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年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 年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真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Mg-24 S-32 Cl-35.5 K-39 V-51 Fe-56 一、单项选择题:共 13 题,每题 3 分,共 39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我国提出 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体现了大国担当。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A. 碳原子 B. 二氧化碳 C. 碳元素 D. 含碳物质 2. 反应 4 NH Cl NaNO   NaCl N    2H O 2 2 2 应用于石油开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NH 的电子式为 B. 2NO 中 N 元素的化合价为+5 C. 2N 分子中存在 N N 键 D. 2H O 为非极性分子 3. 实验室制取 2Cl 的实验原理及装置均正确的是 A.制取 2Cl B.除去 2Cl 中的 HCl C.收集 2Cl D.吸收尾气中的 2Cl A. A B. B C. C D. D 4. 元素 C、Si、Ge 位于周期表中ⅣA 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  r Ge Si C       B. 第一电离能:  I 1 C   I 1  Si   I 1  Ge  r r  C. 碳单质、晶体硅、SiC 均为共价晶体 D. 可在周期表中元素 Si 附近寻找新半导体材料 5. 氢元素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具有重要应用。 1 1H 、 2 1 H 、 3 1 H 是氢元素的 3 种核素,基态 H 原 子 11s 的核外电子排布,使得 H 既可以形成 H 又可以形成 H ,还能形成 2H O 、 2 2H O 、 3NH 、 2  N H 、 4 2CaH 等重要化合物;水煤气法、电解水、光催化分解水都能获得 2H ,如水煤气法制氢反应中,   2H O g 与足量  C s 反应生成 1molH g 和   2 1molCO g 吸收 131.3kJ 的热量。 2H 在金属冶炼、新能源开发、碳   中和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如 HCO  在催化剂作用下与 2H 反应可得到 HCOO 。我国科学家在氢气的制备 3
和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1 1H 、 2 1 H 、 3 1 H 都属于氢元素 4NH 和 2H O 的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均为 2sp C. 2H O 分子中的化学键均为极性共价键 2 D. 2CaH 晶体中存在 Ca 与 2H 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6. 氢元素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具有重要应用。 1 1H 、 2 1 H 、 3 1 H 是氢元素的 3 种核素,基态 H 原 子 11s 的核外电子排布,使得 H 既可以形成 H 又可以形成 H ,还能形成 2H O 、 2 2H O 、 3NH 、 2  N H 、 4 2CaH 等重要化合物;水煤气法、电解水、光催化分解水都能获得 2H ,如水煤气法制氢反应中,   2H O g 与足量  C s 反应生成 1molH g 和   2 1molCO g 吸收 131.3kJ 的热量。 2H 在金属冶炼、新能源开发、碳   中和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如 HCO  在催化剂作用下与 2H 反应可得到 HCOO 。我国科学家在氢气的制备 3 和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 水煤气法制氢:     C s H O g H g CO g        2 2 H    131.3kJ mol   1 B. HCO  催化加氢生成 HCOO 的反应: 3 HCO H   3 催化剂 2 C. 电解水制氢的阳极反应: 2 2H O 2e    H 2   2OH  HCOO H O   2 D. 2CaH 与水反应: CaH 2H O Ca OH   2 2   2  H 2  7. 氢元素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具有重要应用。 1 1H 、 2 1 H 、 3 1 H 是氢元素的 3 种核素,基态 H 原 子 11s 的核外电子排布,使得 H 既可以形成 H 又可以形成 H ,还能形成 2H O 、 2 2H O 、 3NH 、 2  N H 、 4 2CaH 等重要化合物;水煤气法、电解水、光催化分解水都能获得 2H ,如水煤气法制氢反应中,   2H O g 与足量  C s 反应生成 1molH g 和   2 1molCO g 吸收 131.3kJ 的热量。 2H 在金属冶炼、新能源开发、碳   中和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如 HCO  在催化剂作用下与 2H 反应可得到 HCOO 。我国科学家在氢气的制备 3 和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下列物质结构与性质或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2H 具有还原性,可作为氢氧燃料电池的燃料 B. 