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年安徽阜阳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7 年安徽阜阳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6 分) 1.在音乐中,中音 C 调“1(do)”的频率是 262Hz,D 调“1(do)”的频律是 294Hz,由 此可知 D 调“1”比 C 调“1”的 音调 高(选填乐音的三要素). 【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即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 越高; 【解答】解:在音乐中,中音 C 调“1(do)”的频率是 262Hz,D 调“1(do)”的频律是 294Hz,即 D 调的频率比 C 调的频率高,所以音调高; 故答案为:音调. 2.如图所示,在蹄形磁铁的磁场中放置一根导体棒 AB,它的两端跟电流表连接,使导体棒 快速向右运动,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该实验过程中是 机械 能转化成了电能. 【考点】CP:电磁感应.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以及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消耗了机械能, 得到了电能; 【解答】解:据图可知,在蹄形磁铁的磁场中放置一根导体棒 AB,它的两端跟电流表连接, 使导体棒快速向右运动,此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在此过程中消耗了机械能,得到了 电能,即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机械; 3.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 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 熔化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考点】G2:分子动理论与热现象的缘由. 【分析】(1)所有的分子都在运动,所以具有动能; (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与斥力,所以当分子要摆脱其他分子的约束,克服引力做功,所以 需要比较大的动能;
(3)分子热运动的能力中势能部分使分子趋于团聚,动能部分使它们趋于飞散.大体来说 平均动能胜过势能时,物体处于气态;势能胜于平均动能时,物体处于固态;当势能与平均 动能势均力敌,物质处于液态. 【解答】解:晶体熔化时会吸热外界的热,外界的热都用来减小分子间的束缚,部分分子能 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熔化. 故答案为:熔化. 4.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在摩 擦过程中玻璃棒 失去 了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 【考点】H7:摩擦起电的实质. 【分析】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也不是消灭了电荷.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解答】解: 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失去了电子. 故答案为:失去. 5.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是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 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通常表示力的作用点,此即为力的图示.如图所示,物 体 A 同时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 F1=40N 和与水平方向成 30°角的斜向右上方的拉力 F2=60N 的 作用.请按照图中力 F1 的图示,用相同的比例(标度)在图中画出 F2 的图示. 【考点】6H:力的示意图. 【分析】画力的图示与画力的示意图不同,在表示出力的三要素的同时,还一定要附上标 度.故据题目中实例的 F1 的图示,做出 F2 的图示即可. 【解答】解:据题意可知,已知标度,和作用点,而后从 F1 的作用点,沿水平方向成 30° 角的斜向右上方的位置,画出三段标度的长的线段,表明拉力 F2=60N 即可,如下图所示:
6.一个质量为 500g 的货物,随“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入太空.与发射前相比较,该货物 的惯性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6L:惯性. 【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该性质称为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 体的质量有关; 【解答】解: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形状,该性质称为惯性,惯性的大小只 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所以该物体与发射前相比较质量是不变的,故 该货物的惯性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7.农作物的秸秆可以回收加工制成秸秆煤.完全燃烧 0.5kg 的秸秆煤可放出 1.05×107 J 的 热 量 ; 若 这 些 热 量 完 全 被 质 量 为 100kg , 初 温 为 20℃ 的 水 吸 收 , 可 使 水 温 升 高 到 45 ℃[已知 q 秸秆煤=2.1×107J/kg,C 水=4.2×103J/(kg•℃)]. 【考点】GG:热量的计算. 【分析】(1)知道秸秆煤的质量和秸秆煤的热值,利用公式 Q 放=mq 可计算秸秆煤完全燃烧 放出的热量; (2)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根据 Q 放=Q 吸=cm△t 可计算水升高的温度,再计算水的末 温(注意水的末温为 100℃,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解答】解:秸秆煤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Q 放=m 秸秆煤 q=0.5kg×2.1×107J/kg=1.05×107J. 由题意可知,水吸收的热量为:Q 吸=Q 放=1.05×107J, 由 Q 吸=cm△t 可得,水升高的温度: △t= = =25℃, 则水的末温:t=t0+△t=20℃+25℃=45℃. 故答案为:1.05×107;45. 8.如图所示,将一把薄木尺的 长度用多层报纸紧密地覆盖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报纸的上 表面积为 0.25m2,则大气对报纸上表面的压力为 2.5×104 N;在木尺右端快速施加竖直 向下的力 F,要将报纸掀开,则力 F 至少为 1.25×104 N(假设报纸对木尺的压力全部作 用在木尺的最左端,大气压取 1.0×105pa,报纸和薄木尺的重力忽略不计).
【考点】8E:大气压强的存在;7N:杠杆的平衡条件. 【分析】根据大气压的数值,利用压强公式变形 F=Ps 即可求出大气对报纸的上表面的压力; 然后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施加在木尺右端的力. 【解答】解: 由压强 可得:大气对报纸上表面的压 F0=P0S=1.0×105pa×0.25m2=2.5×104N; 设木尺的长度为 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则施加在木尺右端的力 F= F○= ×2.5×104N =1.25×104N. 故答案为:2.5×104; 1.25×104. 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a 是从电压表的负接线柱引出的导线接头.a 与 b 处相接 时,电压表示数为 6.0V;使 a 与 b 处断开,然后与 c 处相接,闭合开关 S 后,电压表示数 为 4.5V,这时灯泡 L2 两端的电压为 1.5 V. 【考点】I6: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分析】从图可知,灯 L1 和 L2 串联,a 接 b 时,电压表与灯 L1 和 L2 并联,测量的是灯 L1 和 L2 两端的电压,即为电源电压,a 接 c 时,电压表测量的是灯 L1 两端的电压 U1,则已知灯 L1 两端电压,可利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求出灯 L2 两端电压. 【解答】解:a 接 b 时,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为:U=6V, a 接 c 时,电压表测量灯 L1 两端电压为:U1=4.5V, 据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可知,灯 L2 两端电压为:U2=U﹣U1=6V﹣4.5V=1.5V. 故答案为:1.5.
