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广东深圳龙华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广东深圳龙华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 答案 说明: 1.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和姓名用规定的黑色字连笔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同时注意 贴好条形码。 2.全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运用题,共 3 页,满分 100 分,考 试时长,共 90 分钟。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卷(卡)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 4.本卷选择题 1-40 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内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 41-43 题,答案 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作答题目序号写在答题卡综合运用题答题区内。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 卡内将该题相对应的的答案标号涂黑。共 40 小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 1.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他们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我 们了解这一信息的主要依据是( ) A. 考古发现 B. 文字记录 C. 民间传说 D. 文学作 品 2. 某学习小组开展“稻作农业起源及水稻演化历史”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如果由你负责收 集“世界上已知的早期水稻田”这部分资料,最适合考察的遗址是下图中的( )
A. 玉蟾岩遗址 B. 东胡林遗址 C. 半坡遗址 D. 红山遗 址 3. 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 代的主要依据是( ) A. 房屋结构样式 C. 使用火的水平 B. 农作物的种类 D. 石器制作技术 4. 古陶器是早期文明创新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历史见证之一。下列各图中属于半坡遗址出 土的陶器文物是( ) A. B. C. D. 5.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载:“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 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作者认为华夏族( ) A. 是由单一民族演变发展而来 B. 与太古以来的诸族没有关联 C. 是由若干民族杂合拼凑而成 D. 是由多个民族长期交融而成 6. 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下列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 证据是( )
A. 石制农具 B. 青铜乐器 C. 宫殿遗址 D. 家畜遗 骨 7. 甲骨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表中所示的商周时期甲骨文主要反映出当时的( ) (马) (犬) (牛) A. 生态保护状况 B. 定居农耕生活 C. 阶级分化情况 D. 军队装 备情况 8. 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下图中属于股(商)代人“册真”的是( ) A. B. C. D. 9. 公元前 1046 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 A. 公元前 10 世纪上半叶 B. 公元前 10 世纪下半叶 C. 公元前 11 世纪上半叶 D. 公元前 11 世纪下半叶 10. 《史记•周本纪》记载:“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视,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 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这反映的是( ) A. 禅让制逐步形成 B. 分封古帝王之后 C. 世袭制已经出现 D. 分割亲 属和功臣 11. 《孟子•告子》载:“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其中的“爵”(如下图所示)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 用来代表品位序列,逐渐形成了“五等爵”制。这反映了( )
A. 冶炼技术的提高 B. 铸造工艺的完善 C. 等级制度的发展 D. 宗法制 度的崩溃 12. 下列器物中,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象征的是( ) A. 石器 B. 青铜器 C. 玉器 D. 铁器 13. 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学习某段历史时整理的笔记。此结构图可用来说明() 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 农业生产力提高 ↓ 出现个体劳动、私田开拓 A.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必要性 B.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背景 C. 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D. 西汉文景之治统治局面的出现 14. 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出土了勾践剑动回和夫 差矛。与这两件文物相关的成语是( ) A. 退避三舍 胆 B. 纸上谈兵 C. 朝秦暮楚 D. 卧薪尝 15. 下表是对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学派思想观点的描述,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提倡节俭、互爱互利,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儒家 主张实行“仁政”,反对非正义战争,主张“礼治” 道家 主张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墨家
