这种建构知识的方式是()
A.平衡
B.同化
C.顺应
D.图式化
27.认为心理发展只有量变的连续累积、不存在阶段性的理论是()
A.发生认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D.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28.以下哪个条件不是青少年反抗心理的产生原因?()
A.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
B.情绪表现的两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