10.车床照明灯的额定电压是 36V,它正常工作时灯丝的电阻是 24Ω,则该照明灯正常工作 时,消耗的电功率是 54 W,工作 30min,电流通过灯丝产生的热量是 97200 J. 【考点】JA:电功率的计算;JI: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照明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 P=UI= 求出消耗的电功率,根 据 Q=W=Pt 求出工作 30min 电流通过灯丝产生的热量. 【解答】解:照明灯正常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 P=UI= = =54W, 工作 30min,电流通过灯丝产生的热量: Q=W=Pt=54W×30×60s=97200J. 故答案为:54;97200. 二、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的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 子又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液化,镜面上水滴的汽化 B.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的凝华,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 C.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升华 D.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 【考点】1K:蒸发及其现象;1M: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液化和汽化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解答】解: 洗澡的时候,水大量蒸发,有许多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形成小水滴,镜子变得模糊不清; 过一段时间,镜面上的小水滴又汽化成水蒸气,镜子又变得清晰了;此过程经过了先液化后 汽化的过程,故 A 正确. 故选 A. 12.物理学中,一些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常用图象来表示,下列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 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与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B.通过恒定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C.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其深度之间的关系 D.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 v 随物距 u 变化的关系 【考点】6C:匀速直线运动;88:液体的压强的特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I9:电阻. 【分析】(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 (2)在电阻一定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3)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 【解答】解: 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是保持不变的,与时间无关,而图示的速度是变化的,故 A 错误; B、在电阻一定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压变大,电流变大,图示的是电流与电压 成反比,故 B 错误; C、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其深度之间成正比关系,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故 C 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图示显示的是物距变大,像距变大,故 D 错误. 故选 C. 13.如图所示,物块 A 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此时物块的重力产生两方面的作用效果:使物 块压紧斜面以及使物块有沿斜面向下滑动的趋势,因而可将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 面的方向进行分解.实际解决问题时,就可以用这两个方向上的分力来等效替代物块的重 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对平衡力 【考点】6S: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分析】(1)二力平衡的特点: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 线上; (2)相互作用力的特点: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 线上. 【解答】解:
A、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 A 错 误; B、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方向不相反,故 B 错误; C、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C 错误; D、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 同一物体,是一对平衡力,故 D 正确. 故选 D. 14.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是通过电场产生的.如图所示,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带同种电荷的 物体 A 和 B,可以这样分析 A 带电体所受的静电力;A 处于 B 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 B 指向 A 的作用力.关于 B 带电体受到的静电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 处于 A 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 A 指向 B 的作用力 B.B 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 A 指向 B 的作用力 C.A 处于 B 激发的电场中,就对 B 产生了由 B 指向 A 的作用力 D.A 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对 B 产生了由 B 指向 A 的作用力 【考点】H1:物体带电现象.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 对 B 产生一个力的作用,B 也会对 A 产生一个力的作 用;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还是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解答】解: AB、A 处于 B 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 B 指向 A 的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 A 处于 B 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 B 指向 A 的作用力,故 A 正确,B 错误; C、A 处于 B 激发的电场中,就对 B 产生了由 A 指向 B 的作用力,故 C 错误; D、A 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不会产生对 B 的作用力,故 D 错误. 故选 A. 15.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当开关 S 闭合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通电螺线管外 A 点的磁场方向向左 B.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 N 极 C.向左移动滑片 P,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减弱
D.小磁针静止后,其 N 极的指向沿水平向右 【考点】CA:通电螺线管的磁场;CE: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分析】(1)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与该点的磁感线方向是一致的; (2)据电流的方向,结合安培定则判断出该通电螺线管的 NS 极即可;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强弱与电流的强弱有关; 【解答】解:AB、由于右端是电源的正极,所以电流从右端流入,故据安培定则可知,该螺 线管的左端是 N 极,右端是 S 极,所以磁感线的方向应该从左向右,故通电螺线管外 A 点的 磁场方向向右,故 A 错误,B 正确; C、滑片向左移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故电路的电流变大,磁性变强,故 C 错误; D、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该螺线管的右端是 S 极,所以小磁针的左端应该是 N 极,故 N 极的 指向沿水平向左,故 D 错误; 故选 B. 16.如图所示,当水平拉力 F=50N 时,恰好可以使物体 A 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 知物体重为 200N,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约为 80N,假如在 5s 时间内,物体水平移动了 0.6m, 不计绳和滑轮的自重,则在此过程中( ) A.拉力 F 做功为 30J B.物体重力做功为 120J C.拉力 F 做功的功率为 12W D.该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 60% 【考点】EC:功的计算;F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FF:功率的计算. 【分析】(1)物体水平运动,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上没有移动距离,据此判断重力是 否做功; (2)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动滑轮,绳子的有效股数 n=2,根据 s 绳=ns 物求出绳端移动的距离, 根据 W 总=Fs 绳求出拉力 F 做的功,根据 P= 求出拉力 F 做功的功率,根据 W 有=fs 求出拉力 做的有用功,利用η= ×100%求出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解答】解: (1)由于物体水平移动,物体在重力的方向上(竖直向下)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不做 功,即重力做功为 0J,故 B 错误; (2)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动滑轮,绳子的有效股数 n=2,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