D 主张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法家 A. A B. B C. C D. D 16. 《论语•为政》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句所表达的主张 是( ) A. 依法治国 B. 无为而治 C. 以德治国 D. 兼爱非 攻 17. 如下图所示的文物可以用于佐证商鞅变法措施中的 A. “平斗桶权衡丈尺” B. “集小乡邑聚为县” C. “为田开阡陌封疆” D. “明尊卑分封等级” 18. 《汉书•百官公卿表》中明确记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由此可知( ) A. 御史大夫是秦朝的最高监察官 B. 监察制度由秦开创 C. 秦朝御史大夫可获得大量封地 D. 御史大夫管理丞相 19. 在进行中国古代史复习时,一位同学制作了如下的“朝代更替表”,其中空格处的朝代 应是( ) A. 西周、春秋 B. 春秋、战国 C. 西周、秦 D. 战国、 秦 20. 西汉初年,统治者认为“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因此采取的措施是( ) A. 汉高祖实行都国并行 B. 汉景帝大力削藩 C. 汉武帝在地方设刺史 D. 汉初“休养生息” 21. 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以逆京师”的困局, 采取的措施是( ) A. 颁布“推恩令” B. 实行盐铁专卖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设置西域都护 22. 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其货币材质发生变化的技术原因是( ) A. 贝币数量的骤减 B. 青铜冶炼的发展 C. 审美观念的不同 D. 铸铁技 术的进步 23. 在甘肃敦煌的阳关遗址博物馆中有这样一件文物—阳关关照。这里的“关照”指的是通 关文牒,古时中原的人要出关,需要先在阳关拿到关照。这一物品的出现得益于( ) A. 盐铁专卖的实行 B. 刺史制度的建立 C. 西域都护的设置 D. 文景之 治的影响 24. 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下图提供的关键词, 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 关键词:秦统一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5. 《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 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都称蔡侯纸。”此材料可证明() A. 造纸术起源于中国 C. 纸的制造工艺复杂 B. 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 D. 纸的发明对世界影响 26. 下表列出了东汉中后期 10 位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与这一现象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面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寿命(岁) 27 1 2 13 31 11 30 2 3 8 9 15 36 12 34 14 14 9 54 A. 土地兼并严重 B. 外戚宦官专权 C. 七国之乱 D. 八王之
乱 27.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纪”指本纪,按年编写帝王的传记及国 家大事;“传”指列传,以传记的方式记录各类人物。下列人物被司马迁记录在“列传”中 的是( ) A. 秦始皇 B. 项羽 C. 刘邦 D. 商鞅 28. 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东汉末年,为外科手术制成麻醉药,并编创了防 病健体医疗体操的名医是( ) A. 张仲景 B. 华佗 C. 扁鹊 D. 李时珍 29. 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 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 ) A. 有利于江南经济开发 B. 导致了土地兼并的出现 C. 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 D. 缓和了北方社会的矛盾 30. 整理表格是我们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应是( ) 时间 208 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役特点 以少胜多 战役结果 孙刘联军取得胜利 A. 巨鹿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官渡之战 D. 赤壁之 战 31. 据《三国志》等记载,曹操葬在鄄城西门豹祠以西的丘陵中。2009 年,考古学界根据 出土的文物及西门豹祠位置,最终确定曹操墓在河南省安阳市西高穴村。这说明() A. 只有考古发现才能证明历史事实 B. 所有的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 考古发现有助于还原历史的真相 D. 史料真伪应该通过考古发现证明 32. 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从中可以反映该时期( )
A. 大动荡大分裂,统一不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B. 北方相对南方政权稳定,北方经济 继续发展 C. 少数民族内迁建立政权,阻碍中华文明发展 D. 这一时期是政权分立和各民族大 交融的时期 33. 《三国志•吴主传》载:”黄龙二年春正月,浮海求夷洲及直洲,军行经岁,士卒疾疫 死者十之八九,但得夷洲数千人还。”这段话记载的是( ) A. 加速对西南地区的开发 B. 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开拓 C. 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D. 孙吴政权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34. 成语是我国诺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有关。“投鞭断流”、“草木皆 兵”、“风声鹤唳”这几个成语共同体现的战役是(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 战 35. 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史学界普遍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渐次南 迁的中原汉族人。下列有关中原人口南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 B. 自然灾害频繁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 C.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 36. 下图是出土于今南京市的南朝青瓷莲花尊,是我国罕见的佛教艺术珍品,是南北朝时期 同类器物中最大最精美者,堪称青瓷之王。该图反映了(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