氨极易溶于水,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C. D. 2H O 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2H O g 的热稳定性比   2H S g 的高    N H 中的 N 原子与 H 形成配位键, 2  N H 具有还原性 2 4 4 8.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室探究稀硝酸与铜反应的气态产物: HNO 3  稀  Cu   NO 2O NO 2 B. 工业制硝酸过程中的物质转化: N 2 O   NO 放电或高温 H O 2 2 HNO 3 C. 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 2NO 2CO  催化剂 N 2CO  2 2 D. 实验室制备少量 3NH 的原理: 2NH Cl Ca OH  4    2 CaCl 2  2NH   2H O 2 3 9. 化合物 Z 是合成药物非奈利酮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不能与 FeCl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3 B. Y 中的含氧官能团分别是酯基、羧基 C. 1molZ 最多能与 3molH 发生加成反应 2 D. X、Y、Z 可用饱和 NaHCO 溶液和 2%银氨溶液进行鉴别 3 10. 金属硫化物( M Sx y )催化反应  CH g 4    2H S g 2    CS g 2    4H g 2  ,既可以除去天然气中的 2H S , 又可以获得 2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 ΔS<0 B.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 CH c 4  CS c 2     2 4 c c   H S 2   H 2 C. 题图所示的反应机理中,步骤Ⅰ可理解为 2H S 中带部分负电荷的 S 与催化剂中的 M 之间发生作用
D. 该反应中每消耗 1molH S ,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 2 2 6.02 10   23 11. 室温下,探究 0.1mol L FeSO   1 溶液的性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4 选 项 A B C D 探究目的 实验方案 溶液中是否含有 3Fe  向 2mLFeSO 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再滴加 KSCN 溶液,观察溶液颜 4 色变化 2Fe  是否有还原性 向 2mLFeSO 溶液中滴加几滴酸性 4 KMnO 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4 2Fe  是否水解 向 2mLFeSO 溶液中滴加 2~3 滴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4 2Fe  能否催化 2 2H O 向 分解 2mL5%H O 溶液中滴加几滴 2 2 FeSO 溶液,观察气泡产生情况 4 A. A B. B C. C D. D 12. 室温下,用含少量 2Mg  的 MnSO 溶液制备 4 MnCO 的过程如题图所示。已知 3 K sp  2MgF   5.2 10  11  ,  K a HF   6.3 10  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mol L NaF   1 溶液中:  c  F   c  Na B. “除镁”得到的上层清液中:  c 2  Mg   K H    c     MgF sp 2   F c  H c       OH   c  1 3   0.1mol L NaHCO C. D. “沉锰”后的滤液中:   c 13. 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 溶液中:  c  CO  Na H     c c 2 3     2 H CO  HCO  3 c    3  c    OH 2 3   2 CO c   CO g 2    4H g 2    CH g 4    2H O g 2 H    164.7kJ mol  1   CO g H g    2 2    CO g H O g    2  H   41.2kJ mol  1 
在密闭容器中, 1.01 10 Pa  5 、 n 起始  CO 2  : n 起始  H 2   1 : 4 时, 2CO 平衡转化率、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 相同时间所测得的 2CO 实际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题图所示。 4CH 的选择性可表示为 n n 生成 反应   CH CO 4 2    1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  2CO g    2H g 2    CO g 2   C  H g 4  的焓变 H    205.9kJ mol  1 B. 4CH 的平衡选择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C. 用该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约为 480~530℃ D. 450℃时,提高 起始 n n 起始  H 2 CO  2  的值或增大压强,均能使 2CO 平衡转化率达到 X 点的值  二、非选择题:共 4 题,共 61 分。 14. V O WO / TiO 2  5 3 催化剂能催化 3NH 脱除烟气中的 NO,反应为 2   4NH g O g    3 2    4NO g    4N g 2    6H O g 2 H    1632.4kJ mol   1 。 (1)催化剂的制备。将预先制备的一定量的 WO / TiO 粉末置于 80℃的水中,在搅拌下加入一定量的 3 2 NH VO 溶液,经蒸发、焙烧等工序得到颗粒状 2 V O WO / TiO  5 3 4 3 催化剂。在水溶液中 3VO  水解为 2 H VO 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选用 4 NH VO 溶液而不选用 3 3 4 NaVO 溶液的原因是 3 ___________。 (2)催化剂的应用。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O、 2O 、 3NH (其余为 2N )气体匀速通过装有 V O WO / TiO 2  5 3 催化剂的反应器,测得 NO 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题图所示。反应温度在 320~360℃ 2 范围内,NO 转化率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___________;反应温度高于 380℃,NO 转化率下降,除因 为进入反应器的 NO 被还原的量减少外,还有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废催化剂的回收。回收 2 V O WO / TiO  5 3 废催化剂并制备 4 2 NH VO 的过程可表示为 3 ①酸浸时,加料完成后,以一定速率搅拌反应。提高钒元素浸出率的方法还有___________。 ②通过萃取可分离钒和钨,在得到的钒酸中含有 4 H V O 。已知 4 12 4 H V O 具有八元环结构,其结构式可表 4 12 示为___________。 ③向 pH=8 的 NaVO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4NH Cl 溶液,生成 4 NH VO 沉淀。已知: 3 3 K sp  NH VO 4 3   1.7 10  3  ,加过量 4NH Cl 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15. 化合物 I 是鞘氨醇激酶抑制剂,其合成路线如下:
(1)化合物 A 的酸性比环己醇的___________(填“强”或“弱”或“无差别”)。 (2)B 的分子式为 2 3C H OCl ,可由乙酸与 SOCl 反应合成,B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2 (3)A→C 中加入 C H N 是为了结构反应中产生的___________(填化学式)。  5 3 2 (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C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碱性条件水解后酸化生成两种产物,产物之一的分子中碳原子轨道杂化类型相同且室温下不能使 2%酸性 KMnO 溶液褪色;加热条件下,铜催化另一产物与氧气反应,所得有机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 1 个 4 峰。 (5)G 的分子式为 8 C H Br ,F→H 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8 2 (6)写出以 、 CH 和 2 CH 2 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图 ___________ (须用 NBS 和 AlBN,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16. 实验室模拟“镁法工业烟气脱硫”并制备 MgSO H O 4 2 ,其实验过程可表示为
(1)在搅拌下向氧化镁浆料中匀速缓慢通入 2SO 气体,生成 MgSO ,反应为 3 Mg OH    2 K a1  H SO 3 2  H SO MgSO 2H O   2 3 3 2 ,其平衡常数 K 与 K   sp Mg OH   2  、   K sp 3MgSO  、 、  K a2 H SO 3 2  的代数关系式为 K  ___________;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提高氧化镁浆料吸收 2SO 效率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水浴加热氧化镁浆料 B.加快搅拌速率 C.降低通入 2SO 气体的速率 D.通过多孔球泡向氧化镁浆料中通 2SO (2)在催化剂作用下 MgSO 被 2O 氧化为 3 MgSO 。已知 4 MgSO 的溶解度为 0.57g(20℃), 2O 氧化溶液 3 中 2 3SO 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以负载钴的分子筛为催化剂,浆料中 MgSO 被 3 2O 氧化的速率随 pH 的变化如题图甲所示。在 pH=6~8 范围内,pH 增大,浆料中 MgSO 的氧化速率增大, 3 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制取 MgSO H O 4 2 晶体。在如题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搅拌下,使一定量的 MgSO 浆料与 2 H SO 3 4 溶液充分反应。 4 MgSO 浆料与 2 3 H SO 溶液的加料方式是___________;补充完整制取 MgSO H O 晶体 4 2 的实验方案:向含有少量 3Fe  、 3Al  的 MgSO 溶液中,___________。(已知: 3Fe  、 3Al  在 pH 5 时 4 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室温下从 MgSO 饱和溶液中结晶出 4 MgSO 7H O  4 2 , 150~170℃下干燥得到 MgSO H O 4 2 ,实验中需要使用 MgO 粉末) MgSO 7H O  4 2 在
分享到:
收藏